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風箏》:間諜,黯黑裡的榮耀

那部電影的片名, 我已經忘了, 但是, 看完後的即時感覺, 終身難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女主角接受了盟軍的一項任務, 去德方刺探情報。

臨行前, 上級特意給了她一顆氰化鉀, 讓其縫在衣領裡, 並關照, 納粹的嚴刑拷打是她肯定扛不過去的。 進入德國後如果被捕, 可以咬碎氰化鉀。 在德國一方迎接她的, 是她的前男友, 如此, 她對這次任務的態度, 愈加堅定。 她到底不是高級間諜, 經驗欠缺, 進入德國沒多久, 就被蓋世太保抓捕。 她一扭頭咬向衣領, 氰化鉀卻沒有毒死她。 酷刑如期而至, 但這個女人要比派給她任務的上級想像得堅強, 納粹的百般折磨, 就是不能讓她開口, 她被關進了集中營。 沒過多久, 德國完敗, 她被釋放。 來集中營門口迎接她的, 就是那位前男友。 當看見她蹣跚走來時, 前男友和銀幕外的我們都大吃一驚:一頭長長的秀髮不見蹤影,
蒼白的頭顱幾乎禿光;至於曾經挺拔、傲人的身材, 業已佝僂得形似年過半百的老人。 大概被前女友的奉獻驚著了, 前男友耳語著告訴她, 其實, 她去執行的, 是一項假任務。 她去刺探的情報, 盟軍早已獲悉。 派她過去刺探盟軍早已截獲的情報, 只是為了麻痹德國人, 好讓他們沒有顧忌地安原計劃行動, 從而掉落盟軍為德國人挖好的陷阱。 為了讓她執行的假任務在德國人的眼裡足夠真實, 給她的氰化鉀, 是假的。

聽到真相, 她倒吸了一口冷氣, 甩開扶著她的前男友, 跌跌撞撞但堅定地走出了銀幕。

出自心底的那一口冷氣, 讓我至今都會時不時地想一個問題: 間諜的身不由己、生死難料, 誰都知道。 既然劫數佈滿職業生涯, 何以那麼多男女前赴後繼地要選擇做間諜?

因為柳雲龍, 我本打算認真地收看由他導演、擔綱主演的電視劇《風箏》, 可是, 看過幾眼以後覺得相比《暗算》, 鄭耀先的魅力遠不如安在天, 就放棄了。 等到各路媒體不吝好詞地盛讚《風箏》我回頭再來看鄭耀先的故事, 他已經被周志乾替代, 我因此看到了間諜必然的結局:孤獨地守著不能說的秘密, 備受淩辱。

如此淒慘的結局, 竟然能引無數傑出男女投身到間諜這一行當裡, 原因何在?

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 我還小。

(理查·佐爾格)

那時, 文化禁錮, 讀不到什麼書, 隨便一張字紙都成為我的寶貝。 家裡客堂間放著一張八仙桌, 死沉, 有一面緊靠著北牆。 《參考消息》是我爸唯一自己訂閱的一張報紙, 他自己讀完後會扔給我。 有一段時間, 他突然不將讀完的《參考消息》給我了, 面色凝重地告訴我, 最近報紙上連載的東西不適合你讀。 就把他讀完的報紙放進八仙桌緊抵著北牆那一面的抽屜裡。 當然, 他得先把桌子從北牆那兒挪開, 拉開抽屜塞進報紙後,

再將桌子死死地抵住北牆。

拉開或推上桌子, 對我爸爸那樣的男人來說, 不算什麼事兒, 可對一個不滿10歲的女孩來說, 很是事兒。 可是, 我還是打開了替我爸爸守著秘密的那只抽屜:原來, 那段日子《參考消息》上正在連載張學良和楊虎城西安事變的故事。 萬馬齊喑的年代, 這個故事也很好讀, 但抽屜裡更大的秘密, 比張學良、楊虎城的故事還好讀, 那是一本薄薄的佐爾格的故事。

理查·佐爾格, 1895年10月出生俄國高加索地區巴庫油田附近的阿基堪德鎮。 父親是德國人, 母親是俄國人。 佐爾格3歲時歲父母遷居到父親的祖國德國, 在那裡長大成人, 20歲時應徵入伍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6年佐爾格因傷退役後進入柏林大學學習經濟, 後改學政治學,最終於1919年從漢堡大學畢業或政治學博士學位。明明可以靠學問過上優渥的學院生活,佐爾格偏偏要從事間諜工作,從德國遷往蘇聯,成為共產國際的紅色間諜後,先後到英國、中國、日本等國家為共產國際收集情報。1941年10月在東京被捕,因其本人和蘇聯都否認他是蘇聯間諜,佐爾格失去了通過交換戰俘獲得自由的機會,1944年11月被絞死。

我不知道我爸怎麼會得到這本書又為了什麼要將這本書藏在八仙桌的抽屜裡。不事聲張地讀完這本薄書後,我又偷偷地將書放回了原處。爸爸知道我讀過他藏在抽屜深處的這本書嗎?我想,他大概知道,所以,對我後來喜歡間諜題材的文藝作品,他見怪不怪。

是的,就是這本關於理查·佐爾格小冊子,誘引我喜歡閱讀間諜題材的書籍、喜歡欣賞間諜題材的影視劇。

(電影《間諜佐爾格》)

因為一本《K》,我對女作家虹影有些想法,儘管如此,她的《上海之死》我還是讀了不止一遍,原因是,這是一部間諜題材的電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名叫於堇的中國女孩,被一個流亡到上海的猶太人培養成一個女間諜。長大以後的於堇,在祖國和養父之間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珍珠港事件情報的正確處置方式——很刺激的題材,不是嗎?可是,實有其人的理查·佐爾格和虛構的於堇,他們為什麼要選擇做間諜?當然,可以說他們是為了信仰,這種解釋最便捷,像約翰·勒卡雷的小說《鍋匠 裁縫 士兵 間諜》中的卡拉,如果不是信仰堅定外,怎麼解釋身為蘇聯間諜的他,被美國中央情報局釋放後,明知蘇聯正在大清洗,也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縱然史邁力特意趕到卡拉轉機的機場勸說卡拉去往英國,都不能阻止他回歸蘇聯的腳步,不是信仰使然,又是什麼?

(小說《上海之死》)

(電影《鍋匠 裁縫 士兵 間諜》)

我卻以為,我忘記片名的那部電影的女主角、佐爾格、於堇以及剛剛上演過大結局的《風箏》中的鄭耀先、韓冰,他們選擇做間諜,都是對自己的智商絕對自信的男人和女人。他們覺得,他們的能力足以在一大群異己之間遊刃有餘地在光鮮的外表下完成極富刺激的工作,那種黯黑的榮耀,除了間諜還有哪一種職業能為從事者獲取?所以,我一直認為,張嘉譯最好的角色是電視劇《懸崖》中的周乙,尤其當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暴露後被處死的那一場戲:監獄的防風空間裡,四周是高聳入雲的牆壁,張嘉譯讓周乙用我們熟悉的有些不在乎的強調面對對準他的槍口,只是,仰天長歎的那一聲,我們感覺到間諜的刺激與生活的凡常在那一刻讓周乙失衡了,所以槍響後周乙是彈到高牆上的。

(電視劇《懸崖》劇照)

可惜,《懸崖》在央視重播時,這一場戲被刪了。

所以,更加覺得最後一集《風箏》鄭耀先與韓冰互認身份的那一場戲,彌足珍重。彼時,為誰選擇做間諜已經退到遠處,只是一對聰明絕頂的男女用一輩子來角力智商後的複盤。

文/wumei2215

後改學政治學,最終於1919年從漢堡大學畢業或政治學博士學位。明明可以靠學問過上優渥的學院生活,佐爾格偏偏要從事間諜工作,從德國遷往蘇聯,成為共產國際的紅色間諜後,先後到英國、中國、日本等國家為共產國際收集情報。1941年10月在東京被捕,因其本人和蘇聯都否認他是蘇聯間諜,佐爾格失去了通過交換戰俘獲得自由的機會,1944年11月被絞死。

我不知道我爸怎麼會得到這本書又為了什麼要將這本書藏在八仙桌的抽屜裡。不事聲張地讀完這本薄書後,我又偷偷地將書放回了原處。爸爸知道我讀過他藏在抽屜深處的這本書嗎?我想,他大概知道,所以,對我後來喜歡間諜題材的文藝作品,他見怪不怪。

是的,就是這本關於理查·佐爾格小冊子,誘引我喜歡閱讀間諜題材的書籍、喜歡欣賞間諜題材的影視劇。

(電影《間諜佐爾格》)

因為一本《K》,我對女作家虹影有些想法,儘管如此,她的《上海之死》我還是讀了不止一遍,原因是,這是一部間諜題材的電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名叫於堇的中國女孩,被一個流亡到上海的猶太人培養成一個女間諜。長大以後的於堇,在祖國和養父之間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珍珠港事件情報的正確處置方式——很刺激的題材,不是嗎?可是,實有其人的理查·佐爾格和虛構的於堇,他們為什麼要選擇做間諜?當然,可以說他們是為了信仰,這種解釋最便捷,像約翰·勒卡雷的小說《鍋匠 裁縫 士兵 間諜》中的卡拉,如果不是信仰堅定外,怎麼解釋身為蘇聯間諜的他,被美國中央情報局釋放後,明知蘇聯正在大清洗,也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縱然史邁力特意趕到卡拉轉機的機場勸說卡拉去往英國,都不能阻止他回歸蘇聯的腳步,不是信仰使然,又是什麼?

(小說《上海之死》)

(電影《鍋匠 裁縫 士兵 間諜》)

我卻以為,我忘記片名的那部電影的女主角、佐爾格、於堇以及剛剛上演過大結局的《風箏》中的鄭耀先、韓冰,他們選擇做間諜,都是對自己的智商絕對自信的男人和女人。他們覺得,他們的能力足以在一大群異己之間遊刃有餘地在光鮮的外表下完成極富刺激的工作,那種黯黑的榮耀,除了間諜還有哪一種職業能為從事者獲取?所以,我一直認為,張嘉譯最好的角色是電視劇《懸崖》中的周乙,尤其當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暴露後被處死的那一場戲:監獄的防風空間裡,四周是高聳入雲的牆壁,張嘉譯讓周乙用我們熟悉的有些不在乎的強調面對對準他的槍口,只是,仰天長歎的那一聲,我們感覺到間諜的刺激與生活的凡常在那一刻讓周乙失衡了,所以槍響後周乙是彈到高牆上的。

(電視劇《懸崖》劇照)

可惜,《懸崖》在央視重播時,這一場戲被刪了。

所以,更加覺得最後一集《風箏》鄭耀先與韓冰互認身份的那一場戲,彌足珍重。彼時,為誰選擇做間諜已經退到遠處,只是一對聰明絕頂的男女用一輩子來角力智商後的複盤。

文/wumei221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