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感悟」有的時候,你需要突破你自已!

人都是習慣的動物, 也是經驗的動物。 你會發現, 成功的人總是在一步步地突破自我, 而大多數失敗者則習慣了給自己找理由, 給自己設限。 很多時候, 打敗你的, 只是你自己。

打敗你的, 不是那些工作和事情本身, 而是你自己。

有一句名言說:你真正的敵人, 是你自己。

但自己的敵人, 其實就是這些設限的屏障。

1. 一開始先講兩個小故事。

我媽退休得特別早, 那時單位改革, 所有員工競爭轉崗, 我媽那年40多歲, 不想再折騰, 就辦理了提前內退。

後來和我聊起, 我問為什麼她那麼早就退休。

我媽說, 那時廠子裡所有的東西都要資料化網路化, 想繼續工作就要學電腦, 我練了幾天發現跟不上, 索性就退休算了。

在我媽的觀念裡, 都到了退休年紀了, 還學什麼電腦, 那麼複雜的東西搞不懂, 打字又慢, 根本競爭不過那些年輕人。

退休在家後, 我媽學上網看韓劇, 前幾年特別流行網上種菜,

她訂好鬧鐘, 半夜起床去偷菜, 還學會了網上聊天, 和網友打雙升。

我笑她, 不是學不了電腦嗎?怎麼現在玩得這麼溜?

我媽瞪我一眼, 這有什麼難?熟悉了就會了。

曾經我媽用的手機還是摩托羅拉, 後來流行智能機, 我給她買了蘋果, 她最開始連連擺手, 不行, 我用不了這些複雜功能, 這都是你們年輕人流行的。

現在就連我搞不懂支付寶的某些功能, 還要請教我媽, 她還會嘲笑我落伍了, 跟不上時代。

第二個故事:去年在朋友聚會上認識一個姑娘, 她言談中表達了對我職業的羡慕。

我說, 現在寫作門檻也不高, 創意文案都可以練習, 只要稍微會一點入門後, 其實並不難。

姑娘說, 我肯定就不行, 我連看書都覺得頭疼, 天生缺乏文藝細胞, 做不了。

那時我沒有多說什麼, 前段時間偶然機會又遇到她, 她說自己已經跳槽到廣告公司做文案了, 做得很開心, 工作也開始逐漸上手。

我打趣她, 哈, 不是說沒有文藝氣息嗎?怎麼又來搞文案了?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以前覺得自己不行,

後來試一下發現, 其實也沒有那麼難。

我點頭, 這就對了, 不試一下, 怎麼知道?

2. 我發現, 在工作和生活中, 好像有很多人都這樣, 還沒怎麼著, 就首先告訴自己, 我不行。

我是男生, 我怎麼能做時尚工作。

我是女生, 我是肯定學不會開車。

我是理科生, 我做不了文科的工作。

我不愛運動, 我沒辦法堅持每天夜跑。

這種心理, 有些是對工作的偏見, 而有些, 是對自我的偏見。

這種“我是怎樣的人, 所以我肯定做不了那樣的事”的心理, 實際上是無形之中給自己設置了一道屏障。

而一旦有這樣的念頭, 哪怕去嘗試也會失敗, 這時就會形成另外一種心理:看吧, 我就說我做不了, 我確實沒辦法。

而當這種觀念根深蒂固, 就會影響到自己的三觀,

將本來自我個人的無法達到, 變成整個人群的無法達到。

最後就會變成:

男生, 不要每天打扮得花裡胡哨。 女生, 做不了管理工作當不了領導。 胖子, 就別想著真的減肥成功變美。 沒能力, 就安分守己別整天異想天開。

回歸到個人而言, 心理學研究表明:

很多事情,並非是真的你無法做到,而是從最開始,很可能在你的潛意識裡,就首先打了退堂鼓,阻止自己做到。

這就是典型的看輕自己。

還有一種情況是,很多年輕人的盲目自信或自負,其實並非是真的頭腦發熱好高騖遠,而是從這種內心的自卑演化而來。

而這其中,有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做“自我保護機制”,是無意識行為。

用心理學高看自己,就是打破這種自我保護,讓無意識的退縮,變成有意識地突進。

3.什麼是自我保護機制?

簡單而言,就是我們在面臨某種不確定的因素,或者處於不確定的場景時,就會因為外界的干擾,所形成的一種自我影響和保護,其目的是不讓自己受傷害,保證自己的安全。

這種安全,既是身體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這種情況其實非常常見,它是預先給自己設定好的一套心理程式。

比如:我本來能力就不夠,所以這件事沒有做好,也不能怪我。我的期待值一開始也沒太高,所以現在沒有做好,也不至於太失望吧。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你比較敏感,一言不合就言辭激烈,脾氣暴躁,容易炸毛,實際上都是自啟動了自我保護機制,來保證自己的安全。

因為害怕面對未知的結果,所以給自己找了許多可以全身而退的臺階。

提前設置好許多外在條件,以安慰自己,哪怕這樣做不算對不算好,但我也是身不由己。

這樣的保護機制,會有兩個結果:

一、如果沒有做到,那麼正如剛才所言,可以用來安慰自己,我也是沒辦法,我早就知道自己不行,但我現在嘗試過了,也沒差吧?

二、萬一結果還不錯,就非常容易過度自滿,以為自己的能力是超水準發揮,有了資本,掉以輕心,反倒喪失了下一次難題到來時的提前準備。

自我保護機制,說白了,就是自我設限,並且是無意識的,片面的,絕大多數時候是消極的。

所以,打敗你的,不是那些工作和事情本身,而是你自己。

有一句名言說:你真正的敵人,是你自己。

但自己的敵人,其實就是這些設限的屏障。

那意識到了這種屏障的存在,就要想辦法去打破它,這時,就是運用心理學的自我認知三步戰略。

即:分析自我、評估外在、阻力突破。

4. ① 分析自我

對自我的認知有許多方面,其中包括可能被我們遺漏的,甚至被自己認為是優點或者習以為常的方面。

你是否在遇到很多事情時,過早地給予自己一個結果,認為它哪怕最終完成,也不會高於自己的期待。

你是否平時裡過於悲觀或樂觀,善於用自己的一套理論去評價和衡量自己的行為,提前完成了對事情的認知和瞭解。

你是否過於完美主義,不允許有任何的瑕疵存在,又特別善於否定自己,在面對不夠完美的結局時,特別容易氣惱和懊悔。

你是否總愛內疚,遇到很多人事時總喜歡從自己的身上找問題,將本來不是自己的錯和責任大包大攬,一次次讓自己陷入自責中。

分析面對許多事情時的成因,首先分析的是遇事時你的心理變化,不能錯過任何一個細節,只有全面分析過自我,才能談正確認知生活。

②評估外在

正確評估風險,是在直面自我之後的第二步,其正確的引導能夠讓你能更加清晰地面對遇到事情時所可能遭遇的不確定因素。

完成一件事情都有兩種結果,要麼是好,要麼是壞。

好的地方會帶來自我怎樣的成長,能夠讓你得到如何的歷練,如果是壞的,最終沒有做到,那麼失敗所帶來的風險和損失,自己是否能夠承擔和接受。

人的抗壓性,體現在你是否能正確評估外在,不盲目樂觀地認為自己能夠遊刃有餘地處理,也可以冷靜下來面對那些突發狀況,實際上,都是正確評估風險所帶來的正面應對。

③ 阻力突破

當你正確認識自我和外在之後,就會得到兩個結論:

關於自我:自己到底有哪裡做得不夠好,是否給自我設限,有什麼優缺點。

關於外在:這件事是否真的可以順利完成,如果可以,需要做什麼,如果不可以,如何儘量做到最好,或選擇其他規避風險的方式。

得到正確的結論後,就要學會打破屏障。

這時,就需要你有一種決心,跳出目前思維禁錮的舒適區,推自己一把,勇於去嘗試和接納風險,用與生活遭遇戰,去歷練自己不斷適應的能力。

5. 人的潛力非常大,總是停留在自我的屏障內,擔驚受怕,提前讓自己退縮,到頭來只能是看輕自己。

越是退縮,就會越覺得自己不行,越不行,就會越看輕自己,萎靡不振。

只有首先正確認知,之後再勇於突破,哪怕最開始還無法適應這種突變,但堅持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正在快速成長。

阻力和風險,其實一直會伴隨著我們的工作生活。

人不能盲目自信,需要腳踏實地,但人也不能看輕自己,總以為自己做不到,其實你不是真的做不到,而是你以為自己不行。

用心理學高看自己,實際上就是突破自我保護機制,突破自我設置的屏障。

高看自己,就是別總說我不行,而是說我可以,我要試試看。

很多事情,並非是真的你無法做到,而是從最開始,很可能在你的潛意識裡,就首先打了退堂鼓,阻止自己做到。

這就是典型的看輕自己。

還有一種情況是,很多年輕人的盲目自信或自負,其實並非是真的頭腦發熱好高騖遠,而是從這種內心的自卑演化而來。

而這其中,有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做“自我保護機制”,是無意識行為。

用心理學高看自己,就是打破這種自我保護,讓無意識的退縮,變成有意識地突進。

3.什麼是自我保護機制?

簡單而言,就是我們在面臨某種不確定的因素,或者處於不確定的場景時,就會因為外界的干擾,所形成的一種自我影響和保護,其目的是不讓自己受傷害,保證自己的安全。

這種安全,既是身體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這種情況其實非常常見,它是預先給自己設定好的一套心理程式。

比如:我本來能力就不夠,所以這件事沒有做好,也不能怪我。我的期待值一開始也沒太高,所以現在沒有做好,也不至於太失望吧。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你比較敏感,一言不合就言辭激烈,脾氣暴躁,容易炸毛,實際上都是自啟動了自我保護機制,來保證自己的安全。

因為害怕面對未知的結果,所以給自己找了許多可以全身而退的臺階。

提前設置好許多外在條件,以安慰自己,哪怕這樣做不算對不算好,但我也是身不由己。

這樣的保護機制,會有兩個結果:

一、如果沒有做到,那麼正如剛才所言,可以用來安慰自己,我也是沒辦法,我早就知道自己不行,但我現在嘗試過了,也沒差吧?

二、萬一結果還不錯,就非常容易過度自滿,以為自己的能力是超水準發揮,有了資本,掉以輕心,反倒喪失了下一次難題到來時的提前準備。

自我保護機制,說白了,就是自我設限,並且是無意識的,片面的,絕大多數時候是消極的。

所以,打敗你的,不是那些工作和事情本身,而是你自己。

有一句名言說:你真正的敵人,是你自己。

但自己的敵人,其實就是這些設限的屏障。

那意識到了這種屏障的存在,就要想辦法去打破它,這時,就是運用心理學的自我認知三步戰略。

即:分析自我、評估外在、阻力突破。

4. ① 分析自我

對自我的認知有許多方面,其中包括可能被我們遺漏的,甚至被自己認為是優點或者習以為常的方面。

你是否在遇到很多事情時,過早地給予自己一個結果,認為它哪怕最終完成,也不會高於自己的期待。

你是否平時裡過於悲觀或樂觀,善於用自己的一套理論去評價和衡量自己的行為,提前完成了對事情的認知和瞭解。

你是否過於完美主義,不允許有任何的瑕疵存在,又特別善於否定自己,在面對不夠完美的結局時,特別容易氣惱和懊悔。

你是否總愛內疚,遇到很多人事時總喜歡從自己的身上找問題,將本來不是自己的錯和責任大包大攬,一次次讓自己陷入自責中。

分析面對許多事情時的成因,首先分析的是遇事時你的心理變化,不能錯過任何一個細節,只有全面分析過自我,才能談正確認知生活。

②評估外在

正確評估風險,是在直面自我之後的第二步,其正確的引導能夠讓你能更加清晰地面對遇到事情時所可能遭遇的不確定因素。

完成一件事情都有兩種結果,要麼是好,要麼是壞。

好的地方會帶來自我怎樣的成長,能夠讓你得到如何的歷練,如果是壞的,最終沒有做到,那麼失敗所帶來的風險和損失,自己是否能夠承擔和接受。

人的抗壓性,體現在你是否能正確評估外在,不盲目樂觀地認為自己能夠遊刃有餘地處理,也可以冷靜下來面對那些突發狀況,實際上,都是正確評估風險所帶來的正面應對。

③ 阻力突破

當你正確認識自我和外在之後,就會得到兩個結論:

關於自我:自己到底有哪裡做得不夠好,是否給自我設限,有什麼優缺點。

關於外在:這件事是否真的可以順利完成,如果可以,需要做什麼,如果不可以,如何儘量做到最好,或選擇其他規避風險的方式。

得到正確的結論後,就要學會打破屏障。

這時,就需要你有一種決心,跳出目前思維禁錮的舒適區,推自己一把,勇於去嘗試和接納風險,用與生活遭遇戰,去歷練自己不斷適應的能力。

5. 人的潛力非常大,總是停留在自我的屏障內,擔驚受怕,提前讓自己退縮,到頭來只能是看輕自己。

越是退縮,就會越覺得自己不行,越不行,就會越看輕自己,萎靡不振。

只有首先正確認知,之後再勇於突破,哪怕最開始還無法適應這種突變,但堅持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正在快速成長。

阻力和風險,其實一直會伴隨著我們的工作生活。

人不能盲目自信,需要腳踏實地,但人也不能看輕自己,總以為自己做不到,其實你不是真的做不到,而是你以為自己不行。

用心理學高看自己,實際上就是突破自我保護機制,突破自我設置的屏障。

高看自己,就是別總說我不行,而是說我可以,我要試試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