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一年學費50萬,比學區房更坑爹的是早教班

點擊上方“成長閱讀匯”↑↑↑做優秀父母。

同樣的父母, 同一個夢想: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殊不知, 父母的腦子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很多父母不惜重金, 把孩子送進各種天價的早教班。 其實, 最該被早教的是父母。

山東的陶女士, 在寶寶出生三個月後, 就送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給他, 不是衣服也不是玩具, 而是某知名早教中心2個學期的課程, 一節課幾百元, 一年下來, 比大學生的費用還高。

而同樣是山東的另一名李女士, 也在孩子出生三個月後, 將孩子送去了早教班, 45分鐘的PAT課, 課時費200元。

PAT課結束後, 李女士又給寶寶報了一輪新的早教班, “早教中心說報6個學期的課程, 能夠打7折, 我就直接給孩子報了6個學期。 ”打完折後6200元。

李女士說, 上完這6個學期, 還要繼續上, 因為她不想讓她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據《山東商報》記者瞭解, 近些年, 天價早教班越來越火, 其主要內容以開發寶寶的智力為前提。

這還不算貴的, 在廣州, 有更離譜的, 位於珠江新城的西塔, 是廣州的地標之一, 一家早教機構設在於此, 33樓, 需要換乘2次電梯才能到達, 一年的費用就高達33萬元, 3年就一百萬。

把孩子送天價早教班, 已然成為一種潮流,

哪怕你沒錢, 也一定要削尖腦袋把孩子往裡送。

因為早教班被賦予了另一層意義: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大眾日報》曾對此進行過採訪, 郭先生說:“看到別人家的寶寶早教了,我們家寶寶也不能落後啊。 趕緊也報了名。 ”為了領先一步, 也是拼了。

盲目跟風成了中國父母的常態!一稍有風吹草動, 便緊張得不行, 害怕稍有不慎, 就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然而, 焦慮如果加上盲目, 就容易被人收割智商稅。

圖片來源於電影《寶貝計畫》

對於早教的意義, 很多父母抱著這樣的觀點:“0—3隨是孩子開發智力的關鍵時期, 同年出生的孩子, 不上早教課, 短時間內看不出來, 等時間長了區別就會很明顯, 上早教十分必要, 花錢也值得。 ”

很多父母把早教當作一種長遠的投資, 既然是投資, 就要講收益, 但早教班的收益真的像媒體吹的那麼高嗎?

其實, 早教的效果無從考證, 大多數父母的認知, 都來自於早教機構人員的宣傳和介紹。

有一位的媽媽不以為然, “我家孩子沒來上課之前, 連路都不會走,

來這裡上了兩個月後, 就能走路了!我覺得非常有效, 錢花得很值得。 ”

那只能說, 對於這種絲毫沒有育兒常識的媽媽來說, 早教確實有用。

然而, 大部分情況下, 早教的作用其實非常有限, 至少比父母想像中要差了一截, 主要是有不少育兒的經驗。 至於天花亂墜的理念, 老實說, 根本談不上。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早教銀行論’等都是一些偽早教理念。 ”北京市民辦教育協會秘書長馬學雷一針見血地說, 現在社會需要理性思考與應對早教機構宣導的各種理念。 人生本來不是一個攀比的過程, 在0~3歲剛起步階段, 就鼓吹用百米衝刺的方式來代替人生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長跑”, 是極為不負責任與不妥當的。

圖片來源於電影《寶貝計畫》

一位帶著女兒上了兩年早教班的媽媽寫道,對早教期望值太高,那麼註定是失望的。我不認為早教對孩子有決定性的作用,也不認為不上早就就比比人落後。

所以,別抱太高的期望,早教是性價比最低的事情,投入與產出完全不成正比,投入很高,實際的收益很低,這是孩子發育決定的。

要是覺得價格越貴,對孩子越好,就算賣腎貸款也要送,那肯定是腦子不夠用,掙錢把自己掙傻了,還不如把錢存下來,都夠孩子買房的首付。

中國早教機構也就十多年的歷史,研究成果少得可憐,算是起步階段。越是這樣,騙子就越多,踏踏實實做事的就越少。

那些把自己的早教理念吹得天花亂墜的,基本都是騙子,最多囫圇吞棗,從國外偷了幾個概念過來。然後打包成天價,賣給父母,父母也欣然接受,還排隊去搶。

《大眾日報》的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所有早教中心都號稱自己的老師畢業于幼師、學前教育等專業,有的還擁有“國際註冊親子教師及育嬰師國際職業資格從證”,是專業的“親子指導教師”“蒙氏教育指導師”“感統教育指導師”等,各類證書,一應俱全,專業名詞眼花繚亂。

可記者上網一查,才發現,這些所謂的親子教育認證培訓在網上隨時可以報名,一般在北京、廣州等低授課,費用在1800—3000元不等,且對報名者沒有任何的門檻要求。

中國早教的門檻之低,已被詬病多久,依然沒有多大改善。可即便如此,為何還有如此之多的家長,心甘情願,花天價把孩子送往早教班?

·焦慮+盲目=智商稅

在上海,有一名孩子,五歲就開始禿頭,頭髮一塊一塊往下掉,去看醫生,醫生說,這是斑禿,只有焦慮過度的人才會有,從沒見過這麼小的孩子就患斑禿的。

原來是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給孩子一口氣報了四五個培訓班,英語、數學什麼的,這麼小的孩子哪接受得了,半夜睡覺都驚喜。這樣的父母,簡直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盲目一加上焦慮,那簡直可怕。中國的家長不愛看書,這是通病,基本沒有育兒的理念。一看到新奇的概念,還是舶來品,就犯迷糊,再聽別人一吹,錢包就按不住了,騙父母的錢太容易。

說白了就是被被人收了智商稅,育兒知識越缺乏,交的智商稅就越多;越不喜歡學習的人,交的智商稅就越多。

圖片來源於電影《寶貝計畫》

·“價格越貴作用越大”

早教的費用,高得離譜,家長欣然買單,借錢、貸款,也要把孩子說送上一流、貴族、外國理念的早教班,道理粗暴地簡單:越貴的效果肯定越好!

這幾乎成了我們的消費模式,不看品質,不看實用,只看價格,價格高,就一定好,至於好在哪裡,多出來的成本對你是否有價值,根本沒想過,無謂消費,到處都是。

譬如雙語教學,憑空多出不少錢,很多父母覺得,這個錢花得也值得,其實噱頭大於實際,寶寶連中文都不會說,父母就把他們送去學英語了結果就是在那裡唱英語歌。

有位年輕的媽媽,為孩子報了兩年英語早教班,總共兩萬塊,一個班大人加小孩將近30人,小屋子擠得滿滿都是,孩子又吵,女老師的聲音還特別小,連大人都聽不清楚老師說什麼。

大部分上課時間在給孩子看英語教學碟片,老師開口的時間非常少,更別說然乖孩子開口了。兩萬塊錢,還不如買光碟在自己家放的效果好。

然而,在不少父母眼中,花高價學來的東西,才稀有,才有價值,才更有升值的空間!尤其是,孩子的消費,怎麼能省呢!

·真正要上早教的,不是孩子

一位帶娃上了一年半早教課的媽媽寫道:“說實話,一個星期一節早教課,孩子不可能學到多少東西,真正學到東西的是我們這些父母。”這才是早教的正確模式。不是讓孩子學,是父母自己學。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到這些先進的育兒知識、方法,並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斷重複實踐,讓孩子在感官、語言、肢體協調能力發展的關鍵時刻,潛移默化地引導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性格和行為習慣。”

說白了,就算你花一萬塊上一節早教課,取得的效果,還不如你花一個小時陪孩子認真玩,不玩手機、不看電視,就是純粹地玩!

不管工作有多忙,早教永遠也用也代替不了父母。

早教不是必須品,是高檔消費。經濟條件允許,可以去;覺得貴,就多看點書,多學點知識,也不會差太遠。關鍵是有品質的陪伴,會玩、會交流、管得住自己不玩手機。如果是打著“不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在一歲就開始飛天,那最好省省,這是鬼迷心竅。

點擊↓↓↓↓↓↓↓“閱讀原文”收聽微課堂精彩內容。

圖片來源於電影《寶貝計畫》

一位帶著女兒上了兩年早教班的媽媽寫道,對早教期望值太高,那麼註定是失望的。我不認為早教對孩子有決定性的作用,也不認為不上早就就比比人落後。

所以,別抱太高的期望,早教是性價比最低的事情,投入與產出完全不成正比,投入很高,實際的收益很低,這是孩子發育決定的。

要是覺得價格越貴,對孩子越好,就算賣腎貸款也要送,那肯定是腦子不夠用,掙錢把自己掙傻了,還不如把錢存下來,都夠孩子買房的首付。

中國早教機構也就十多年的歷史,研究成果少得可憐,算是起步階段。越是這樣,騙子就越多,踏踏實實做事的就越少。

那些把自己的早教理念吹得天花亂墜的,基本都是騙子,最多囫圇吞棗,從國外偷了幾個概念過來。然後打包成天價,賣給父母,父母也欣然接受,還排隊去搶。

《大眾日報》的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所有早教中心都號稱自己的老師畢業于幼師、學前教育等專業,有的還擁有“國際註冊親子教師及育嬰師國際職業資格從證”,是專業的“親子指導教師”“蒙氏教育指導師”“感統教育指導師”等,各類證書,一應俱全,專業名詞眼花繚亂。

可記者上網一查,才發現,這些所謂的親子教育認證培訓在網上隨時可以報名,一般在北京、廣州等低授課,費用在1800—3000元不等,且對報名者沒有任何的門檻要求。

中國早教的門檻之低,已被詬病多久,依然沒有多大改善。可即便如此,為何還有如此之多的家長,心甘情願,花天價把孩子送往早教班?

·焦慮+盲目=智商稅

在上海,有一名孩子,五歲就開始禿頭,頭髮一塊一塊往下掉,去看醫生,醫生說,這是斑禿,只有焦慮過度的人才會有,從沒見過這麼小的孩子就患斑禿的。

原來是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給孩子一口氣報了四五個培訓班,英語、數學什麼的,這麼小的孩子哪接受得了,半夜睡覺都驚喜。這樣的父母,簡直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盲目一加上焦慮,那簡直可怕。中國的家長不愛看書,這是通病,基本沒有育兒的理念。一看到新奇的概念,還是舶來品,就犯迷糊,再聽別人一吹,錢包就按不住了,騙父母的錢太容易。

說白了就是被被人收了智商稅,育兒知識越缺乏,交的智商稅就越多;越不喜歡學習的人,交的智商稅就越多。

圖片來源於電影《寶貝計畫》

·“價格越貴作用越大”

早教的費用,高得離譜,家長欣然買單,借錢、貸款,也要把孩子說送上一流、貴族、外國理念的早教班,道理粗暴地簡單:越貴的效果肯定越好!

這幾乎成了我們的消費模式,不看品質,不看實用,只看價格,價格高,就一定好,至於好在哪裡,多出來的成本對你是否有價值,根本沒想過,無謂消費,到處都是。

譬如雙語教學,憑空多出不少錢,很多父母覺得,這個錢花得也值得,其實噱頭大於實際,寶寶連中文都不會說,父母就把他們送去學英語了結果就是在那裡唱英語歌。

有位年輕的媽媽,為孩子報了兩年英語早教班,總共兩萬塊,一個班大人加小孩將近30人,小屋子擠得滿滿都是,孩子又吵,女老師的聲音還特別小,連大人都聽不清楚老師說什麼。

大部分上課時間在給孩子看英語教學碟片,老師開口的時間非常少,更別說然乖孩子開口了。兩萬塊錢,還不如買光碟在自己家放的效果好。

然而,在不少父母眼中,花高價學來的東西,才稀有,才有價值,才更有升值的空間!尤其是,孩子的消費,怎麼能省呢!

·真正要上早教的,不是孩子

一位帶娃上了一年半早教課的媽媽寫道:“說實話,一個星期一節早教課,孩子不可能學到多少東西,真正學到東西的是我們這些父母。”這才是早教的正確模式。不是讓孩子學,是父母自己學。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到這些先進的育兒知識、方法,並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斷重複實踐,讓孩子在感官、語言、肢體協調能力發展的關鍵時刻,潛移默化地引導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性格和行為習慣。”

說白了,就算你花一萬塊上一節早教課,取得的效果,還不如你花一個小時陪孩子認真玩,不玩手機、不看電視,就是純粹地玩!

不管工作有多忙,早教永遠也用也代替不了父母。

早教不是必須品,是高檔消費。經濟條件允許,可以去;覺得貴,就多看點書,多學點知識,也不會差太遠。關鍵是有品質的陪伴,會玩、會交流、管得住自己不玩手機。如果是打著“不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在一歲就開始飛天,那最好省省,這是鬼迷心竅。

點擊↓↓↓↓↓↓↓“閱讀原文”收聽微課堂精彩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