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司馬懿早年為何不受征辟?只因兗州派系衰落

儘管歷史上司馬懿屢有奇謀, 不乏勝績, 甚至結束了群星閃耀的三國時代, 大一統了中國, 但仍抵不過那個小說裡虛構的空城計為他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作為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 他的成功怎麼可能歸於沒有特點?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司馬懿。

司馬懿視角下的三國“發生學”

現有不少版本的《三國演義》電視劇或基於《三國志》的正劇, 要麼是純蜀漢視角, 要麼是為顯客觀而三方平均用力, 實際上很多重要的歷史情節根本沒有展開。

比如東吳的內部權力鬥爭及其反映的不同集團利益訴求, 比如曹魏後期司馬師、司馬昭執政時對地方實力派的削藩試點及鞏固國內政局穩定的基本情況, 比如曹魏、東吳、遼東公孫淵之間的大三角外交格局以及蜀漢、曹魏、北方少數民族部落的大三角外交格局等。

這些歷史的情節固然沒有被戲劇化為草船借箭、空城計之類膾炙人口的藝術段落,

但絕非可有可無, 甚至有些直接影響到後續王朝或後續若干個世紀的歷史進程。

但是傳統的《三國演義》電視劇是以蜀漢、劉備、諸葛亮為敘事中心的, 隨著蜀漢的滅亡, 整個敘事節奏驟然加快, 而實際上三國的徹底終結還要幾十年的時光。

那麼如何講好後面的故事?一個比較好的方式是以代表人物為中心。

這種方式三國主題的系列遊戲早已實踐過了。 什麼“曹操傳”“劉備傳”“孔明傳”“趙雲傳”之類, 這類角色扮演式的RPG遊戲已被開發得近于“資源枯竭”。

甚至主流的戰略類遊戲——光榮版的《三國志》系列的13個版本中, 也曾在其開發的某幾個階段和版本中開啟了任意武將扮演的視角, 從無名小卒開始打怪升級、百煉成鋼、見證和創造歷史。

這可真是貫徹了徹底的個人主義原則和個人英雄主義的“穿越基本法”。

▲《三國志12》

三國的後期階段, 能夠撐起整個歷史走向龍骨的關鍵人物, 確實是司馬懿, 而這部電視劇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 提供了一個司馬懿視角下的三國“發生學”版本。

從周邊看中國, 從魏國看三國, 從仲達看魏國, 這是有啟發的思路。

後世很多人對司馬懿多少都心存恨意。 這些都是因為他在後期篡取了曹魏的天下, 唯結果論。 但豈能料到, 他在青年時就已經展現出了非同齡人能及的政治智慧。

在他的青年時代, 曹操正如日中天, 權傾朝野, 連皇帝都要對其言聽計從。 然而當曹操聽人說司馬懿有才華, 讓他去做官時, 他卻裝病不去。

很多人認為司馬懿此舉或是心懷漢室, 不屑于做奸雄的臣下, 或是包藏著十足的心機, 是為了觀察曹操能否在中原站穩腳跟。 但我以為都不是, 因為他的父親司馬防, 兄長司馬朗, 都早已在曹操手下做事, 即便曹操沒站穩腳跟,

敗給了袁紹, 他豈能拋下家族獨善其身。

真相應該如此, 漢代的官員選拔是征辟制, 就是通過在朝廷中有名望的人推薦做官, 曹操年輕時入仕, 就是被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推薦的。 然而這其中大有學問, 如果你的舉薦人勢力很大, 你成為他的門生, 仕途自然比較好。但如果你的舉薦人不受朝廷重用,你作為門生也只能靠邊站。

第一次舉薦司馬懿的人叫魏種,是兗州人,關於他的史料不多,但有一條說他曾是河內太守,曾經叛逃過,曹操大怒,把他捉了回來,又覺得他挺有才氣,繼續讓他當官。可想而知,這個罪臣並不會有太強大的勢力。

再加上曹操擔任兗州牧時,曾殺了當時的兗州名士邊讓,一大波兗州士族怒斥,更直接導致了自己的好友陳宮和張邈反目。所以兗州系的官員在朝廷裡並不多。

而此時呢,曹魏的文官集團中最強盛的勢力,則是以荀彧郭嘉為首的潁川士族,司馬懿當然不願意自己被劃分到兗州一系。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再度進行大批官員選拔,這次他是被潁川的首席代表人物荀彧舉薦,司馬懿這才從容上任。

一個高的政治起點,足以讓自己少奮鬥十年,擁有這樣政治頭腦的人已經難能可貴,而更可怕的是,拒絕魏種舉薦時的司馬懿不過二十二歲。

曹操的臨門一腳,更像是考驗司馬懿和楊修的投名狀。

正因為曹操的身世不好,所以他才提出要唯才是舉,因為他明白英雄和身世的關係不是必然的,英雄不應該問出處。當然,有才只是基礎,這個“才”能不能為己所用更重要。於是,通過影視劇的藝術化,曹操既要立威,又要選才,抓了司馬懿和楊修的父親,等於給他倆出了同樣的考題。

以往影視劇裡的司馬懿是腹黑的,這個能帶兵打仗的儒生,沒有半點儒家風範。而《軍師聯盟》裡的司馬懿救父的一節,相較于楊修的毫無底線,與以往塑造的形象比起來,似乎又被洗白的太徹底了。透過對《尚書》是否托偽的辯論一節,已能隱隱看出他不是一個拘於形式的人。

而為了拒絕曹操的征辟不惜壓斷雙腿,這股豪狠勁兒,也只有曹操能跟之相媲美吧。或許在司馬懿看來,他的才華是為天下人而生的,至少在心理層面,此時的他還是把曹操看作是“曹賊”的。

可是他做事的方式,又徹底暴露出他和曹操其實是具有同一氣質的人——他們在內心深處並不看重這天下到底姓什麼,看重的是姓什麼的人能夠讓天下平定。就像,曹操並不忌憚人們罵他曹賊,而是忌憚那麼多有才的人,冥頑不化,拘于形式和古法。

然而,曹操畢竟需要的是為己所控的人才。楊志為了入夥梁山,不得已殺人做投名狀,曹操開出的投名狀,雖然姓曹,但是也姓天下,唯獨不姓漢。司馬懿在成名後的入仕之路上,自己在抗爭,實際也一點點在被曹操所打磨。

至此,在曹操面前,司馬懿通過救父的另類方式,展示出了自己的才華,他的入仕三步曲也就走完了。

仕途自然比較好。但如果你的舉薦人不受朝廷重用,你作為門生也只能靠邊站。

第一次舉薦司馬懿的人叫魏種,是兗州人,關於他的史料不多,但有一條說他曾是河內太守,曾經叛逃過,曹操大怒,把他捉了回來,又覺得他挺有才氣,繼續讓他當官。可想而知,這個罪臣並不會有太強大的勢力。

再加上曹操擔任兗州牧時,曾殺了當時的兗州名士邊讓,一大波兗州士族怒斥,更直接導致了自己的好友陳宮和張邈反目。所以兗州系的官員在朝廷裡並不多。

而此時呢,曹魏的文官集團中最強盛的勢力,則是以荀彧郭嘉為首的潁川士族,司馬懿當然不願意自己被劃分到兗州一系。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再度進行大批官員選拔,這次他是被潁川的首席代表人物荀彧舉薦,司馬懿這才從容上任。

一個高的政治起點,足以讓自己少奮鬥十年,擁有這樣政治頭腦的人已經難能可貴,而更可怕的是,拒絕魏種舉薦時的司馬懿不過二十二歲。

曹操的臨門一腳,更像是考驗司馬懿和楊修的投名狀。

正因為曹操的身世不好,所以他才提出要唯才是舉,因為他明白英雄和身世的關係不是必然的,英雄不應該問出處。當然,有才只是基礎,這個“才”能不能為己所用更重要。於是,通過影視劇的藝術化,曹操既要立威,又要選才,抓了司馬懿和楊修的父親,等於給他倆出了同樣的考題。

以往影視劇裡的司馬懿是腹黑的,這個能帶兵打仗的儒生,沒有半點儒家風範。而《軍師聯盟》裡的司馬懿救父的一節,相較于楊修的毫無底線,與以往塑造的形象比起來,似乎又被洗白的太徹底了。透過對《尚書》是否托偽的辯論一節,已能隱隱看出他不是一個拘於形式的人。

而為了拒絕曹操的征辟不惜壓斷雙腿,這股豪狠勁兒,也只有曹操能跟之相媲美吧。或許在司馬懿看來,他的才華是為天下人而生的,至少在心理層面,此時的他還是把曹操看作是“曹賊”的。

可是他做事的方式,又徹底暴露出他和曹操其實是具有同一氣質的人——他們在內心深處並不看重這天下到底姓什麼,看重的是姓什麼的人能夠讓天下平定。就像,曹操並不忌憚人們罵他曹賊,而是忌憚那麼多有才的人,冥頑不化,拘于形式和古法。

然而,曹操畢竟需要的是為己所控的人才。楊志為了入夥梁山,不得已殺人做投名狀,曹操開出的投名狀,雖然姓曹,但是也姓天下,唯獨不姓漢。司馬懿在成名後的入仕之路上,自己在抗爭,實際也一點點在被曹操所打磨。

至此,在曹操面前,司馬懿通過救父的另類方式,展示出了自己的才華,他的入仕三步曲也就走完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