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又想吃的飽,又怕控不住血糖,怎麼辦?

對於廣大糖尿病朋友來說, “管住嘴”, 肯定是一件非常難熬的事情。 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 望著各種美食只能眼巴巴的垂涎欲滴。 而主食更是需要重點警惕物件。 於是, 很多認真想控糖的朋友過著挨餓的日子, 而有些貪吃的朋友一下子沒忍住, 吃了, 血糖又飆的老高。

我在之前的文章《糖尿病的頭號謠言, 幾千萬糖尿病患者深受其害!》裡提到說之前看到一個糖尿病患者的案例, 說小時候控糖, 飯一直吃的很少, 過年了就想飽飽的吃頓飯。 這個場景讓我頗為感慨。

難道“控糖”和“飽”真的是一對不和調和的矛盾嗎?為了控糖,

真的就只能挨餓嗎?

今天, 我們就來說說這其中的奧妙。

“飽”, 就是吃足, 沒有饑餓感。 人的饑餓感和飽腹感是由人腦調節控制的。 在人的下丘腦中, 有控制食欲的神經中樞, 分為飽腹中樞和攝食中樞兩部分。 葡萄糖和游離脂肪酸是刺激這兩個中樞的物質。

當吃完飯後, 血中的葡萄糖增多, 飽腹中樞因受到刺激而興奮, 人就產生了飽腹感, 不想再吃了。 當血中葡萄糖減少時, 機體動員脂肪分解來供應能量, 這樣血中的游離脂肪酸增多, 刺激攝食中樞, 產生饑餓感。

葡萄糖增多產生飽腹感, 葡萄糖減少產生饑餓感, 看起來, 真的是不可調和, 但是, 各種食物的能夠產生的飽腹感並不相同, 所能持續的時間也不相同, 所以如果能夠合理搭配食物, 在攝入同等熱量的前提下, 是能夠有效提高飽腹感的。

比如, 水, 水能夠帶來極大的飽腹感, 缺點是, 持續時間短。 這也就是你吃青菜很容易又餓的原因。

在熱量同等的情況下, 脂肪含量越高的食物越不容易讓人覺得飽, 而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則容易讓人覺得飽。 此外, 食物中的膳食纖維含量與飽腹感有密切關係, 纖維高、顆粒粗、咀嚼速度慢的食物, 飽腹感強。

澳大利亞科學家用含有同樣能量的各種麵包所做的研究發現, 同樣是白麵包, 感覺比較粗糙、嚼起來有硬度的容易讓人覺得飽,

而且維持的時間長;口感柔軟的和水果麵包則不容易讓人覺得飽, 維持的時間也短。 前者引起的血糖波動小, 後者引起血糖波動明顯, 對糖尿病人非常不利。

概括來說, 低脂肪、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飽腹感效果最好,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 是最佳的食物種類之一。

為了更好的實現“飽”和“控糖”的雙目標, 糖尿病朋友們應該多多攝取這類食物。

魚肉(特別是海魚), 瘦肉, 雞蛋, 是這類食物中的佼佼者。 瘦肉的話, 糖尿病患者朋友可以在蔬菜裡炒點肉絲, 這樣量不大, 但是飽腹感又不錯。 需要注意的是, 不能多吃!

現在有一類被拎出來宣傳的食物, 粗糧, 就是滿足我們需求的的穀物!比如小米、玉米、高粱、燕麥、蕎麥、麥麩以及各種幹豆類, 如黃豆、紅豆、綠豆、黑豆等。

但是, 粗糧也不能多吃, 我們始終強調營養均衡, 合理搭配, 他的優點也是缺點, 不易消化, 吃的太多容易造成消化以及排便問題。

所以我們建議是, 用餐的時候, 搭配進食, 肉類、雜糧、蔬菜都來點, 營養均衡, 又能飽肚子。

同時:

飯前來點湯

飯前喝點牛奶、湯羹,可以增加一些飽腹感,降低攝取能量的需求。

注意吃菜先後順序

先吃蔬菜後吃肉,通過蔬菜增加適當飽腹感,再吃肉攝取能量、營養,在已經有適當飽腹感前提下,肉的攝入量就相對有所控制。

又能飽肚子。

同時:

飯前來點湯

飯前喝點牛奶、湯羹,可以增加一些飽腹感,降低攝取能量的需求。

注意吃菜先後順序

先吃蔬菜後吃肉,通過蔬菜增加適當飽腹感,再吃肉攝取能量、營養,在已經有適當飽腹感前提下,肉的攝入量就相對有所控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