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揭曉,每條都與生活息息相關!你是否曾經中招?

近日,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資訊學家郭光燦、中國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慧眼”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等十位院士和專家, 通過講道理、擺資料、做實驗的方式對十大“科學”流言一一進行批駁和解讀。

1

左右腦年齡測試風靡朋友圈

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像?

流言:

“左右腦年齡測試”風靡朋友圈, 因為左腦負責語言等抽象思維、右腦負責圖像等形象思維, 根據測試可以得出左右腦的“年齡”。

真相:

人的大腦功能測試很複雜, 需要對腦的結構、生理功能和諸多心理功能進行全面測試, 包括閱讀能力、記憶能力、直覺思維、推論能力等等, 絕不可能通過幾個問題的回答, 就可以測出結果。

1936-1956年間, 在歐美發達國家中, 流行一種腦手術方法治療精神分裂症, 結果數以萬計精神病人的大腦兩半球被切開,

成了裂腦人, 終生住在醫院。 20世紀60年代初, 著名美國腦外科學家羅傑•斯佩里, 發現了左、右腦功能不對稱性現象。 他的結論是:大腦半球功能具有一側優勢化的規律。 一般來說, 左腦對數位文字的識別、認知、記憶要比右腦好一些, 而右腦在圖像圖形處理上, 則要優於左腦一些。

1981年, 斯佩里的這一研究發現獲得了諾貝爾獎。 不久, 日本從事民間教育的企業家將其修正為:左腦負責抽象思維, 右腦負責形象思維的說法, 加以推廣。 這種說法傳入中國, 又演變出分工說:左腦負責語言等抽象思維, 右腦負責圖形等形象思維。

事實上, 這些修正或引申的說法, 都是謬以千里!其理由有三。

首先, 在裂腦人身上得到的實驗結果並不能百分之百地適用于正常人,

利用正常人的實驗研究發現, 大腦半球功能一側優勢化不超過10%, 兩側對稱性是主要的;

其二, 動物界神經系統進化中, 左、右對稱性和一側優勢化是其古老的維度之一, 與動物在地球生態環境中的空間知覺和方位判斷能力有關。 正是靠著10%的一側優勢化, 動物才能逃避天敵或獵取食物。 所以, 大腦一側優勢化規律並不是人類特有的兩種思維活動的基礎;

第三, 除了左、右維度進化外, 腦的進化還有從後向前的維度, 從深層髓質向表面皮層進化的維度、從半球腹內側向背外側的維度、額側化維度與背-腹側等多維度的進化。 2000年前後, 在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會上, 教育學家、心理學家、腦科學專家開始反對這種左右腦分工的說法,

認為這是一種謬誤。 此後, 國內教育界不再說“開發右腦”, 取而代之的是開始推行“全腦教育”。

2

人類謀劃再次登月

但霍金曾警告“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流言:

2017年是人類最後一次登月45周年,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將重返月球。

而中國嫦娥四號也將於今年實現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但此前6月, 一條“震驚世人”的“新聞消息”稱, 霍金警告人類不要再登月了, 因為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真相:

霍金的確發表過對月球開發探索的看法, 但他並沒有說過“人類不要登月”, 更沒提過“月球背面有外星人”之類的荒唐言論。

所有探月任務都沒有在月球背面發現外星人的基地, 也沒有發現任何人工建築物或人為活動的痕跡。 月球背面看起來只是一片保存了40億年之久的荒涼大陸。

3

引力波新聞刷屏

需要穿“防引力波輻射服”進行特殊防護?

流言:

自從引力波被發現以來,網上許多商戶迅速推出了“全球首發!由高科技纖維製成的防引力波輻射吊帶背心,專為孕婦打造……”“珍藏限量版,高科技銀纖維背心,能防引力波重力波……”等“防引力波輻射服”。

真相:

在引力波被發現的報導廣泛傳播之後,網上出現了眾多的引力波產品,其中大部分都是用於防引力波輻射的,因為大家只要看到“輻射”這兩個字就會“恐慌”——既然引力波已經到達地球了,當然要想辦法防引力波輻射!而專門為孕婦做的防引力波輻射服似乎最暢銷。

任何物體的溫度只要高於絕對零度(-273.15℃),就會向外輻射能量,就像玻璃杯裡的熱水早晚都會變得和室溫相同一樣。但只有能量高的電離輻射才有破壞人體的能力,如α射線、x射線等。即便是電磁波,如果不是長時間曝光在強電磁波下,對人體的影響也是微弱的。引力波作為一種攜帶能量的時空波動,一直存在於宇宙中,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根本談不上什麼需要加緊防護。

4

熱傳視頻拿“塑膠”做文章

紫菜粉絲大米都是塑膠做的?

流言:

2017年2月至5月,一系列熱傳視頻將食品與塑膠聯繫在了一起:“半透明”“嚼不爛”,還有一股“腥臭味”的紫菜、能夠點燃的粉絲、手感更黏的大米都是“塑膠”製成的。

真相:

單層的紫菜本身就是半透明的,腥臭味也是海產品固有的味道,而嚼不爛有可能是因為紫菜太“老”了。通過泡發和火燒兩種方式可以輕易分辨是真紫菜還是塑膠袋。真紫菜吸水後會脹大,塑膠袋則不會。真紫菜點燃後無味或有淡淡鹹味,塑膠袋則有刺鼻化學氣味。

而粉絲、粉條類食品的確可以燃燒,可這不意味著是塑膠做的。粉絲類的食品全都是以澱粉為主要原料,而澱粉類產品本身就是有機物,很容易燃燒,燃燒後的產物也都是一樣的,所以用燃燒的方法來辨別粉絲是不是塑膠做的並不科學。

至於“塑膠大米”的傳言,首先,網傳視頻根本不是在製造“塑膠大米”,而是塑膠行業中一個最基本的塑膠造粒過程。其次,大米的密度是1.67克/立方釐米,大於水1克/立方釐米的密度。塑膠袋一般是用聚乙烯做的,密度小於1克/立方釐米。也就是說,淘米時大米是沉在水底的,塑膠是浮於水面的,很容易鑒別。

即使通過常識去判斷,塑膠其實比米貴很多,完全沒必要冒著犯法的風險偽造“塑膠大米”。

5

西安女子被狗咬傷注射疫苗後仍死亡

狂犬病疫苗無用?

流言:

西安市龍女士6月20日被狗咬傷腿部、雖然及時注射了四針狂犬病疫苗,但20多天后仍然病發死亡。“狂犬病疫苗無用”開始在網路上流傳。

真相:

狂犬病是由於感染狂犬病病毒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發病後幾乎100%死亡,令人談之變色。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資料顯示,除南極洲以外的地區均存在狂犬病,全球每年超過50000人死於狂犬病,95%以上的人類死亡病例發生在亞洲和非洲。狂犬病雖然可怕,但可防可控;及時啟動暴露後處置,進行狂犬病疫苗的注射是避免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專門結合狂犬病毒的中和抗體,被作為被動免疫製劑使用。通過結合傷口處殘留病毒,阻止病毒侵入細胞,並和人體免疫系統一同消滅病毒,發揮快速保護作用。被動免疫製劑的使用對疫苗效果起到補充作用。當咬傷達到一定程度時,則必須要注射,和疫苗應用一樣,要按照規定儘早使用。

但注射狂犬疫苗後,確實依然有發生意外的可能性。比如III級暴露或頭面部II級暴露,傷口處理不徹底依然殘存少量病毒,傷者又未按照規定正確使用被動免疫製劑,在疫苗發揮作用之前病毒已經侵入神經系統,最終導致狂犬病的發生。這不能說明狂犬疫苗是無用的。

6

癌症篩查獲重大突破

一滴血就能“測癌”?

流言:

一篇題為《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症,已被批准臨床使用》的文章火遍網路,文中提到2016年10月的一則“舊聞”:“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永章團隊自主研發出了一種專門檢測熱休克蛋白90α的試劑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於癌症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

真相:

早在2013年,媒體對“腫瘤標記物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研究成果進行第一次報導時,面對當時同樣被稱為“滴血測癌”的說法,羅永章就曾闢謠過:“‘滴血檢測腫瘤’的說法很不準確,確切地講,應該叫‘監測腫瘤’。癌症病人在治療前檢測一次,在治療後再采血檢測,通過比較Hsp90α含量的變化,來輔助醫生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並可以持續地監測。”

而當標題被誤讀的文章在網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後,羅永章在自己的朋友圈裡也迅速地作出了回應:“腫瘤標記物最大的好處是快速、方便、便宜,可能篩查出許多危險人群。一滴血可對癌症病情檢測和療效評價並沒有錯,並沒有說百分之百的能檢測出癌症。

像Hsp90α這樣針對肺癌和肝癌的監測標記物,面對術後的患者從監測病情和治療效果來看可能更具參考價值。如果用於篩查,一定要有其他手段輔助,而且面對的應是高危人群而非普通大眾。

7

寒冷刺激削弱免疫防禦能力

受凍會導致關節炎?

流言:

長期或嚴重的寒冷刺激可削弱關節軟骨的新陳代謝及免疫防禦能力,使軟骨面潰爛、破損而發生炎症,患上關節炎。

真相:

大多數骨關節炎都與關節達到使用壽命有關,一些自身免疫性關節炎則是由於免疫系統紊亂而攻擊自身關節組織所致。此外也有微生物感染所導致的化膿性關節炎,但沒有因為寒冷直接導致的關節炎。關節炎患者在受涼後可能會出現關節疼痛的症狀,讓人誤以為寒冷是導致關節炎的罪魁。

幾乎所有的人到40歲時,負重關節都會有一些骨關節炎的病理改變。一些過度使用的情況,比如職業損傷、運動員等,關節會提前到達使用壽命,提早出現骨關節炎。除人之外,差不多所有脊椎動物都會發生骨關節炎,只有兩種呈倒懸體位的哺乳動物不患此病,即蝙蝠和樹獺。這種普遍性提示我們,與其說骨關節炎是一種疾病,不如說其是一種關節對於磨損的自然反應。

目前已知的骨關節炎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齡、肥胖、雌激素缺乏、骨密度異常(骨質疏鬆與骨硬化)、過度運動、吸煙、維生素D缺乏,以及創傷、關節形態異常、關節周圍肌肉無力、反復的應力負荷等機械因素。

寒冷並非是導致關節炎的直接原因,但受涼後腿痛確實是關節炎的表現之一,因此寒冷天氣下重視保暖關節並沒有錯。

8

山東產婦中暑死亡,

坐月子真的絕不能吹風嗎?

流言:

山東臨淄一位剛生完孩子的女性患熱射病搶救無效死亡,原因是囿於“坐月子不能見風”的傳統,捂月子引起了中暑。坐月子的傳統習俗還要求月子中的產婦不能洗澡,不能洗頭,不能運動,不能刷牙……

真相:

坐月子,一方面是為了促進產婦生理上的恢復,另一方面是為了保障產婦心理上的健康。在生理上,從胎盤產出到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至正常狀態,一般需要6周。這個時間段,稱之為產褥期。

產褥期女性生理上變化最大的是生殖系統。分娩以後,子宮的體積逐漸收縮、子宮的內膜不斷再生;懷孕期間,子宮內膜上形成的蛻膜,變性、壞死、脫落,從陰道排出,這就是惡露。惡露必須及時清潔,否則可能會引起感染。因此,適當地洗澡,保持清潔,對產婦的身體健康更有益。

產褥期女性的第二個變化,是循環系統的變化。循環系統的變化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血液含量的變化。懷孕期間,身體會製造大量的血液,供應子宮。生產以後,隨著子宮的縮小、復原,這些多餘的血液便湧入產婦的體循環。在產後72小時內,產婦的迴圈血量會增加15%~25%。為了把這些多餘的血液排出去,產婦會分泌大量的汗液,也就是常說的褥汗。如果不及時清潔,可能引起感染。因此,洗頭,洗澡都是必要的,適當通風幫助產婦散熱排汗也是必要的。

產褥期女性循環系統的另一部分變化,是血液狀態的改變。生孩子雖然是一個生理過程,但是難免伴隨著創傷。在產前和產後早期,產婦的血液都會處於高凝狀態,特別容易凝結;這樣,當胎盤剝離出現創面時,血液在創口處迅速凝結,就會減少產後出血,從而確保產婦的安全。但是,處於高凝狀態的血液也容易形成血栓,所以,對於產後婦女,鼓勵運動、切忌久臥。適量的、循序漸進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有效減少血栓形成。

9

西瓜400天不腐爛

是因為噴了防腐劑?

流言:

某收藏家、文物鑒賞家家裡有個放了400多天的西瓜,現場切開後內部空了,紅瓤不見了,也不見腐爛。他聽人說是西瓜表面噴了防腐劑造成的,並對食品安全問題提出質疑。

真相:

“400天不腐西瓜”的視頻在朋友圈瘋傳之後,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轉發一篇題為《不懂別瞎說!西瓜400天不腐挺正常!》的文章,援引食品安全研究人員觀點進行闢謠:這個西瓜是正常的,根本不是防腐劑,也不是什麼食品安全問題,西瓜的“不壞之身”只是風乾現象,這個現象在絲瓜、葫蘆、柳丁等瓜果中都會出現。

西瓜皮表層堅韌,但實際上是可以呼吸的,雖然表面有少量天然蠟質,但在呼吸的過程中西瓜的水分依然會流失。如果西瓜表面沒有外傷,就不容易受到細菌、黴菌的侵擾,這個西瓜應該是儲存在陰涼或溫度適中的地方,且通風良好,因此可以迅速脫水,當水分揮發到一定的程度,病菌就算侵入也難以存活繁殖,也就不存在腐敗的問題。而文物鑒賞家展示的這個西瓜皮比較厚,切的時候不好切,說明瓜皮緻密且裡面的纖維比較豐富,這就讓西瓜具備了一定的保持形狀的能力,不會像柳丁那樣表面皺縮。

10

“大爺隱身視頻”網路熱傳

浙大已經研製出“量子隱身衣”?

流言:

連日來,一則主題為“大爺瞬間消失”的視頻,引發網路關注。鏡頭前,一名衣著普通、笑容滿面的老人通過一塊“塑膠布”實現了隱身。多家自媒體微信公號在轉發這一消息時稱,浙江大學成功研發國產“量子隱身衣”,可實現類似魔法功能的“隱身”。

真相:

一名從事視頻製作的業內人士表示,從畫面效果看,這一視頻應為採用摳像技術編輯而成。具體拍攝流程為,先拍攝一段無人空鏡,再由老人手持藍色或綠色布塊拍攝一遍,將兩次視頻合成,摳掉藍色或綠色布塊即可。“視頻上發光的亮點,就是摳圖的定位點,這種技術在影視後期製作中很常見。”

早在3年前,曾有國外網友上傳類似視頻。不過,視頻最後進行揭秘,所謂“隱身衣”,實際是一塊綠布,通過後期合成製作而成。

“隱身”技術專家、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馬雲貴向媒體確認,儘管多年前即已啟動對於隱身技術的研究,但網傳這一所謂“研究成果”與浙大無關。浙大沒有開發過國產“量子隱身衣”,更沒有拍攝視頻進行發佈,甚至“量子隱身衣”本身也是個偽概念。其表示,隱身技術目前在理論上完全可行,但具體實踐仍困難重重,尤其要實現民用,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走。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還無法生產網傳視頻中的“隱身衣”。

流言:

自從引力波被發現以來,網上許多商戶迅速推出了“全球首發!由高科技纖維製成的防引力波輻射吊帶背心,專為孕婦打造……”“珍藏限量版,高科技銀纖維背心,能防引力波重力波……”等“防引力波輻射服”。

真相:

在引力波被發現的報導廣泛傳播之後,網上出現了眾多的引力波產品,其中大部分都是用於防引力波輻射的,因為大家只要看到“輻射”這兩個字就會“恐慌”——既然引力波已經到達地球了,當然要想辦法防引力波輻射!而專門為孕婦做的防引力波輻射服似乎最暢銷。

任何物體的溫度只要高於絕對零度(-273.15℃),就會向外輻射能量,就像玻璃杯裡的熱水早晚都會變得和室溫相同一樣。但只有能量高的電離輻射才有破壞人體的能力,如α射線、x射線等。即便是電磁波,如果不是長時間曝光在強電磁波下,對人體的影響也是微弱的。引力波作為一種攜帶能量的時空波動,一直存在於宇宙中,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根本談不上什麼需要加緊防護。

4

熱傳視頻拿“塑膠”做文章

紫菜粉絲大米都是塑膠做的?

流言:

2017年2月至5月,一系列熱傳視頻將食品與塑膠聯繫在了一起:“半透明”“嚼不爛”,還有一股“腥臭味”的紫菜、能夠點燃的粉絲、手感更黏的大米都是“塑膠”製成的。

真相:

單層的紫菜本身就是半透明的,腥臭味也是海產品固有的味道,而嚼不爛有可能是因為紫菜太“老”了。通過泡發和火燒兩種方式可以輕易分辨是真紫菜還是塑膠袋。真紫菜吸水後會脹大,塑膠袋則不會。真紫菜點燃後無味或有淡淡鹹味,塑膠袋則有刺鼻化學氣味。

而粉絲、粉條類食品的確可以燃燒,可這不意味著是塑膠做的。粉絲類的食品全都是以澱粉為主要原料,而澱粉類產品本身就是有機物,很容易燃燒,燃燒後的產物也都是一樣的,所以用燃燒的方法來辨別粉絲是不是塑膠做的並不科學。

至於“塑膠大米”的傳言,首先,網傳視頻根本不是在製造“塑膠大米”,而是塑膠行業中一個最基本的塑膠造粒過程。其次,大米的密度是1.67克/立方釐米,大於水1克/立方釐米的密度。塑膠袋一般是用聚乙烯做的,密度小於1克/立方釐米。也就是說,淘米時大米是沉在水底的,塑膠是浮於水面的,很容易鑒別。

即使通過常識去判斷,塑膠其實比米貴很多,完全沒必要冒著犯法的風險偽造“塑膠大米”。

5

西安女子被狗咬傷注射疫苗後仍死亡

狂犬病疫苗無用?

流言:

西安市龍女士6月20日被狗咬傷腿部、雖然及時注射了四針狂犬病疫苗,但20多天后仍然病發死亡。“狂犬病疫苗無用”開始在網路上流傳。

真相:

狂犬病是由於感染狂犬病病毒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發病後幾乎100%死亡,令人談之變色。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資料顯示,除南極洲以外的地區均存在狂犬病,全球每年超過50000人死於狂犬病,95%以上的人類死亡病例發生在亞洲和非洲。狂犬病雖然可怕,但可防可控;及時啟動暴露後處置,進行狂犬病疫苗的注射是避免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專門結合狂犬病毒的中和抗體,被作為被動免疫製劑使用。通過結合傷口處殘留病毒,阻止病毒侵入細胞,並和人體免疫系統一同消滅病毒,發揮快速保護作用。被動免疫製劑的使用對疫苗效果起到補充作用。當咬傷達到一定程度時,則必須要注射,和疫苗應用一樣,要按照規定儘早使用。

但注射狂犬疫苗後,確實依然有發生意外的可能性。比如III級暴露或頭面部II級暴露,傷口處理不徹底依然殘存少量病毒,傷者又未按照規定正確使用被動免疫製劑,在疫苗發揮作用之前病毒已經侵入神經系統,最終導致狂犬病的發生。這不能說明狂犬疫苗是無用的。

6

癌症篩查獲重大突破

一滴血就能“測癌”?

流言:

一篇題為《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症,已被批准臨床使用》的文章火遍網路,文中提到2016年10月的一則“舊聞”:“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永章團隊自主研發出了一種專門檢測熱休克蛋白90α的試劑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於癌症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

真相:

早在2013年,媒體對“腫瘤標記物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研究成果進行第一次報導時,面對當時同樣被稱為“滴血測癌”的說法,羅永章就曾闢謠過:“‘滴血檢測腫瘤’的說法很不準確,確切地講,應該叫‘監測腫瘤’。癌症病人在治療前檢測一次,在治療後再采血檢測,通過比較Hsp90α含量的變化,來輔助醫生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並可以持續地監測。”

而當標題被誤讀的文章在網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後,羅永章在自己的朋友圈裡也迅速地作出了回應:“腫瘤標記物最大的好處是快速、方便、便宜,可能篩查出許多危險人群。一滴血可對癌症病情檢測和療效評價並沒有錯,並沒有說百分之百的能檢測出癌症。

像Hsp90α這樣針對肺癌和肝癌的監測標記物,面對術後的患者從監測病情和治療效果來看可能更具參考價值。如果用於篩查,一定要有其他手段輔助,而且面對的應是高危人群而非普通大眾。

7

寒冷刺激削弱免疫防禦能力

受凍會導致關節炎?

流言:

長期或嚴重的寒冷刺激可削弱關節軟骨的新陳代謝及免疫防禦能力,使軟骨面潰爛、破損而發生炎症,患上關節炎。

真相:

大多數骨關節炎都與關節達到使用壽命有關,一些自身免疫性關節炎則是由於免疫系統紊亂而攻擊自身關節組織所致。此外也有微生物感染所導致的化膿性關節炎,但沒有因為寒冷直接導致的關節炎。關節炎患者在受涼後可能會出現關節疼痛的症狀,讓人誤以為寒冷是導致關節炎的罪魁。

幾乎所有的人到40歲時,負重關節都會有一些骨關節炎的病理改變。一些過度使用的情況,比如職業損傷、運動員等,關節會提前到達使用壽命,提早出現骨關節炎。除人之外,差不多所有脊椎動物都會發生骨關節炎,只有兩種呈倒懸體位的哺乳動物不患此病,即蝙蝠和樹獺。這種普遍性提示我們,與其說骨關節炎是一種疾病,不如說其是一種關節對於磨損的自然反應。

目前已知的骨關節炎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齡、肥胖、雌激素缺乏、骨密度異常(骨質疏鬆與骨硬化)、過度運動、吸煙、維生素D缺乏,以及創傷、關節形態異常、關節周圍肌肉無力、反復的應力負荷等機械因素。

寒冷並非是導致關節炎的直接原因,但受涼後腿痛確實是關節炎的表現之一,因此寒冷天氣下重視保暖關節並沒有錯。

8

山東產婦中暑死亡,

坐月子真的絕不能吹風嗎?

流言:

山東臨淄一位剛生完孩子的女性患熱射病搶救無效死亡,原因是囿於“坐月子不能見風”的傳統,捂月子引起了中暑。坐月子的傳統習俗還要求月子中的產婦不能洗澡,不能洗頭,不能運動,不能刷牙……

真相:

坐月子,一方面是為了促進產婦生理上的恢復,另一方面是為了保障產婦心理上的健康。在生理上,從胎盤產出到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至正常狀態,一般需要6周。這個時間段,稱之為產褥期。

產褥期女性生理上變化最大的是生殖系統。分娩以後,子宮的體積逐漸收縮、子宮的內膜不斷再生;懷孕期間,子宮內膜上形成的蛻膜,變性、壞死、脫落,從陰道排出,這就是惡露。惡露必須及時清潔,否則可能會引起感染。因此,適當地洗澡,保持清潔,對產婦的身體健康更有益。

產褥期女性的第二個變化,是循環系統的變化。循環系統的變化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血液含量的變化。懷孕期間,身體會製造大量的血液,供應子宮。生產以後,隨著子宮的縮小、復原,這些多餘的血液便湧入產婦的體循環。在產後72小時內,產婦的迴圈血量會增加15%~25%。為了把這些多餘的血液排出去,產婦會分泌大量的汗液,也就是常說的褥汗。如果不及時清潔,可能引起感染。因此,洗頭,洗澡都是必要的,適當通風幫助產婦散熱排汗也是必要的。

產褥期女性循環系統的另一部分變化,是血液狀態的改變。生孩子雖然是一個生理過程,但是難免伴隨著創傷。在產前和產後早期,產婦的血液都會處於高凝狀態,特別容易凝結;這樣,當胎盤剝離出現創面時,血液在創口處迅速凝結,就會減少產後出血,從而確保產婦的安全。但是,處於高凝狀態的血液也容易形成血栓,所以,對於產後婦女,鼓勵運動、切忌久臥。適量的、循序漸進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有效減少血栓形成。

9

西瓜400天不腐爛

是因為噴了防腐劑?

流言:

某收藏家、文物鑒賞家家裡有個放了400多天的西瓜,現場切開後內部空了,紅瓤不見了,也不見腐爛。他聽人說是西瓜表面噴了防腐劑造成的,並對食品安全問題提出質疑。

真相:

“400天不腐西瓜”的視頻在朋友圈瘋傳之後,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轉發一篇題為《不懂別瞎說!西瓜400天不腐挺正常!》的文章,援引食品安全研究人員觀點進行闢謠:這個西瓜是正常的,根本不是防腐劑,也不是什麼食品安全問題,西瓜的“不壞之身”只是風乾現象,這個現象在絲瓜、葫蘆、柳丁等瓜果中都會出現。

西瓜皮表層堅韌,但實際上是可以呼吸的,雖然表面有少量天然蠟質,但在呼吸的過程中西瓜的水分依然會流失。如果西瓜表面沒有外傷,就不容易受到細菌、黴菌的侵擾,這個西瓜應該是儲存在陰涼或溫度適中的地方,且通風良好,因此可以迅速脫水,當水分揮發到一定的程度,病菌就算侵入也難以存活繁殖,也就不存在腐敗的問題。而文物鑒賞家展示的這個西瓜皮比較厚,切的時候不好切,說明瓜皮緻密且裡面的纖維比較豐富,這就讓西瓜具備了一定的保持形狀的能力,不會像柳丁那樣表面皺縮。

10

“大爺隱身視頻”網路熱傳

浙大已經研製出“量子隱身衣”?

流言:

連日來,一則主題為“大爺瞬間消失”的視頻,引發網路關注。鏡頭前,一名衣著普通、笑容滿面的老人通過一塊“塑膠布”實現了隱身。多家自媒體微信公號在轉發這一消息時稱,浙江大學成功研發國產“量子隱身衣”,可實現類似魔法功能的“隱身”。

真相:

一名從事視頻製作的業內人士表示,從畫面效果看,這一視頻應為採用摳像技術編輯而成。具體拍攝流程為,先拍攝一段無人空鏡,再由老人手持藍色或綠色布塊拍攝一遍,將兩次視頻合成,摳掉藍色或綠色布塊即可。“視頻上發光的亮點,就是摳圖的定位點,這種技術在影視後期製作中很常見。”

早在3年前,曾有國外網友上傳類似視頻。不過,視頻最後進行揭秘,所謂“隱身衣”,實際是一塊綠布,通過後期合成製作而成。

“隱身”技術專家、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馬雲貴向媒體確認,儘管多年前即已啟動對於隱身技術的研究,但網傳這一所謂“研究成果”與浙大無關。浙大沒有開發過國產“量子隱身衣”,更沒有拍攝視頻進行發佈,甚至“量子隱身衣”本身也是個偽概念。其表示,隱身技術目前在理論上完全可行,但具體實踐仍困難重重,尤其要實現民用,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走。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還無法生產網傳視頻中的“隱身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