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柳宗元的萬千惆悵: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永貞革新”失敗後, 唐朝的政治格局發生逆轉, 王叔文被殺害, 包括柳宗元在內的八司馬也都相繼被貶, 被流放, 遭遇了人生的巨大劫難。 其中, 柳宗元最為淒慘, 被一貶再貶, 貶到了蠻荒之地的柳州, 可以說此時他的仕途生涯也就畫上了句號, 其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再加上柳州當時沒有受到開發, 非常荒蕪淒涼, 無法使自己得到重用, 亦沒有出路。 柳宗元曾經因為這種感覺而久久難以消盡內心的愁苦, 所以鬱鬱寡歡, 他將自己幻化在自然之中, 與美妙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來一點點稀釋自己的痛苦與惆悵。

零落殘紅倍黯然, 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 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雲似墨, 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後相思夢, 長在荊門郢樹煙。

——唐 柳宗元 《別舍弟宗一》

“零落殘紅倍黯然, 雙垂別淚越江邊”一句“零落殘紅”仿佛就描繪出那凋零的情景, 其實不難看出, 飄零紛落的花朵給人惆悵的感覺, 同時此時使得柳宗元更為痛苦的是他不僅在仕途上遭遇困厄, 而且無法得到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價值的成全。 如今又要和自己的弟弟分離, 這是一種別樣的愁苦凝結在他的心底, 他無法排遣開。

“一身去國六千里, 萬死投荒十二年。 ”這裡的“六千里”, “十二年”著重強調被貶的距離之遙遠, 時間之長久, 讀來也不禁使人覺得觸目驚心。

“桂嶺瘴來雲似墨, 洞庭春盡水如天”接著一個鮮明的對比揭示了自己此時境遇的悲苦, 桂嶺的瘴氣如此深重和繁密,

幾乎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了, 一個“似墨”著重表現了其瘴氣的濃郁, 一個“如天”則是表現了洞庭湖水的清澈與甘甜, 兩者相互對比, 就把他內心的淒傷愁緒表現了出來。 當時由於山林沒有得到開發, 死敗的植物, 動物堆積, 漸漸腐爛形成了一種有毒的瘴氣, 這種瘴氣一旦被人吸入就會極大地威脅生命, 導致死亡。 這裡的對比反襯的表現, 深刻地寫出了作者當時除了內心裡極度地痛苦與壓抑外, 還要面對著外界環境的巨大壓力與時刻威脅。

儘管作者也不想處於這樣的境況之中, 但是皇命不可違, 身為朝廷官吏的自己不得不待在這裡, 其實細細想來, 朝廷不就是想讓他在這裡消沉下去嗎?最後用了一個淒傷的語句, 來寫在自己的這樣一個多事之秋, 所以希望弟弟如果牽掛自己的話, 可以通過做夢, 夢見郢地的柳樹, 來聊且寄託思緒吧!“柳”者“留”也, 挽留不住, 所以才寫下這樣的情語來。 可見其情誼深厚, 濃濃的詩味道彙聚於心, 讓人無處割捨掉, 無從排遣掉, 只能在品讀之中感受到其內心的纏綿不斷的愁緒。

柳宗元,這樣一個遭到君主棄置的官吏能有多幸運呢?其實命運的天平早早地傾斜,使得他在文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能夠感受到柳宗元的文學才華,其實我們也應該體會到其內心的不舍與掛念,但是千言萬語最終凝成一首詩歌,傳唱至今,令人為之歎為觀止,為他的身世鳴不平,為他的才華拍案起。


柳宗元,這樣一個遭到君主棄置的官吏能有多幸運呢?其實命運的天平早早地傾斜,使得他在文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能夠感受到柳宗元的文學才華,其實我們也應該體會到其內心的不舍與掛念,但是千言萬語最終凝成一首詩歌,傳唱至今,令人為之歎為觀止,為他的身世鳴不平,為他的才華拍案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