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中師大校長楊宗凱:資訊技術促進教育創新,重點師範大學須先行

華中師範大學校長 楊宗凱教授

2017教育部線上教育研究中心線上教育獎勵基金(全通教育)頒獎典禮將於5月10日在清華大學舉行。

屆時, 百餘位獲獎人將帶著教育資訊化的實踐與探索走進榮譽的殿堂。 在推進教育改革的背後, 有哪些睿智的思考、動人的故事?為尋找這些閃光的珍珠, 我們分赴全國各地, 深入教育一線, 特推出此系列報導。

——編者按

走進華中師範大學, 古樸素雅的建築在叢林掩映的桂子山上訴說著百年歷史, 平直縱深、兩翼對稱的教學樓、圖書館折射著傳統的光輝, 遍佈校園的“博學·博愛·博雅”或旗幟或匾額讓人感覺一位位學貫古今、德行兼修、溫暖慈愛的老師正敞開胸懷迎接天下學子。

沉浸在濃厚的傳統底蘊中, 不覺隨著人群走進教學樓, 看到的卻是完全另一番景象。 靈活可移動的桌椅可按需組合, 學生們三五成組圍坐在一起,

有的甚至是背對老師, 移動學習設備和多面牆上的顯示幕確保了即時課堂互動的順利進行。 在教師學習中心, 類似的智慧教室吸引了不少高校老師前來參觀學習。

這種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有著華中師大“師為先、生為本”、敢為人先的遠見魄力, 更有著學校領導層對教育變化和資訊技術的精准把握及積極探索。 2016年華中師大通過“教育部首批本科院校教育資訊化試點”工作驗收並入選“教育部優秀試點單位”。

學校楊宗凱校長將教育資訊化納入學生培養和教師培訓, 大力促進教育教學與資訊技術的深度融合。 同時, 作為國家督學、教育部教育資訊化專家組成員, 他對教育又有著更為宏觀的把握。 他承擔了教育部《教育資訊化十年發展規劃》。

未來教育資訊化有哪些階段和特徵?

楊宗凱:教育資訊化跟其他的資訊化, 基本上都有同樣的規律。 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 起步階段或建設階段, 需要投資建設設備、網路、環境。 第二個階段, 應用階段, 將資訊技術用到課堂之中。 第三個階段, 融合階段。 在當前應用階段, 資訊技術或許可用可不用, 但到了融合階段你就離不開了。 最後是變革階段, 進行教育教學重組和再造。 十年規劃針對中國的資訊化情況, 將這幾個階段做了一些合併。 截止到2015年, 我們以應用驅動, 在中小學義務教育實施了三通兩平臺, 鼓勵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大力推進教育資訊化。 從2015年到2020年, 我們要推進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實現教育變革, 為教育現代化奠定基礎。

記者:您認為資訊化能從多大程度上解決當前教育問題?

楊宗凱:我覺得有兩個層面。 一個是淺層次的:如果只是把資訊化當作技術途徑, 它的作用是有限的。 比如, 運用資訊技術將優質資源從資源較豐富的學校傳到資源欠缺的學校, 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 但是光有資源也不行, 還需要老師、評價制度等各方面的支持。 第二個層面, 我覺得深層次的, 資訊化關鍵在於“化”。 通過系統的改革來再造適合這個時代的教育新生態, 可能很大程度解決, 也可能會徹底解決教育存在的問題。

記者:作為資訊技術方面的專家, 如何評價雲計算、VR、3D列印等新興技術進入教育領域?

楊宗凱:我覺得這些技術進入教育領域是勢不可擋的。 首先技術的滲透性很強, 它們不光滲透到教育領域, 也滲透到其他所有領域。 互聯網、資訊技術在短短的三四十年, 已經進入到幾乎所有領域, 這是一個事實。 關鍵是, 我們不能唯技術論。 不是說用的技術好, 關鍵是要把技術用好, 要讓技術跟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最合適的就是最好的, 這是我們衡量的標準。

採訪手記:

面對教育領域根深蒂固或層出不窮的各種問題, 不難理解人們對技術, 尤其是新興黑科技的無限期望。 但正如楊宗凱校長指出的那樣, 不是要用最好的技術, 而是要把技術用好。 究其根本, 無論互聯網、資訊技術, 還是未來其他任何技術形式, 都只是教育的實現途徑和手段。如果說資訊技術是當前的最佳方案,那麼一直尋求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是知識、技能的高效傳遞還是惠及學生一生的科學培養?想清這一點勢必能協助各方選擇最適合的教育技術和設施,切勿一味求新求先進而丟了根本。

本文作者:程亞會

都只是教育的實現途徑和手段。如果說資訊技術是當前的最佳方案,那麼一直尋求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是知識、技能的高效傳遞還是惠及學生一生的科學培養?想清這一點勢必能協助各方選擇最適合的教育技術和設施,切勿一味求新求先進而丟了根本。

本文作者:程亞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