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蔣介石敗走臺灣把國內的黃金、文物帶到臺灣,是貪婪,或其他目的

在中國新政權打敗舊政權後, 首先考慮的是查封國庫, 收集文物。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 新的政權的確立是通過文物來確定的, 這些文化已經深植到中華民族的基因當中。 無論是漢人還是其他少數民族掌握的政權無外乎如此。

蔣介石

1948年10月, 蔣介石召集國民黨重要人員及親信開會, 鑒於戰爭的形式, 商討國民黨戰敗, 國民黨的政治中心遷往何處。 大家各抒起見, 有人建議遷往大西南等地, 重新開始, 等待時機。 蔣介石的老鄉, 浙江大學教授張其昀主張撤往臺灣。 他認為臺灣與大陸隔海相望, 遷往臺灣可以有效的阻止解放軍的追擊, 而且經濟, 交通比較發達, 物產也很豐富, 有利於國民黨的統治。

蔣介石

1948年12月份, 蔣介石重組了臺灣省政府, 派遣親信和兒子前往臺灣任重要職位, 牢牢的把握住臺灣的軍政大權。 在蔣介石敗走臺灣的時候, 帶走了相當多的物品, 其中最珍貴的就是故宮的文物和以及國民黨中央銀行中的黃金儲備。

蔣介石雖然是政治家出身, 但是對經濟也是比較懂, 對黃金有特別的熱愛。 從1948年11月份開始, 蔣介石就命令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將庫存的黃金儲備運往臺灣。 這件事除了當事人,

國家高層領導, 包括財政院的領導都不知道有這樣的行動。

密封的黃金

通過軍艦, 軍機, 民航等各種手段, 分兩次運往臺灣260萬兩, 存在美國將近40萬兩, 運往廈門也有近百萬兩。 當代總統李宗仁知道消息, 存在上海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只剩下20萬兩。

蔣介石帶走的文物

作為一個政治家, 蔣介石更注重文物的收藏, 隨著黃金運往臺灣的還有故宮的文物。 故宮就是清朝的紫禁城改成的博物館, 裡面收藏的都是清朝皇帝的私人收藏, 都是罕見的精品。 因為日本在東北成立滿洲國, 以及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為了這些稀世珍物的安全, 輾轉上海、南京、四川等地。 最後蔣介石敗走臺灣時帶走了大量的珍貴文物, 大概占故宮文物的95%, 這是一個龐大的數量。 收藏在蔣介石在臺灣新建的故宮中。

臺灣故宮

蔣介石把重要的人才, 以及黃金, 文物帶到臺灣, 不僅僅是喜歡黃金,喜歡文物。更多的是其政治目的實施,當時的蔣介石還幻想著,在臺灣努力發展,仔細謀劃,等待著反攻大陸的機會。而人才的儲備是反攻大陸的基礎,黃金是發展臺灣經濟的基礎,而文物在中國歷史上是權利繼承者,也是文物的繼承者,這一點蔣介石很是清楚。

不僅僅是喜歡黃金,喜歡文物。更多的是其政治目的實施,當時的蔣介石還幻想著,在臺灣努力發展,仔細謀劃,等待著反攻大陸的機會。而人才的儲備是反攻大陸的基礎,黃金是發展臺灣經濟的基礎,而文物在中國歷史上是權利繼承者,也是文物的繼承者,這一點蔣介石很是清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