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想做一個“皮薄餡大”的孕媽,你需要這篇孕期體重管理指南!

懷孕期間, 准媽媽的體重變化是胎兒正常生長的重要指標。 有些准媽媽認為懷孕是“一人吃, 兩人補”, 就拼了命地吃, 不但造成自己心臟與肌肉的沉重負擔, 還可能合併妊娠高血壓、糖尿病兒, 影響胎兒的生命安全, 如果胎寶寶成為巨嬰, 則容易造成難產。 而對於寶寶來說, 可能一出生就面臨肥胖的風險, 在後期生長發育過程中, 更容易出現糖尿病、肥胖的問題。

還有一些准媽媽則是擔心產後體重無法恢復, 儘量少吃, 殊不知, 孕期體重增加過少, 可能造成胎兒營養不良、成長遲緩, 也容易引發早產的問題。

多了少了都不好, 那麼, 孕期准媽媽體重怎樣管理才最合理呢?

1、孕期體重的計算標準

一般而言, 准媽媽在整個懷孕過程中增加10~14公斤較為理想, 產後也較容易恢復, 最多則不可超過15公斤。 而美國妊娠及哺乳期營養學會建議, 准媽媽應該根據懷孕前身高和體重,

決定孕期的體重增加量。 那麼, 孕期到底該增加多少體重是最恰當的呢?首先, 必須瞭解一個詞:IBM, 也就是身體品質指數, 它的計算公式是:

身體品質指數(IBM)= 懷孕前體重(公斤)÷身高的平方(平方米)

准媽媽計算出身體品質指數後, 再對照下方資料, 找出自己是屬於哪種體重類別, 就知道孕期體重增加的合理範圍。 但不管是哪種體重類別, 只要是身體品質指數越高, 孕期應增加的體重越少;指數越低, 孕期可增加的體重越多, 依照這樣的原則, 就能進一步估算出自己的孕期體重增加量。

換句話說, 懷孕前已經過胖的准媽媽, 需要謹慎控制孕期體重, 不應過度增加;而本來過瘦的准媽媽, 孕期則應多補充營養, 以維持正常的體重增加量。

此外, 准媽媽最好能在產檢時請教醫生, 由醫生評估健康狀況後, 再估算最適當的體重增加量。

2、懷孕各期體重的變化

◆ 懷孕初期

懷孕1~12周, 准媽媽如果沒有嚴重的孕吐問題, 體重大約會增加1-2公斤, 約占懷孕期體重增加量的10%左右。

◆ 懷孕中期

懷孕13~25周, 准媽媽的體重開始明顯增加, 每週約增加0.5公斤。 體重主要增加在准媽媽本身, 像是:子宮、乳房變大, 血液增加以及脂肪累積在臀部、大腿、腹部等。

◆ 懷孕後期

懷孕26~40周, 准媽媽的體重持續以每週0.5公斤的速度增加。 體重主要增加在胎兒部份, 像是:胎兒和胎盤變大, 羊水量增加。 但從33周開始, 體重增加的速度會開始減慢;38周時, 體重可能停止增加;最後兩周時, 體重可能會稍微減輕,

這是胎兒完全成熟的徵兆。

3、孕期體重影響媽媽與胎兒的健康

懷孕增加的總體重中, 因懷孕增加的生理需求重量(包括:子宮、乳房、血液、體液)約3~4公斤, 胎兒、胎盤及羊水共重約4~5公斤, 因此, 懷孕期間的體重最少必須增加7~9公斤。 之後再加上生產、哺乳等產後需求約2~4公斤, 其它增加的部分就是准媽媽堆積不必要的脂肪了。

由於准媽媽總是被鼓勵儘量多吃, 所以近年來孕期體重增加量在20公斤以上的准媽媽比比皆是, 產下巨嬰的機會也增加不少。 因此, 准媽媽應該注意飲食營養均衡, 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鐵質、鈣質、蛋白質的補充), 以維持體重的穩定增加;在懷孕後期, 絕對不可節食或大吃大喝, 以免造成體重過度增加或是銳減,

影響胎兒發展與健康。

總而言之, 准媽媽要確實監控體重的變化, 讓體重維持在適當的範圍之內, 才能確保自己與寶寶的健康!

准媽媽孕期體重是多少呢, 又是怎麼控制體重的呢?一起來聊聊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