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5步教娃學收納,開啟有序人生~

新的一年開始了, 很多媽媽看著家裡堆成山的玩具, 無從下手, 紛紛表示真想把自己埋進玩具堆裡。

還有的媽媽表示:“剛收好的玩具, 沒有幾分鐘又被翻得到處都是, 一天到晚跟在屁股後頭, 簡直就是一場收不完地收拾……”

有了娃後, 二人世界的小清新一去不復返, 只剩下狼藉一片片。

沒孩子的家

有孩子的家

讀一讀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我們也許會明白, 孩子拒絕收拾,

是因為他的玩具多得超出了他的收拾能力。

再加上, 我們常說的“收拾乾淨”這四個字對於孩子來說實在太抽象了, 他們不知道怎樣才算收拾乾淨, 也不知道怎麼收拾, 所以, 就自然忽略了我們的要求。

雖然藤麻理惠的書裡講的是成人日常生活的整理方法, 並沒有專門講怎麼收拾玩具, 但是, 收納的方法都是相通的, 這裡總結了一套親子玩具收納方法, 送給大家。

1、斷舍離, 從源頭上杜絕冗餘

相信每個家庭有小孩出生後, 家長們都會買好多玩具和繪本, 當然還有親戚朋友送的新的舊的各種東西。

在這樣富足的環境裡, 孩子們經常是這個摸一下, 那個摸一下, 這個玩具還沒玩兩下, 又換另外一個了。 看到孩子這個狀態,

有些媽媽甚至會發愁, “以後他不會幹事情都這樣三分鐘熱度吧?”

其實不難發現, 所有的問題是出在“多”上, 是時候下決定了——“斷、舍、離”。

丟棄破損、沒有玩樂價值的玩具

這個選擇最好讓孩子來做, 讓他挑出來, 並一一告別、丟棄, 也算一種儀式吧。

把玩過很久、現在不適合玩了的玩具放入珍藏箱

有些玩具是曾經都是孩子的最愛, 或者有特殊意義的, 對於這類玩具, 我們把它們放進“珍藏箱”裡, 進行珍藏, 保有孩子一份獨家的童年記憶。 當然, 二胎弟弟或妹妹也可以用啦~

把超齡的、超量的玩具放入等待箱

有些忍不住剁手買下的、朋友送的, 但並不適合孩子現在玩的玩具、繪本等, 這些就可以放到“等待箱”裡。 隨著孩子興趣的變化和能力的發展,

隨時等待上架。

當玩具“少”了後, 我們就會慢慢發現, 孩子的專注力也會提高不少哦。

2、有準備的環境

有時候, 孩子不知道收拾玩具,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不知道到要收到哪裡去。 所以, 為了讓孩子學會收納, 我們首先要給孩子準備一個適合他收納的環境。

孩子小、不識字的時候, 可以為他準備一些帶有卡通圖案的收納箱, 或者在箱子上貼上你們親手製作的圖案, 區分類別。 這樣孩子在整理的時候, 就知道要送哪類玩具回“誰”的家了。

這樣的環境, 很方便孩子進行歸類整理。 這個歸類的過程, 其實就是在給孩子進行邏輯、歸納、整理能力的啟蒙, 千萬不要小呦。

3、引導孩子進行收納

前期環境準備好了, 就要開始引導孩子進行收納了。

1歲以前:整理給他看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 兒童主要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進行學習的。 所以, 在孩子還不會進行整理時, 我們要整理給他看。

一邊整理還要一邊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寶寶不玩了, 我們把玩具送回家。 ”讓他明白你是在幹什麼。 此時也不用強求孩子會老老實實看著你收拾,但是觀察學習也在時刻發生呢。

一歲以後,和他一起做

一歲左右的孩子,已經能夠聽得懂一些簡單的指令了,我們可以帶著他一起進行整理。

要注意的是,指令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要他收哪一個玩具,千萬不要進行泛指,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配合手勢,用手指著物體說:“寶寶,把這個恐龍放進盒子裡。”

這樣,一方面可以建立孩子物品與詞彙之間的聯結,另一方面,也建立動作與語言的聯結,可以説明孩子更好地進行物品的認知。

另外,在育兒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被鼓勵的行為就會被重複。所以,當孩子願意跟你一起整理玩具時,我們要及時進行肯定。

在誇獎時,千萬不要只說:“你好棒!”我們還要明確具體事件,告訴孩子棒在哪裡。比如:“寶寶把恐龍放進了盒子裡,寶寶可以幫助媽媽整理玩具了,長大了。”

二歲以後,嘗試著讓他自己做

二歲以後,孩子的自主意識和行動力增強了,我們可以嘗試著讓他自己做。

在整理時,我們可以把遊戲引入進來,把這個整理環節設定為“送xx回家”的遊戲。一邊整理,一邊帶著孩子說:“送xx回家。”這樣,無形中還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當孩子主動去做的時候,我們只要在旁邊觀察並協助就好了。

在經歷秩序敏感期時,孩子還會逐漸將這種儀式感內化,有時東西不收拾好,他自己都不舒服,在幼稚園,也會經常跟在別人後面幫著收拾。

4、適當留白,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當然,即便是我們自認引導得很到位了,孩子們有時候還是會不想收拾。可能是累了、煩了,或者就要跟我對著幹,看著那一地地狼藉,讓我們的火氣蹭蹭往上冒。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折中的法子了,給他準備了一個“休息桶”,如果他不願意收拾,那就暫時統統把玩具都扔到桶裡,休息一下,等到他想收拾了,再送玩具回家。畢竟,我們成人,也有發懶的時候,幹嘛事事都強求孩子呢?

這樣,給孩子一個“休息”的機會,也避免了家裡過於淩亂,看著心煩意亂。

5、留有調整的空間

一成不變的收納方式,孩子用著用著就失去了新鮮感。

所以,我們可以給孩子多準備些可以隨意組合的收納格子、袋子、箱子等等,自己搭配、開放式地收納。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滿足他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和喜好,而且調整起來也非常方便。

如果養成玩後收拾的好習慣,不僅會給我們釋放很多工作量,還可以讓我們有機會從繁雜的家務中抽身出來做些自己一值想做卻沒時間做的事情,比如讀本書、敷個面膜什麼的。

而且,在這個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計畫規劃能力、分類歸類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都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提升。

最後,我給親們分享一些比較接地氣的收納點子,希望在新的一年,家裡整潔如新,感受到“怦然心動”幸福。

點擊閱讀《15個收納孩子物品的妙招,get✔》一個有序的人生,從玩具收納開始......

-- END --

此時也不用強求孩子會老老實實看著你收拾,但是觀察學習也在時刻發生呢。

一歲以後,和他一起做

一歲左右的孩子,已經能夠聽得懂一些簡單的指令了,我們可以帶著他一起進行整理。

要注意的是,指令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要他收哪一個玩具,千萬不要進行泛指,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配合手勢,用手指著物體說:“寶寶,把這個恐龍放進盒子裡。”

這樣,一方面可以建立孩子物品與詞彙之間的聯結,另一方面,也建立動作與語言的聯結,可以説明孩子更好地進行物品的認知。

另外,在育兒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被鼓勵的行為就會被重複。所以,當孩子願意跟你一起整理玩具時,我們要及時進行肯定。

在誇獎時,千萬不要只說:“你好棒!”我們還要明確具體事件,告訴孩子棒在哪裡。比如:“寶寶把恐龍放進了盒子裡,寶寶可以幫助媽媽整理玩具了,長大了。”

二歲以後,嘗試著讓他自己做

二歲以後,孩子的自主意識和行動力增強了,我們可以嘗試著讓他自己做。

在整理時,我們可以把遊戲引入進來,把這個整理環節設定為“送xx回家”的遊戲。一邊整理,一邊帶著孩子說:“送xx回家。”這樣,無形中還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當孩子主動去做的時候,我們只要在旁邊觀察並協助就好了。

在經歷秩序敏感期時,孩子還會逐漸將這種儀式感內化,有時東西不收拾好,他自己都不舒服,在幼稚園,也會經常跟在別人後面幫著收拾。

4、適當留白,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當然,即便是我們自認引導得很到位了,孩子們有時候還是會不想收拾。可能是累了、煩了,或者就要跟我對著幹,看著那一地地狼藉,讓我們的火氣蹭蹭往上冒。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折中的法子了,給他準備了一個“休息桶”,如果他不願意收拾,那就暫時統統把玩具都扔到桶裡,休息一下,等到他想收拾了,再送玩具回家。畢竟,我們成人,也有發懶的時候,幹嘛事事都強求孩子呢?

這樣,給孩子一個“休息”的機會,也避免了家裡過於淩亂,看著心煩意亂。

5、留有調整的空間

一成不變的收納方式,孩子用著用著就失去了新鮮感。

所以,我們可以給孩子多準備些可以隨意組合的收納格子、袋子、箱子等等,自己搭配、開放式地收納。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滿足他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和喜好,而且調整起來也非常方便。

如果養成玩後收拾的好習慣,不僅會給我們釋放很多工作量,還可以讓我們有機會從繁雜的家務中抽身出來做些自己一值想做卻沒時間做的事情,比如讀本書、敷個面膜什麼的。

而且,在這個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計畫規劃能力、分類歸類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都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提升。

最後,我給親們分享一些比較接地氣的收納點子,希望在新的一年,家裡整潔如新,感受到“怦然心動”幸福。

點擊閱讀《15個收納孩子物品的妙招,get✔》一個有序的人生,從玩具收納開始......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