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為什麼常生病的人反而長壽?這幾點經驗可以借鑒!

美國一家保險公司對數百名年逾百歲的老人進行調查研究發現, 長壽者中很多是體弱多病的“老病號”, 而那些平素健康的人卻往往扛不住突如其來的疾病。

身病還將心自醫

體弱多病也能年逾百歲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黃煌

許多平時經常上醫院、病懨懨的人, 反而活得更久,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這些人更加注重保健養生。 那麼, 如何去養生呢?中國傳統的養生經驗十分豐富, 從兩千多年前的古醫學著作《黃帝內經》, 到流傳在鄉間的諺語格言, 無不體現出中華民族在養生保健方面的大智慧。

1

不亂用保健品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 據統計, 我國每年因藥物不良反應住院的病人達250萬。 有人認為中藥比較安全, 其實不然。 中藥也是藥, 也有幾分“毒”。

近年來, 補腎壯陽、溫補腎虛的保健品在市場中銷售得紅紅火火, 胡亂服用補藥, 嚴重危害健康。 另外, 被傳得神乎其神的冬蟲夏草也並非神藥, 盲目服用也會致病。

2

少食利長壽

古代醫書中, 有關飲食養生的內容很多。 而許多經驗都講到兩個字:節食。 節食, 不是不吃東西, 而是調控節制飲食的品質與數量。 古人說, 夜飯減一口, 活到九十九。 若要安, 常帶三分饑和寒。 臨床上發現, 許多急性胰腺炎、膽石症急性發作、心肌梗死、腦溢血, 大多與暴飲暴食、飲食過量有關。

怎樣才算不過量呢?進食後:不脹, 不悶, 不氣短;晚上:不幹, 不苦, 口不黏, 不打呼嚕, 不流涎;白天:頭腦清醒, 口氣清新, 沒有疲憊感, 工作效率高。

3

不偏鹹、不偏葷,

多吃菜

偏咸不利於健康。 中國營養學家建議每人每天食鹽不超過 6 克, 也就是一啤酒瓶蓋。 天天大魚大肉、高脂肪、高蛋白質的飲食讓身體受不了, 於是造就了無數肥胖兒、脂肪肝。 尤其是許多30多歲的青年人, 已經挺起了啤酒肚, 這是很危險的。

4

生命在於運動

步行是古老的, 也是最經濟、最簡單、最安全、最有效的運動方式。 那麼如何步行才是科學的呢?每天快走兩次, 每次2000米, 中間可以間歇2次。 速度以每分鐘100步左右為宜。 時間在30~45分鐘。 走後不氣喘, 不心慌, 不頭暈, 不大汗淋漓, 要渾身舒坦, 第二天不覺得累, 這就是適度。

5

平常心才長壽

養生先養心,這是中國傳統的養生理念。養心,就是調整心態,尤其是日常生活的心態,是一種世界觀、價值觀、榮辱觀、幸福觀。心態好,就長壽;心態不好,就生病。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比來比去,總達不到自己理想的狀態,於是厭世、頹廢、抑鬱……很多疾病大多與心境有關,古人說:“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對退休的老年人來說,不比財富,不比身體;要比快樂,比輕鬆,比誰活得自在。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燕聲

這就是適度。

5

平常心才長壽

養生先養心,這是中國傳統的養生理念。養心,就是調整心態,尤其是日常生活的心態,是一種世界觀、價值觀、榮辱觀、幸福觀。心態好,就長壽;心態不好,就生病。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比來比去,總達不到自己理想的狀態,於是厭世、頹廢、抑鬱……很多疾病大多與心境有關,古人說:“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對退休的老年人來說,不比財富,不比身體;要比快樂,比輕鬆,比誰活得自在。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燕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