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新生兒也會得腎炎!一次普通扁桃體發炎就可能引發!

家在平頂山的5歲男童浩浩, 經常出現咽痛、發熱, 幾乎每月發作一次, 父母一開始沒注意, 直到他出現血尿、蛋白尿, 才慌忙來到鄭州兒童醫院就診。 通過檢查, 發現浩浩患上了急性腎小球腎炎。 經過進一步的檢查, 罪魁禍首竟然是扁桃體炎, 當初小小咽痛沒在意惹下了大禍!

為父母解疑:

急性腎炎到底是種什麼病?

兒童急性腎炎又稱急性出血性腎小球腎炎, 常見於3-12歲兒童, 男女之比為2:1。 它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引起的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 也偶可發生於葡萄球菌或病毒感染之後。

小兒急性腎炎的症狀表現為在發病前1-4周常有急性扁桃體炎、皮膚膿皰病等先驅感染。 開始有低燒、頭暈、噁心、嘔吐、食欲減退等症狀, 這些症狀與一般的發燒感染沒有什麼區別, 不容易引起人們的重視, 常被忽略。 浮腫和少尿是本病的特點, 一般浮腫先從患兒的眼瞼開始,

逐漸擴展到全身。 指壓不凹陷, 浮腫時尿量明顯減少, 甚至沒有尿, 大約1-2周內尿量逐漸增多, 浮腫也逐漸消退。

發病早期小兒急性腎炎的症狀表現為患兒尿量顯著減少, 浮腫加重, 呼吸急促, 心率加快, 煩躁不安, 進而病情可急劇惡化, 出現呼吸困難, 不能平臥, 面色灰白, 四肢冰冷, 頻繁咳嗽, 咯出粉紅色泡沫樣痰, 說明患兒有心衰發生。

為父母科普:

得了急性腎炎, 能完全康復嗎?

知識小編理解父母的心情, 聽著像大病的急性腎炎, 寶寶要是患上了, 能痊癒嗎?這裡, 我要告訴你們, 大可不必過於緊張, 急性腎炎預後良好。 從下面這張圖可以得知:95%的孩子能完全恢復。 小於5%的病例可有持續的尿異常, 只有1%的病例可能因記性腎衰竭而死亡。

為寶寶解難:

寶寶患上急性腎炎後, 要注意什麼?

➤ 多多休息:急性期應臥床休息至少兩周, 如有血壓增高, 尿少或心力衰竭應延長4-6周;臨床症狀消失, 尿常規檢查接近正常, 可逐漸下床活動。 一般臥床半個月到一個月, 第2月開始逐漸增加活動,

如尿常規恢復正常, 第三個月可以恢復活動, 正常上學。

➤ 飲食要清淡:尿少及浮腫期間應忌鹽, 血壓恢復正常, 浮腫消退改為低鹽飲食或普食。 如浮腫嚴重, 血壓明顯增高, 尿量顯著減少或有心臟受累者除忌鹽外應根據病情限制蛋白及液體入量, 飲食以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為主。

➤ 補足營養素:供給足量維生素C及複合維生素B。

➤ 遵醫囑服用藥物控制:有發熱或咽炎, 扁桃體炎等感染者, 應用青黴素、氨苄青黴素或清降丸等控制感染。

知識小編提醒:

防治感染是預防急性腎炎的根本措施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如急性扁桃體炎、猩紅熱), 夏秋季則容易發生皮膚感染(如皮膚膿皰)。 應儘量減少感染機會, 對於患病兒童應儘早、徹底地用敏感抗生素治療。

常令父母困惑的事:

平常的扁桃體發炎, 為何導致這麼嚴重的後果?

咽喉部位的扁桃體具有抗細菌、抗病毒的防禦功能, 就好像是看守大門的衛士, 是身體第一道免疫器官, 積極抵制和消滅來自口鼻的細菌。

扁桃體為什麼容易發炎

·寶寶的機體免疫功能還不健全,一般到12歲左右免疫系統才發育成熟。

·扁桃體是呼吸道的門戶,口鼻的細菌、病毒最先侵犯它。扁桃體炎的病原體隱藏較深,極容易形成病灶,治療作用不直接,病灶常常不能徹底清除而留下隱患。·扁桃體是藏汙納垢之地,形成病灶後容易被反復感染。

當身體抵抗力低下時,就容易被細菌攻擊而發炎,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就是攻擊扁桃體最重要敵人之一。炎症開始發作時,出現咽痛,發熱,疲勞乏力等症狀。當鏈球菌釋放的毒素長期侵犯身體,就有可能引起腎小球腎炎,甚至引發風濕性心瓣膜病。

最難做決定的事:

常惹事的“扁桃體”,切or不切?

其實切不切扁桃體,還是要根據孩子病情。反復發炎和肥大,是判定手術的兩大主要指征。

■所謂“反復”:是指扁桃體炎一年內發作四次以上,且連續兩年。

■所謂“肥大”:如果扁桃體肥大已經達到Ⅲ°肥大(即兩側扁桃體接近中線或互相接觸),肥大的扁桃體可能已經堵塞後鼻孔,影響了呼吸,一般醫生多建議患兒5歲以後再考慮切除手術,但是如果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孩子的呼吸,也可以馬上做手術。

PS:

“其實扁桃體切除手術的適應症判斷是非常嚴格的,一般我們會推薦輕度扁桃體炎患者保守治療,但如果慢性扁桃體炎斷斷續續已持續了五年以上,檢查發現他的扁桃體腫大得相當嚴重,且併發了兒童鼾症(一種病態打呼嚕的醫學名稱),考慮到再發展下去可能會影響正常呼吸或引起腺樣體肥大等更多嚴重併發症,為了患兒的健康,建議進行扁桃體切除。

·寶寶的機體免疫功能還不健全,一般到12歲左右免疫系統才發育成熟。

·扁桃體是呼吸道的門戶,口鼻的細菌、病毒最先侵犯它。扁桃體炎的病原體隱藏較深,極容易形成病灶,治療作用不直接,病灶常常不能徹底清除而留下隱患。·扁桃體是藏汙納垢之地,形成病灶後容易被反復感染。

當身體抵抗力低下時,就容易被細菌攻擊而發炎,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就是攻擊扁桃體最重要敵人之一。炎症開始發作時,出現咽痛,發熱,疲勞乏力等症狀。當鏈球菌釋放的毒素長期侵犯身體,就有可能引起腎小球腎炎,甚至引發風濕性心瓣膜病。

最難做決定的事:

常惹事的“扁桃體”,切or不切?

其實切不切扁桃體,還是要根據孩子病情。反復發炎和肥大,是判定手術的兩大主要指征。

■所謂“反復”:是指扁桃體炎一年內發作四次以上,且連續兩年。

■所謂“肥大”:如果扁桃體肥大已經達到Ⅲ°肥大(即兩側扁桃體接近中線或互相接觸),肥大的扁桃體可能已經堵塞後鼻孔,影響了呼吸,一般醫生多建議患兒5歲以後再考慮切除手術,但是如果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孩子的呼吸,也可以馬上做手術。

PS:

“其實扁桃體切除手術的適應症判斷是非常嚴格的,一般我們會推薦輕度扁桃體炎患者保守治療,但如果慢性扁桃體炎斷斷續續已持續了五年以上,檢查發現他的扁桃體腫大得相當嚴重,且併發了兒童鼾症(一種病態打呼嚕的醫學名稱),考慮到再發展下去可能會影響正常呼吸或引起腺樣體肥大等更多嚴重併發症,為了患兒的健康,建議進行扁桃體切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