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丁寶楨……

字稚璜。 清代貴州平遠(今織金)人。 咸豐三年(1653年)進士, 選庶起士。 母喪居鄉期間, 變賣家產召募鄉兵鎮壓漢族和苗民起義, 授編修。

咸豐十年(1860年)任湖南嶽州知府, 次年調任長沙知府。 同治二年(1863年)擢山東按察使, 奉僧格林沁命帶兵鎮壓宋景詩黑旗軍起義, 因“擅議招撫”, 被革職留任。 次年, 遷山東布政使。 同治四年, 因僧格林沁率軍鎮壓撚軍歿于山東曹州(今菏澤)一事, 遭追究, 得旨留任。 同治六年(1867年), 由閻敬銘舉薦, 升任山東巡撫。 與淮軍李鴻章合力“圍剿”入魯東路撚軍。 次年, 西路撚軍向定州進軍, 近畿震恐, 丁寶楨率兵馳援,

保護了京城安全, 皇帝益器重之, 數次降敕褒嘉, 加太子少保銜。

同治八年(1869年)秋, 慈禧太后寵倖的太監安德海出京南下採辦途經山東, 一路大肆張揚, 招納權賄, 無人敢觸之。 至泰安時, 丁寶楨以太監出都門違犯清朝祖制將其抓拿, 押至濟南正法。 此事轟動朝野, 頗為人稱道。 是年, 在濟南金線泉南倡建尚志書院, 招收各府州縣儒生來院講習, 兼收願學天文、地理、算術者。

同治十年(1871年), 黃河于山東鄆城侯家林決口, 交通阻塞, 多數州縣被淹。 負責治河的大臣建議第二年動工堵築。 丁寶楨力請即時于水涸時動工, 並請命親自督修。 同治十一年二月, 未及兩月工竣, 費半而功倍。 後黃河又決于石莊戶, 河水奪溜南趨, 山東、江蘇、安徽數百里為災,

運河交通廢棄, 朝廷上下治水之議莫衷一是。 同治十三年, 丁寶楨毅然奏請督工堵築, 河水專注於大清河入海。 時日本構釁, 謀以武力侵略中國, 丁寶楨密陳海防計策, 在煙臺、威海、登州(今蓬萊)等處構築炮臺, 加強海防建設。

光緒二年八月, 丁寶楨調任四川總督, 整頓吏治, 改革都江堰水利設施, 創辦四川機器局。 又改良鹽法, 歲增帑金百余萬。 任蜀督十年, 勵精圖治, 社會得以安定。 光緒十一年(1885年)英國侵佔緬甸、侵犯雲南和西藏時, 丁寶楨加緊籌畫西南防務, 不久病故。 贈太子少保, 諡號“文誠”, 入祀賢良祠。 光緒十三年, 歸葬于濟南華山之陽。 一生為政清廉, 喪歸時, 賴僚屬集資方成行。 以勇於任事、吏治嚴整聞名於世。

著有《丁文誠公奏稿》。

子五人, 其長子丁體常, 官至廣東布政使;次子丁體勤, 任山海關通判。 孫丁道津, 曾任刑部主事, 宣統元年(1909年)以道員銜在濟南創設官商合辦的山東濼源造紙有限公司, 任公司總理;民國元年(1912年)一度出任山東布政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