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正確的教育,依賴于對孩子的愛

教育的最大任務在於產生一個完整的人, 能將生活加以整體地處理。

理論家就像專家一樣, 對整體毫不關心, 他只關心某一部分。 只要一個人追逐某種理論的模式, 他便不是完整的 ;而大部分依持理論的教師都忽視了愛心, 他們心中乾枯無情。

為了研究孩子, 一個人必須警覺、小心、自覺, 而這麼做比起鼓勵孩子遵守一種理論, 需要更大的智慧。

教育的另一個任務, 要製造新的價值。

僅僅將既存的價值置於孩子的心中, 使他符合理論, 這是將孩子加以限制, 而非喚醒他的智慧。

教育者必須付出所有的心思、所有的關懷和情愛, 以創造出正確的環境和智慧的培養, 使得孩子長大成人後, 能以智慧處理他所面臨的人生問題。

然而 , 要做到這一點, 教育者必須瞭解他自己本身, 而非依賴種種意識形態、學說和信仰。

正確的教育, 在於瞭解真實的兒童(the child as he is)而不將我們認為的他“應該如何”加諸他的身上。

將他圍困於“理論”的框架裡, 是鼓勵他的順從附和。 如此會滋生恐懼, 在兒童的心中產生了“他的真面目”和“他應該具有的面目”之間的不斷衝突;而一切內心衝突, 都會向外表露於社會。

正確的教育, 依賴于對孩子的愛。

然而, 我們大部分人並不愛我們的孩子。 我們為了他們而野心勃勃——也就是說, 我們為了自己而野心勃勃。

不幸的是, 紀律只能在我們四周築起圍牆, 它具有排斥性, 永遠製造衝突。

紀律無助於瞭解, 因為瞭解來自觀察, 來自摒棄了一切偏見的探索。

紀律, 是控制孩子的一種簡易方法。 然而, 紀律並不能幫助他瞭解生活中的種種問題。

對於聚集於一間教室裡的一大群學生而言, 某種強制的方式, 借著懲罰和獎賞而行的紀律, 可能有助於維持秩序和外表上的安寧。 然而, 如果有了正確的教育者, 再加上為數不多的學生, 還需要任何的壓制——美其名曰“紀律”嗎?

如果教室內的學生不多, 老師能夠對每一個學生付予全部的注意力, 觀察他、幫助他, 那麼, 任何形式的壓制或控制, 顯然都是多餘的。

如果在這小群學生當中, 有某個學生繼續搗亂或是無理由地頑皮作惡, 教育者則必須探查學生行為不良的原因, 它可能是因為食物不當、睡眠不足、家庭糾紛, 或某種潛藏的恐懼所引起。

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則必須由恐懼中解脫。 無所恐懼的心, 帶來了一種免於殘暴、不輕視他人的獨立性, 而此種獨立性是生活上最重要的因素。 沒有愛, 知識的獲取只助長了混亂, 導致自我毀滅。

一個完整的人會借著體驗而獲取技術, 因為創造的動力創造出它自己的技術——這便是最崇高的藝術。 如果一個孩子有繪畫的創造動力 , 他便著手繪畫, 不會被技巧的問題所煩累。 同樣, 那些體驗著人生, 因而從事於教育的人們, 乃是惟一真正的教師, 而他們也會製造出自己的教育方法來。

目前的教育組織和社會結構,並不説明個人走向自由與完整。如果父母真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圓滿地達到他完整的能力,他們必須著手改變家庭的影響,而開始建造具有正確教育者的學校。

家庭與學校的影響必須不能互相衝突,因此,父母和教師雙方都必須再教育自己。經常存在于個人私生活和作為集體一分子之間的矛盾,會在個人身心以及與外界關係中造成無盡的糾紛。

這種衝突由於錯誤的教育而受到鼓勵與支援,政府和有組織的宗教,兩者均以它們矛盾的教條助長了混亂。孩子的身心一開始便被分裂了,其結果是在個人和社會中造成禍害。

如果我們愛孩子,並且看到這問題的嚴重性,能夠專心致力於這個問題,那麼,不論人數的多寡,我們經由正確的教育和明智的家庭環境,將有助於完整人格的誕生。

然而,如果我們像多數人一樣,內心充滿種種心智上的詭詐,我們將會眼睜睜地看著孩子毀于戰爭、饑餓、或他們自己的內心衝突。

正確的教育來自我們自身的改造。我們必須再教育自己,不要為任何主義——不論這主義是多麼富有正義,也不要為任何意識形態——不論它對於世界的未來幸福多麼富有希望,而互相殘殺。我們必須學習憐憫、同情、知足,尋求那至高無上的真實。因為,惟有如此,人類才能獲得真正的拯救。

目前的教育組織和社會結構,並不説明個人走向自由與完整。如果父母真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圓滿地達到他完整的能力,他們必須著手改變家庭的影響,而開始建造具有正確教育者的學校。

家庭與學校的影響必須不能互相衝突,因此,父母和教師雙方都必須再教育自己。經常存在于個人私生活和作為集體一分子之間的矛盾,會在個人身心以及與外界關係中造成無盡的糾紛。

這種衝突由於錯誤的教育而受到鼓勵與支援,政府和有組織的宗教,兩者均以它們矛盾的教條助長了混亂。孩子的身心一開始便被分裂了,其結果是在個人和社會中造成禍害。

如果我們愛孩子,並且看到這問題的嚴重性,能夠專心致力於這個問題,那麼,不論人數的多寡,我們經由正確的教育和明智的家庭環境,將有助於完整人格的誕生。

然而,如果我們像多數人一樣,內心充滿種種心智上的詭詐,我們將會眼睜睜地看著孩子毀于戰爭、饑餓、或他們自己的內心衝突。

正確的教育來自我們自身的改造。我們必須再教育自己,不要為任何主義——不論這主義是多麼富有正義,也不要為任何意識形態——不論它對於世界的未來幸福多麼富有希望,而互相殘殺。我們必須學習憐憫、同情、知足,尋求那至高無上的真實。因為,惟有如此,人類才能獲得真正的拯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