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不忘初心路 踏上新征程——中共保山市委四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參會人員訪談

1月5日上午, 在中共保山市委四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的開幕會上, 市委書記趙德光代表市委常委會作了題為《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奮力開創新時代保山跨越發展新局面》的報告。 來自全市各級各部門各行各業的參會人員聽了報告後有何感想, 想要表達怎樣的心聲, 對於保山的發展和本職工作有哪些深入思考和期盼?本報記者對部分參會人員進行了採訪。

●市工信委黨委書記、主任劉志胡:

集聚各要素 推動工業成規模

“以‘五個一百’為重點, 推動工業聚集化發展成規模。 ”在對2018年工作進行部署時,

報告從目標、思路、措施等方面對工業經濟的發展進行了謀劃, 既提出了保障各項要素聚集的工作方法, 又提出了具體的可操作性很強的工作措施。 從如何抓龍頭企業促產業鏈條形成, 如何以產業鏈條促產業集群形成, 如何以產業集群促進產業規模的形成, 對一些重點專案的建設進行精准施策。 “這是從大處著眼, 從細處著筆, 對保山工業發展進行科學的謀篇佈局。 ”劉志胡表示。 他指出, 按照這一佈局, 我們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要按五個“園中園”的產業定位,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引進相關大企業強企業把產業聚起來。 二要圍繞工貿園區產業定位, 延伸產業鏈條, 引進上下游企業, 把相關產業群聚集起來。 三要把人才聚集起來,
要建立起引進高端人才的機制體制, 努力吸引一批高端人才入駐園中園的企業。 四要創新機制體制, 加大融資力度, 把資金聚集起來。 第五, 要把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聚集起來, 打造形成產業集群的投資窪地。

●市農業局局長茶春橋:

種養加銷一體化 促農業提質增效

“推動農業規模化發展成規模, 我的理解就是要推動農業從增產向提質轉變, 引領農業規模化向農業現代化邁進。 ”茶春橋說, 作為農業主管部門, 抓好報告的落實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抓好十二個規模農業示範區的建設。 他指出, 到目前為止, 通過土地流轉, 十二個規模農業示範區已經流轉土地13.9萬畝, 帶動了2.1萬戶6.6萬人實現了一份土地三份收入。

二是抓好種養規模化。 種植方面, 今年主要抓好5萬畝高標準的優質蔬菜生產基地建設, 力爭三年後達到10萬畝的規模。 養殖方面, 重點抓好十個規模養殖示範區的建設。 三是抓好加工規模化, 要繼續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 四是抓好銷售的規模化。 重點抓好農村電商的全覆蓋, 同時抓好優質農產品的展銷、市場的建設。 通過以上幾個舉措, 破解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難問題, 使農民實現增產增收。

●市扶貧辦黨組書記李安:

堅決打贏精准脫貧攻堅戰

在報告中, 把保山未來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到2020年, 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時間轉瞬即逝, 2020年就在眼前,

這對我市的脫貧攻堅工作來說無疑是一場大考, 面對的壓力和挑戰可想而知。 李安指出, 報告對我市2018年的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 它既是 2018年脫貧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也是為我市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吹響的集結號。 在下步工作中, 我們將認真傳達學習和貫徹落實好市委四屆四次全會精神, 科學謀劃好2018年的工作任務, 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 層層分解工作任務, 狠抓工作落實, 確保年底全面完成90個以上貧困村退出, 9.1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脫貧, 昌寧縣整縣脫貧摘帽的任務。

●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文欽:

優化城市生態 提升人居環境

報告指出, 城市生態化發展成規模是城市建設成功的標誌。 而且,

天藍山綠河清田美園靚家暖還是群眾對城市生活的美好願景。 張文欽表示, 圍繞報告中提出的2018年完成城市生態化項目建設投資40億元的目標, 住建部門將重點作好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二是抓好棚戶區改造;三是持續抓好農村危房改造;四是著力抓好以綜合管廊建設為重點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補齊城市建設和發展的短板;五是重點落實好報告中提出的城市生態化發展的重大專案, 切實加快萬畝青華海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步伐, 確保東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在2018年春節向市民開放。 進一步推進萬畝東山森林公園建設。 同時, 抓好人居環境提升行動, 深入推進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農村“七改三清”環境整治, 做好大保高速公路段兩側的50米生態景觀提升工作等。

●隆陽區林業局局長何興有:

讓生態好起來城市美起來

作為一名從事林業工作的基層代表,何興有對報告中的幾句話記憶深刻:讓天更藍、山更綠、河更清、田更美、園更靚、家更暖,全面提升城市競爭力。他指出,近幾年來,作為保山中心城市的隆陽區通過“三個萬畝”的建設,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城市發展能力得到加強,市民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這說明,只有不斷優化城市生態空間格局,推動城市生態化發展成規模,才能把我們的城市建設得更美,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才會得到更好的滿足。在下步工作中,隆陽區林業部門將結合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好各項工作,進一步鞏固綠化荒山和城鎮面山的恢復治理工作,進一步加大對“兩江四路”生態恢復治理力度,加強對城鎮面山的森林撫育,同時依託退耕還林和陡坡治理以及能源建設等,推進全區的生態扶貧工作。

●騰沖市文化館館長段應宗:

文化接地氣群眾才歡迎

“基層文化工作要深受群眾歡迎才有生命力與活力”。去年,騰沖文化館拓寬思路、因地制宜、推陳出新,群眾文化工作因為有亮點接地氣而開展得有聲有色。回顧2017年的工作,段應宗深有感觸。他認為,作為一項惠民工程,要以群眾的需求為根本,從抓培訓、抓創作、出精品、出特色、出人才等方面做起。抓住重要時間節點,抓好相關文藝作品創作,因地制宜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加快數位文化館建設,將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與數位文化館建設理念相結合,提升文化館服務職能,進一步為地方文化發展和建設作貢獻。

●龍陵縣石斛研究所所長趙菊潤:

引領企業規模化發展

如何讓石斛產業成規模?近幾年來,龍陵縣一直在思考在探索。市委書記趙德光在報告中提出,以“種養加銷”一體化為引領,推動農業規模化發展成規模。這讓趙菊潤思路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首先要加強規模化種植,打造品牌。要通過規模化種植,提升石斛品質,做好“全國石斛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創建”工作,打造龍陵“中國紫皮石斛之鄉”的品牌。其次要加大企業培育力度。一方面要在企業的產品研發、標準制定、市場准入等方面服務好龍頭企業,扶持其做大做強。另一方面,要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有實力上規模的企業,延伸產業鏈,培植產業集群。三要加強產學研合作。要促進企業與科研院校合作,加強科學技術的轉化與應用,加強產品研發。四要加大市場准入和銷售力度。市場准入方面主要是打開食品、藥品、保健品三大市場。在銷售方面,要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利用“互聯網+”開展電商銷售,並通過電視購物、體驗式行銷、實體店行銷等方式拓展市場。

●昌甯縣幼稚園黨支部書記何文英:

願每個孩子都沐浴在公平教育的陽光下

一直以來,昌寧縣幼稚園都致力於開展送教下鄉、支教等活動,以提高農村幼教水準。趙德光書記在報告中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穩步提升各級各類教育品質。雖然只有短短幾句話,但卻讓從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教師何文英多了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她說,近幾年來,儘管城鄉教育之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但不均衡的現象仍然突出。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和基層幼教工作者,要進一步豐富辦學資源、優化辦學條件,在普及科學保教知識,提高自身保教品質,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同時,為城鄉幼教同步發展盡一份力,採取分組、分片包乾的方式,進一步加大送教下鄉、支教等活動力度,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的、高品質的教育。

●施甸縣姚關鎮山邑村黨總支書記楊紹武:

以鄉村旅遊帶動三產發展

提起山邑模式,人們自然會想到山邑村總支書記楊紹武。這個帶領村民發展產業、搞活鄉村旅遊的村幹部,隨著“山邑模式”的推廣,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儘管如此,他卻沒有沉浸在人們的掌聲中,而是冷靜客觀地對鄉村經濟的發展進行進一步思考,“一邊是旺季,遊客爆增,鄉村旅遊接待能力有限。另一邊是淡季,鄉村旅遊蕭條,農民增收成問題。如何補齊短板,實現農民穩定增收?”楊紹武說,“趙德光書記在報告中指出,要推動旅遊品牌化發展成規模。因此,在下步工作中,山邑村要在補齊短板方面著力,從加強硬體設施建設、提高服務品質和水準上著手,增強旅遊接待能力。同時,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加強景點的打造,並將食品加工業、生態養殖業融合在一起,從而推動山邑村的第三產業發展。”

做好大保高速公路段兩側的50米生態景觀提升工作等。

●隆陽區林業局局長何興有:

讓生態好起來城市美起來

作為一名從事林業工作的基層代表,何興有對報告中的幾句話記憶深刻:讓天更藍、山更綠、河更清、田更美、園更靚、家更暖,全面提升城市競爭力。他指出,近幾年來,作為保山中心城市的隆陽區通過“三個萬畝”的建設,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城市發展能力得到加強,市民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這說明,只有不斷優化城市生態空間格局,推動城市生態化發展成規模,才能把我們的城市建設得更美,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才會得到更好的滿足。在下步工作中,隆陽區林業部門將結合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好各項工作,進一步鞏固綠化荒山和城鎮面山的恢復治理工作,進一步加大對“兩江四路”生態恢復治理力度,加強對城鎮面山的森林撫育,同時依託退耕還林和陡坡治理以及能源建設等,推進全區的生態扶貧工作。

●騰沖市文化館館長段應宗:

文化接地氣群眾才歡迎

“基層文化工作要深受群眾歡迎才有生命力與活力”。去年,騰沖文化館拓寬思路、因地制宜、推陳出新,群眾文化工作因為有亮點接地氣而開展得有聲有色。回顧2017年的工作,段應宗深有感觸。他認為,作為一項惠民工程,要以群眾的需求為根本,從抓培訓、抓創作、出精品、出特色、出人才等方面做起。抓住重要時間節點,抓好相關文藝作品創作,因地制宜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加快數位文化館建設,將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與數位文化館建設理念相結合,提升文化館服務職能,進一步為地方文化發展和建設作貢獻。

●龍陵縣石斛研究所所長趙菊潤:

引領企業規模化發展

如何讓石斛產業成規模?近幾年來,龍陵縣一直在思考在探索。市委書記趙德光在報告中提出,以“種養加銷”一體化為引領,推動農業規模化發展成規模。這讓趙菊潤思路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首先要加強規模化種植,打造品牌。要通過規模化種植,提升石斛品質,做好“全國石斛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創建”工作,打造龍陵“中國紫皮石斛之鄉”的品牌。其次要加大企業培育力度。一方面要在企業的產品研發、標準制定、市場准入等方面服務好龍頭企業,扶持其做大做強。另一方面,要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有實力上規模的企業,延伸產業鏈,培植產業集群。三要加強產學研合作。要促進企業與科研院校合作,加強科學技術的轉化與應用,加強產品研發。四要加大市場准入和銷售力度。市場准入方面主要是打開食品、藥品、保健品三大市場。在銷售方面,要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利用“互聯網+”開展電商銷售,並通過電視購物、體驗式行銷、實體店行銷等方式拓展市場。

●昌甯縣幼稚園黨支部書記何文英:

願每個孩子都沐浴在公平教育的陽光下

一直以來,昌寧縣幼稚園都致力於開展送教下鄉、支教等活動,以提高農村幼教水準。趙德光書記在報告中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穩步提升各級各類教育品質。雖然只有短短幾句話,但卻讓從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教師何文英多了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她說,近幾年來,儘管城鄉教育之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但不均衡的現象仍然突出。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和基層幼教工作者,要進一步豐富辦學資源、優化辦學條件,在普及科學保教知識,提高自身保教品質,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同時,為城鄉幼教同步發展盡一份力,採取分組、分片包乾的方式,進一步加大送教下鄉、支教等活動力度,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的、高品質的教育。

●施甸縣姚關鎮山邑村黨總支書記楊紹武:

以鄉村旅遊帶動三產發展

提起山邑模式,人們自然會想到山邑村總支書記楊紹武。這個帶領村民發展產業、搞活鄉村旅遊的村幹部,隨著“山邑模式”的推廣,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儘管如此,他卻沒有沉浸在人們的掌聲中,而是冷靜客觀地對鄉村經濟的發展進行進一步思考,“一邊是旺季,遊客爆增,鄉村旅遊接待能力有限。另一邊是淡季,鄉村旅遊蕭條,農民增收成問題。如何補齊短板,實現農民穩定增收?”楊紹武說,“趙德光書記在報告中指出,要推動旅遊品牌化發展成規模。因此,在下步工作中,山邑村要在補齊短板方面著力,從加強硬體設施建設、提高服務品質和水準上著手,增強旅遊接待能力。同時,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加強景點的打造,並將食品加工業、生態養殖業融合在一起,從而推動山邑村的第三產業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