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中國媽媽為什麼“怨氣”重?

中國媽媽們可以為孩子去死,卻改變不了發脾氣,孩子哭了、鬧了、不聽話了,中國媽媽常常採取的做法是,朝孩子大吼大叫試圖讓他們安靜。


每當孩子三病兩痛,媽媽都會心疼不已,恨不得替孩子生病甚至去死。 媽媽們會告訴自己,等他病好了決不再朝他吼叫,只要他健健康康就行。 然而,等孩子病一好,事一多,這些決心立馬拋到九霄雲外。 該生氣繼續生氣,該吼叫照樣吼叫。

為什麼中國媽媽滿腹怒氣和怨氣?

原因有三:婆婆越位,丈夫缺位,自己錯位。

1.婆婆越位

從人類學的角度看,一個大家庭是由多個子系統組成的。 幸福的家庭,核心通常是丈夫和妻子,次級是子女,再次是雙方父母、兄弟姐妹的家庭……

家庭不睦的最常見原因,就是婆婆越位。 沒有界限感的婆婆,巨嬰癌細胞擴散的丈夫,一個家庭只要有這兩種人,必然一團漿糊。 相信每一個婆婆的每一次越位都沒有惡意,都是為了兒孫好。 只是這社會變化太快,她們實在跟不上。

媳婦們秉持的是互聯網時代的三觀,婆婆們很多卻停留在農業時代。 婆媳之間的人生觀念、生活習慣、教育方式存在巨大鴻溝,意見分歧成為常態。 這時候,丈夫如果不是雙面膠,而是攪屎棍,那本就烏雲陣陣的家庭必將狂風大作、電閃雷鳴。

2. 丈夫缺位

與婆婆越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丈夫缺位。 有一類男人在老婆面前當起了“隱帝”,動不動就“嫌”妻“涼”母玩消失。

不管是應酬還是娛樂,或者跟三五朋友喝酒打牌,反正隔三差五總有下班不回家的理由。

家,淪為了旅館。 這種男人,跟朋友談笑風生、殷勤熱情,跟老婆卻無言以對、冷若冰霜。

有點矛盾就變臉,出現問題就逃避,顧左右而言他,不接電話,資訊也不回。 別說卿卿我我,話都說不了幾句。 好不容易回到家,一臉冷漠的表情,一口冰冷的話語,一副不理不睬的態度,你好心好意問他問題,他說“煩”!

在這種男人的冷暴力之下,很多樂觀開朗的好姑娘,都快患上抑鬱症。 不合格丈夫,通常也是不稱職父親。

很多女人當了媽之後,突然領悟了什麼是父愛如山——山一般就呆在那兒啥也不幹!很多爸爸每天回到家就是喊累,除了吃飯就是葛優躺。

幫孩子洗澡的是媽,輔導孩子功課的是媽,帶孩子看病的是媽,媽媽自己生病了,還要拖著病體給孩子做飯。 媽生媽養,爹雖生猶死。 有的爸爸在教養孩子方面像個癩蛤蟆,戳一下,蹦一下,不戳不動。 有時被逼狠了,只好去“陪伴”孩子,但真正的注意力永遠都在手機上。

明明花了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卻根本沒有體會到高品質陪伴。 還有些爸爸上個班就覺得自己特偉大,每個月按時交錢就覺得盡到了責任。

老婆不是家務養娃機器,老公也不是賺錢機器,一張工資卡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嗎?中國媽媽已經走向社會,而中國爸爸卻沒有回歸家庭。社會需要媽媽做職場女性,但是家庭需要媽媽做全職太太。媽媽既要滿足GDP需求,又要完成男人們骨子裡對傳統女性的認知。對女性而言,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艱難時代!

3. 自身錯位

婆婆越位、丈夫缺位的直接後果,就是媽媽自身的錯位!家庭的不和諧,婚姻的不穩定,使媽媽們對家庭的依賴、對丈夫的依賴減弱了。此消彼長,於是媽媽便把情感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是她的命,她的天,她的全部。

但孤軍奮戰的媽媽,不可避免會陷入孤獨感和不安全感中,從而不自覺地用讓人窒息的愛和焦慮將孩子裹挾。

一些媽媽教育孩子分外嚴格,主要精力都用來照顧孩子起居,輔導孩子功課。孩子一次考試不理想,一點身體不舒服,對她來說都是天大的事。她們對孩子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兒啊,我辛辛苦苦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潛臺詞就是,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一定不要讓媽媽失望啊,你一定要懂得感恩啊!

期望越大,失望越深。一次小學作文公開課,老師讓學生們用詞彙形容母愛的感覺,有的說“溫暖”,有的說“踏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竟有不少孩子說“令人窒息”。

關愛太過,就成了束縛。任何一個孩子都受不了父母像個攝像頭一樣時時刻刻盯著自己。當媽媽的眼裡只有孩子時,緊盯的目光會讓孩子覺得如芒在背。

缺乏人生廣度和厚度的媽媽,所說的話老生常談,所做的事一成不變,跳不出家庭的小圈子,讓孩子覺得無聊乏味。久而久之,就令孩子生厭,甚至感到“窒息”。

母親成為了母親,卻失去了自己。一個媽媽,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擁有自我意識的“人”,然後才是一位“媽媽”。

找到了自我認同感,才能獲得內心的快樂。有自己的事業或興趣的媽媽,擁有事業的成就感和自信的光環,積蓄足夠的能量,才能夠抵禦生活的種種暴擊。

每個媽媽都希望孩子擁有幸福人生,卻很少有人問問自己現在幸福嗎?

因此,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丈夫是丈夫,妻子是妻子,孩子是孩子,公婆是公婆,各自幹好分內的事,絕不越俎代庖,也不敷衍搪塞。關係簡單了,問題就少了。

還有些爸爸上個班就覺得自己特偉大,每個月按時交錢就覺得盡到了責任。

老婆不是家務養娃機器,老公也不是賺錢機器,一張工資卡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嗎?中國媽媽已經走向社會,而中國爸爸卻沒有回歸家庭。社會需要媽媽做職場女性,但是家庭需要媽媽做全職太太。媽媽既要滿足GDP需求,又要完成男人們骨子裡對傳統女性的認知。對女性而言,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艱難時代!

3. 自身錯位

婆婆越位、丈夫缺位的直接後果,就是媽媽自身的錯位!家庭的不和諧,婚姻的不穩定,使媽媽們對家庭的依賴、對丈夫的依賴減弱了。此消彼長,於是媽媽便把情感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是她的命,她的天,她的全部。

但孤軍奮戰的媽媽,不可避免會陷入孤獨感和不安全感中,從而不自覺地用讓人窒息的愛和焦慮將孩子裹挾。

一些媽媽教育孩子分外嚴格,主要精力都用來照顧孩子起居,輔導孩子功課。孩子一次考試不理想,一點身體不舒服,對她來說都是天大的事。她們對孩子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兒啊,我辛辛苦苦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潛臺詞就是,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一定不要讓媽媽失望啊,你一定要懂得感恩啊!

期望越大,失望越深。一次小學作文公開課,老師讓學生們用詞彙形容母愛的感覺,有的說“溫暖”,有的說“踏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竟有不少孩子說“令人窒息”。

關愛太過,就成了束縛。任何一個孩子都受不了父母像個攝像頭一樣時時刻刻盯著自己。當媽媽的眼裡只有孩子時,緊盯的目光會讓孩子覺得如芒在背。

缺乏人生廣度和厚度的媽媽,所說的話老生常談,所做的事一成不變,跳不出家庭的小圈子,讓孩子覺得無聊乏味。久而久之,就令孩子生厭,甚至感到“窒息”。

母親成為了母親,卻失去了自己。一個媽媽,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擁有自我意識的“人”,然後才是一位“媽媽”。

找到了自我認同感,才能獲得內心的快樂。有自己的事業或興趣的媽媽,擁有事業的成就感和自信的光環,積蓄足夠的能量,才能夠抵禦生活的種種暴擊。

每個媽媽都希望孩子擁有幸福人生,卻很少有人問問自己現在幸福嗎?

因此,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丈夫是丈夫,妻子是妻子,孩子是孩子,公婆是公婆,各自幹好分內的事,絕不越俎代庖,也不敷衍搪塞。關係簡單了,問題就少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