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金代玉器考古分佈、形制、玉料及工藝特點分析

金代地圖及三次遷都

背景介紹:西元1114年, 原為契丹臣屬的女真起兵反遼, 1115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旻)在上京(黑龍江哈爾濱阿城南【阿勒楚喀】)建國,

國號大金。

1125年, 金滅遼, 1127年滅北宋。 1153年右丞相海陵王完顏亮弑君奪位, 遷都中都大興府(北平), 1157年毀上京, 上京衰。 金世宗、金章宗(1125-1208年), 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達到頂峰。

章宗後期開始衰落, 被迫遷都汴京開封府(河南開封)。

1234年, 金國滅亡。

由於金國兩次遷都, 對於玉器的分佈也產生了影響。 在金早期女真族活動的主要區域在以會寧為中心的黑龍江地區。 早期金代玉器的發現也以黑龍江和吉林為主。 時間與海陵王遷都之前的時間段相吻合。

中期的金國玉器, 主要集中在北平附近, 遷都中都之後, 大批的女真貴族南遷到北平, 墓葬就理應集中到這個地區, 但是迄今為止, 發現的數量還不是很多。 就現在出土的玉器來說,

都是很精美的。

除了黑龍江、吉林、北平, 之外, 內蒙、山西、陝西、河北、上海都有零星金代玉器出土。 但是數量不多, 總體上少於遼代玉器。 目前有明確紀年的有兩處墓葬:吉林完顏婁室墓和北平烏古倫窩倫墓, 但是其他墓葬的時間範圍也比較容易判斷。

形制:

1、玉帶, 金代的玉帶和遼代的形制差別不大, 都由扣、環、銙、鉈尾、鞓、釘組成, 與遼代發現的扣帶不同的是玉銙的固定方式不太一樣。 遼代的玉銙是用象鼻穿孔, 縫在鞓上, 正面不見穿孔, 在金代發現的玉帶銙是用四角穿孔, 縫在鞓上, 前後都能見到孔。

另外玉器的紋飾似乎更加世俗化, 出現了竹節紋的裝飾, 是否如此, 有待更多考古發現的印證。

金代還出現一種玉束帶, 又叫“吐鶻帶”,

在《金史·輿服志下》有記錄:“金人之常服四:帶、巾、盤領衣、烏皮靴。 其束帶曰吐鶻······吐鶻, 玉為上, 金次之, 犀象骨角又次之……其雕琢多如春山、秋水之飾”。

看實物, 其實和以前的玉帶的功能性差別不大, 只是上面的玉銙形狀發生較大變化, 帶有明顯的女真族特點。

吐鶻帶

2、龜遊佩、藻魚佩、荷葉佩、荷葉魚佩

金代玉器中有一類題材的玉佩在多處墓葬都有出土。 就是以魚、龜、荷華為元素的玉佩。 分佈地在黑龍江、北平、西安等地。

金代青玉烏古倫龜遊佩, 現藏首都博物館

金代墨玉中興荷魚佩, 現藏黑龍江博物館

完顏婁室荷華玉飾

3、玉天鵝、玉鶻攫天鵝佩

在遼代就已經出現了一些類似的題材,反映了北方民族的射獵生活。到了金代得以繼承和發展。鶻攫天鵝玉飾,也被稱為“春水玉”(楊伯達稱),這一題材的玉器自金代發現後,經元明清一直存在,經久不衰。

哈爾濱新香坊出土金早期玉天鵝一對

故宮藏金代春水玉

故宮遼至金春水玉佩

故宮金代白玉春水玉佩

故宮金代青玉春水

4、人物、飛天

金代玉器人物出土不多。多是早中期玉器,做工不是很好。

遼寧桓仁縣五女山城出土玉飛天

5、玉爐頂

玉爐頂,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帽頂,一種說是香爐頂。未定。玉爐頂多是多層立體鏤雕而成。元代的玉爐頂很多,而且做工優良,原被認為是元代之物。後來在吉林班德古城出土一件金代白玉蓮鷺紋爐頂,對於玉爐頂的出現時間有了新的改變。

班德古城出土金代蓮鷺紋玉爐頂

6、兔、獅子、馬、鹿、鳥

黑龍江省綏濱縣金代奧裡米古城內出土的水晶兔,長3.8釐米,高2.2釐米

故宮金代中期白玉柞樹群鹿玉飾

房山長溝峪出土金代中期雙鶴銜靈芝玉飾

7、花草形花飾

花草形玉飾,在唐朝就逐漸出現了,到了遼代繼續發展,到了金代,花草形玉飾就成了主流。很多玉器上都有花草形裝飾。

長溝峪纏枝花玉飾

8、器皿

金代的玉器器皿不多,主要有玉碗、玉盤、玉盆、玉妝奩、玉粉盒、玉香盒、玉暖硯。

豐台區南苑玉暖硯

9、玉嘎拉哈

嘎拉哈是羊的距骨,用來做小孩的玩具,遼代時就有,金代依然有。中間有空可以穿系,應該還有一些辟邪之類的用途。

金代玉嘎拉哈

玉料,金代在早期定都上京的時代,由於剛剛建國,經濟沒有發展起來,對於玉料的來源也沒有完全控制,工藝比遼代玉器粗糙,玉料比較雜,有相當一部分是用岫岩玉製作,還有水晶(不多),石英,和田玉,還有一些地方雜玉。

到了中期,金朝遷都北平,控制了長江以北的地區,也控制了主要的和田玉的貿易,這個時候在北平附近出土的玉器主要是使用和田玉,而且質地相當好。

到了晚期,玉器的數量開始減少,但是玉雕技術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很複雜的多層立體鏤雕的玉件,為元朝玉器的發展積累了很好的技術。

製作工藝:

金代玉雕以片雕為主,圓雕較少。特點如下:

1、雖然掌握了中原地區的玉石貿易,但是由於戰爭的原因,玉料的成本依然很高,所以近代對於玉料的處理依然很很節約。都會保留玉料原有的幾何輪廓,但是玉料的處理上又比遼代巧妙。可以切割成薄片,一塊玉料可以製作多件玉件,而且金代玉飾很多都是大小、形狀一致的成對出現的。

2、金代的玉飾如果主體是人物或動物,常常以花草為背景和裝飾。

3、金代的玉雕結構講究上下對稱,左右對稱,或者採用成形對開的工藝,先將一塊較厚的玉料做出鏤空的大樣,然後再從中間片切,做成大小形狀一致的一對玉器。再精細打磨雕琢。

原創不易,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完顏婁室荷華玉飾

3、玉天鵝、玉鶻攫天鵝佩

在遼代就已經出現了一些類似的題材,反映了北方民族的射獵生活。到了金代得以繼承和發展。鶻攫天鵝玉飾,也被稱為“春水玉”(楊伯達稱),這一題材的玉器自金代發現後,經元明清一直存在,經久不衰。

哈爾濱新香坊出土金早期玉天鵝一對

故宮藏金代春水玉

故宮遼至金春水玉佩

故宮金代白玉春水玉佩

故宮金代青玉春水

4、人物、飛天

金代玉器人物出土不多。多是早中期玉器,做工不是很好。

遼寧桓仁縣五女山城出土玉飛天

5、玉爐頂

玉爐頂,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帽頂,一種說是香爐頂。未定。玉爐頂多是多層立體鏤雕而成。元代的玉爐頂很多,而且做工優良,原被認為是元代之物。後來在吉林班德古城出土一件金代白玉蓮鷺紋爐頂,對於玉爐頂的出現時間有了新的改變。

班德古城出土金代蓮鷺紋玉爐頂

6、兔、獅子、馬、鹿、鳥

黑龍江省綏濱縣金代奧裡米古城內出土的水晶兔,長3.8釐米,高2.2釐米

故宮金代中期白玉柞樹群鹿玉飾

房山長溝峪出土金代中期雙鶴銜靈芝玉飾

7、花草形花飾

花草形玉飾,在唐朝就逐漸出現了,到了遼代繼續發展,到了金代,花草形玉飾就成了主流。很多玉器上都有花草形裝飾。

長溝峪纏枝花玉飾

8、器皿

金代的玉器器皿不多,主要有玉碗、玉盤、玉盆、玉妝奩、玉粉盒、玉香盒、玉暖硯。

豐台區南苑玉暖硯

9、玉嘎拉哈

嘎拉哈是羊的距骨,用來做小孩的玩具,遼代時就有,金代依然有。中間有空可以穿系,應該還有一些辟邪之類的用途。

金代玉嘎拉哈

玉料,金代在早期定都上京的時代,由於剛剛建國,經濟沒有發展起來,對於玉料的來源也沒有完全控制,工藝比遼代玉器粗糙,玉料比較雜,有相當一部分是用岫岩玉製作,還有水晶(不多),石英,和田玉,還有一些地方雜玉。

到了中期,金朝遷都北平,控制了長江以北的地區,也控制了主要的和田玉的貿易,這個時候在北平附近出土的玉器主要是使用和田玉,而且質地相當好。

到了晚期,玉器的數量開始減少,但是玉雕技術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很複雜的多層立體鏤雕的玉件,為元朝玉器的發展積累了很好的技術。

製作工藝:

金代玉雕以片雕為主,圓雕較少。特點如下:

1、雖然掌握了中原地區的玉石貿易,但是由於戰爭的原因,玉料的成本依然很高,所以近代對於玉料的處理依然很很節約。都會保留玉料原有的幾何輪廓,但是玉料的處理上又比遼代巧妙。可以切割成薄片,一塊玉料可以製作多件玉件,而且金代玉飾很多都是大小、形狀一致的成對出現的。

2、金代的玉飾如果主體是人物或動物,常常以花草為背景和裝飾。

3、金代的玉雕結構講究上下對稱,左右對稱,或者採用成形對開的工藝,先將一塊較厚的玉料做出鏤空的大樣,然後再從中間片切,做成大小形狀一致的一對玉器。再精細打磨雕琢。

原創不易,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