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艾灸耳朵10分鐘,等於做一次全身經絡按摩!

腎主藏精, 開竅於耳

腎藏精納氣, 生髓主骨和水液排泄。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腎主藏精, 開竅於耳”。

耳尖(耳朵最上端)代表心

耳廓代表脾

耳皮肉代表肺

耳背代表肝

耳垂代表腎

所以, 腎的好壞會通過耳朵表現出來。 日常做好“耳養生”能在一定程度上護好腎。

中醫指出耳朵紅潤而有光澤的人其先天腎精充足。 耳垂小的人腎精不足;耳垂飽滿、堅厚、明潤的人則腎精充沛

一個人如果出現聽力下降等問題, 也可能提示腎有毛病。 此外, 耳朵還能反應其他疾病, 比如耳朵顏色淡白、怕冷、手腳冰涼的人, 多為腎陽不足;耳朵出現紅腫, 多為“上火”;耳朵局部, 尤其是耳垂, 血管過於充盈、擴張, 能看到圓圈狀等改變的人, 心肺功能則可能存在異常, 如冠心病人等。

耳廓的外周耳輪相當於軀幹四肢, 頸肩腰腿痛等軀體疼痛患者宜多按壓耳輪。

耳朵乾枯無光澤, 反應腎精不足。

腎精不足:耳鳴(蟬鳴、嗡嗡響)

冠心病:耳垂皺, 耳褶

腦血栓:耳鳴(突然間), 伴有劇烈疼痛

糖尿病:耳垢增多;耳廓乾枯焦黑

艾灸耳穴, 做全身經絡按摩

艾灸耳穴10分鐘等於做一次全身經絡按摩

艾灸的效果比搓耳朵效果好。 艾灸雙耳治療能溫經散寒、溫養五臟、運行氣血, 尤其適宜虛寒證和痹痛證, 長期施灸可延緩衰老, 但不適合耳部有炎症或損傷者, 如張景岳曾說:“火衰者十居七八, 火盛者只有之耳”。

人的耳廓是獨立而重要的生物全息場, 耳朵上的穴位多達二百個。 艾灸雙耳簡便實用, 易於操作, 比較艾灸大椎、神闕、氣海、關元、腎俞、足三裡等傳統保健穴位來說, 儘管不能取而代之, 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且能“一石數鳥”, 事半功倍。

揉耳, 打開氣血開關

中醫有“耳有宗脈之所聚”的說法, 因此, 對耳朵施以柔和的按摩, 不僅能防病、保健、美容, 而且還可以調氣血。

想要不費力就能達到氣血暢通, 那每天拿出三五分鐘的時間來揉揉耳朵, 拉拉耳朵, 就能使人神清氣爽、精神振奮、疲勞消除。

­

1、引耳。

將右手繞過頭頂, 掌心頭側, 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耳尖, 輕輕用力向上拽左耳尖14次。 隨後再換左手。

2、摩耳。

雙手手掌摩擦得微微發熱後, 按摩兩耳正面, 再按摩耳背面, 反復做10次。 還可以摩耳廓, 以食指貼耳廓內層, 拇指貼耳廓外層, 相對捏揉,

直至發熱。

3、拉耳垂。

用左右手的拇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 先將耳垂搓熱, 然後往下拉耳垂15~20次。

4、掃耳。

用手把耳朵由後向前掃, 能聽到“嚓嚓”的聲音。 每次20~30下, 每天數次。

5、拎耳屏。

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 自內向外提拉, 每次做3~5分鐘。 手法應由輕到重, 牽拉的力量以不痛為限, 這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頭昏、頭痛、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古代描寫有福之人, 總忘不了寫兩耳, 這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講得通的。 因為中醫上講“腎開竅於耳”, 腎又主智通腦, 腎精充足, 耳朵就會長得很好。

1.耳朵雖小, “五臟”俱全

耳的形狀像一個倒臥的嬰兒

中醫“生物全息理論”認為人體的“耳、手、腳”等凸出部位都是人的縮影, 包含人體的全部生理資訊及遺傳信息;人身上的所有器官(心、肝、脾、肺、腎、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在耳朵上都能找到相對應的穴位。 它們都在耳、手、腳中有規律的排列,得到全面反映。艾灸此處,等於給全身作了一次大保健!

中醫認為耳與臟腑聯繫緊密,腎開竅於耳、心寄竅於耳、脾主升清以充養耳、肝膽之氣影響耳。耳尖(耳朵最上端)代表心,耳廓代表脾,耳皮肉代表肺,耳背代表肝,耳垂代表腎。

2.一身之氣灌於耳,觀耳知健康

古人說“肺主氣,一身之氣貫於耳。”人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位置。當身體出現問題時,耳朵的相關區域也會出現反應,出現痛敏感點,局部皮膚出現變色,或出現鱗屑、充血、丘疹等反應。

(一)從耳朵外部形狀來說:

1、 耳朵較大,肉多骨少,耳垂飽滿,耳朵柔軟,這是先天腎精充足的表現;

2、 耳朵偏小,肉少骨多,耳垂薄薄的,耳朵僵硬,可能是由於機體腎精不足;

3、耳內流膿,伴有耳部紅腫熱痛,聽力下降的,是中耳炎的表現;

4、耳內長出小肉,形如櫻桃或羊奶頭,稱為“耳痔”。若小肉頭大蒂小,狀如蕈,稱“耳蕈”。若小肉如棗核細長,胬出耳外,觸之痛者,為“耳挺”。三者皆因肝經怒火,腎經相火,胃經積火,鬱結而成。

(二)從耳朵的顏色、光澤方面來說

1、 耳紅潤而有光澤,這是先天腎精充足的表現;如果耳朵乾枯沒有光澤,反應機體腎精不足。

2、耳朵色淡白,多見於風寒感冒;還見於素體陽氣不足的人,這類人多怕冷惡風,手腳冰涼。

3、若耳薄而白,為腎敗,見於垂危之人。

4、耳朵紅腫,多是“上火”的表現,常見於肝膽火旺或濕熱。

5、耳廓乾枯焦黑,多發於傳染病後期或糖尿病,因為在這個階段,機體陰液已經嚴重耗傷。

需要提醒的是,望耳只是中醫“望診”的一部分,判斷身體健康狀況、診斷疾病,應當結合全身的其他表現。如果自己發現耳部有異常,切不可盲目診斷,必要時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避免杞人憂天。

3.艾灸一耳養全身

人的耳廓是獨立而重要的生物全息場,集中了耳穴約二百個。常搓雙耳可以起到全身按摩的效果,艾灸的效果比搓耳朵效果更好!因為艾灸雙耳能溫養五臟、運行氣血,尤其適宜虛寒證和痹痛證,長期施灸可延緩衰老!

耳道是人身最敏感與最重要的天然孔穴之一,接受外界各種作用的反應。

耳朵本來就小,如果只是保健,不用具體找穴,直接在此艾灸就行。

艾灸方法:用懸灸或者隨身灸,對準耳廓,以耳廓正面為主。灸左右耳各10分鐘左右、以耳廓溫熱紅暈又不灼傷為度。

每天可做1~3次。懸灸的話最好別人幫忙,用隔熱效果好的隨身灸的話溫度均衡穩定,不會突然燙。

4.耳灸也能治病

1、艾灸耳孔可以治牙痛,因為腎開竅於耳而發於齒。左邊牙疼熏右邊的耳孔,右邊的牙疼熏左邊的耳孔,兩邊的牙都疼,雙耳孔都熏。這對中老年蟲牙、火牙引起的牙疼最有效,且無副作用。

2、古人對於耳灸治病有明確記載:如“耳中穴,在耳門孔上橫樑是,針灸之,治馬黃黃疸、寒署疫毒”,“治口歪斜即效,耳垂下麥粒大艾炷二壯,左灸右、右灸左。”

“小兒驚風灸耳後青絲脈。”民間尚有灸耳尖穴治療痰腮病。

耳朵艾灸注意事項:

1、灸後千萬不要用濕毛巾擦拭耳朵!

2、耳朵比較嬌嫩,一定要選用品質好的艾條,以免傷耳.

3、耳部有炎症或損傷者不要灸。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詳情!

它們都在耳、手、腳中有規律的排列,得到全面反映。艾灸此處,等於給全身作了一次大保健!

中醫認為耳與臟腑聯繫緊密,腎開竅於耳、心寄竅於耳、脾主升清以充養耳、肝膽之氣影響耳。耳尖(耳朵最上端)代表心,耳廓代表脾,耳皮肉代表肺,耳背代表肝,耳垂代表腎。

2.一身之氣灌於耳,觀耳知健康

古人說“肺主氣,一身之氣貫於耳。”人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位置。當身體出現問題時,耳朵的相關區域也會出現反應,出現痛敏感點,局部皮膚出現變色,或出現鱗屑、充血、丘疹等反應。

(一)從耳朵外部形狀來說:

1、 耳朵較大,肉多骨少,耳垂飽滿,耳朵柔軟,這是先天腎精充足的表現;

2、 耳朵偏小,肉少骨多,耳垂薄薄的,耳朵僵硬,可能是由於機體腎精不足;

3、耳內流膿,伴有耳部紅腫熱痛,聽力下降的,是中耳炎的表現;

4、耳內長出小肉,形如櫻桃或羊奶頭,稱為“耳痔”。若小肉頭大蒂小,狀如蕈,稱“耳蕈”。若小肉如棗核細長,胬出耳外,觸之痛者,為“耳挺”。三者皆因肝經怒火,腎經相火,胃經積火,鬱結而成。

(二)從耳朵的顏色、光澤方面來說

1、 耳紅潤而有光澤,這是先天腎精充足的表現;如果耳朵乾枯沒有光澤,反應機體腎精不足。

2、耳朵色淡白,多見於風寒感冒;還見於素體陽氣不足的人,這類人多怕冷惡風,手腳冰涼。

3、若耳薄而白,為腎敗,見於垂危之人。

4、耳朵紅腫,多是“上火”的表現,常見於肝膽火旺或濕熱。

5、耳廓乾枯焦黑,多發於傳染病後期或糖尿病,因為在這個階段,機體陰液已經嚴重耗傷。

需要提醒的是,望耳只是中醫“望診”的一部分,判斷身體健康狀況、診斷疾病,應當結合全身的其他表現。如果自己發現耳部有異常,切不可盲目診斷,必要時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避免杞人憂天。

3.艾灸一耳養全身

人的耳廓是獨立而重要的生物全息場,集中了耳穴約二百個。常搓雙耳可以起到全身按摩的效果,艾灸的效果比搓耳朵效果更好!因為艾灸雙耳能溫養五臟、運行氣血,尤其適宜虛寒證和痹痛證,長期施灸可延緩衰老!

耳道是人身最敏感與最重要的天然孔穴之一,接受外界各種作用的反應。

耳朵本來就小,如果只是保健,不用具體找穴,直接在此艾灸就行。

艾灸方法:用懸灸或者隨身灸,對準耳廓,以耳廓正面為主。灸左右耳各10分鐘左右、以耳廓溫熱紅暈又不灼傷為度。

每天可做1~3次。懸灸的話最好別人幫忙,用隔熱效果好的隨身灸的話溫度均衡穩定,不會突然燙。

4.耳灸也能治病

1、艾灸耳孔可以治牙痛,因為腎開竅於耳而發於齒。左邊牙疼熏右邊的耳孔,右邊的牙疼熏左邊的耳孔,兩邊的牙都疼,雙耳孔都熏。這對中老年蟲牙、火牙引起的牙疼最有效,且無副作用。

2、古人對於耳灸治病有明確記載:如“耳中穴,在耳門孔上橫樑是,針灸之,治馬黃黃疸、寒署疫毒”,“治口歪斜即效,耳垂下麥粒大艾炷二壯,左灸右、右灸左。”

“小兒驚風灸耳後青絲脈。”民間尚有灸耳尖穴治療痰腮病。

耳朵艾灸注意事項:

1、灸後千萬不要用濕毛巾擦拭耳朵!

2、耳朵比較嬌嫩,一定要選用品質好的艾條,以免傷耳.

3、耳部有炎症或損傷者不要灸。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詳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