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美國禁用 40 年的退燒藥,我們還在給孩子吃!連獸醫都呼籲慎用!

最近, “安乃近”是繼“莎普愛思”之後, 又一個被推上風口浪尖的藥物。

原因在於, 這個我們很多人小時候都吃過的“退燒神藥”, 在美國已經被禁用40多年, 被30多個國家拉進黑名單, 原因是該藥副作用發生概率高, 二則副作用反應大, 嚴重的可休克、致死。 如今已經2018年了, 我國卻仍然開給我們孩子吃!

讓小編都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安乃近不是已經被淘汰了嗎?稍微有點常識的醫生都知道這種退熱藥物國外早就禁用了。

淘汰後常用來給養殖動物退燒, 現在連獸醫都呼籲慎用!怎麼還給我們的孩子開?

美國禁用40 年, 30 多個國家列入黑名單

“安乃近”的主要成分是“氨基比林和亞硫酸鈉”, 這種退燒藥在國內和國外都造成過嚴重的不良反應和死亡案例。

據新京報日前披露, 資料顯示, 1922年至1934年, 氨基比林作為一種新型的解熱鎮痛藥物流行於歐洲、美國, 被人們用於退熱、止痛。 但是人們陸續發現服用此藥的病人會產生多種副作用, 如導致末梢血中白細胞減少, 導致免疫力下降, 並引發各種感染。 1934年, 僅美國就有1981人死於本病, 歐洲死亡200餘人。 ①

而“安乃近”正是氨基比林和亞硫酸鈉結合的化合物, 作用類似。

1977年, 美國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禁用安乃近, 並將該藥品從美國市場上撤出, 多種劑型的臨床應用被停止。 隨後, 日本、澳大利亞、伊朗等先後已有約30個國家明令禁用或限用安乃近。 ①

安乃近的副作用到底有多大?

安乃近的副作用到底有多大?就像安乃近說明書裡所寫的那樣, 副作用大到可怕。 ②

1. 血液方面:可引起粒細胞缺乏症, 發生率約1.1%, 急性起病, 重者有致命危險, 亦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2. 皮膚方面:可引起蕁麻疹、滲出性紅斑等過敏性表現, 嚴重者可發生剝脫性皮炎、表皮松解症等;

3. 局部反應:注射部位可有紅腫、疼痛, 數天后才消退;有的患者呈毒血症症狀, 皮下出血點, 或有紫黑色膿液, 常需數月後痊癒。

4. 過敏休克:過敏性皮疹或藥熱、蕁麻疹、嚴重者可有剝脫性皮炎、大皰性表皮松解症導致死亡。 個別病例可發生過敏性休克, 甚至導致死亡。

早在2002年,我國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收集有關安乃近引起的可疑藥品不良反應資料中有:③

過敏性休克11例,其中7例死亡;

血液系統反應16例,其中1例死亡;

皮膚及其附屬器反應31例,其中4例死亡;

泌尿系統反應17例,其中5例死亡;

消化系統反應9例,其中1例死亡;

另有呼吸心跳停止、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反應8例,其中1例死亡。

以上還不包括各個地方監測中心收錄的不良反應病例。如果以上悲劇換做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或是身邊親戚朋友的孩子,無不痛心疾首。

給孩子退燒藥,安全有效的只有這2 種

如果醫生堅持給孩子開了安乃近退燒,家長該怎麼做?

答案很簡單——直接拒絕,並要求醫生給孩子換下面兩種藥物退燒:

「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因為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全球兒童推薦的退燒藥只有這2種。②

寫在最後

請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讓我們身邊親戚朋友知道“安乃近”的危害,醫生再給我們開這藥時,我們可以拒絕。

請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讓更多的醫生看到瞭解,下次不再開給患者,就少發生一些悲劇。

請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讓更多的藥品管理人士看到,儘早評估,禁止亂用,還一個安全用藥環境給大家。

來源|醫藥經濟報、新京報、健康時報

編輯|杜一

甚至導致死亡。

早在2002年,我國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收集有關安乃近引起的可疑藥品不良反應資料中有:③

過敏性休克11例,其中7例死亡;

血液系統反應16例,其中1例死亡;

皮膚及其附屬器反應31例,其中4例死亡;

泌尿系統反應17例,其中5例死亡;

消化系統反應9例,其中1例死亡;

另有呼吸心跳停止、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反應8例,其中1例死亡。

以上還不包括各個地方監測中心收錄的不良反應病例。如果以上悲劇換做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或是身邊親戚朋友的孩子,無不痛心疾首。

給孩子退燒藥,安全有效的只有這2 種

如果醫生堅持給孩子開了安乃近退燒,家長該怎麼做?

答案很簡單——直接拒絕,並要求醫生給孩子換下面兩種藥物退燒:

「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因為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全球兒童推薦的退燒藥只有這2種。②

寫在最後

請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讓我們身邊親戚朋友知道“安乃近”的危害,醫生再給我們開這藥時,我們可以拒絕。

請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讓更多的醫生看到瞭解,下次不再開給患者,就少發生一些悲劇。

請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讓更多的藥品管理人士看到,儘早評估,禁止亂用,還一個安全用藥環境給大家。

來源|醫藥經濟報、新京報、健康時報

編輯|杜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