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曾辭清白河厘金局長肥差的知縣黃碧川

清白河厘金局在陝西僅次於潼關厘金局的第二大厘金局, 局長一般由四五品級的道府官員任, 是一個年收厘稅10多萬兩白銀的肥差。 而有這樣一個知縣, 上司提拔他任白河厘金局長肥差, 卻辭而不就去任學官。 這個知縣就是黃碧川。

1.清白河厘金局舊址下的街巷(白河縣城河街)

黃碧川(1834~1890), 字照臨,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人。 清咸豐四年(1854)中秀才, 清同治元年(1862)鄉試中舉人。 清同治七年(1868), 吏部挑選分發任用為陝西知縣。

2.清光緒帝召見黃碧川。 網路配圖

清同治八年(1869), 黃照臨被派監修龍洞渠。 他與民工吃睡在一起, 苦幹3個多月管道修成, 能灌溉渭北4縣百萬畝田地。 黃照臨得以升任同知直隸州知州, 旋任山陽縣知縣。 任山陽縣知縣期間, 黃照臨勤政愛民、扶弱鋤強、清審公平、案無積牘。

3.修渠。 網路配圖

清同治十三年(1874), 陝西巡撫譚廷襄因缺少幹練的人才。 而黃碧川任山陽知縣期間政績突出, 就令黃碧川總司白河厘稅。 黃照臨深知關係複雜難以處理, 就辭而不就。

4.鄉試秋闈。 網路配圖

光緒元年(1875)七月,

黃照臨任學官, 分校秋闈。 光緒元年十月, 任商州知州。 光緒五年(1879), 黃碧川以知府身份晉見光緒帝。 光緒九年(1883), 任山西大同知府。 光緒十年(1884)四月, 署理山西按察使。

5.湖南嶽麓書院。 網路配圖

光緒十一年(1885)正月, 黃碧川以父母親患病乞養回籍。 曾主講湖南澧陽書院,

著有《夢山館詩》二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