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別做這3件事,它正讓你變得平庸

原標題:《一個人淪為廢柴的3種表現》

文 | haruko

讀者君: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 請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 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

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前幾個月, 和一個朋友聊天。

朋友說, 她參加大學同學聚會的時候, 被刺激到了。

原因是, 她發現身邊很多同學都在世界500強企業工作, 而且深得器重, 工資也水漲船高。

而她, 每天處在一個勾心鬥角的工作環境中, 做著不喜歡的工作, 工資也是朋友圈中墊底的。

想當年都是同一個老師教出來, 同一個學校畢業的同學, 這樣大的差別, 讓她一時無法接受。

我勸她:既然對現在的生活不滿意, 那就想辦法改變一下。

她一時熱血上頭:好!我決定去考個CPA, 不能浪費掉大學的專業, 再去找個新的工作!

我本以為, 她的計畫正在慢慢進行當中。

於是私信她:CPA還考不考啦?

她說:想了想還是不考了, 我這個人, 就是懶啊。

辦公室的勾心鬥角, 忍忍就過去了。

我發現, 很多人就像我這位朋友一樣:明明不喜歡自己的生活, 卻沒有改變現狀的執行力。

有個笑話是這麼說的:

有個人每隔三兩天就到教堂祈禱, 而且他的祈禱詞幾乎每次都一樣。 第一次, 他到教堂時, 跪在聖壇前, 虔誠地低語:“上帝啊, 請念在我多年來一直敬畏您的份上, 讓我中一次彩票吧, 阿門。 ”

幾天後, 他又垂頭喪氣地回到教堂, 同樣跪著祈禱:“上帝啊, 為何不讓我中彩票?我願意更虔誠地來服侍你, 求您讓我再中一次彩票吧, 阿門。 ”

沒過幾天, 他又回來了, 再次重複他的祈禱。

如此周而復始, 直到最後一次, 聖壇上發出一陣宏偉莊嚴的聲音:“我一直垂聽你的禱告, 可是最起碼, 你也該先去買一張彩票吧。

想要中獎, 那至少也要買一張彩票。

不滿意自己的現狀, 那麼總該為了改變, 行動一次, 做點什麼吧。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報導, 說的是一個北京的小夥子, 想去德國柏林看女友。

他選擇了一路“搭便車”的旅行方式, 歷經1.6萬公里, 13個國家, 穿越中國、中亞和歐洲, 最後在柏林的廣場偶遇了自己的女友。

小夥子在旅途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些事, 你現在不做, 永遠也不會做。 ”

醍醐灌頂。

越來越差的執行力, 是一個人慢慢淪為廢柴的表現之一。

執行力差的人, 整日刷著雞湯文, 隔著手機螢幕羡慕別人的生活, 把他人的成功歸於運氣。

但殘酷的事實卻是:他們只會抱怨, 從來不會為現狀做出改變。 所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同起點的小夥伴越走越遠, 自己卻無能為力。

昨天好朋友小艾突然打電話給我, 說是決定辭職了, 想要去考研。

我問她原因, 她支支吾吾了半天。

原來, 小艾畢業後, 在一家廣告策劃公司上班。

但總是出現負面情緒。

每次寫的文案發給boss看, 總是得不到任何回饋,

當時明明要得那麼急, 小艾覺得自己的勞動成果受不到尊重。

最糟糕的是boss喜歡在臨下班時說今晚開會改方案, 可真的等他到八九點時, 往往只改了兩三句話, 或者說些無關痛癢的問題。

小艾恨透了這種無謂的加班, 曾經滿腔的幹勁全部一掃而空, 於是產生了回歸學校讀書的想法。

除了小艾之外, 身邊的很多朋友在聊天過程中都透露過:剛踏上社會的那段時間, 真的想回校讀書。

他們說自己很迷茫, 即使大學讀了4年, 還是不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小艾後來說了真心話:踏入社會後, 發現與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 於是想回象牙塔里待一待, 給自己一段緩衝的時間。

其實小艾並不是真的渴求知識, 而是想要逃離現實, 逃離自己不喜歡的環境。

我記得馬雲曾經說過一句話:那些創業中,你選擇逃避的事情,最終會回過頭來,給你重重一擊。

人生其實也是這樣,那些必須經歷的事情,是沒有辦法逃避的。

那些逃避現實的人,善於給自己製造一堵牆,永遠待在舒適區內,斷絕自己與新生世界的聯繫,這其實是一種生活的倒退。

因為人就是在挫折和現實中,越挫越勇,才能成長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否則,只是時代的巨嬰罷了。

前幾天去叔叔家做客,見到了大三的堂弟。

在吃飯的途中,我和叔叔一直在聊天,堂弟全程無交流,一直盯著手機螢幕,目光顯得有點呆滯。

我問他:放假了,幹嘛不找朋友出去打打籃球,運動一下?

他看都不看我一眼:我這幾天打排位,忙都忙死了。

剛說完,他就往嘴裡塞了一大口飯,去房間打遊戲了。

我發現,願意把大把時間花在遊戲和無關資訊上的人太多了。

你會發現,我們的生活都被無數的資訊流,切割成碎片了。

我們習慣了不用思考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反正網上隨便一搜,答案都是現成的一大把。

承認吧,我們變得越來越蠢、越來越懶得思考,越來越廢柴了。

《娛樂至死》的作者波茲曼曾提到:隨著資訊化的發展,等待我們的可能是一個娛樂至死的“美麗新世界”。在那裡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我們的深度思考能力,正在被親手創造的資訊社會,一步步摧毀。

沒有思考能力的個人,是沒有希望的。

所以如果可以,請放下手機,拒絕那些偷走你時間的綜藝、遊戲,虛擬社交平臺,走出去,多思考,感受一下周圍真實的世界。

我記得美國小說家Wallace在演講中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請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與君共勉。

逃離自己不喜歡的環境。

我記得馬雲曾經說過一句話:那些創業中,你選擇逃避的事情,最終會回過頭來,給你重重一擊。

人生其實也是這樣,那些必須經歷的事情,是沒有辦法逃避的。

那些逃避現實的人,善於給自己製造一堵牆,永遠待在舒適區內,斷絕自己與新生世界的聯繫,這其實是一種生活的倒退。

因為人就是在挫折和現實中,越挫越勇,才能成長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否則,只是時代的巨嬰罷了。

前幾天去叔叔家做客,見到了大三的堂弟。

在吃飯的途中,我和叔叔一直在聊天,堂弟全程無交流,一直盯著手機螢幕,目光顯得有點呆滯。

我問他:放假了,幹嘛不找朋友出去打打籃球,運動一下?

他看都不看我一眼:我這幾天打排位,忙都忙死了。

剛說完,他就往嘴裡塞了一大口飯,去房間打遊戲了。

我發現,願意把大把時間花在遊戲和無關資訊上的人太多了。

你會發現,我們的生活都被無數的資訊流,切割成碎片了。

我們習慣了不用思考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反正網上隨便一搜,答案都是現成的一大把。

承認吧,我們變得越來越蠢、越來越懶得思考,越來越廢柴了。

《娛樂至死》的作者波茲曼曾提到:隨著資訊化的發展,等待我們的可能是一個娛樂至死的“美麗新世界”。在那裡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我們的深度思考能力,正在被親手創造的資訊社會,一步步摧毀。

沒有思考能力的個人,是沒有希望的。

所以如果可以,請放下手機,拒絕那些偷走你時間的綜藝、遊戲,虛擬社交平臺,走出去,多思考,感受一下周圍真實的世界。

我記得美國小說家Wallace在演講中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請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與君共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