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豐田急了!鈴木慌了!使出了一個大招

日本車企近幾年風波不斷, 三菱被曝出篡改燃效資料, 之後被日產收購34%的股份, 社長引咎辭職;然後就是日產逍客柴油車在韓國遭遇環保部門的指控;到了今年就真的一發不可收拾了, 神戶制鋼資料造假, 日產、斯巴魯質檢造假, 東麗資料造假, 高田氣囊缺陷問題更是歷經好幾年, 如今接近尾聲, 造成了全球史上最大召回案⋯⋯

“這一系列事件, 仿佛像約定好的一樣在2017年集中爆發出來, 日本製造的光環在這一年中近乎徹底崩塌。 ”

在醜聞不斷, 市場競爭壓力卻不斷加大的同時, 日本車企們在2017年最後一天,

使出了一個大招!

01 最新消息

近日, 鈴木、斯巴魯、大發和日野汽車4家公司已決定加入由豐田汽車公司主導的電動汽車技術研發新公司, 以共用相關知識、降低成本、加速研發進程。 這4家企業將從2018年1月起派出技術人員。

在這之前, 這家以豐田為主導的電動汽車研發公司還有馬自達、電裝,

這次又加入4家公司, 擺明瞭抱團取暖的意思, 也就是說, 從這一天開始, 日本車企之間就真的形成了真正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豐田:豐田-大發-日野-斯巴魯-五十鈴-馬自達-鈴木

日產:日產-三菱

本田:(目前沒有盟友)

明顯豐田的優勢這次已經高出一大截。

02 此前就有苗頭

很多小夥伴覺得這次的抱團事件有些突然, 其實不然, 我們先來捋順一下他們之間的關係:

豐田-大發-日野-斯巴魯-五十鈴-馬自達-鈴木

1998年, 豐田收購歷史比自己還久的大發汽車, 大發專門負責生產小型車銷往世界130個國家, 豐田持股51.2%。

(說句題外話, 國內的夏利人盡皆知,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夏利當年的成功, 一方面來自國內巨大的小型車市場, 一方面源自大發汽車的技術平臺)

2001年, 日野汽車被豐田控股, 持股50.1%, 是日本最大的商用車企業。

2003年, 日野和五十鈴客車業務合併, 組建一家新的合資公司。

2005年, 豐田從通用手裡買來斯巴魯16.5%的股份。

2006年, 豐田收購五十鈴5.9%的股份。

2015年, 豐田和馬自達宣佈建立長期夥伴關係,

馬自達可以得到豐田的燃料電池和插電式混動技術, 豐田則可從創馳藍天技術上獲益。

2016年, 豐田與鈴木召開發佈會, 宣佈未來會在新能源、安全、資訊技術領域開展合作。

這才有了這次豐田集齊七龍珠的故事。

03 豐田在幹嘛?

現在及未來10年內, 汽車圈最火的是什麼?

無疑是新能源和自動駕駛

新能源

新能源上豐田還是有一定建樹的, 比如氫燃料電池就是他們首創, 不過卻因為產能太低、氫站建設成本太高導致進展很慢很慢。

混動技術豐田也還是在車企裡很拔尖的, 只是關於純電動車,他們因為注意力都在燃料電池上,基本是上錯過了。

自動駕駛

下周CES展上,豐田將會展出他們第三代自動駕駛平臺,搭載在雷克薩斯某車型上。然而在這一塊兒的建樹卻遠遠低於日產,甚至就在昨天就有消息說,日產正在研發一種能夠讀取人類大腦資訊的車……

此前,這家公司是由出資90%的豐田、各出資5%的馬自達和電裝組成,而這次4家公司的加入協議沒包含出資狀況的內容。

而現在拉攏各種大小企業,實現技術合作、共用,對於之後的新能源和自動駕駛發展,明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集齊7龍珠的豐田,鈴木、大發未來以小型車為中心,斯巴魯以中型車為中心,日野以商用車為中心,也就是說這樣就構成了適用於各種車型的電動車基礎技術。

04

鈴木為何牽手豐田

其實此前,鈴木和大眾在合作,不過到了2015年,大眾和陵墓因為技術共用不到位、實力差距也著實很大等等問題,最終兩家散夥。在和大眾合作失敗的這樣一個節點上,鈴木又遇到了自己國家的豐田。

之前有前輩預測,到2020年,印度就會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而對於豐田來說,鈴木花了30年在印度建立的接近40%的市場份額無疑是吸引人的,於是伸出了手,鈴木也很自然的把手過去給予了回應。

不知道大家是否瞭解一個情況,日本車企背後其實會有各種共同財團的影響,加上他們民族的習性,有困難就抱團。比如說豐田在歷史上,就多次從金錢或者技術上給予別的車企支援。加之,豐田對自家技術的開放程度,其實算是業內數一數二的,所以對於鈴木來說,豐田或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05

發展才是硬道理,抱團取暖沒錯

業內一個行業分析師前輩說過這樣一句話:

日系品牌熱衷“抱團”取決於它們之間存在一種天然默契:即便品牌再弱政府也不會讓它消失,強勢品牌還會幫忙帶一把。此次豐田和鈴木的合作只是寬泛地技術交流,不涉及資本。原因在於豐田已經把主攻微型車的大發收至麾下,如果再收購鈴木,會出現豐田在微型車領域一家獨大的情況觸碰到反壟斷法規。現在,很明顯豐田想救鈴木一把,但也不至於陷得太深。

雖然不知道未來大發和鈴木該如何處理同細分市場微妙的關係,但還是想感慨一下,日本國內所有的“小弟”竟然都已經投靠豐田這位大哥,留下本田、日產一臉懵……

只是反觀國內近幾年崛起的自主品牌,數量多、也不斷在洗白,然而彼此之前的關係,更多的相互競爭、對標,各自為政,而交流卻很少。再來看看本來佔據了先發優勢的中國EV企業的亂戰……已經到了令人心碎的地步。

擠入了數以百計的市場參與者。而且只有頭兩名的年銷量超過或接近10萬輛。甚至還有很多不在榜上的新企業,銷量為0,活下去全靠融資。

那麼你覺得壯大規模、交流成長更好,還是自守一片土地辛勤耕耘、有朝一日成為山大王更好呢?

只是關於純電動車,他們因為注意力都在燃料電池上,基本是上錯過了。

自動駕駛

下周CES展上,豐田將會展出他們第三代自動駕駛平臺,搭載在雷克薩斯某車型上。然而在這一塊兒的建樹卻遠遠低於日產,甚至就在昨天就有消息說,日產正在研發一種能夠讀取人類大腦資訊的車……

此前,這家公司是由出資90%的豐田、各出資5%的馬自達和電裝組成,而這次4家公司的加入協議沒包含出資狀況的內容。

而現在拉攏各種大小企業,實現技術合作、共用,對於之後的新能源和自動駕駛發展,明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集齊7龍珠的豐田,鈴木、大發未來以小型車為中心,斯巴魯以中型車為中心,日野以商用車為中心,也就是說這樣就構成了適用於各種車型的電動車基礎技術。

04

鈴木為何牽手豐田

其實此前,鈴木和大眾在合作,不過到了2015年,大眾和陵墓因為技術共用不到位、實力差距也著實很大等等問題,最終兩家散夥。在和大眾合作失敗的這樣一個節點上,鈴木又遇到了自己國家的豐田。

之前有前輩預測,到2020年,印度就會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而對於豐田來說,鈴木花了30年在印度建立的接近40%的市場份額無疑是吸引人的,於是伸出了手,鈴木也很自然的把手過去給予了回應。

不知道大家是否瞭解一個情況,日本車企背後其實會有各種共同財團的影響,加上他們民族的習性,有困難就抱團。比如說豐田在歷史上,就多次從金錢或者技術上給予別的車企支援。加之,豐田對自家技術的開放程度,其實算是業內數一數二的,所以對於鈴木來說,豐田或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05

發展才是硬道理,抱團取暖沒錯

業內一個行業分析師前輩說過這樣一句話:

日系品牌熱衷“抱團”取決於它們之間存在一種天然默契:即便品牌再弱政府也不會讓它消失,強勢品牌還會幫忙帶一把。此次豐田和鈴木的合作只是寬泛地技術交流,不涉及資本。原因在於豐田已經把主攻微型車的大發收至麾下,如果再收購鈴木,會出現豐田在微型車領域一家獨大的情況觸碰到反壟斷法規。現在,很明顯豐田想救鈴木一把,但也不至於陷得太深。

雖然不知道未來大發和鈴木該如何處理同細分市場微妙的關係,但還是想感慨一下,日本國內所有的“小弟”竟然都已經投靠豐田這位大哥,留下本田、日產一臉懵……

只是反觀國內近幾年崛起的自主品牌,數量多、也不斷在洗白,然而彼此之前的關係,更多的相互競爭、對標,各自為政,而交流卻很少。再來看看本來佔據了先發優勢的中國EV企業的亂戰……已經到了令人心碎的地步。

擠入了數以百計的市場參與者。而且只有頭兩名的年銷量超過或接近10萬輛。甚至還有很多不在榜上的新企業,銷量為0,活下去全靠融資。

那麼你覺得壯大規模、交流成長更好,還是自守一片土地辛勤耕耘、有朝一日成為山大王更好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