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平民女子變身大漢公主,忍辱嫁給烏孫王父子三人,幫漢朝擊敗匈奴

西漢武帝時期, 經過三次大規模的戰爭, 匈奴被漢朝打敗遠遁大漠。 此後很長時間匈奴都無法再對漢朝構成直接威脅, 但並不意味著漢朝與匈奴的較量結束了, 雙方較量的重心轉移至西域方向。 打通西域, 聯合塞外諸國共同圍困匈奴, 成了漢武帝後期制衡匈奴的重要戰略。

與西域諸國聯合最穩固有效的方式就是和親, 當時西域最強大的國家是烏孫國, 漢朝和匈奴都積極拉攏烏孫, 將本國公主嫁給烏孫王。 早先遠嫁烏孫的漢朝公主劉細君病逝後, 烏孫王軍須靡再次向漢武帝求親, 漢武帝為了繼續鞏固漢烏聯盟, 又指派宗室之女劉解憂赴烏孫和親。

劉解憂的祖父劉戊原是楚王, 後來參與七國之亂, 兵敗自殺。 其後代被從宗室名冊中革除, 降為平民。 所以劉解憂雖然具有皇室血統, 身份卻是普通老百姓, 生活貧寒。 當劉解憂被確定為和親人選之後,

西元前101年, 漢武帝正是冊封劉解憂為公主身份, 下嫁烏孫。

赴西域和親並非嫁做烏孫王妻這麼簡單, 而是肩負著維繫漢烏聯盟的政治使命。 烏孫王軍須靡的左夫人是匈奴公主, 右夫人是劉解憂, 按照地位匈奴公主在劉解憂之上, 誰能贏得烏孫王的寵信, 將直接影響烏孫與本國的親近程度。 雖然不是戰場搏殺, 但也處處充滿了勾心鬥角, 心機四伏。

匈奴與烏孫同屬遊牧民族, 生活習性相似, 加上匈奴公主為軍須靡生了個兒子泥靡, 而自長安遠來的劉解憂在風俗習慣和語言上都不適應, 且好幾年都沒有生子, 軍須靡自然就更加寵愛匈奴公主, 對劉解憂日漸疏遠。 後來軍須靡病重, 兒子泥靡尚年幼, 於是軍須靡臨終前只好將王位暫時傳給堂弟翁歸靡, 約定待泥靡成年之後, 再由翁歸靡將王位歸還給泥靡。

翁歸靡成為新的烏孫王, 按照烏孫的規定, 新任國王要迎娶上任國王的妻妾, 這樣匈奴公主和劉解憂又同時嫁給了翁歸靡。 劉解憂時來運轉, 先後為翁歸靡生下三男二女,

翁歸靡由此更加寵愛劉解憂, 兩人情投意合, 翁歸靡對劉解憂更是言聽計從, 立劉解憂長子元貴靡為王儲, 匈奴公主則逐漸失寵。

翁歸靡在劉解憂的影響下, 與漢朝越走越近。 劉解憂也成為翁歸靡處理國務的賢內助, 親自深入到牧民中體察民情。 安撫受災群眾, 大力發展畜牧和農耕, 並積極宣導烏孫與西域諸國開展貿易往來, 使烏孫的國力得到很大提升。 期間漢朝與西域邊境多年保持和平狀態, 絲綢之路開通後, 漢朝與西域的經濟往來日益頻繁和密切。

這引起了匈奴方面的強烈不滿, 匈奴王以發兵攻打烏孫來威脅翁歸靡, 要求烏孫交出漢朝公主劉解憂。 烏孫國內的親匈奴勢力也不斷的給翁歸靡施加壓力。 在這緊要關頭, 劉解憂一面安撫翁歸靡, 堅定翁歸靡的抵抗匈奴的信心, 一面積極上書漢朝皇帝, 請求發兵支援。 同時, 劉解憂積極協助翁歸靡整軍備戰。

漢朝大將軍霍光接到劉解憂的求援之後, 派出十五萬大軍前來支援烏孫。 匈奴軍隊攝於漢軍之威,不敢應戰,撤退途中被烏孫五萬精銳夾擊,損失慘重。後來匈奴又派出精銳騎兵反擊,遭遇罕見大雪圍困,凍死餓死不計其數。烏孫國抓住戰機,聯合其他兩國合力進攻,終使匈奴大敗,數萬匈奴士兵被俘,70萬頭牲畜被烏孫繳獲,匈奴人口銳減三成,從此一蹶不振。

翁歸靡臨終前並沒有遵守其堂兄軍須靡的遺言,打算讓劉解憂長子元貴靡即位,這使得匈奴公主之子泥靡大為不滿。年幼的元貴靡畢竟鬥不過泥靡,最後還是泥靡繼承了烏孫王位。烏孫國內風向突變,親匈奴派的勢力又重新蓋過了親漢派。劉解憂不甘心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毅然遵照烏孫傳統,又嫁給泥靡為妻。劉解憂曾是泥靡的長輩,現在作為泥靡之妻,內心承受了莫大的屈辱,為了挽回烏孫的政治走向,劉解憂必須忍辱負重,並且還為泥靡生了個兒子鴟靡。

不過泥靡號稱狂王,性情殘暴,與劉解憂的感情並不好。泥靡在烏孫倒行逆施,不得人心,劉解憂開始與漢朝使臣策劃除掉泥靡,不料計畫失敗,泥靡得以逃脫。匈奴公主的另一個兒子烏就屠也看不慣泥靡的所作所為,趁機殺死泥靡。泥靡死後,烏就屠阻止元貴靡即位,自己坐上了烏孫王的位置,獲得了匈奴和烏孫國內親匈奴官員的支持。

漢宣帝得知烏孫國內兵變,派破羌將軍辛武賢率領漢軍準備攻打烏就屠。烏孫與漢朝一旦交戰,雙發多年建立的良好雙邊關係就將徹底瓦解,漢朝兩代公主的和親努力也就失去了意義。緊要關頭,劉解憂並沒有放棄最後的努力,派自己的貼身女官馮嫽前往烏就屠處斡旋,馮嫽對烏就屠曉以利害,烏就屠也自知不是漢軍的對手,同意讓元貴靡做烏孫王。劉解憂上報漢宣帝,漢宣帝對劉解憂和馮嫽給予了表彰,並封烏就屠為小昆彌以示安撫。

劉解憂晚年時,因思念長安故土,上奏漢宣帝請求回長安安享晚年,獲准後,劉解憂回到了闊別五十年的長安城,長安繁華依舊,劉解憂卻已是霜染華髮的遲暮之人。回長安兩年後,劉解憂病逝。

劉解憂忠實的實踐了漢武帝的西域政策,接力劉細君完成了“斷匈奴右臂”的戰略目標,畢生精力都用在了為漢朝爭取最大利益上,同時與烏孫內部的親匈奴勢力鬥智鬥勇,棄個人榮辱,三嫁烏孫王,兩度大起大落,確保了烏孫始終沒有偏離親漢的軌道。劉解憂雖然名聲不及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但對於國家外交的貢獻方面絲毫不顯遜色。

匈奴軍隊攝於漢軍之威,不敢應戰,撤退途中被烏孫五萬精銳夾擊,損失慘重。後來匈奴又派出精銳騎兵反擊,遭遇罕見大雪圍困,凍死餓死不計其數。烏孫國抓住戰機,聯合其他兩國合力進攻,終使匈奴大敗,數萬匈奴士兵被俘,70萬頭牲畜被烏孫繳獲,匈奴人口銳減三成,從此一蹶不振。

翁歸靡臨終前並沒有遵守其堂兄軍須靡的遺言,打算讓劉解憂長子元貴靡即位,這使得匈奴公主之子泥靡大為不滿。年幼的元貴靡畢竟鬥不過泥靡,最後還是泥靡繼承了烏孫王位。烏孫國內風向突變,親匈奴派的勢力又重新蓋過了親漢派。劉解憂不甘心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毅然遵照烏孫傳統,又嫁給泥靡為妻。劉解憂曾是泥靡的長輩,現在作為泥靡之妻,內心承受了莫大的屈辱,為了挽回烏孫的政治走向,劉解憂必須忍辱負重,並且還為泥靡生了個兒子鴟靡。

不過泥靡號稱狂王,性情殘暴,與劉解憂的感情並不好。泥靡在烏孫倒行逆施,不得人心,劉解憂開始與漢朝使臣策劃除掉泥靡,不料計畫失敗,泥靡得以逃脫。匈奴公主的另一個兒子烏就屠也看不慣泥靡的所作所為,趁機殺死泥靡。泥靡死後,烏就屠阻止元貴靡即位,自己坐上了烏孫王的位置,獲得了匈奴和烏孫國內親匈奴官員的支持。

漢宣帝得知烏孫國內兵變,派破羌將軍辛武賢率領漢軍準備攻打烏就屠。烏孫與漢朝一旦交戰,雙發多年建立的良好雙邊關係就將徹底瓦解,漢朝兩代公主的和親努力也就失去了意義。緊要關頭,劉解憂並沒有放棄最後的努力,派自己的貼身女官馮嫽前往烏就屠處斡旋,馮嫽對烏就屠曉以利害,烏就屠也自知不是漢軍的對手,同意讓元貴靡做烏孫王。劉解憂上報漢宣帝,漢宣帝對劉解憂和馮嫽給予了表彰,並封烏就屠為小昆彌以示安撫。

劉解憂晚年時,因思念長安故土,上奏漢宣帝請求回長安安享晚年,獲准後,劉解憂回到了闊別五十年的長安城,長安繁華依舊,劉解憂卻已是霜染華髮的遲暮之人。回長安兩年後,劉解憂病逝。

劉解憂忠實的實踐了漢武帝的西域政策,接力劉細君完成了“斷匈奴右臂”的戰略目標,畢生精力都用在了為漢朝爭取最大利益上,同時與烏孫內部的親匈奴勢力鬥智鬥勇,棄個人榮辱,三嫁烏孫王,兩度大起大落,確保了烏孫始終沒有偏離親漢的軌道。劉解憂雖然名聲不及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但對於國家外交的貢獻方面絲毫不顯遜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