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未歸葬故里而築墓武安山 大唐畫家閻立本玉山墓葬之謎

原標題:大唐畫家閻立本玉山墓葬之謎(圖)

放下宰相之尊退隱“瘴蠻之地” 未歸葬故里西安而築墓武安山

1月8日, 冷雨初歇, 玉山武安山普寧寺一隅。 肅穆的青山之中迷霧縹緲, 被籠罩其中的孤塚和殘碑, 顯得寂靜而空靈。

虔心憑弔之時, 記者發現, 毫不起眼的墓室之下, 長眠的竟是被中國歷代尊崇為“丹青神化, 天下取則”的閻立本。

閻立本(約601年-673年), 唐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其墓室為何會“蝸居”在離故土千里之外的普寧寺?要知道, 馳譽丹青的閻立本還曾是初唐官位顯赫的右宰相、中書令。 位極人臣的他為何拋卻繁華競逐的京城長安,

南下當時的瘴蠻之地玉山?

閻立本墓園全景

閻立本墓葬何處成迷

盛世長安的大明宮, 被譽為“千宮之宮”。 然而, 少有人知道, 大明宮的“原始”設計者是閻立本。 他之所以能夠設計出震驚古今的大明宮, 與他精湛的繪畫技巧密不可分。

事實上, 很多人知道閻立本, 也源於他在畫壇的鼎鼎大名和作品。

根據1979年版《辭海》:閻立本(?年-673年), 唐畫家, 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父閻毗、兄閻立德擅工藝、繪畫, 馳名隋唐間。 顯慶中(約西元658年)官將作大匠。 兄歿, 代任工部尚書, 後任右相, 改中書令。 立本繼承家學, 並師法張僧繇、鄭法士, 而能“變古象今”。 傳說他曾見張僧繇面, 寢臥對之, 十日不能去。 工人物、車馬、台閣, 尤擅寫真, 筆力圓勁雄渾, 善於刻畫性格神情。 兼能書法。 所畫太宗像, 及《秦府十八學士》、《淩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外國圖》等, 為當時稱譽……

如今, 閻立本的畫作已是國之珍寶, 閃耀著繽紛奪目的東方異彩, 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均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全媒體記者翻閱史料發現,

除了閻立本兄弟倆擔任過初唐的高官外, 其父親還是“駙馬爺”——曾娶周武帝的女兒清都公主為妻。 出身高貴、官位顯赫、功名耀世的閻立本去世後葬於何處?子嗣如何?《舊唐書》、《新唐書》等竟均無記載。

1987年12月, 江西省公佈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閻立本的墓葬之謎大白天下。 據《玉山縣誌》記載, 閻立本墓位於玉山縣武安山普寧寺中。 消息立即引起國內外繪畫界的強烈關注, 他們紛紛趕赴玉山朝聖。

孤塚殘碑藏驚世秘密

上世紀90年代初, 一位元年輕的畫家攜全部身家, 從浙江啟程, 踏上了閻立本墓的朝聖之路。 他就是我國著名工筆畫家秦生的得意門生、玉山籍畫家周平險。 周平險從小外出負笈遊藝學畫,

對家鄉的歷史知之甚少。 得知閻立本終老玉山, 他毅然回到玉山, 把閻立本繪畫藝術和人文資源的挖掘當作自己創作和研究的方向。

1月8日下午2時許, 在周平險和玉山縣博物館館長毛傳壽的陪同下, 全媒體記者來到玉山縣城南的武安山謁拜閻立本墓。

海拔224米的武安山是整個玉山縣城最高點, 香火冷清的普寧寺靜靜地臥於山腰, 寺院東北角即為閻立本墓。 墓塚坐西南, 朝東北。 墓前豎立一塊青石墓碑, 圓弧頂, 風化嚴重, 有裂紋。 墓碑鐫刻:“大唐相國本寺檀越立本閻公之墓”。 旁邊落款:“大清乾隆十五(1750年)冬月吉旦, 住普甯寺沙門心田同本寺大眾重立石。 ”

墓園內, 大樹參天, 綠草如茵, 環境清幽。 據毛傳壽講述, 平時偶有敬仰閻立本品格的人來憑弔。

此外, 每逢初一和十五, 來普寧寺祈福的香客會到閻立本墓前燃香祭拜。 但是, 身兼宰相和大畫家之尊的閻立本不會歸葬偏遠的玉山, 普甯寺中的閻立本墓極可能是一處衣冠塚。

周平險表示, 他曾聯繫陝西方面得到答覆, 閻立本家鄉迄今為止沒有發現其墓葬。 此外, 據康熙、乾隆等各版《玉山縣誌》記載, 閻立本曾退隱武安山, 並舍宅為僧廬, 築墓其後。 清康熙八年至十六年任玉山知縣的唐世徴, 也在其《普寧禪院記》中稱:“立本寓玉山有年, 前後所施宅院地, 事極確。 ”

因此, 周平險認為, 完全有理由相信, 普甯寺中的閻立本墓並不是衣冠塚, 而是閻立本唯一一處真身墓室。

不堪宮鬥退隱武安山

身處廟堂之高的閻立本怎會和當時的瘴蠻之地玉山發生交集?

周平險考證認為,此事需從著名的“廢王立武”事件說起。據《新唐書》、《舊唐書》等史料記載,在是否立武則天為皇后的事件中,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許多大臣極力勸阻,但唐高宗一意孤行,決意立武則天為皇后。

永徽六年(655年),武則天如願登上皇后寶座。之後,她採用先易後難的策略,“盡誅李唐皇室諸王及公卿中不附己者”。這樣一來,以長孫無忌為首,曾經出將入相的關隴貴族集團受到沉重打擊。身為關隴集團成員的閻立本家族也受到株連。雖然,閻立本不是主要人物,但其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不言而喻。正是這些因素和潛在的威脅,為閻立本退出宮廷、隱居鄉野埋下了伏筆。

“閻立本為何會選擇江西玉山作為晚年歸隱的地方?這應該和他哥哥閻立德在江西的經歷分不開。” 周平險說,《資治通鑒》記載了一件事:唐貞觀下八年(644年)上將征高麗,秋,七月,辛卯,敕將作大監閻立德等詣洪、饒、江三州,造船四百艘以載軍糧。《唐會要》七十九卷中也有閻立本和江西的記載:“贈洪州都督、文貞,博陵縣子閻立本。”這些史料證明了閻立本與江西的關係。關鍵還有之後閻立德的將作大匠及工部尚書職位,據《新唐書》、《舊唐書》記載,在656年之前就先後由閻立本代為行使。

“玉山是信江的源頭,閻立本不會不前來考察水利和民情。當然,也會被玉山吳韻楚風的地理風貌和淳樸的民風所吸引。所以,選擇玉山作為晚年安身立命的理想場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周平險說,據考證,閻立本南下之路應該是出長安-過渭水-入黃河-轉洛陽-經運河-下長江,最後直達江西,沿鄱陽湖到達玉山。

至此,閻立本退隱喪葬事宜之謎基本解開,其生平時辰也有了一個基本完整的句號。

舍宅為寺感動世代

閻立本退出宮廷,安家玉山冰溪河畔,留下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流傳最廣的就是舍宅為寺。

據傳,閻立本有一獨子,常常背著他搶劫民女,欺壓百姓。閻立本得知後氣得大罵孽子,決意除去這一禍端。閻立本雇人做了一艘花船,船底做成活動板。端午節那天,他讓兒子坐花船去冰溪河看龍舟賽。當花船撐到城南門外的龍王潭時,船夫按照閻立本吩咐將船底活動板抽掉,閻立本的兒子就溺死在潭中。之後,閻立本開了一家包子店,專訪孝順之人,準備將家產送給他。誰知來買包子的都說是買給兒子吃的,沒人說買給爹娘吃,他非常傷心。一天,一個小和尚來買包子,說師父生病,他想偷偷買幾個包子給師父補補身子。閻立本感其孝順,將自己的家宅、書齋和田園一併施捨給僧人為寺院。閻立本去世後,眾僧和民眾將其墓室安置在寺後。他大義滅親、接濟饑民、舍宅為寺的故事在玉山世代流傳。

周平險說,閻立本墓能保留至今,與禪宗六祖惠能和尚有關。據傳,惠能和尚曾逃難至砂礫鎮(現玉山縣城),與閻立本一見如故。他與閻立本約定,待事情平息之後再回玉山,和閻立本一道講經弘法。後來,惠能和尚被眾僧徒迎至曹溪寶林寺,在那兒創立了禪宗的南宗。他記著和閻立本的約定,但僧眾信徒執意不肯他離開,他只好委派得意弟子智常和尚到玉山武安山見閻立本。然而,此時閻立本已經去世,墓室就安置在武安山。

閻立本舍宅為寺,四大皆空,已至真如境界。智常和尚深受感動,便在閻立本舍家為寺的普寧禪院講經弘法,並帶領諸弟子及當地民眾一直護守閻立本墓。千百年來,雖歷經兵火戰亂,但一代又一代玉山人守護著墓室,遺存至今。

遺憾的是,成為省級文保30年的閻立本墓卻沒有成為“國保”。毛傳壽說,目前,玉山縣也沒有相關的申報計畫。

周平險考證認為,此事需從著名的“廢王立武”事件說起。據《新唐書》、《舊唐書》等史料記載,在是否立武則天為皇后的事件中,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許多大臣極力勸阻,但唐高宗一意孤行,決意立武則天為皇后。

永徽六年(655年),武則天如願登上皇后寶座。之後,她採用先易後難的策略,“盡誅李唐皇室諸王及公卿中不附己者”。這樣一來,以長孫無忌為首,曾經出將入相的關隴貴族集團受到沉重打擊。身為關隴集團成員的閻立本家族也受到株連。雖然,閻立本不是主要人物,但其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不言而喻。正是這些因素和潛在的威脅,為閻立本退出宮廷、隱居鄉野埋下了伏筆。

“閻立本為何會選擇江西玉山作為晚年歸隱的地方?這應該和他哥哥閻立德在江西的經歷分不開。” 周平險說,《資治通鑒》記載了一件事:唐貞觀下八年(644年)上將征高麗,秋,七月,辛卯,敕將作大監閻立德等詣洪、饒、江三州,造船四百艘以載軍糧。《唐會要》七十九卷中也有閻立本和江西的記載:“贈洪州都督、文貞,博陵縣子閻立本。”這些史料證明了閻立本與江西的關係。關鍵還有之後閻立德的將作大匠及工部尚書職位,據《新唐書》、《舊唐書》記載,在656年之前就先後由閻立本代為行使。

“玉山是信江的源頭,閻立本不會不前來考察水利和民情。當然,也會被玉山吳韻楚風的地理風貌和淳樸的民風所吸引。所以,選擇玉山作為晚年安身立命的理想場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周平險說,據考證,閻立本南下之路應該是出長安-過渭水-入黃河-轉洛陽-經運河-下長江,最後直達江西,沿鄱陽湖到達玉山。

至此,閻立本退隱喪葬事宜之謎基本解開,其生平時辰也有了一個基本完整的句號。

舍宅為寺感動世代

閻立本退出宮廷,安家玉山冰溪河畔,留下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流傳最廣的就是舍宅為寺。

據傳,閻立本有一獨子,常常背著他搶劫民女,欺壓百姓。閻立本得知後氣得大罵孽子,決意除去這一禍端。閻立本雇人做了一艘花船,船底做成活動板。端午節那天,他讓兒子坐花船去冰溪河看龍舟賽。當花船撐到城南門外的龍王潭時,船夫按照閻立本吩咐將船底活動板抽掉,閻立本的兒子就溺死在潭中。之後,閻立本開了一家包子店,專訪孝順之人,準備將家產送給他。誰知來買包子的都說是買給兒子吃的,沒人說買給爹娘吃,他非常傷心。一天,一個小和尚來買包子,說師父生病,他想偷偷買幾個包子給師父補補身子。閻立本感其孝順,將自己的家宅、書齋和田園一併施捨給僧人為寺院。閻立本去世後,眾僧和民眾將其墓室安置在寺後。他大義滅親、接濟饑民、舍宅為寺的故事在玉山世代流傳。

周平險說,閻立本墓能保留至今,與禪宗六祖惠能和尚有關。據傳,惠能和尚曾逃難至砂礫鎮(現玉山縣城),與閻立本一見如故。他與閻立本約定,待事情平息之後再回玉山,和閻立本一道講經弘法。後來,惠能和尚被眾僧徒迎至曹溪寶林寺,在那兒創立了禪宗的南宗。他記著和閻立本的約定,但僧眾信徒執意不肯他離開,他只好委派得意弟子智常和尚到玉山武安山見閻立本。然而,此時閻立本已經去世,墓室就安置在武安山。

閻立本舍宅為寺,四大皆空,已至真如境界。智常和尚深受感動,便在閻立本舍家為寺的普寧禪院講經弘法,並帶領諸弟子及當地民眾一直護守閻立本墓。千百年來,雖歷經兵火戰亂,但一代又一代玉山人守護著墓室,遺存至今。

遺憾的是,成為省級文保30年的閻立本墓卻沒有成為“國保”。毛傳壽說,目前,玉山縣也沒有相關的申報計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