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山東省的省會是濟南,而不是青島呢?

山東, 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 簡稱“魯”, 省會濟南。 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 故而別名齊魯。 如今, 山東省下轄濟南、泰安、濰坊、德州、濱州、萊蕪、青島、煙臺、日照、東營、濟寧、菏澤、聊城、臨沂、棗莊、淄博、威海等17個地級市(包括副省級城市)。 對於山東省的下轄的城市來說, 青島在名氣和經濟實力上均保持領先。 那麼, 問題來了, 為什麼山東省的省會是濟南, 而不是青島呢?

首先, 省會, 或稱省治、治所, 清代稱為省城。 對於山東省來說, 之所以將省會放在濟南, 而不是青島, 一方面的原因體現在歷史方面。 就青島來說, 興起於元朝時期, 彼時, 為方便海運漕糧, 開鑿了中國唯一的海運河——縱貫山東半島的膠萊運河, 這促進了青島的經濟發展和人口的增長。 當然, 其不如到繁榮階段, 還是屬於近代歷史。 與此相對應的是, 濟南的歷史底蘊則要深厚許多。 濟南有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

有先于秦朝長城的齊長城。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 就出現了濟南郡這一建制, 因地處古四瀆之一“濟水”(故道為今黃河所據)之南而得名。 設立濟南郡, 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 距今也有2100多年的歷史了。 自此之後, 濟南就是今山東省一帶的重要的區劃,

也是人口密集的地區。 北宋這一歷史階段, 濟南府轄曆城、禹城、章丘、長清、臨邑5縣, 治所設曆城, 為府治之始。 被稱為“文學之國”、“富饒之地”, 為宋朝賦稅最多的地區之一。

元朝時期, 濟南仍是文化繁榮之鄉。 文學家元好問曾寫下“羨煞濟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濟南人”等頌揚之詞。

在此基礎上,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 山東省省治由青州移治濟南, 濟南遂成山東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及按察使司駐地。 而這, 顯然是青島並不具備的歷史底蘊。 當然, 對於省會的選定, 還包括交通、經濟、地理、人口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約。 而就交通來說, 1911年末, 津浦鐵路黃河大橋建成通車, 濟南成為南北交通樞紐。 之後, 津浦鐵路也延伸更名為京滬鐵路。

最後, 相對於青島, 濟南北連首都經濟圈, 南接長三角經濟圈, 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 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 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這成為濟南的重要區位優勢。 而且, 在山東省內, 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 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萊蕪交界, 也即比青島輻射更多的城市。 凡此種種, 促使山東省的省會是濟南, 而不是青島。

文/情懷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