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她裸辭、閃婚、允許女兒不上學,在雨林生活十八年

80年不夠, 100年。

100年不夠, 我們還有下一代。

雲南西雙版納幽深的熱帶雨林裡, 一對精靈一樣的小女孩光著腳丫, 遊走在藤蔓之間。

她們不知道學校的樣子, 在雨林裡肆意地奔跑著, 聽著鳥鳴出生, 聞著花香長大, 採集植物做顏料繪畫, 採集野果當零食, 懂得自創文字, 她們是人類的孩子, 也是雨林裡的精靈。

在熱帶雨林養孩子, 並不是馬悠和李旻果的初衷, 一如他們的愛情, 是宿命使然。

“只要你敢要, 我就敢給, 愛情於我而言, 就是一場義無反顧的追隨。 ”

馬悠和李旻果的初遇, 是無巧不成書, 有一點浪漫的氛圍,

有一點宿命的味道。

十八年前, 昆明世博會秘魯大使的晚宴大廳裡, 誤入一位滿臉絡腮胡的德國生態學家, 他就是馬悠。 李旻果則是本次的參會記者。

馬悠本在另一個會議室, 突覺無聊, 想到處走走。 沒曾想, 這一走, 就走出個一見鍾情。

馬悠當即彈奏一曲藍調,

並表白:“這是我即興為你創作, 也是我送你的禮物, 如果你還單身的話, 請你嫁給我。 ”

大膽、熱情、突然的告白, 讓李旻果一怔。 馬悠又補了一句:“我不能給你無盡的財富, 只能給你無盡的花朵。 ”

“你敢要, 我就敢給。 ”浪漫而大膽的馬悠遇見柔情而果敢的李旻果, 成了。

次年正月十五, 李旻果嫁給了馬悠, 還送了一首詩給他:再早一日, 春芽不發;再晚一日, 錯過穀花。

隨後,李旻果辭去了報社記者的高薪工作,追隨馬悠到人跡罕至的雨林深處。

常年穿梭於其中,種樹、養花當起了“農婦”。那年,他47歲,她30歲。

馬悠,德國生態學家。1989年開始,馬悠在菲律賓創建了群落式雨林再造模式,被稱為“雨林再造之父”。1997年,老馬受德國政府的委派來到中國,擔任中德政府間合作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恢復和保護專案』專家組組長。

居住雨林,不為閑雲野鶴。

早年的西雙版納的雨林,有四十萬公頃。而馬悠夫婦見到的雨林,大部分都是橡膠樹。

因在商人和橡膠農人的眼裡,橡膠林能換來金錢。於是,他們大肆砍殺雨林植物,大量的種植橡膠樹。

然後再在橡膠樹的身上割出一道道口子,放個碗。這些橡膠樹的“血”,最後變成輪胎、雨衣等各種橡膠製品,變成錢。

最讓馬悠夫婦心痛的,是無休止的輪回。雨林的土地滋養了橡膠樹,橡膠樹製造的輪胎又回來軋平了雨林。

看著一片一片的雨林被推土機推倒,被烈火燒毀,裸露出黃色的地皮,乾燥、貧瘠,當地村寨裡甚至還有自來水斷流等現象。種種現象讓他們意識到,保護與恢復工作,一刻都不能耽擱下去了。

從哪裡破壞,就從哪裡完整。

恢復雨林,從破壞的地方開始。馬悠夫婦先買了15畝橡膠地,在上面進行雨林再造實驗。如果實驗成功,這個模式就可以複製下去,四十萬公頃雨林恢復,或許就沒那麼遙遠。

從一棵種子開始孕育,一片葉子,一朵花開,每一次成長,都是夫妻倆辛苦的培育,也是大自然賦予的鼓勵。

三年時間,馬悠夫婦總共種活了四五百種植物,十餘株遺落塵土的蘭花。

小樹發芽成長後,喜愛蘭花的馬悠就能偶爾抽身出去尋蘭。

不斷地在雨林中穿梭,尋找枯樹上跌落的蘭花,把它們帶回實驗室,復活栽培。

兩年後,再一個個送回去,綁到樹上,還給自然。

“他是科學家,更是藝術家,他用藝術的形式做雨林保護工作。”李旻果說。

地球人的家。

有了雨林,也就有了家。湄公山莊,是馬悠夫婦親手設計並建造的傣族風格小屋。房子坐落在雨林深處,與周圍植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周圍百分之九十是花草和小動物的家,裡面還有蛇、蜥蜴,以及各種他們都不知道的微生物。原本單一的橡膠林,重新恢復成了生態多樣性的小雨林。

馬悠夫妻把這裡稱為“地球人的家”。人、動物、植物,在這裡共呼吸、共生存。

恢復後的雨林,氧氣、濕度都非常宜人。夏天的時候,進門就低三度,一扇門,兩個世界。

僅是十五畝雨林,還沒完全恢復好,就對氣候造成這麼大的影響,這讓馬悠夫婦喜出望外。

讓雨林再生,讓氣候濕潤起來,成為夫妻倆畢生的夢想。

兩個人的雨林,變成四個人的雨林。

李旻果說:“我們想給孩子一個雨林花園,哪怕懷著她們的時候,我也沒停止栽樹種花草。”

伴隨著這片雨林的新生,馬悠夫婦的兩個女兒相繼來到這片土地上。兩個女兒,大女兒叫林妲,二女兒叫宛妲。

小女兒宛妲剛剛落生時是通體的藍色,讓馬悠喜極而泣,他說:“那是得蘭花之精髓,她是我們的蘭花仙子。”

林妲的名字是蘭花的名字。馬悠專門為女兒培育一種蘭花,就叫做“Linda”,在西班牙語裡是“超越美麗”的意思。

宛妲的名字也是蘭花的名字。馬悠給她取名為“Vanda”也就是萬代蘭,還專門為她寫了一句詩:take time to bloom,stay pretty forever。期望他的女兒像萬代蘭那樣,慢慢長大,永遠美麗。

林妲和宛妲的童年,少了一些規矩的安排,多了一些自然而然。

爸爸媽媽是她們的私塾先生,教她們唱歌、彈琴、畫畫、下棋。

熱帶雨林是她們的自然先生,教她們認知、敬畏、付出、收穫。

對她們來說,每天最忙的事情,就是與自然打交道了。

光著腳丫,踩著濕潤的土地,去觀察植物、給小鳥安家,去房頂上摘幾個果子,去小溪裡洗洗腳丫……

“我們家裡最多的就是樹,我們和花園裡的樹啊小動物啊一起成長。小樹長得比我們快比我們高,它們長那麼大是為了保護我們,等我們長大了,又可以保護它們。”

純粹的生活,造就了林妲、宛妲純淨的心靈。

有人問馬悠夫婦:“這個時代,別人家的孩子從幼稚園就學外語,初中就送出國。你們在雨林裡養孩子能行嗎?”

馬悠夫婦說:“雨林裡養孩子,一是因孩子喜歡,二因早有先例。”

歐洲的夏山學校有成功的例子,他們主張大人只需讓孩子們依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能力去發展,目的是創建一所“不是讓孩子們來適應學校,而是去適應孩子的學校”。

看著兩個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在雨林環境的滋養下,她們的眼睛越來越純淨,氣質越來越靈動,身心越來越快樂。夫妻倆達成了一個共識:要給孩子一個完全自然的環境,要把更多雨林還給下一代。

2007年,馬悠賣到德國的房產和保險,從布朗山村民手裡買下了6666.6畝輪歇地,成立了中國首個民間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天籽老班章保護區』。

從此,夫妻倆在這片森林覆蓋率只有16%的荒地上播種、育苗、研究。為雨林再生,竭盡全力。

從黃變綠,和當初的十五畝橡膠底一樣,夫妻倆用了三年時間。

看著6666.6畝土地漸漸被多樣化的植物覆蓋。雨林裡有了蜥蜴、小兔子、小松鼠、梅花鹿等各種野生動物,夫妻倆開心極了。

林妲和宛妲更是玩得不亦樂乎。

她們光著腳丫到處奔跑,一切事情,全憑興趣。偶爾跟著父母出去,記幾種花的名字,幾片葉的樣子。靈動而無憂的活著。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

四口人的雨林,變成三口人。曾經埋下種子的馬悠,尋找蘭花的馬悠,初為人父的馬悠……

就像落葉落在溪流上,一片一片地過去了。

2010年1月,馬悠心臟病發去世,毫無徵兆地離開。那年,41歲的李旻果,成了雨林裡最孤獨的守護者。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2011年3月,一場大火,燒毀了數千畝剛具雛形的雨林。

“我當時是看著火起,而且火就燒在先生的陵墓前。”如果不是幾個外國朋友在她身邊,李旻果也險些葬身火海。

丈夫去世,雨林被毀,天翻地覆的黑暗,今後的路怎麼走?李旻果沒有答案。

一片焦黑的雨林,兩個幼小的女兒。回想倆人當初的夢想,李旻果有了一個答案:決定繼續完成丈夫的遺志,讓雨林再生,哪怕付出一生。

從頭來過,從埋下一棵種子開始。採種、育苗、栽種、研發……

再從改變開始。從隱居雨林的“農婦”,變成雨林的“公關”。李旻果和政府、商人、村民等各個圈層打交道。用一顆至誠的心去恢復雨林,去呼籲大家。

最終得到了很多明星的支持,有成龍、楊坤、周迅、楊瀾等等。還驚動了聯合國,聯合國開發署給她頒發了 “中國因你而美麗”獎項。

兩個雨林精靈,也繼承了爸爸遺志。

她們始終記得爸爸說過的話:所有的種子都藏著生命,我們要好好對待每顆種子,讓它們都能長成大樹。只要心懷希望,就能到達更遠的地方。

兩個小精靈穿上鞋子,走出森林,來到外面的世界。用純潔而靈動的眼神,乾淨而美好的氣質,召喚更多的人關注雨林,關注地球。

她們去過湖南衛視,上過中國好聲音,所傳達的聲音只有一個:“我們想讓更多人和我們一起種樹,保護雨林,保護地球。”

一個女人的力量有多大?為母則剛、喪夫而強。她一個人守著當初的信念,為了幼小的孩子,堅持了十八年。

李旻果說,沒想到,這日子一晃,就十八年。

現在的『天籽老班章保護區』,已經有三百多萬株植物,初步形成了雨林生態小氣候。她的付出,有了收穫。

熱帶雨林再造,非常的難。它與山林不同,對氣候、植被和生物多樣性都有要求,對時間更有要求。

多年前,有人問馬悠,“ 從一粒天籽到還原一個雨林,要多長的時間? ”坐在一旁的馬悠先生回答:“很幸運,我們還不算太晚。”

如今,有人問李旻果:“埋下種籽,等雨林成型,可推土機一秒就可以壓壞一方雨林。這樣算下去,要花多少年才能把那些破壞都填補起來,估計一輩子也做不到吧?”

李旻果說: “ 80年不夠,100年。100年不夠,我們還有下一代 。”

萬物共生的世界,弱肉強食是它的規律。一旦變成了強取豪奪,忘記敬畏自然。肆意挪用破壞資源,它就不健康了。

它會生病(氣候變暖、變冷) ,會發脾氣 (氣候兩極化、病毒增加) ,會情緒失控(冰川融化、生物多樣性銳減) 。

除了人和動物以外,每一朵花、每一棵樹也應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 。

地大物博的中國,山林、森林不計其數。但只有一處熱帶雨林,就在雲南西雙版納。

讓破壞停止,讓雨林回歸自然,你願意和我一起嗎?

我沒有無盡的財富,只有無盡的花朵。

隨後,李旻果辭去了報社記者的高薪工作,追隨馬悠到人跡罕至的雨林深處。

常年穿梭於其中,種樹、養花當起了“農婦”。那年,他47歲,她30歲。

馬悠,德國生態學家。1989年開始,馬悠在菲律賓創建了群落式雨林再造模式,被稱為“雨林再造之父”。1997年,老馬受德國政府的委派來到中國,擔任中德政府間合作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恢復和保護專案』專家組組長。

居住雨林,不為閑雲野鶴。

早年的西雙版納的雨林,有四十萬公頃。而馬悠夫婦見到的雨林,大部分都是橡膠樹。

因在商人和橡膠農人的眼裡,橡膠林能換來金錢。於是,他們大肆砍殺雨林植物,大量的種植橡膠樹。

然後再在橡膠樹的身上割出一道道口子,放個碗。這些橡膠樹的“血”,最後變成輪胎、雨衣等各種橡膠製品,變成錢。

最讓馬悠夫婦心痛的,是無休止的輪回。雨林的土地滋養了橡膠樹,橡膠樹製造的輪胎又回來軋平了雨林。

看著一片一片的雨林被推土機推倒,被烈火燒毀,裸露出黃色的地皮,乾燥、貧瘠,當地村寨裡甚至還有自來水斷流等現象。種種現象讓他們意識到,保護與恢復工作,一刻都不能耽擱下去了。

從哪裡破壞,就從哪裡完整。

恢復雨林,從破壞的地方開始。馬悠夫婦先買了15畝橡膠地,在上面進行雨林再造實驗。如果實驗成功,這個模式就可以複製下去,四十萬公頃雨林恢復,或許就沒那麼遙遠。

從一棵種子開始孕育,一片葉子,一朵花開,每一次成長,都是夫妻倆辛苦的培育,也是大自然賦予的鼓勵。

三年時間,馬悠夫婦總共種活了四五百種植物,十餘株遺落塵土的蘭花。

小樹發芽成長後,喜愛蘭花的馬悠就能偶爾抽身出去尋蘭。

不斷地在雨林中穿梭,尋找枯樹上跌落的蘭花,把它們帶回實驗室,復活栽培。

兩年後,再一個個送回去,綁到樹上,還給自然。

“他是科學家,更是藝術家,他用藝術的形式做雨林保護工作。”李旻果說。

地球人的家。

有了雨林,也就有了家。湄公山莊,是馬悠夫婦親手設計並建造的傣族風格小屋。房子坐落在雨林深處,與周圍植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周圍百分之九十是花草和小動物的家,裡面還有蛇、蜥蜴,以及各種他們都不知道的微生物。原本單一的橡膠林,重新恢復成了生態多樣性的小雨林。

馬悠夫妻把這裡稱為“地球人的家”。人、動物、植物,在這裡共呼吸、共生存。

恢復後的雨林,氧氣、濕度都非常宜人。夏天的時候,進門就低三度,一扇門,兩個世界。

僅是十五畝雨林,還沒完全恢復好,就對氣候造成這麼大的影響,這讓馬悠夫婦喜出望外。

讓雨林再生,讓氣候濕潤起來,成為夫妻倆畢生的夢想。

兩個人的雨林,變成四個人的雨林。

李旻果說:“我們想給孩子一個雨林花園,哪怕懷著她們的時候,我也沒停止栽樹種花草。”

伴隨著這片雨林的新生,馬悠夫婦的兩個女兒相繼來到這片土地上。兩個女兒,大女兒叫林妲,二女兒叫宛妲。

小女兒宛妲剛剛落生時是通體的藍色,讓馬悠喜極而泣,他說:“那是得蘭花之精髓,她是我們的蘭花仙子。”

林妲的名字是蘭花的名字。馬悠專門為女兒培育一種蘭花,就叫做“Linda”,在西班牙語裡是“超越美麗”的意思。

宛妲的名字也是蘭花的名字。馬悠給她取名為“Vanda”也就是萬代蘭,還專門為她寫了一句詩:take time to bloom,stay pretty forever。期望他的女兒像萬代蘭那樣,慢慢長大,永遠美麗。

林妲和宛妲的童年,少了一些規矩的安排,多了一些自然而然。

爸爸媽媽是她們的私塾先生,教她們唱歌、彈琴、畫畫、下棋。

熱帶雨林是她們的自然先生,教她們認知、敬畏、付出、收穫。

對她們來說,每天最忙的事情,就是與自然打交道了。

光著腳丫,踩著濕潤的土地,去觀察植物、給小鳥安家,去房頂上摘幾個果子,去小溪裡洗洗腳丫……

“我們家裡最多的就是樹,我們和花園裡的樹啊小動物啊一起成長。小樹長得比我們快比我們高,它們長那麼大是為了保護我們,等我們長大了,又可以保護它們。”

純粹的生活,造就了林妲、宛妲純淨的心靈。

有人問馬悠夫婦:“這個時代,別人家的孩子從幼稚園就學外語,初中就送出國。你們在雨林裡養孩子能行嗎?”

馬悠夫婦說:“雨林裡養孩子,一是因孩子喜歡,二因早有先例。”

歐洲的夏山學校有成功的例子,他們主張大人只需讓孩子們依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能力去發展,目的是創建一所“不是讓孩子們來適應學校,而是去適應孩子的學校”。

看著兩個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在雨林環境的滋養下,她們的眼睛越來越純淨,氣質越來越靈動,身心越來越快樂。夫妻倆達成了一個共識:要給孩子一個完全自然的環境,要把更多雨林還給下一代。

2007年,馬悠賣到德國的房產和保險,從布朗山村民手裡買下了6666.6畝輪歇地,成立了中國首個民間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天籽老班章保護區』。

從此,夫妻倆在這片森林覆蓋率只有16%的荒地上播種、育苗、研究。為雨林再生,竭盡全力。

從黃變綠,和當初的十五畝橡膠底一樣,夫妻倆用了三年時間。

看著6666.6畝土地漸漸被多樣化的植物覆蓋。雨林裡有了蜥蜴、小兔子、小松鼠、梅花鹿等各種野生動物,夫妻倆開心極了。

林妲和宛妲更是玩得不亦樂乎。

她們光著腳丫到處奔跑,一切事情,全憑興趣。偶爾跟著父母出去,記幾種花的名字,幾片葉的樣子。靈動而無憂的活著。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

四口人的雨林,變成三口人。曾經埋下種子的馬悠,尋找蘭花的馬悠,初為人父的馬悠……

就像落葉落在溪流上,一片一片地過去了。

2010年1月,馬悠心臟病發去世,毫無徵兆地離開。那年,41歲的李旻果,成了雨林裡最孤獨的守護者。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2011年3月,一場大火,燒毀了數千畝剛具雛形的雨林。

“我當時是看著火起,而且火就燒在先生的陵墓前。”如果不是幾個外國朋友在她身邊,李旻果也險些葬身火海。

丈夫去世,雨林被毀,天翻地覆的黑暗,今後的路怎麼走?李旻果沒有答案。

一片焦黑的雨林,兩個幼小的女兒。回想倆人當初的夢想,李旻果有了一個答案:決定繼續完成丈夫的遺志,讓雨林再生,哪怕付出一生。

從頭來過,從埋下一棵種子開始。採種、育苗、栽種、研發……

再從改變開始。從隱居雨林的“農婦”,變成雨林的“公關”。李旻果和政府、商人、村民等各個圈層打交道。用一顆至誠的心去恢復雨林,去呼籲大家。

最終得到了很多明星的支持,有成龍、楊坤、周迅、楊瀾等等。還驚動了聯合國,聯合國開發署給她頒發了 “中國因你而美麗”獎項。

兩個雨林精靈,也繼承了爸爸遺志。

她們始終記得爸爸說過的話:所有的種子都藏著生命,我們要好好對待每顆種子,讓它們都能長成大樹。只要心懷希望,就能到達更遠的地方。

兩個小精靈穿上鞋子,走出森林,來到外面的世界。用純潔而靈動的眼神,乾淨而美好的氣質,召喚更多的人關注雨林,關注地球。

她們去過湖南衛視,上過中國好聲音,所傳達的聲音只有一個:“我們想讓更多人和我們一起種樹,保護雨林,保護地球。”

一個女人的力量有多大?為母則剛、喪夫而強。她一個人守著當初的信念,為了幼小的孩子,堅持了十八年。

李旻果說,沒想到,這日子一晃,就十八年。

現在的『天籽老班章保護區』,已經有三百多萬株植物,初步形成了雨林生態小氣候。她的付出,有了收穫。

熱帶雨林再造,非常的難。它與山林不同,對氣候、植被和生物多樣性都有要求,對時間更有要求。

多年前,有人問馬悠,“ 從一粒天籽到還原一個雨林,要多長的時間? ”坐在一旁的馬悠先生回答:“很幸運,我們還不算太晚。”

如今,有人問李旻果:“埋下種籽,等雨林成型,可推土機一秒就可以壓壞一方雨林。這樣算下去,要花多少年才能把那些破壞都填補起來,估計一輩子也做不到吧?”

李旻果說: “ 80年不夠,100年。100年不夠,我們還有下一代 。”

萬物共生的世界,弱肉強食是它的規律。一旦變成了強取豪奪,忘記敬畏自然。肆意挪用破壞資源,它就不健康了。

它會生病(氣候變暖、變冷) ,會發脾氣 (氣候兩極化、病毒增加) ,會情緒失控(冰川融化、生物多樣性銳減) 。

除了人和動物以外,每一朵花、每一棵樹也應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 。

地大物博的中國,山林、森林不計其數。但只有一處熱帶雨林,就在雲南西雙版納。

讓破壞停止,讓雨林回歸自然,你願意和我一起嗎?

我沒有無盡的財富,只有無盡的花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