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馮嫽:從陪嫁女僕逆襲成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家,孤身斡旋西域危機

漢武帝聽從張騫的建議, 決定實施“斷匈奴右臂”計畫, 為了聯合西域最強大的烏孫國, 進一步壓縮匈奴的生存空間, 繼劉細君之後, 漢武帝又派出第二位和親公主劉解憂遠赴烏孫, 與烏孫王成親。 跟隨劉解憂的還有一位貼身侍女馮嫽, 馮嫽為劉解憂出謀劃策, 協調西域諸國的關係, 堪稱中國最早的女外交家。

關於馮嫽的出身, 根據漢書西域傳的記載:“初, 楚主侍者馮嫽能史書, 習事, 嘗持漢書為公主使。 ”這段文字表明, 馮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知書達理且能力出眾。 由此推斷馮嫽家境不錯, 至少是個大戶人家的小姐, 後來成為公主的侍女, 必然是家庭發生了變故的原因, 馮嫽由此也經歷過命運的磨難。 優越的出身使她見多識廣, 磨難則賦予了她堅毅和勇氣, 侍女的經歷鍛煉了察言觀色, 善於把握人心的能力。

馮嫽隨劉解憂第一次遠赴塞外, 面臨很多前所未有的困難,

語言不通就是個大問題。 不過馮嫽的學習能力還是不錯的, 數年之後, 馮嫽就已經能夠熟練使用西域語言和文字與人交流。 還練就了精湛的馬術, 騎著馬進出氈帳馳騁牧場都非常自如, 完全適應了西域的生活。 馮嫽與劉解憂形同姐妹, 互相勉勵, 立志為漢朝紮根烏孫。

作為和親公主, 還肩負著一項重要的政治使命, 那就是維繫漢朝與西域諸國的良好關係。 這些事不能由作為公主的劉解憂親力親為, 馮嫽就成了得力助手。 通曉西域風土人情的馮嫽常常帶著國書奔走於西域三十六國, 聯絡感情並將漢朝的禮品贈送給諸國國王, 同時宣揚漢朝的教化。

馮嫽具備超凡的膽識和閱歷, 在出使過程中俐落大方, 謙恭有節, 善用外交辭令, 相比于之前的漢朝使節, 馮嫽有個巨大的優勢, 那就是不用帶翻譯, 馮嫽直接用西域語言與之對話, 一下就能拉近和對方的距離, 加上馮嫽本人氣質出眾, 很受西域諸國的歡迎, 凡出使的國家沒有不誇讚馮嫽的,

時間長了, 西域各國都尊稱馮嫽為“馮夫人”。

這個稱呼可是極高的讚譽, 雖然現在各位的妻子也能稱為夫人, 但是在西漢, 女性能被稱為夫人的只有兩種:天子的妾和諸侯的妻。 說明馮嫽在西域享有尊崇的地位。 馮嫽在發展外交工作的同時也收穫了一份愛情, 烏孫右大將見馮嫽聰明美麗, 才能出眾, 開始追求馮嫽作為妻子, 馮嫽為了漢朝與烏孫的關係更加鞏固, 欣然同意。

劉解憂在烏孫要面對匈奴公主的爭寵, 還有烏孫王的立儲問題, 馮嫽以自己的遠見卓識充當起了劉解憂的政治顧問, 幫助劉解憂在一輪輪宮鬥之後最終勝出, 劉解憂的長子元貴靡被立為王儲。 不過卻因此引發了一場烏孫內部兵變, 差點導致漢朝與烏孫兵戈相向。

匈奴公主的兒子烏就屠殺死了新任烏孫王泥靡, 然後拒絕讓位給劉解憂的兒子元貴靡, 烏就屠自己當起了烏孫王。 烏就屠的母親是匈奴人, 自然會將烏孫引向親匈奴的政治走向, 從而疏遠漢朝, 使漢朝的和親計畫付諸東流。 為此漢宣帝派大將軍領兵十五萬準備西征烏孫,迫使烏就屠讓位。

漢朝西域都護府官員鄭吉考慮到漢軍遠征,軍士疲憊,恐不能立即取勝,況且戰端一開,再與烏孫和好就不可能了。所以對烏孫國用兵絕非上策,孫子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外交手段解決這次危機,無論從時間、成本還是效果上考慮,都要優於直接用兵。那誰最適合完成這次外交斡旋呢?鄭吉向朝廷推薦了馮嫽。

馮嫽的丈夫烏孫右將軍,與烏就屠素有交情,憑著這層關係,馮嫽隻身前往烏就屠處。見到烏就屠之後,馮嫽對烏就屠分析當前所處的形勢,說“將軍現在成了烏孫國王固然可喜,不過我很替您擔憂啊,現在漢朝大將軍辛武賢已經率兵逼近敦煌,不日就將兵臨烏孫,以將軍您的實力,與漢軍交戰能有幾成勝算呢?”

聽了馮嫽的話,烏就屠開始心虛了,沉默起來。馮嫽知道烏就屠內心已經開始動搖,接著說:“如果兩軍開戰,遭殃的是烏孫百姓,而將軍一旦兵敗,不僅會失去王位,還將身敗名裂,所以您要仔細斟酌。”好在烏就屠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不是漢軍的對手,選擇了妥協,對馮嫽表示願意將烏孫王位讓給元貴靡,只求漢朝皇帝能給自己一個封號。

雖然道理很簡單,也人人會說,但是孤身入營,在叛軍面前不卑不亢,說話有的放矢,既不激怒對方,又能曉以利害,並能取得對方的信任,如果沒有足夠的歷練,這火候是很難把握好的,對於馮嫽這樣的女性來說就更顯不易了。

馮嫽成功的化解了將要發生的漢朝與烏孫的戰爭,漢宣帝得知馮嫽勸降成功,高興的要召見馮嫽,馮嫽出塞外以來第一次回到漢都長安,百官出城相迎,百姓爭相目睹這位女使者的風采。馮嫽將西域的情況對漢宣帝做了詳盡的彙報,還請求漢宣帝賜給烏就屠封號以安其心。

漢宣帝封馮嫽為漢朝正使,再次出使烏孫。馮嫽回到西域之後,以上國使臣的身份對烏就屠宣讀了詔書,封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從此烏孫和漢朝又恢復平靜。劉解憂臨近古稀之年時因思念故土,馮嫽隨公主遷回長安居住,兩年後劉解憂病逝。

後來,元貴靡的兒子星靡繼承烏孫王位,星靡秉性懦弱,又不善於治理國家,烏孫政局又起動盪。雖然這時馮嫽也已是風燭殘年,但整個漢朝沒有人比馮嫽更瞭解烏孫,也沒人比的過馮嫽在西域的聲望,因此馮嫽又主動請纓,再使烏孫,幫助星靡處理國務。至於馮嫽的歸宿,史書沒有交代,無論她最後埋骨塞外,還是榮歸故里,都是她最好的歸宿。

為此漢宣帝派大將軍領兵十五萬準備西征烏孫,迫使烏就屠讓位。

漢朝西域都護府官員鄭吉考慮到漢軍遠征,軍士疲憊,恐不能立即取勝,況且戰端一開,再與烏孫和好就不可能了。所以對烏孫國用兵絕非上策,孫子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外交手段解決這次危機,無論從時間、成本還是效果上考慮,都要優於直接用兵。那誰最適合完成這次外交斡旋呢?鄭吉向朝廷推薦了馮嫽。

馮嫽的丈夫烏孫右將軍,與烏就屠素有交情,憑著這層關係,馮嫽隻身前往烏就屠處。見到烏就屠之後,馮嫽對烏就屠分析當前所處的形勢,說“將軍現在成了烏孫國王固然可喜,不過我很替您擔憂啊,現在漢朝大將軍辛武賢已經率兵逼近敦煌,不日就將兵臨烏孫,以將軍您的實力,與漢軍交戰能有幾成勝算呢?”

聽了馮嫽的話,烏就屠開始心虛了,沉默起來。馮嫽知道烏就屠內心已經開始動搖,接著說:“如果兩軍開戰,遭殃的是烏孫百姓,而將軍一旦兵敗,不僅會失去王位,還將身敗名裂,所以您要仔細斟酌。”好在烏就屠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不是漢軍的對手,選擇了妥協,對馮嫽表示願意將烏孫王位讓給元貴靡,只求漢朝皇帝能給自己一個封號。

雖然道理很簡單,也人人會說,但是孤身入營,在叛軍面前不卑不亢,說話有的放矢,既不激怒對方,又能曉以利害,並能取得對方的信任,如果沒有足夠的歷練,這火候是很難把握好的,對於馮嫽這樣的女性來說就更顯不易了。

馮嫽成功的化解了將要發生的漢朝與烏孫的戰爭,漢宣帝得知馮嫽勸降成功,高興的要召見馮嫽,馮嫽出塞外以來第一次回到漢都長安,百官出城相迎,百姓爭相目睹這位女使者的風采。馮嫽將西域的情況對漢宣帝做了詳盡的彙報,還請求漢宣帝賜給烏就屠封號以安其心。

漢宣帝封馮嫽為漢朝正使,再次出使烏孫。馮嫽回到西域之後,以上國使臣的身份對烏就屠宣讀了詔書,封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從此烏孫和漢朝又恢復平靜。劉解憂臨近古稀之年時因思念故土,馮嫽隨公主遷回長安居住,兩年後劉解憂病逝。

後來,元貴靡的兒子星靡繼承烏孫王位,星靡秉性懦弱,又不善於治理國家,烏孫政局又起動盪。雖然這時馮嫽也已是風燭殘年,但整個漢朝沒有人比馮嫽更瞭解烏孫,也沒人比的過馮嫽在西域的聲望,因此馮嫽又主動請纓,再使烏孫,幫助星靡處理國務。至於馮嫽的歸宿,史書沒有交代,無論她最後埋骨塞外,還是榮歸故里,都是她最好的歸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