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對於剛學說話的寶寶,千萬不要做這幾件事!

寶寶說話, 是每個家長都關心的問題, 但總有些寶寶的表現讓媽媽們很擔心。

—去公園遛彎, 其他小朋友很會聊天, 我家寶寶什麼都懂, 就是不肯說。

—我家寶寶發音總不准, 以後會一直這樣嗎?

其實, 寶寶總也不願意說話, 可能是我們在教他說話時碰到了下面4個雷區, 一起來看看吧~

1

家長包辦一切

娃是我們一手帶大的, 寶寶的一個眼神, 我們就知道餓了、困了、累了, 還是想要便便了, 想玩玩具了……

也因此, 我們當媽的, 就習慣了包辦一切。

比如說, 寶寶用手指了指水杯, 我們立馬屁顛屁顛地說:“寶寶, 要喝水嗎?媽媽給你拿。

但如果我們一直全部包辦, 寶寶一有需求就立馬滿足, 長期以往, 孩子根本就沒有表達的機會, 也就懶得用說話來表達需求了。

正確做法:當寶寶再用手比劃時, 我們可以假裝聽不懂地問他:“寶寶想要什麼呀?想喝水還是想吃蘋果呢?”, 試著引導寶寶逐漸學會用語言表達需求吧~

2

急於糾正發音

寶寶剛開始學說話時, 發音肯定不會很標準的。

從不清楚到清楚, 不標準到標準, 這是寶寶“學說話”的必經之路。

然而, 有些家長總會在寶寶發錯音時立馬糾正, 生怕寶寶說話跑偏了。

其實, 在剛開始學說話時, “他想說”比“說得好”更重要。

不管寶寶發音準不准, 我們最好第一時間給他回應和鼓勵。

比如, 寶寶說“蘋朵”時, 我們可以說“蘋果, 你想說蘋果, 說的很棒喲~”。 讓寶寶對開口說話這件事有興趣, 他會更積極主動地開口說話哦。

我們平常跟寶寶說話時, 也儘量放慢語速, 寶寶聽清了、聽多了, 自然就能說准了。

3

缺乏耐心, 容易發脾氣

有些父母是急性子, 教過幾次後, 如果孩子還不能好好說出來, 甚至會訓斥他們:“你咋這麼笨啊?昨天不是教過你了?這都學不會!”

這樣的斥責只會讓孩子感到壓力大, 產生心理負擔, 越是著急越說不出來。 久而久之, 寶寶就更加不敢開口說話了, 嚴重時還會產生自卑情緒。

朝朝媽建議, 就算心裡再著急, 我們也儘量避免把情緒帶給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 多點耐心, 多試幾次, 孩子總會學會的。

4

頻繁問寶寶會不會

每回公園遛娃, 鄰居家的爺爺奶奶總要圍著寶寶問:“這是幾?”“奶奶手裡這個是什麼呀?”。

說實話, 別說小孩了, 大人聽多了都煩。

說話本來是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 而不是人生中的考試。

如果真想測試一下孩子的程度, 我們也可以使用委婉自然一點的方式。

比如在跟孩子逛公園的時候問他:“寶寶, 前面有好多黃色的落葉, 你能拿2片給我嗎?”

朝朝媽的話:

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步伐都不一樣, 不能盲目跟別人家的娃比較。

豆苗媽建議大家儘量配合孩子成長的步伐,不要過於著急,避免雷區,善用技巧,多耐心鼓勵和誘導,相信有一天孩子也會帶給你驚喜~

不能盲目跟別人家的娃比較。

豆苗媽建議大家儘量配合孩子成長的步伐,不要過於著急,避免雷區,善用技巧,多耐心鼓勵和誘導,相信有一天孩子也會帶給你驚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