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牛布衣死前只有老和尚送終,一碗龍眼蓮子湯是最後心意

如果對沒有看過《儒林外史》的朋友, 我要解釋牛布衣是誰就有點難。 總而言之這是位自命清高、實際才學平平的詩人, 在世的時候癡迷吟詩做“名士”, 倒也留下了不少詩文。

後面有個年輕人假扮牛布衣, 這裡先不聊。 真牛布衣死之前住在庵中, 奄奄一息的時候交給老和尚六兩銀子, 希望能替他買棺木、超度, 手寫詩集轉交給有才學的人。

老師父聽著牛布衣的話就落淚, 可見真正的出家人本性慈悲。 他看牛布衣只剩下微弱的氣息, 趕忙到房中煎了些龍眼蓮子湯。 雖說牛布衣最後沒喝兩口, 死前倒也不算非常淒涼。

龍眼蓮子湯的做法很簡單, 就是把幹龍眼和蓮子熬湯, 一般再加入冰糖等調味。 但這個普通的湯水, 在我國古典文學中還挺常見的。

還在讀《紅樓夢》的時候我就講過一個情節, 賈寶玉在秦可卿房中夢遊太虛幻境, 醒來受驚大叫, 襲人等急急忙忙送來了桂圓湯給他安神。

龍眼即桂圓, 那會兒我們就聊過啦, 桂圓早在漢朝的時候就作為安神藥用, 古書《名醫別錄》中認為龍眼有著養心益智的功效。

牛布衣死前吊著一口氣, 老和尚也買不起人參什麼的給他續命, 連忙做了碗龍眼蓮子湯, 便是對牛布衣表了很大的心意。

果然這位老師父為人十分慈悲, 牛布衣咽氣之後, “老和尚大哭一場”, 又履行諾言拿著銀子去幫牛布衣置辦棺木, 百忙中還披上袈裟為牛布衣念“往生咒”。

這座甘露庵附近的鄰居也十分淳樸, 他們幫著老師父把牛布衣入殮, 棺木放到平時堆柴的地方, 希望等著他家鄉有人來帶回去葉落歸根。

忙完了這些老師父“煮了一頓粥, 打了一二十斤酒, 買些麵筋、豆腐乾、青菜”, 然後找鄰居幫忙燒鍋, 用來答謝幫忙的鄰居。

牛布衣這個人在書中出現的次數不算少, 但寫到的筆墨卻不多, 只在這一回他去世的情節裡, 吳敬梓才加以了非常詳細的描述, 也是這本奇書中相對溫情的一段。

就像我一開始說的那樣, 雖說牛布衣並沒有多喝幾口那碗龍眼蓮子湯, 但在臨死前感受到來自世間的溫情, 也是不幸中的一種萬幸了吧。

注:《儒林外史》原文均引用自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配圖來自網路僅作示意。我不是專家只是看看書、聊聊飲食的吃貨,以後關於這類問題的質疑不再回應。願閱讀愉快,以上。

注:《儒林外史》原文均引用自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配圖來自網路僅作示意。我不是專家只是看看書、聊聊飲食的吃貨,以後關於這類問題的質疑不再回應。願閱讀愉快,以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