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探案劇《風箏》悲劇性結局的傷感與歎息

46集探案劇《風箏》終於收官啦。

該劇塑造了一個潛伏在國民黨軍統高層18年, 代號“風箏”的中共情工人員鄭耀先、後又化名周志乾潛伏的傳奇經歷,

情節可謂跌宕起伏, 驚心動魄, 扣人心弦。

“風箏”大智大勇, 步步險象環生, 卻又次次化險為夷, 有驚無險, 安然無恙, 堪稱神機妙算, 令人佩服有加。 這也是所有”神劇“的共同與共通之特色吧。

然而, 我對“風箏”的欽佩, 後來卻一敗塗地, 徹底坍塌了。 那種坍塌之際的轟然與震動、滿目灰塵的嗆人與顛覆, 卻也令人震驚、悲哀、喟歎、沉思……

促使我對“風箏”認識徹底逆轉的契機與情節:

解放後, “風箏”被我軍俘虜, 對其身份介乎於確認卻無法確證之間, 由於其“罪惡太大”、影響太大, 民憤太大, 不宜公開”平反“;再加上還需要繼續潛伏和利用其身份, 不宜公開恢復其真正的中共潛伏在軍統高層的情工身份, 遂被我方內部秘密起用, 且受命帶了一個情工徒弟馬小五。 這個馬小五一廂情願地看上了單位一個叫冷眉珊的女孩子, 就連自己都毫無信心:與人家女孩子實在反差太大了。 “風箏”為了培養其情工智慧, 居然下達任務讓其半個月拿下那個女孩子, 兩個月內結婚。 為此, 為其設計了一系列連環計:

比如冷眉珊喜歡蘭花, 就讓馬小五也裝作喜歡蘭花, 去向冷眉珊請教養蘭花的技術, 並抱著一盆病殃殃的蘭花站在冷眉珊出入的戶外大雨中等待女孩子, 請求其“拯救”這盆蘭花, 醉翁之意則在“感動和打動” 冷眉珊的芳心;

又比如,

得知冷眉珊喜歡蘇聯文學, 便讓馬小五也如法炮製, 臨時抱佛腳:在冷眉珊面前高爾基呀、保爾柯察金呀、朗誦高爾基的《海燕》呀什麼的, 以示高雅和有共同追求;

再比如, 讓馬小五探知冷眉珊愛吃什麼菜, 就讓馬小五以感謝為名, 請冷眉珊吃飯, 並要了她喜歡吃的菜, 以示細心和對冷眉冷眉珊體貼入微呀。 馬小五這種獻殷勤的良苦用心與舉動, 就連冷眉珊都很驚訝和感動:你怎麼知道我喜歡這個菜……

如此一個個連環計一次次迷魂湯, 還真與其說是打動倒不如說是糊弄了冷眉珊。 馬小五還真如願以償, 用11天時間便打動和俘虜了那個女孩子的芳心, 確定了戀愛關係, 且不到兩個月時間內他們便向組織打結婚報告結了婚,

實際上欺騙了那個女孩子的感情。 而整個過程則是師傅“風箏”出謀劃策授意和授計的, 就連他們所在的公安局陳局長都覺得這樣有些“不地道”;“風箏”則振振有詞地辯解說是為了以此種方法培養馬小五的情工智慧與才能。

冷眉珊與馬小五婚後則明白馬小五欺騙了她的感情, 且由於其他因素的連環精神受刺激, 解放前鬧學潮被捕腦子受傷舊病復發病退……

而冷眉珊的婚姻悲劇, 則是馬小五的師父”風箏“一手策劃促成的。

由是,我對“風箏”的認識也發生了大逆轉,且憤憤然地對也在看此劇的一位朋友說:(風箏)此舉太下作太卑鄙太無恥太骯髒了,莫非情工人員為達目的便可喪失良知、泯滅人性?這樣的“信仰”及其行為舉止實在太扭曲太可怕了……

由“風箏”種種行為,我甚至認為,信仰是魔障、是一味毒藥,可以使人喪失人性、喪失良知、喪失親情友情真情,充滿虛偽、欺騙與假惡醜。

也注意到:《風箏》後期那麼多”文**革“情節,顯然也是持批判態度的,但卻諱言”文**革“,沒有一句一處直接涉及”文**革“的說辭、口號、標語。這種諱言,豈不“此地無銀”,豈不欲蓋彌彰?!卻有”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幫'”的說辭,呵呵、呵呵、呵呵呵……不過也可以理解:也是編導的苦衷、難言之隱與諱吧;且非本意,而屬“它意”,亦即客觀環境使然吧……

由此深長思索,人們對深陷其中的某種人或事認識誤區的驚醒與清醒,乃至顛覆性迷途知返的徹悟,也是需要某種契機或節點的,比如對個人迷信、個人崇拜及其某些冠冕堂皇的洗腦與欺騙,要走出迷霧與迷惘的困境誤區,同樣需要某種認清其真相與本質的契機與時間節點,當然還需要智慧、理性與主見,如果迷信與奴性十足,則永遠不大可能清醒與徹悟,執迷不悟,一條道走到黑……

昨晚該劇播完。

為“風箏”與“影子”,亦即鄭耀先與韓冰悲哀,也不論對他們于公還是於私……

造化弄人啊!

針尖對麥芒,卻相互愛慕期冀白頭到老的“伴兒”,甚至期盼來生相逢、一眼認出……

針尖對麥芒,是說他們各自的信仰使然相互為敵,且各自潛伏的任務之一便都是識別對方……

“伴兒”則是他們後來在感情上的相互愛慕並視對方為相依為命的“伴兒”,這也是“文***革”中一起勞動改造相互幫助相依為命生髮的情感……

且他們包括鄭耀先雖然拖了個“光明的尾巴”,實際上都是悲劇性結局。

看完電視劇,我也“原諒了”鄭耀先為徒弟馬小五追冷眉珊的設套,實際上他是將搞情報工作的智慧、經驗、本事陰差陽錯地錯位用在了搞物件男追女,卻也是“出奇制勝”……

在鄭耀先劫後與韓冰見那相互苦苦期盼的最後一面,既是相互傾訴吐露心曲,互訴衷腸,也是鄭耀先完成使命逮捕寒冰之際,鄭耀先成全了韓冰自殺的願望,則是鄭耀先人性的閃光……

《風箏》的結局,令人傷感和隱隱的痛,不,是深深的痛,為鄭耀先和韓冰,卻與他們各自的信仰與職業有關,也是他們的宿命,不禁對他們的命運充滿了同情與悲憫,真是造化弄人,也真有點兒“信仰的惡作劇”味道……

文/袁敏傑

由是,我對“風箏”的認識也發生了大逆轉,且憤憤然地對也在看此劇的一位朋友說:(風箏)此舉太下作太卑鄙太無恥太骯髒了,莫非情工人員為達目的便可喪失良知、泯滅人性?這樣的“信仰”及其行為舉止實在太扭曲太可怕了……

由“風箏”種種行為,我甚至認為,信仰是魔障、是一味毒藥,可以使人喪失人性、喪失良知、喪失親情友情真情,充滿虛偽、欺騙與假惡醜。

也注意到:《風箏》後期那麼多”文**革“情節,顯然也是持批判態度的,但卻諱言”文**革“,沒有一句一處直接涉及”文**革“的說辭、口號、標語。這種諱言,豈不“此地無銀”,豈不欲蓋彌彰?!卻有”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幫'”的說辭,呵呵、呵呵、呵呵呵……不過也可以理解:也是編導的苦衷、難言之隱與諱吧;且非本意,而屬“它意”,亦即客觀環境使然吧……

由此深長思索,人們對深陷其中的某種人或事認識誤區的驚醒與清醒,乃至顛覆性迷途知返的徹悟,也是需要某種契機或節點的,比如對個人迷信、個人崇拜及其某些冠冕堂皇的洗腦與欺騙,要走出迷霧與迷惘的困境誤區,同樣需要某種認清其真相與本質的契機與時間節點,當然還需要智慧、理性與主見,如果迷信與奴性十足,則永遠不大可能清醒與徹悟,執迷不悟,一條道走到黑……

昨晚該劇播完。

為“風箏”與“影子”,亦即鄭耀先與韓冰悲哀,也不論對他們于公還是於私……

造化弄人啊!

針尖對麥芒,卻相互愛慕期冀白頭到老的“伴兒”,甚至期盼來生相逢、一眼認出……

針尖對麥芒,是說他們各自的信仰使然相互為敵,且各自潛伏的任務之一便都是識別對方……

“伴兒”則是他們後來在感情上的相互愛慕並視對方為相依為命的“伴兒”,這也是“文***革”中一起勞動改造相互幫助相依為命生髮的情感……

且他們包括鄭耀先雖然拖了個“光明的尾巴”,實際上都是悲劇性結局。

看完電視劇,我也“原諒了”鄭耀先為徒弟馬小五追冷眉珊的設套,實際上他是將搞情報工作的智慧、經驗、本事陰差陽錯地錯位用在了搞物件男追女,卻也是“出奇制勝”……

在鄭耀先劫後與韓冰見那相互苦苦期盼的最後一面,既是相互傾訴吐露心曲,互訴衷腸,也是鄭耀先完成使命逮捕寒冰之際,鄭耀先成全了韓冰自殺的願望,則是鄭耀先人性的閃光……

《風箏》的結局,令人傷感和隱隱的痛,不,是深深的痛,為鄭耀先和韓冰,卻與他們各自的信仰與職業有關,也是他們的宿命,不禁對他們的命運充滿了同情與悲憫,真是造化弄人,也真有點兒“信仰的惡作劇”味道……

文/袁敏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