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兩會話文明」宣城市委書記:創城必須“一把手”來抓

《兩會話文明》系列訪談(六)

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韓軍: 傳承精神基因 涵育城市文明

3月13日,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宣城市市委書記韓軍做客中國文明網《兩會話文明》訪談欄目, 暢談宣城文明城市創建。 以下為訪談精華摘編——

3月13日, 宣城市委書記韓軍接受中國文明網專訪。 中國文明網 邵紫暉 攝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必須是“一把手”工程】

主持人:2015年, 宣城市獲得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獎。 作為市委書記, 您對於爭創全國文明城市這件事怎麼看?

韓軍:文明創建工作是當前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踐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也是城市品牌最有影響力、最綜合、最全面的一個反映。 第一方面, 創建文明城市是一個城市經濟、社會、政治各方面發展的綜合反映, 在整個城市品牌中, 它是處於綜合龍頭地位。 第二方面,

文明城市在創建的過程中, 必須突出人民性, 必須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的理念。 協力廠商面, 文明城市創建是一項綜合工程, 既是精神和意識形態的反映, 又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客觀條件做保證。 因此, 它必須是“一把手”工程, 必須自上而下、全覆蓋地推動。 所以在文明城市創建的過程中, 既要體現綜合性, 更要體現全面性。

【受尊重是百姓“獲得感”的最高境界】

主持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我想這也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相吻合的。 您認為這個“獲得感”都包含哪些內容?

韓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党要執政為民, 踐行群眾路線, 就是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要具體說來, 就是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好的教育, 更好的醫療, 更好的就業。 這些話在我們文明創建的 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反映。 中央文明辦確定的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標準涵蓋市民工作生活、生存發展的各個方面, 我認為是“獲得感”最直接的體現。 在老百姓最直觀的感受中, 可能這幾方面更為重要。

第一, 老百姓一定要有生活的充足感、滿意感。 也就是說, 老百姓的腰包要鼓起來, 錢袋子要滿起來, 同時物價水準要保持相對穩定, 購買力要持續穩步提高。 所以我們這幾年來, 宣城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都在邁進, 2012年宣城是全省第10名, 去年年底上升為全省第4名。

第二, 老百姓要有安全感。

豐衣足食以後, 人們在出行、消費各個方面要有實現自己願望的空間, 所以生活的空間、生活的環境一定要讓老百姓放心。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 這幾年來宣城群眾對社會綜合治理的滿意度、對司法公安幹警的滿意度在安徽省都處在前列。

第三, 要有能夠實現百姓願望的客觀條件, 也就是他的生存空間要美、要整潔, 要有秩序, 要引人入勝。 這幾年, 宣城在城市中心城區建設上加大投入力度, 平均每年的投資力度都在150億元以上。 老百姓出門500米肯定能見到綠, 很多地方推窗就見綠, 應當說是一個非常宜人的環境。

第四, 老百姓生活要體面, 要有尊嚴, 要受人尊重。 這從人的心理上來講是最高境界, 是最理想的狀況。 宣城老百姓目前生活自豪感很強,

自信心在提升, 這種感覺來自老百姓心底最深處, 是最高層次、最高境界的“獲得感”。

3月13日, 宣城市委書記韓軍(左)接受中國文明網專訪。 中國文明網 邵紫暉 攝

【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城樣本”】

主持人:在剛剛結束的安徽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 您在形容宣城時提到了幾個關鍵字:紅綠相間、黑白分明、古香古色、養生福地,這裡面是不是也包含了宣城的生態文明理念?您可否為我們勾勒一下,所謂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城樣本”是什麼樣的?

韓軍:習近平總書記說,“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進一步強調,“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這從號召的角度,從要求的角度,賦予了我們保護好生態環境的神聖使命。從發展而言,生態環境是最持久,也是最不可複製的競爭優勢和資源條件。宣城地處江南,是魚米之鄉、富饒之地,生態環境非常好,我們有12340平方公里的土地,60%以上都是山區、丘陵,還有接近5%左右的水面,星羅棋佈、山水相連、移步換景。環境好,生態好,是宣城最典型的優勢條件。當然,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是一個持久的過程,優越的生態環境所帶來的經濟、社會等方面的效益現在也是越來越明顯。

我說宣城是紅綠相間、黑白分明,實際上這也是宣城在生態環境和旅遊資源方面標誌性的符號。“紅”是紅色旅遊,宣城的涇縣是新四軍江南軍部所在地,皖南事變就發生在涇縣茂林鎮。我們還有其他方面的紅色資源。綠色資源更是遍佈其間,現在全市有22處4A級景區,1處5A級景區。古色古香就更有典型性了,宣城是“和諧文化”的發祥地,是“徽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績溪是徽菜之鄉、徽商故里。黑白分明,黑指的是文房四寶中的重要元素,白色也反映的是文房四寶文化的另外一個特色,宣紙、宣筆、徽墨、宣硯,四樣東西宣城都有,因此,可以說宣城是文房四寶之城。

【“美麗鄉村”更重要的是鄉風文明】

主持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思想。宣城的美麗鄉村建設,打的又是哪張“牌”呢?

韓軍:宣城啟動“美麗鄉村”建設比較早,成效也比較明顯。我們在安徽省提出“三線三面”治理的基礎上,又進一步豐富內容,提出建設“三線四邊”,開展村莊環境的綜合整治,除了衛生秩序以外,目前全市90%以上的村都對垃圾處理、汙水處理建設了相應的設施,進一步對影響農村環境的重要污染源進行控制。

當然,“美麗鄉村”建設不僅僅是建設工程方面的舉措,更重要的是,還要在農村培育鄉村文明,讓鄉俗民約、村規民約發揮好引領文明風尚的作用,這樣才能使農村更加美麗。在這些方面我們也在持續開展活動。

我們推進文明城市創建不僅僅是中心城而是創建全域文明,是在全市1234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來創建文明城市,這應當說是一種創新,也是自我挑戰。所以我們在推進文明城市的創建過程中,“美麗鄉村”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這幾年對“美麗鄉村”的建設每年都進行進行觀摩、比較,除了形成一批文明村的典型以外,整體水準進一步推進。2015年,全國共評選了十條“中國最佳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安徽省唯一的一條就在宣城。

【“中國好人”過萬是社會文明的里程碑】

主持人:前不久,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剛剛在宣城落下帷幕。在交流活動現場,有哪些細節或者環節令您非常難忘或者感動?

韓軍:這次現場交流活動有五起“中國好人”事蹟被搬上舞臺,應當說每個故事都讓人熱淚盈眶。我印象很深的,像宣城長途汽車站工作人員黃仕娟,不顧危險,智鬥犯罪分子。還有“時代楷模”高思傑,做新聞工作20年,19個春節是在工作崗位度過,而且在失去愛女的情況下,仍然不忘自己的職責,始終把鏡頭對準人民,奉獻了對人民的大愛。

這場活動在宣城舉行,我們每個在場的,包括沒有到現場的人都深受教育。中央文明辦主辦、中國文明網承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歷經十年,推選出的“中國好人”突破了萬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更是中國文明社會進程的一個重要的引領,也是里程碑式的大事件。每一個中國好人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都是一種精神的弘揚,更是一種文明的接力。

【從“宣城好人”到“好人宣城”】

主持人:在交流活動的現場,您當時做了一個承諾,“從現在起,宣城市內所有景區對中國好人和全國道德模範及其家屬終身免費開放”。除了在關愛和禮遇好人方面下功夫,宣城在打造“好人宣城”這個城市品牌的過程當中,還有哪些優勢和特色的做法?

韓軍:尊重好人,支持好人,關注好人在城市文明發展過程中,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風尚。在宣城關心好人、學習好人、做好人等行為可以說是遍佈城鄉。我覺得這是由宣城的幾種“基因”決定的。

第一,宣城是文化之鄉,歷史文化傳統底蘊非常深厚,重善向德是宣城人民骨子裡流淌的基因。宣城歷史上有眾多的地方文化,它們的來源有一個重要管道就是優良家風家德的傳承。宣城的胡氏、姜氏、吳氏、梅氏等家族文化是宣城突出的特色地方文化。

第二,新時期,我們將注重、弘揚和發掘傳統文化的文明基因和文明城市創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比如去年出臺了專門對好人和道德模範關心、教育的獎勵辦法,而且明確了對好人、道德模範和其他的體系裡面相關稱號的支援方式,在全社會形成了一種很鮮明的導向。

第三,一方面在樹立好人,另一方面關心好人面臨的生活困難,不能讓好人流血流汗又流淚。不僅是“中國好人”、“宣城好人”,宣城有對各類先進人物都進行不同的幫扶體系。

第四,在城市建設中,在各方面的宣傳中,進一步弘揚好人文化。宣城在安徽省率先建立了“中國好人館”、“宣城好人館”。此外,我們還有好人一條街、好人社區,自上而下建設了好人機關、好人家庭,通過這種方式,讓好人精神在各個地方都能夠得到體現,讓更多的人能夠學習好人、成為好人。

主持人:今年二月,宣城成立了安徽省首個“公民道德建設促進會”,這是個什麼性質的組織?成立促進會的初衷和要達到的效果是什麼?

韓軍:“公民道德建設促進會”是由民間發起,學習好人、弘揚好人、尊重好人、支援好人的組織,這個組織的建立一方面是宣城好人精神、好人文化組織化的結晶,同時也是回應中央文明辦進一步弘揚好人精神,保護和鼓勵好人善舉的一個制度性保障平臺。目的就是進一步宣導好人精神,凝聚社會力量,引領社會風尚。通過這個組織使“好人有好報”得到制度性保證,同時更好地宣傳、引導好人精神,更好地褒獎好人事蹟,從而使更多人做好人、學好人。

【豐厚的歷史文化是宣城精神的源泉】

主持人:每個城市的發展除了城市品牌之外,也有城市精神。宣城的城市精神是什麼呢?

韓軍:每個城市都是從歷史中走來,面向未來,我相信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更有自己的精神體現。我對宣城城市精神在此之前沒有做深入的研究,也無法做準確的概括,但我想有這幾點是非常突出的。

宣城精神第一個就是這個地方的人民熱情淳樸,勤勞智慧,這也是我們徽文化、和諧文化、詩歌文化,還有文房四寶文化等方面能夠產生的重要原因。

第二,宣城人民注重誠實守信、重信守諾,這是胡雪岩能夠成為徽商領袖的一個重要的精神來源,也是今天宣城產業經濟能夠持續穩健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撐。

第三,宣城始終回蕩著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宣城人很聰明,在很多方面敢想敢試敢幹,而且幹得比說得還好,這是宣城人的一個特色。這些年來,安徽在縣域經濟發展方面,比較典型的甯國模式、廣德速度、郎溪現象都誕生在宣城。

第四,我們也是從歷史中走來,新四軍在這個地方留下了光輝的足跡,更給宣城革命與發展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新時期,抓黨建的重要精神來源就是新四軍的“鐵軍”精神,因此,新四軍的“鐵軍”精神是宣城精神的重要支柱。

第五,還有一個精神就是文房四寶精神,2015年,我們從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新時期宣城的幹部精神,要用文房四寶的製作過程來提煉,叫做精雕細琢,千錘百煉,剛柔相濟、百折無損。具體講,精雕細琢是講宣硯的製作;剛柔相濟是指宣筆的製作;千錘百煉就是指徽墨的製作過程;百折無損是指宣紙,你可以把它揉一成團,但是鋪開以後,寫字作畫品質一點都不影響。這四句話很形象地概括出我們幹部要經受住考驗,這樣才能成長。這是新時期宣城的幹部精神。

宣城市委書記韓軍為中國文明網書寫文明寄語。中國文明網 邵紫暉 攝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要有思想上的轉變】

主持人:城市發展過程當中還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您認為現階段,對於宣城而言,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最困難的是什麼?

韓軍:文明創建是“永遠在路上”的一個過程,我們以文明城市的創建為引領,目的在於提升整個城市的文明素質,推進全社會的文明發展。

2013年,我們提出這個目標的時候,分歧很大。宣城歷史悠久,但是作為現代化城市,還很年輕。2001年才撤地建市,城市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財力也不強。當時我們連省級文明城市都不是,所以我們在2013年提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時候,很多同志包括幹部心中都在打鼓:我們能不能夠成為文明城市?什麼時候才能創成文明城市?但是通過2013、2014、2015年三年的創建,我們全市上下堅定信心,擰成一股繩,我們在幹的過程中,幹部群眾的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過去的不敢想、不能信,變成了廣大幹部群眾自然而然的自覺行動,成為心理一種意念的引領。我們在2015年順利成為安徽省的文明城市,而且實現了“兩級跳”,在成為省級文明城市的當年,獲得了全國文明城市的提名城市。

這個過程反映了文明創建不僅是一個自然的物質條件轉變的過程,重要的是一種思想境界轉換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說明了我們黨一直強調的“思想是引領行動的指南”,只要有思路,才會有出路。

文明城市創建永遠在路上,要做到持久文明、全域文明,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要進一步在有形和無形的兩個方面用力,在軟環境建設和硬環境改造方面加大力度。只有這樣,文明才能長駐宣城,文明之風、文明的鮮花才能始終不斷地綻放。(中國文明網賈玉韜、原茵據訪談實錄摘編)

宣城市委書記韓軍為中國文明網書寫的文明寄語。中國文明網 趙洋 攝

點擊 閱讀原文,觀看訪談完整視頻!

責編:黨健

您在形容宣城時提到了幾個關鍵字:紅綠相間、黑白分明、古香古色、養生福地,這裡面是不是也包含了宣城的生態文明理念?您可否為我們勾勒一下,所謂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城樣本”是什麼樣的?

韓軍:習近平總書記說,“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進一步強調,“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這從號召的角度,從要求的角度,賦予了我們保護好生態環境的神聖使命。從發展而言,生態環境是最持久,也是最不可複製的競爭優勢和資源條件。宣城地處江南,是魚米之鄉、富饒之地,生態環境非常好,我們有12340平方公里的土地,60%以上都是山區、丘陵,還有接近5%左右的水面,星羅棋佈、山水相連、移步換景。環境好,生態好,是宣城最典型的優勢條件。當然,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是一個持久的過程,優越的生態環境所帶來的經濟、社會等方面的效益現在也是越來越明顯。

我說宣城是紅綠相間、黑白分明,實際上這也是宣城在生態環境和旅遊資源方面標誌性的符號。“紅”是紅色旅遊,宣城的涇縣是新四軍江南軍部所在地,皖南事變就發生在涇縣茂林鎮。我們還有其他方面的紅色資源。綠色資源更是遍佈其間,現在全市有22處4A級景區,1處5A級景區。古色古香就更有典型性了,宣城是“和諧文化”的發祥地,是“徽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績溪是徽菜之鄉、徽商故里。黑白分明,黑指的是文房四寶中的重要元素,白色也反映的是文房四寶文化的另外一個特色,宣紙、宣筆、徽墨、宣硯,四樣東西宣城都有,因此,可以說宣城是文房四寶之城。

【“美麗鄉村”更重要的是鄉風文明】

主持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思想。宣城的美麗鄉村建設,打的又是哪張“牌”呢?

韓軍:宣城啟動“美麗鄉村”建設比較早,成效也比較明顯。我們在安徽省提出“三線三面”治理的基礎上,又進一步豐富內容,提出建設“三線四邊”,開展村莊環境的綜合整治,除了衛生秩序以外,目前全市90%以上的村都對垃圾處理、汙水處理建設了相應的設施,進一步對影響農村環境的重要污染源進行控制。

當然,“美麗鄉村”建設不僅僅是建設工程方面的舉措,更重要的是,還要在農村培育鄉村文明,讓鄉俗民約、村規民約發揮好引領文明風尚的作用,這樣才能使農村更加美麗。在這些方面我們也在持續開展活動。

我們推進文明城市創建不僅僅是中心城而是創建全域文明,是在全市1234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來創建文明城市,這應當說是一種創新,也是自我挑戰。所以我們在推進文明城市的創建過程中,“美麗鄉村”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這幾年對“美麗鄉村”的建設每年都進行進行觀摩、比較,除了形成一批文明村的典型以外,整體水準進一步推進。2015年,全國共評選了十條“中國最佳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安徽省唯一的一條就在宣城。

【“中國好人”過萬是社會文明的里程碑】

主持人:前不久,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剛剛在宣城落下帷幕。在交流活動現場,有哪些細節或者環節令您非常難忘或者感動?

韓軍:這次現場交流活動有五起“中國好人”事蹟被搬上舞臺,應當說每個故事都讓人熱淚盈眶。我印象很深的,像宣城長途汽車站工作人員黃仕娟,不顧危險,智鬥犯罪分子。還有“時代楷模”高思傑,做新聞工作20年,19個春節是在工作崗位度過,而且在失去愛女的情況下,仍然不忘自己的職責,始終把鏡頭對準人民,奉獻了對人民的大愛。

這場活動在宣城舉行,我們每個在場的,包括沒有到現場的人都深受教育。中央文明辦主辦、中國文明網承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歷經十年,推選出的“中國好人”突破了萬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更是中國文明社會進程的一個重要的引領,也是里程碑式的大事件。每一個中國好人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都是一種精神的弘揚,更是一種文明的接力。

【從“宣城好人”到“好人宣城”】

主持人:在交流活動的現場,您當時做了一個承諾,“從現在起,宣城市內所有景區對中國好人和全國道德模範及其家屬終身免費開放”。除了在關愛和禮遇好人方面下功夫,宣城在打造“好人宣城”這個城市品牌的過程當中,還有哪些優勢和特色的做法?

韓軍:尊重好人,支持好人,關注好人在城市文明發展過程中,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風尚。在宣城關心好人、學習好人、做好人等行為可以說是遍佈城鄉。我覺得這是由宣城的幾種“基因”決定的。

第一,宣城是文化之鄉,歷史文化傳統底蘊非常深厚,重善向德是宣城人民骨子裡流淌的基因。宣城歷史上有眾多的地方文化,它們的來源有一個重要管道就是優良家風家德的傳承。宣城的胡氏、姜氏、吳氏、梅氏等家族文化是宣城突出的特色地方文化。

第二,新時期,我們將注重、弘揚和發掘傳統文化的文明基因和文明城市創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比如去年出臺了專門對好人和道德模範關心、教育的獎勵辦法,而且明確了對好人、道德模範和其他的體系裡面相關稱號的支援方式,在全社會形成了一種很鮮明的導向。

第三,一方面在樹立好人,另一方面關心好人面臨的生活困難,不能讓好人流血流汗又流淚。不僅是“中國好人”、“宣城好人”,宣城有對各類先進人物都進行不同的幫扶體系。

第四,在城市建設中,在各方面的宣傳中,進一步弘揚好人文化。宣城在安徽省率先建立了“中國好人館”、“宣城好人館”。此外,我們還有好人一條街、好人社區,自上而下建設了好人機關、好人家庭,通過這種方式,讓好人精神在各個地方都能夠得到體現,讓更多的人能夠學習好人、成為好人。

主持人:今年二月,宣城成立了安徽省首個“公民道德建設促進會”,這是個什麼性質的組織?成立促進會的初衷和要達到的效果是什麼?

韓軍:“公民道德建設促進會”是由民間發起,學習好人、弘揚好人、尊重好人、支援好人的組織,這個組織的建立一方面是宣城好人精神、好人文化組織化的結晶,同時也是回應中央文明辦進一步弘揚好人精神,保護和鼓勵好人善舉的一個制度性保障平臺。目的就是進一步宣導好人精神,凝聚社會力量,引領社會風尚。通過這個組織使“好人有好報”得到制度性保證,同時更好地宣傳、引導好人精神,更好地褒獎好人事蹟,從而使更多人做好人、學好人。

【豐厚的歷史文化是宣城精神的源泉】

主持人:每個城市的發展除了城市品牌之外,也有城市精神。宣城的城市精神是什麼呢?

韓軍:每個城市都是從歷史中走來,面向未來,我相信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更有自己的精神體現。我對宣城城市精神在此之前沒有做深入的研究,也無法做準確的概括,但我想有這幾點是非常突出的。

宣城精神第一個就是這個地方的人民熱情淳樸,勤勞智慧,這也是我們徽文化、和諧文化、詩歌文化,還有文房四寶文化等方面能夠產生的重要原因。

第二,宣城人民注重誠實守信、重信守諾,這是胡雪岩能夠成為徽商領袖的一個重要的精神來源,也是今天宣城產業經濟能夠持續穩健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撐。

第三,宣城始終回蕩著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宣城人很聰明,在很多方面敢想敢試敢幹,而且幹得比說得還好,這是宣城人的一個特色。這些年來,安徽在縣域經濟發展方面,比較典型的甯國模式、廣德速度、郎溪現象都誕生在宣城。

第四,我們也是從歷史中走來,新四軍在這個地方留下了光輝的足跡,更給宣城革命與發展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新時期,抓黨建的重要精神來源就是新四軍的“鐵軍”精神,因此,新四軍的“鐵軍”精神是宣城精神的重要支柱。

第五,還有一個精神就是文房四寶精神,2015年,我們從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新時期宣城的幹部精神,要用文房四寶的製作過程來提煉,叫做精雕細琢,千錘百煉,剛柔相濟、百折無損。具體講,精雕細琢是講宣硯的製作;剛柔相濟是指宣筆的製作;千錘百煉就是指徽墨的製作過程;百折無損是指宣紙,你可以把它揉一成團,但是鋪開以後,寫字作畫品質一點都不影響。這四句話很形象地概括出我們幹部要經受住考驗,這樣才能成長。這是新時期宣城的幹部精神。

宣城市委書記韓軍為中國文明網書寫文明寄語。中國文明網 邵紫暉 攝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要有思想上的轉變】

主持人:城市發展過程當中還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您認為現階段,對於宣城而言,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最困難的是什麼?

韓軍:文明創建是“永遠在路上”的一個過程,我們以文明城市的創建為引領,目的在於提升整個城市的文明素質,推進全社會的文明發展。

2013年,我們提出這個目標的時候,分歧很大。宣城歷史悠久,但是作為現代化城市,還很年輕。2001年才撤地建市,城市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財力也不強。當時我們連省級文明城市都不是,所以我們在2013年提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時候,很多同志包括幹部心中都在打鼓:我們能不能夠成為文明城市?什麼時候才能創成文明城市?但是通過2013、2014、2015年三年的創建,我們全市上下堅定信心,擰成一股繩,我們在幹的過程中,幹部群眾的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過去的不敢想、不能信,變成了廣大幹部群眾自然而然的自覺行動,成為心理一種意念的引領。我們在2015年順利成為安徽省的文明城市,而且實現了“兩級跳”,在成為省級文明城市的當年,獲得了全國文明城市的提名城市。

這個過程反映了文明創建不僅是一個自然的物質條件轉變的過程,重要的是一種思想境界轉換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說明了我們黨一直強調的“思想是引領行動的指南”,只要有思路,才會有出路。

文明城市創建永遠在路上,要做到持久文明、全域文明,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要進一步在有形和無形的兩個方面用力,在軟環境建設和硬環境改造方面加大力度。只有這樣,文明才能長駐宣城,文明之風、文明的鮮花才能始終不斷地綻放。(中國文明網賈玉韜、原茵據訪談實錄摘編)

宣城市委書記韓軍為中國文明網書寫的文明寄語。中國文明網 趙洋 攝

點擊 閱讀原文,觀看訪談完整視頻!

責編:黨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