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2018想成為跑步高手?這個訓練方法必須試一試!

很多跑友跑量很大, 動輒每月200公里, 甚至300公里、400公里, 完成全馬很輕鬆, 但PB卻很難。 馬拉松成績的確與跑量有關, 但絕並不是跑得越多成績就越好。 比起跑量, 馬拉松成績更和訓練的品質有關。 今天, 無鹽祖就給各位想要提升個人PB的跑者推薦一種有效的訓練方法——高強度間隙訓練法。

在過去幾十年, 高強度間隙訓練逐漸成為最重要的訓練方法。 因為高強度間歇訓練相比持續訓練用時更少, 且更有效率。

上世紀50年代, 羅傑-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最重要的訓練方法就是10X400米的間歇跑。 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1英里跑進4分鐘的人, 此前有很多科學家、權威人士都認為, 由於骨骼、肌肉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 人類不可能在4分鐘內跑完一英里。

而在上世紀20年代, 素有“芬蘭飛人”稱號的帕沃-魯米(Paavo Nurmi)經常進行短距離衝刺跑。 在他的運動生涯中, 共22次打破世界紀錄。 他於1920年、1924年、1928年三次參加奧運會,

共獲得9枚金牌、3枚銀牌, 是奧運會歷史上獲得金牌最多的田徑運動員。 曾在1924年巴黎奧運會上, 先後贏得1500米, 5000米和10000米越野賽冠軍。

現在, 越來越多的跑者將間歇跑作為提升速度和耐力的法寶。 那什麼是間歇跑, 該怎麼訓練, 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什麼是間歇跑(Interval Running)

間歇跑與持續跑相對應, 持續跑顧名思義就是不間斷地跑步, 從運動開始直至運動結束。 間歇跑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跑一段後停下來休息一下, 接著再跑一段再休息, 重複多次。

為了能夠持續跑, 強度不能太高, 否則無法堅持。 而正是因為有了跑步過程中的休息, 間歇跑可以達到較高強度, 從而實現對於人體心肺代謝系統和供能系統的全面均衡訓練。

20世紀50年代、德國心臟學家賴因德爾和教員倍施勒提出間歇訓練理論, 認為訓練對心率達170—180次/分鐘, 間歇後到心率恢復到100—125次/分鐘時再進行訓練, 這樣有利於增強心泵功能。 因此、間歇訓練法又稱為格施勒一賴因德爾定律。

間歇跑的三大特點

高強度。

高強度是間歇跑的核心特徵, 在間歇跑訓練過程中, 心率可提升到最大心率的80%-95%。 在恢復放鬆時間段, 心率會持續保持在最大心率的40%-50%。 通過間歇跑, 可以有效提高速度能力和肌肉抗疲勞能力。

存在休息間歇。 舉例來說:某跑友以4分配速跑4個1000米, 也即4×1000米, 每個1000米之間停下來休息間歇4分鐘。 這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個高強度間歇訓練。

還有一種特殊形式的間歇訓練, 間歇時不必完全停下來, 而是以慢跑作為中高速跑之間的間歇, 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法特萊克訓練法。

這種跑步看似很隨意, 可自行調節速度, 時快時慢, 在跑步過程中根據身體反應自行調節速度、距離和時間。 可以一段時間內快速跑, 提高身體效率和疲勞耐受力, 再通過一段時間的慢跑恢復體能。

特別適合跑友在路跑時採用。

短時高效, 燃脂效果更好。 由於間歇跑強度大, 因為較短時間的間歇跑就可以取得和持續慢跑相同的訓練效果, 所以說光關注跑量是片面的, 低品質的慢跑會使耐力增長遭遇瓶頸期。

此外, 研究發現, 高強度的間歇跑相比低強度慢跑可以消耗更多熱量, 其原因是在於在高強度間歇跑後, 基礎代謝水準會明顯升高, 高於安靜水準8%-15%左右, 需要經過2個小時才會回到跑步前水準, 這一效應稱作運動後過量氧耗效應(EPOC, Excess Post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 用通俗的話來說, 就是跑步結束後的2小時以內, 你坐在那休息不動, 你也會燃燒更多脂肪。

所以說, 用持續慢跑這種方式減肥儘管仍然有效, 但效率較低, 減肥效果不佳,抱著減肥目的的跑友不妨嘗試高強度間歇跑。不過不建議體重較大的跑者(80kg以上)用這個方式減肥,因為速度越快,膝蓋衝擊越大,不要減了體重傷了膝蓋。

如何制定一個間歇跑訓練計畫

制定間歇跑的訓練計畫需要考慮:運動時間、運動強度、運動頻率以及間歇時長。間歇跑過程中運動時長與間歇時長的關係是很重要的。通常有兩種設定運動時長和間歇時長的方式。

第一種是運動時長和間歇時長相同,即800米快速跑之後用等同時間的休息。比如800米用3分鐘跑完,間歇也控制在3分鐘,3分鐘後進行下一組。

第二種是跑步強度更高,耗時更短,間歇時長多於跑步時長,比如400米全力跑,耗時1分半,間歇3分鐘。一般可重複3-5組。4×2000米,4×1000米,6×800米,8×400米都是常用的間歇跑訓練方法。

有些跑友可能聽說過亞索800跑訓練法,它就是通過800米跑,來進行馬拉松訓練並預測完賽成績,其實和間歇跑大同小異。

假設我們可以用3分30秒完成每組800米(不是平均值,是每組都要達到),那麼最終的馬拉松成績大概就是3小時30分。如果800米用2分40秒,馬拉松大概就是2小時40分。每組之間的休息時間和完成800米的時間相同。

在馬拉松比賽前的2-3個月,我們可以開始進行亞索800的訓練,每週一次。第一周跑4組800,接下來的每週增加1組,直到10組。最後一次訓練至少要放在賽前的10天,最好是賽前14-17天左右。

每週其他的時間,只要按照普通馬拉松的訓練方法練習即可,注意保證週末長距離的品質。別的時間多用輕鬆的速度來跑,每週安排出1-2天休息。

下面是各種馬拉松目標成績的間歇跑配速,供大家參考。

間歇跑訓練的特別提醒

間歇跑強度較持續跑明顯更大,所以對於心肺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於初跑者們,暫時不必急於練習間歇,建議採用先進行一段時間持續跑增強基礎耐力和力量後,再嘗試間歇跑,這樣會更安全,否則容易受傷。大家可以達到全程5小時內(半程2.5小時內)的階段再考慮練習間歇跑。

另外,間歇跑是一種挑戰個人能力的訓練方法,非常消耗體能,常常會使人接近筋疲力盡。所以這種訓練方法也是雙刃劍,應用得好能夠迅速提高耐力水準;但應用不當,也會導致過度訓練甚至使人體走向衰竭。所以有一定耐力水準的跑友一般建議一周只採用一次間歇跑,高水準跑友可謹慎地採用每週2次。切記,不要連續兩天使用間歇跑。

當然,對於馬拉松訓練來說,間歇跑只是其中一種訓練方式,跑量的累計,節奏跑,長距離跑,漸快跑,輕鬆跑都應該包括在內,不能僅僅只是間歇或者僅僅只是長距離。

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入力量訓練和交叉訓練,比如橢圓機,自行車和游泳等。後面,咚妞也會給持續給大家推薦更多跑步訓練法,大家有什麼想要瞭解的,也可以在留言區告訴咚妞哦。

減肥效果不佳,抱著減肥目的的跑友不妨嘗試高強度間歇跑。不過不建議體重較大的跑者(80kg以上)用這個方式減肥,因為速度越快,膝蓋衝擊越大,不要減了體重傷了膝蓋。

如何制定一個間歇跑訓練計畫

制定間歇跑的訓練計畫需要考慮:運動時間、運動強度、運動頻率以及間歇時長。間歇跑過程中運動時長與間歇時長的關係是很重要的。通常有兩種設定運動時長和間歇時長的方式。

第一種是運動時長和間歇時長相同,即800米快速跑之後用等同時間的休息。比如800米用3分鐘跑完,間歇也控制在3分鐘,3分鐘後進行下一組。

第二種是跑步強度更高,耗時更短,間歇時長多於跑步時長,比如400米全力跑,耗時1分半,間歇3分鐘。一般可重複3-5組。4×2000米,4×1000米,6×800米,8×400米都是常用的間歇跑訓練方法。

有些跑友可能聽說過亞索800跑訓練法,它就是通過800米跑,來進行馬拉松訓練並預測完賽成績,其實和間歇跑大同小異。

假設我們可以用3分30秒完成每組800米(不是平均值,是每組都要達到),那麼最終的馬拉松成績大概就是3小時30分。如果800米用2分40秒,馬拉松大概就是2小時40分。每組之間的休息時間和完成800米的時間相同。

在馬拉松比賽前的2-3個月,我們可以開始進行亞索800的訓練,每週一次。第一周跑4組800,接下來的每週增加1組,直到10組。最後一次訓練至少要放在賽前的10天,最好是賽前14-17天左右。

每週其他的時間,只要按照普通馬拉松的訓練方法練習即可,注意保證週末長距離的品質。別的時間多用輕鬆的速度來跑,每週安排出1-2天休息。

下面是各種馬拉松目標成績的間歇跑配速,供大家參考。

間歇跑訓練的特別提醒

間歇跑強度較持續跑明顯更大,所以對於心肺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於初跑者們,暫時不必急於練習間歇,建議採用先進行一段時間持續跑增強基礎耐力和力量後,再嘗試間歇跑,這樣會更安全,否則容易受傷。大家可以達到全程5小時內(半程2.5小時內)的階段再考慮練習間歇跑。

另外,間歇跑是一種挑戰個人能力的訓練方法,非常消耗體能,常常會使人接近筋疲力盡。所以這種訓練方法也是雙刃劍,應用得好能夠迅速提高耐力水準;但應用不當,也會導致過度訓練甚至使人體走向衰竭。所以有一定耐力水準的跑友一般建議一周只採用一次間歇跑,高水準跑友可謹慎地採用每週2次。切記,不要連續兩天使用間歇跑。

當然,對於馬拉松訓練來說,間歇跑只是其中一種訓練方式,跑量的累計,節奏跑,長距離跑,漸快跑,輕鬆跑都應該包括在內,不能僅僅只是間歇或者僅僅只是長距離。

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入力量訓練和交叉訓練,比如橢圓機,自行車和游泳等。後面,咚妞也會給持續給大家推薦更多跑步訓練法,大家有什麼想要瞭解的,也可以在留言區告訴咚妞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