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變遷圖,最初的內蒙是什麼樣子的?

內蒙古自治區誕生在1947年的烏蘭浩特, 轄呼倫貝爾、錫林浩特、察哈爾、興安等盟。 內蒙古源自皇太極時歸附清廷的, 被統稱為“內劄薩克蒙古”的漠南蒙古各部。 清末民國時, 為化解危如累卵的北疆局勢, 內蒙古地區在“移民實邊”、“蒙地改省”的號召下被分設數省, 如此塞北四省誕生——熱河、察哈爾、綏遠和寧夏。

內蒙古自治區誕生後, 遂決議恢復歷史上本來面貌, 以結束內蒙古東、西部的隔絕狀態。 故在“既尊重歷史, 又照顧現實”的指導下, 蒙古族聚居的熱河省昭烏達盟、遼北省哲理木盟和察哈爾省的化德、寶昌、多倫3縣在1949年5月至1950年間先後劃屬內蒙古自治區。

1)1954年撤銷綏遠省

綏遠地區最初是蒙古族各部牧場, 清乾隆時屬綏遠將軍統領。 1737年(乾隆二年)−1739年在歸化城(呼和浩特舊城)東北2.5km處築起新城綏遠城, 實為滿洲八旗官兵駐屯之地。 後駐軍的綏遠城和民眾聚居的歸化城合併,

稱歸綏(1954年改稱呼和浩特)。

清前期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促使人口激增, 而人口的過剩則使邊疆地區遷徙者日益增多。 其中綏遠地區主要是晉陝等地渡黃河、越長城的農民。 農業墾荒區域的擴大, 漢民族的增多, 逐漸影響著該地區行政區劃的變遷。

早在雍正時就在今呼和浩特附近設立了管理漢族移民的廳級機構, 廳與州、縣同屬地方基層行政機構。 而綏遠省併入內蒙古自治區後仍保有旗縣雜設的狀態。

2)1955年熱河省撤銷

其中赤峰、甯城、烏丹和敖漢、翁牛特、喀喇沁等3縣3旗劃屬內蒙古。

熱河情況和綏遠相似, 只不過移民主力是山東等地闖關東者。 熱河之名源自承德避暑山莊內溫泉匯入的武烈河, 熱河省撤銷後, 遼河上游, 即老哈河與西拉木倫河夾峙地區以遊牧為主, 劃歸內蒙;老哈河以東以南屬山地丘陵地帶, 農耕礦業相對集中, 劃屬到重工業基地遼寧省;承德地區則歸併到河北省, 如此北京以北的長城兩側盡歸屬河北管轄, 更好的發揮著京畿屏障的作用。

3)1956年西擴到甘肅省巴彥浩特和額濟納旗。

清時, 該地蒙古族部落主要有兩支:一是和碩特部, 他們受準噶爾部首領額爾丹的壓迫, 自新疆遷徙而來;一是土爾扈特部, 康熙時遊牧在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部首領阿玉奇汗, 派遣其侄子阿喇布珠兒率部到西藏禮佛, 但歸途受阻而請求內附, 後該部逐漸移居到額濟納河流域, 清廷遂依此設立額濟納土爾扈特旗。

4)1962年河北省商都縣劃屬內蒙古

商都縣先前曾為牧場, 50年代如犄角般嵌入內蒙古。 正是考慮到深入內蒙的地理位置, 及與集寧有著更密切的經濟交通聯繫, 蒙漢雜居的河北省商都縣遂在1962年劃屬內蒙管轄。

如此東西橫跨兩千餘公里的內蒙古自治區輪廓基本成型。

拓展:1969年至1979年的內蒙古

1979年後的內蒙古

蒙漢雜居的河北省商都縣遂在1962年劃屬內蒙管轄。

如此東西橫跨兩千餘公里的內蒙古自治區輪廓基本成型。

拓展:1969年至1979年的內蒙古

1979年後的內蒙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