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汽修君案例:寶馬320i 車排氣管冒藍煙

故障現象 一輛2010款寶馬320i車, 搭載N46發動機, 累計行駛里程約為5.2萬km, 因排氣管冒藍煙而進廠檢修。 經詢問駕駛人得知, 車輛排氣管冒藍煙的故障現象在加速時更明顯, 同時伴有機油消耗量過大的現象, 大概每半個月就要加注1 L機油, 用以維持機油液面高度, 因此要求維修人員對車輛進行詳細檢查。

故障診斷 接車後, 首先檢查該車發動機的機油量, 該車的電子機油刻度尺顯示當前的機油量雖然在min與max之間, 但較正常車明顯偏少。 該車配備的是N46發動機, 正常更換機油時的機油加注量約為4.25 L, 然而按照此時電子機油刻度尺的顯示,

估算機油量在3 L左右。

原地猛踩加速踏板, 排氣管有大量藍煙冒出, 特別是在熄火一段時間後再次起動時, 故障現象最為明顯。 排查至此, 確認車輛有明顯燒機油的特徵。 對車輛進行路試, 加速有力, 沒有加速遲滯的現象。

通過尾氣的顏色判斷故障是常見的故障診斷手段。 通常情況下, 尾氣的顏色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白煙。 排氣管冒白煙, 是尾氣中有水氣的表現, 除了正常的情況外, 排氣管冒大量白煙, 多是由“沖缸”等原因導致的。

(2)黑煙。 排氣管冒黑煙多為混合氣過濃, 燃燒不良所致。

(3)藍煙。 排氣管冒藍煙則是機油參與燃燒造成的。

這裡就要重點說一說機油進入燃燒室參與燃燒的途徑。 通常情況下,

機油進入燃燒室參與燃燒的途徑主要有3種, 最為常見的屬於“上油”現象。 “上油”現象是指由於氣缸、活塞、活塞環等磨損嚴重, 導致各部件之間的配合間隙超標, 活塞環出現嚴重的泵油現象,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行駛里程較多的老車上。 其次, 氣門油封老化變硬, 失去彈性, 導致其密封性能變差, 機油通過氣門油封從進氣道進入燃燒室參與燃燒。 再有就是位於氣門室蓋上的油氣分離器的膜片破裂, 機油在曲軸箱強制通風系統的作用下, 從進氣管進入燃燒室參與燃燒。 此外, 如果加注了劣質機油, 機油黏度不穩定, 也可能促使藍煙生成。

本著先易後難的維修原則, 維修人員先更換了機油, 試車, 故障依舊。 針對該車的情況, 維修人員判斷油氣分離器膜片破裂的可能性較大。

拆開油氣分離器與進氣管相連的管路, 發現管路內的確有一定量的機油積聚。 再拆開油氣分離器的上蓋檢查, 發現橡膠膜片已破裂(圖1)。 由於油氣分離器的膜片不能單獨更換, 因此只能更換氣門室蓋總成。

更換氣門室蓋總成後試車, 發現排氣管冒藍煙的故障現象仍沒能排除, 懷疑進氣歧管中還有早前存留的機油。 於是拆開進氣歧管傾倒, 確實倒出了一些機油, 清洗進氣歧管後裝複試車, 故障依舊。

更換了氣門室蓋總成, 故障卻無法排除, 這讓維修人員有些一籌莫展。 就在此時, 維修人員突然發現該車的散熱器是新的, 應該是最近新換上的。 此時有一個猜測在腦海中浮現:是否出現過原車散熱器破損, 導致冷卻液大量洩漏, 而駕駛人沒有及時察覺, 使車輛在發動機溫度過高的情況下勉強行駛的情況呢?如果這一推測符合事實, 發動機長時間在高溫狀態下運行, 可能使氣門油封這一位於發動機上部的橡膠件變硬發脆,

造成漏油;同時還可能導致活塞和活塞環受熱過度膨漲拉傷缸體, 造成“上油”現象。

電話詢問客戶, 證實了上述推論的可能性。 據客戶回憶, 上周開車到外地辦事, 中途出現故障, 只好在路邊店緊急維修, 當時發現散熱器漏水, 就換了一個新的, 安裝完畢後也沒發現有什麼不對勁, 至於排氣管有沒有冒藍煙就更

沒在意了, 因為拿車的時候剛好是晚上。

在跟客戶說明情況後, 經過協商, 決定對發動機進行拆檢。 拆檢發現氣門油封已經變硬失去彈性, 特別是排氣門一側的氣門油封, 老化現象更為嚴重(圖2)。 所幸活塞和氣缸組沒有問題。

故障排除 更換全部氣門油封,同時將此次拆裝時所涉及的其他一些密封墊片和密封圈,如進氣歧管墊、排氣支管墊、氣缸墊、節氣門墊等也一併更換了(因為大部分密封墊多為一次性的,為保證維修品質,拆裝後必須更換)。按標準安裝完畢後加注與之適應的冷卻液和機油。試車,故障排除。

故障總結 解決問題應從多方面考慮,多觀察、多詢問,有時一些不起眼的現象就能直接影響整個診斷思路。

故障排除 更換全部氣門油封,同時將此次拆裝時所涉及的其他一些密封墊片和密封圈,如進氣歧管墊、排氣支管墊、氣缸墊、節氣門墊等也一併更換了(因為大部分密封墊多為一次性的,為保證維修品質,拆裝後必須更換)。按標準安裝完畢後加注與之適應的冷卻液和機油。試車,故障排除。

故障總結 解決問題應從多方面考慮,多觀察、多詢問,有時一些不起眼的現象就能直接影響整個診斷思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