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讀資治通鑒劄記343 雹神李左車的定燕策

信募生得廣武君者予千金【按:此戰後者也。 訪高士者也。 】。 有縛致麾下者, 信解其縛, 東鄉坐, 師事之。 〔予, 讀曰與。 鄉, 讀曰向。 〕【按:以賢者為士。 這就將韓信的才能寫的比較實際了。 換言之, 韓信是個非常愛學習的人, 是個謙虛的人, 而不是天生將才。 】問曰:"僕欲北伐燕, 東伐齊, 何若而有功?"〔何若, 猶言何如也。 〕【按:北伐燕, 東伐齊, 這就是交代了韓信下一步的戰略目標。 】廣武君辭謝曰:"臣, 敗亡之虜, 何足以權大事乎!"〔權, 所以稱物, 見其輕重也。 左車蓋謂兵者國之大事, 如己者敗亡之餘, 不足以審處其輕重。 〕信曰:"僕聞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

在秦而秦霸;〔百里奚, 虞之大夫, 虞公不能用以亡;秦穆公信而用之, 遂霸西戎。 〕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 用與不用, 聽與不聽也。 誠令成安君聽足下計, 若信者亦已為禽矣;以不用足下, 故信得侍耳。 〔言得侍左右以求教。 〕今僕委心歸計, 願足下勿辭【按:此處寫韓信虛心于李左車豈非正是寫那陳餘不虛心?所以此處也是一筆寫兩家, 雖然陳餘此時已經去上帝那裡報導, 但是我們說這裡其實也是在總結背水一戰的經驗, 陳余的趙軍為什麼敗?從將德角度說:乃是驕傲所致。 對內不謙虛, 對外輕視對手, 終成敗局。 如果往深了說, 這就是那些地方性的諸侯必然有的性格, 這種驕傲輕敵的性格和修養不過是地方諸侯或者那些主張格局的勢力在思維和修養上的反映,
因為他們的視野只有那麼遠, 不可能有更遠, 因為更遠的視野一定是統一天下的視野。 驕傲輕敵, 不是說陳餘多有本事, 而是器小易盈, 小富即安。 此時的陳餘是什麼情況?雖然丟了代國, 可也依然是代王, 同時實際上還是控制著趙國。 那心態早就不是從前被人追殺, 也不是給章邯寫勸降書集中精力戮力抗秦那會, 更不是沒有得到分封而憤而反抗的時候了。 因此, 在分析井陘關背水一戰的時候, 我們必須注意漢軍勝, 趙軍敗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趙軍的將領的心態問題。 割據一方的夢想對於陳余其實已經實現了, 因此, 他在內心世界深處沒有動力了。 因為還在想著諸侯的看法,
既然在乎諸侯的看法, 怎麼又消滅諸侯的必勝的決心呢?自然沒有。 以可勝可敗之心, 對付具有狼的精神的戰鬥團隊, 豈能不敗?這場戰事的結局, 陳餘的因素我以為是占主要的, 而韓信的因素則是次要的, 雖然最終的勝利者是韓信。 】!"廣武君曰:"今將軍涉西河, 虜魏王, 禽夏說;東下井陘, 不終朝而破趙二十萬眾, 誅成安君【按:韓信戰果, 也是下面結論的前提。 】;名聞海內, 威震天下【按:這是結果。 這八個字已經非人臣所該有了。 注意, 韓信此時的威望已經可以比肩劉邦了。 】, 農夫莫不輟耕釋耒, 褕衣甘食, 〔褕, 音瑜;靡也。 【按:mí【釋義】浪費:靡費|奢費。 【靡費】 mífèi浪費。 〖例句〗我們要提倡勤儉節約, 防止靡費。 】此言當時之人, 畏信之威聲, 不能自保其生業, 皆輟耕、釋耒,
褕靡其衣, 甘毳其食, 以苟生於旦夕, 不復為久遠計。 〕傾耳以待命者, 此將軍之所長也【按:韓信之長處, 這是客觀情勢之一。 】。 然而【按:轉折, 也是先褒後批評的思維。 依然考慮到了韓信的接受的問題。 】眾勞卒罷, 〔罷, 讀曰疲。 〕其實難用【按:軍隊極度疲乏, 需要休息。 可見此人對漢軍是深有研究的。 這更是說明, 趙軍非不能滅漢軍也, 而是因為領導人的問題。 而領導人的問題又是其割據立場的問題所決定。 】。 今將軍欲舉倦敝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按:燕有堅城, 這是燕國方面的情況。 這是將兩個方面的情況疊加的結果。 】, 欲戰不得, 攻之不拔【按:具體的預判。 】, 情見勢屈【按:勢屈者, 兵力發展的未來趨勢必然受挫, 勢, 已經上升到理論高度了。
這是相當有理論修養的人。 】;〔兵, 詭道也, 乘勢以為用者也。 見, 顯露也。 屈, 盡也。 吾之情見則敵知所備, 勢屈則敵得乘吾之敝矣。 見, 賢遍翻。 屈, 其勿翻。 〕曠日持久【按:這又是疲兵堅城的結果1。 而歷來是兵貴神速, 師老兵疲, 自然是戰敗的預兆了。 韓信豈能不知?】, 糧食單竭。 〔單, 與殫同, 盡也。 〕【按:糧食問題2。 這又是個戰略問題。 韓信當然也是知道的。 高明的將領都是高度的, 甚至是將糧食後勤至於最高等級的問題。 這也是通鑒通過史籍的案例突出的內容。 這都是從韓信這邊說的。 】燕既不服, 齊必距境以自強【按:燕齊的結果, 是韓信的情況的必然發展連鎖反應。 】。 燕、齊相持而不下, 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按:從燕齊之局分析到了劉項之局。 這就是說韓信遠征燕齊對於楚漢的全域是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是核心的棋子,而不是一般的軍事行動。這裡言外之意自然是希望韓信要迅速解決燕齊問題。李左車一番話也是在從側面告訴我們此時的戰局依然處在僵持階段。讓我們從韓信這邊的戰事與滎陽的主戰場聯繫起來,而不要分開來看。】,此將軍所短也【按:此韓信之短也。長短都說了。全面。】。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按:很委婉的提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韓信曰:"然則何由?"〔由,從也,言當從何計也。〕【按:韓信之問,起到了讓李左車論述停頓曲折的左右。】廣武君對曰【按:此處也看到李左車說話還是很注意分寸的,韓信問了之後才回答,而不是貿然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敗軍之將也。】:"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按甲休兵【按:計策1,軍事方面。】,鎮撫趙民【按:計策2,民事。】,百里之內,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按:計策3,收攏士大夫,這是與前面韓信自己說不善撫士大夫。收取民心之策。得士大夫則得天下。這真是太符合北宋人的士大夫的想法了。上述3策都是讓韓信將趙國作為自己的進一步發展基地,打好自己的根據地基礎。這些政策當然都是政治手段,當然都是戰略。這個人真是大戰略家。】;北首燕路,〔首,式救翻;頭之所向曰首。〕【按:向北發展,攻打燕國。】而後遣辨士奉咫尺之書,〔師古曰:八寸曰咫。咫尺者,言其簡牘或長咫,或長尺,喻輕率也。〕暴其所長于燕,〔暴,顯也,示也,露也。〕燕必不敢不聽從【按:1以長打短也。2以虛擊實。】。燕已從而東臨齊,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矣【按:燕齊聯動。】。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按:又從燕齊聯繫到楚漢之戰全域。】。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此之謂也【按:先虛張聲勢而後得實惠也。兵不厭詐也。】。"韓信曰:"善!"從其策,發使使燕,燕從風而靡,遣使報漢,且請以張耳王趙,漢王許之【按:非張耳,無可再能為趙王者。張耳為趙王,則韓信不能為趙王。韓信不能用之以動天下也。】。楚數使奇兵渡河擊趙【按:楚國的動態,其實,這就是從反面來影響到楚國了。楚國自然要有反應。這也是印證了李左車的判斷,當然也是在說韓信的正確。】,〔數,所角翻。〕張耳、韓信往來救趙,因行定趙城邑【按:全面平定趙國還是有過程的。】,發兵詣漢【按:終於支持了漢軍了。戰局已經開始有變化了。這也是對井陘關背水一戰的長遠影響的肯定。】。

另外,民間何以讓李左車幹雹神的差事,實在費解。我最早是從聊齋中知道的。網路上也有些怪怪的故事,都覺著不靠譜。希望有方家指出李左車這位大軍事家怎麼當了這麼個討人厭的神職?

是核心的棋子,而不是一般的軍事行動。這裡言外之意自然是希望韓信要迅速解決燕齊問題。李左車一番話也是在從側面告訴我們此時的戰局依然處在僵持階段。讓我們從韓信這邊的戰事與滎陽的主戰場聯繫起來,而不要分開來看。】,此將軍所短也【按:此韓信之短也。長短都說了。全面。】。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按:很委婉的提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韓信曰:"然則何由?"〔由,從也,言當從何計也。〕【按:韓信之問,起到了讓李左車論述停頓曲折的左右。】廣武君對曰【按:此處也看到李左車說話還是很注意分寸的,韓信問了之後才回答,而不是貿然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敗軍之將也。】:"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按甲休兵【按:計策1,軍事方面。】,鎮撫趙民【按:計策2,民事。】,百里之內,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按:計策3,收攏士大夫,這是與前面韓信自己說不善撫士大夫。收取民心之策。得士大夫則得天下。這真是太符合北宋人的士大夫的想法了。上述3策都是讓韓信將趙國作為自己的進一步發展基地,打好自己的根據地基礎。這些政策當然都是政治手段,當然都是戰略。這個人真是大戰略家。】;北首燕路,〔首,式救翻;頭之所向曰首。〕【按:向北發展,攻打燕國。】而後遣辨士奉咫尺之書,〔師古曰:八寸曰咫。咫尺者,言其簡牘或長咫,或長尺,喻輕率也。〕暴其所長于燕,〔暴,顯也,示也,露也。〕燕必不敢不聽從【按:1以長打短也。2以虛擊實。】。燕已從而東臨齊,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矣【按:燕齊聯動。】。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按:又從燕齊聯繫到楚漢之戰全域。】。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此之謂也【按:先虛張聲勢而後得實惠也。兵不厭詐也。】。"韓信曰:"善!"從其策,發使使燕,燕從風而靡,遣使報漢,且請以張耳王趙,漢王許之【按:非張耳,無可再能為趙王者。張耳為趙王,則韓信不能為趙王。韓信不能用之以動天下也。】。楚數使奇兵渡河擊趙【按:楚國的動態,其實,這就是從反面來影響到楚國了。楚國自然要有反應。這也是印證了李左車的判斷,當然也是在說韓信的正確。】,〔數,所角翻。〕張耳、韓信往來救趙,因行定趙城邑【按:全面平定趙國還是有過程的。】,發兵詣漢【按:終於支持了漢軍了。戰局已經開始有變化了。這也是對井陘關背水一戰的長遠影響的肯定。】。

另外,民間何以讓李左車幹雹神的差事,實在費解。我最早是從聊齋中知道的。網路上也有些怪怪的故事,都覺著不靠譜。希望有方家指出李左車這位大軍事家怎麼當了這麼個討人厭的神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