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改革發佈廳」土右旗實施“五大體系”建設工程打造田園綜合體試點樣板

改革

發佈廳

土右旗實施“五大體系”建設工程打造田園綜合體試點樣板

土右旗堅持把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建設作為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有力抓手,

結合自身優勢資源和農村農業轉型發展的良好基礎, 聚集“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環境優”目標定位, 大力實施“五大體系”建設工程, 著力打造特色鮮明、功能完善、優勢突出的田園綜合體試點新樣板。

一、高標準定位, 搭建科學可行的規劃體系

始終堅持規劃先行、規劃引領原則, 結合專案區地域特點、資源稟賦和文化底蘊, 高標準編制《土默特右旗大雁灘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2017—2019年)》, 確立了“一軸一核多點”的空間佈局(即以規劃建設的沿山騎行綠道為“軸”, 以大雁灘為“核”, 串聯沿線農業風光、特色文化、生態景觀、創意農業等“多點”)。 探索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農民參與的運營管理模式, 重點建設10個方面、33個專案, 全力建成集田園風光、農業休閒、農事體驗、綠色食品生產和敕勒川文化為一體, 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田園綜合體。

二、大強度投入, 構建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

始終堅持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田園綜合體的關鍵支撐和基礎保障,

按照適度超前、綜合配套、集約利用的原則, 加快推進“田園+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打通綜合體綠道軸線系統, 規劃了總投資1.87億元的沿山10公里騎行綠道和驛站工程, 啟動了占地4.4萬平米的生態停車場建設工程, 實現大雁灘核心區與九峰山、國恩禪寺等沿山景區景點的互聯互通, 推動民俗文化、創意農業、休閒採摘融合發展。 全面提升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水準, 投資2600余萬元, 啟動實施垃圾處理、汙水處理、資訊網路建設等工程, 以及大雁灘採摘園游步道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為加快推進產業融合、提升承載功能奠定堅實基礎。

三、推動產業融合, 構建多元發展的農業產業體系

始終把推動農業產業多領域融合作為主攻方向,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多元發展”的要求, 做大做強特色優勢主導產業。 一是培育發展高效現代農牧業。 規劃總投資4400萬元的現代農業生產和體驗區, 新建高標準智慧溫室3萬平米, 發展有機蔬菜1000畝, 種植特色水果蔬菜, 增加採摘品種和附加值, 填補冬季旅遊空白。 二是積極推進農旅融合發展。 採取“旅遊+”“生態+”模式, 推進農業產業多領域融合。 投資7450萬元, 實施萬畝林果採摘體驗帶和2000畝生態果園示範專案, 精品打造西灣民俗街, 重點發展高標準示範農家樂20處、鄉村旅遊接待示範戶100戶、旅遊接待小院35家、文化交易中心等旅遊專案。 三是加快發展創意農業。 加強與內蒙古農業大學科研合作, 採取“地校共建”發展模式,
規劃建設創新創意產業基地。 投資1.3億元, 實施農事體驗改造及主題樂園建設專案, 新建創意花卉、果蔬智慧溫室、露地小麥、向日葵等農作物創意展區和創意農業牧草展區, 力爭建成田園綜合體農牧業創新驅動引領區和綠色生產加工先行區。 四是積極培育原產地標誌品牌。 鼓勵支持敕勒川農耕文化、剪紙、傳統二人臺戲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創意開發, 規劃建設西灣文化創意產業基地。 現已培育溝門大杏、水澗溝門乾果等知名品牌, 註冊了“大福記谷米”地理標識。 2017年大雁灘田園綜合體核心區共接待遊客約80多萬人次, 促進地區增收約3000多萬元。

四、創新發展模式, 培育動能充足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始終把創新生產經營體制作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有效舉措,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力。積極推動土地規模化集約化利用,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土地託管等方式,穩步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累計流轉土地3.5萬畝,土地集約化經營面積達到8700畝,規模化利用比重達到42%。積極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充分發揮政府引導激勵作用,撬動引進社會資本投入,形成共同參與、優勢互補的投入和建設新格局。引進內蒙古蒙草抗旱股份有限公司,採取PPP模式實施沿山騎行綠道及5處驛站建設項目,就地消化就業崗位300多個,帶動人均增收3500元。通過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協會、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積極推進基地化生產,逐步將原來的小農戶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構建形成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

五、堅持綠色發展,打造田園風光的鄉村生態體系

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貫穿田園綜合體建設全過程,真正打好“水澗溝門”綠色生態名片。投資1.2億元,大力實施景觀綠化專案,將大雁灘田園綜合體打造成為土右旗休閒度假的“後花園”。大力實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恢復工程,實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降低化肥農藥使用強度,三年內專案區推廣低毒農藥和有機肥使用面積1000畝。加快發展種養迴圈農業專案,推廣生態果林養雞一體化示範專案,加大對畜禽糞便實行還田綜合利用,促進農牧業迴圈化、可持續發展,打造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農民更舒心的田園綜合體。

本期編輯:李新宇

投稿郵箱tyqwxb@163.com

始終把創新生產經營體制作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有效舉措,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力。積極推動土地規模化集約化利用,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土地託管等方式,穩步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累計流轉土地3.5萬畝,土地集約化經營面積達到8700畝,規模化利用比重達到42%。積極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充分發揮政府引導激勵作用,撬動引進社會資本投入,形成共同參與、優勢互補的投入和建設新格局。引進內蒙古蒙草抗旱股份有限公司,採取PPP模式實施沿山騎行綠道及5處驛站建設項目,就地消化就業崗位300多個,帶動人均增收3500元。通過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協會、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積極推進基地化生產,逐步將原來的小農戶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構建形成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

五、堅持綠色發展,打造田園風光的鄉村生態體系

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貫穿田園綜合體建設全過程,真正打好“水澗溝門”綠色生態名片。投資1.2億元,大力實施景觀綠化專案,將大雁灘田園綜合體打造成為土右旗休閒度假的“後花園”。大力實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恢復工程,實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降低化肥農藥使用強度,三年內專案區推廣低毒農藥和有機肥使用面積1000畝。加快發展種養迴圈農業專案,推廣生態果林養雞一體化示範專案,加大對畜禽糞便實行還田綜合利用,促進農牧業迴圈化、可持續發展,打造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農民更舒心的田園綜合體。

本期編輯:李新宇

投稿郵箱tyqwxb@163.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