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奇瑞汽車放棄凱翼、觀致控股權 多品牌發展戰略宣告失敗

【電纜網訊】儘管2017年總體銷量尚未揭曉, 但奇瑞汽車無法完成90萬輛銷量目標卻已註定成為事實。 在整體銷量不理想, 子品牌發展不順利的情況下, 奇瑞汽車開始再次“瘦身”, 同時出售觀致汽車和凱翼汽車的控股權, 意味著多品牌發展戰略宣告失敗。

奇瑞汽車放棄凱翼、觀致控股權 多品牌發展戰略宣告失敗

2017年12月21日, 奇瑞汽車以16.25億元的價格將其持有的觀致汽車25%股權轉讓給了寶能集團。 此前奇瑞汽車和Quantum(2007)LLC分別持有觀致汽車50%的股權, 在寶能注資之後, 奇瑞汽車和Quantum(2007)LLC分別出讓25%和26%的股, 寶能集團、奇瑞汽車和Quantum(2007)LLC的持股比例分別為51%、25%和24%——奇瑞汽車降為觀致汽車的第二大股東。

2018年1月2日, 奇瑞汽車又公佈了將凱翼汽車51%股權轉讓給宜賓市汽車產業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四川省宜賓普什集團有限公司的消息。 據悉, 宜賓市汽車產業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59873.2421萬元持有凱翼汽車50.5%股權,

五糧液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宜賓普什集團通過認繳1582.9033萬元持有凱翼汽車0.5%股權, 原先凱翼唯一的股東奇瑞汽車股權減持至49%。 這意味著, 奇瑞汽車喪失對凱翼汽車的控股權。

按照奇瑞汽車的官方說法, 對於觀致汽車和凱翼汽車的項目動作可以理解為奇瑞汽車的“瘦身”動作。 “面對未來的市場和行業, 沒有一家傳統的車企自己可以搞定一切。 ”奇瑞汽車進行上述兩項資產出售的原因是希望通過輕資產運營實現合作共贏。

儘管奇瑞汽車對於上述兩項資產轉讓已有定論, 但仍有部分業內人士持有不同觀點:觀致汽車和凱翼汽車的銷量低迷和經營虧損對奇瑞汽車形成了經營負擔, 奇瑞汽車在保證兩大乘用車子品牌能夠繼續存活的前提下將他們“甩開”,

為的就是能夠在未來的乘用車市場競爭中與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一較高下。

去年1-11月份, 凱翼汽車銷量約4萬輛, 同比下降6.8%。 雖然順勢將凱翼品牌納入大奇瑞懷中, 但奇瑞汽車的重心一直在奇瑞和觀致主品牌上, 沒有多少資金和精力投入凱翼。 而奇瑞汽車最看重的觀致, 自2013年底開始正式商業運營以來, 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4年觀致全年淨虧損22億元;2015年開始實施成本節約計畫, 但是虧損進一步擴大到25億元;2016年有所收窄, 虧損19億元。

為了保證觀致汽車能夠繼續運營, 奇瑞汽車和觀致汽車的另外一家母公司Quantum(2007)LLC只好持續向觀致汽車“輸血”。 由於觀致汽車持續虧損,

不能正常歸還母公司雙方借款, 母公司雙方只好不斷將借款轉化為註冊資本。 相關資料顯示, 2014年12月18日觀致汽車的註冊資本是64.3184億元, 到了2016年7月19日, 註冊資本上升至104.2548億元。 在整車製造行業中, 觀致汽車的註冊資本僅次於上汽集團。

奇瑞汽車一度是自主品牌中的“領軍者”, 其年銷量長期處在第一陣營, 曾將吉利汽車、比亞迪、長城汽車等遠遠甩在身後。 而且, 奇瑞汽車的平臺技術以及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燈方面的技術在自主品牌當中也處於領先地位, 但因為產品規劃和行銷方面拖了後腿, 且多品牌運營讓奇瑞汽車資源分散, 要想兼顧所有, 結果一個沒做好, 耽誤了奇瑞汽車的改革時機和發展機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