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蔡元培的北大創業史:七辭北大校長而不准

蔡元培, 中國近代偉大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民主進步人士, 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 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 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

在蔡元培任職北大校長的11年間, 他曾七辭北大校長而不被批准。 七次辭職, 各有原因

蔡元培第一次出任北大校長是他51歲, 第一次辭職是因為張勳擁宣統廢帝復辟, 他離京到了天津, 提出辭去北大校長一職。 不過復辟鬧劇只玩了12天就完蛋了。 他於當月23日回北大。

他第二次辭職是因為北大學生要到北洋政府請願, 反對中日一個軍事協定, 他勸說不成, 當天請求辭職。

第三次辭職是在五四運動期間, 學生遊行到天安門, 北洋政府抓了許多北大學生。 他奔走要求釋放, 等5月7日學生一放出來, 他就公開通電, 引咎辭職, 實際上他也是以辭職表示和北洋政府的不合作。 結果因為政府一再挽留, 包括總統徐世昌在內, 他辭職不成。

第四次辭職是在1919年12月31日, 北京教職員因為不信任教育部, 全體停止職務, 他作為校長當然要辭職。

第五次辭職原因有點例外, 因為北大學生發生講義風潮, 對講義收費不滿而鬧事。 他憤怒了, 甚至對學生說:“我是從手槍炸彈中曆煉出來的, 你們如有槍炸彈, 盡不妨拿出來對付我”。 蔣夢麟記得他還說“我和你們決鬥”。 這次風潮由胡適調停解決。

第六次辭職是因為曾經在北大任教、當時擔任財政總長的羅文幹被冤枉逮捕, 本來司法機關查無證據將羅放了。 不料教育總長彭允彝竟然在國務院會議上提案將羅再抓起來。 他瞭解羅的人格和清白, 為了抗議行政干預司法, 不與違背法治、腐敗無恥的北洋政府同流合污, 他向總統和教育部提出辭職, 並公開在《北京大學日刊》發表辭職聲明。

他的這次辭職社會反響很大, 輿論強烈, 彭允彝也因此下臺。 總統黎元洪出面挽留, 他辭職不成, 但不再到校, 由蔣夢麟代理。 奇怪的是北洋政府始終沒有免他的職。

1926年6月28日, 也就是三年半以後, 他從歐洲回國, 第七次提出辭職, 仍沒有獲准, 但他沒有再回到北大。 加上北大師生和北京九個學校的懇切挽留,又沒有辭成。一直到了1927年7月軍閥張作霖取消北大改為京師大學校,他的校長名義才取消。

蔡元培不愧被稱為“人世楷模,學界泰斗”,七次主動辭職,竟沒有一次是因為自己個人的利益,而都是為了師生,人民大眾的利益辭職的,他的這種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相信他在北大的這段創業史會被後人傳為一段佳話。

對於學界泰斗蔡元培七辭北大校長職務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和小編互動哦!

加上北大師生和北京九個學校的懇切挽留,又沒有辭成。一直到了1927年7月軍閥張作霖取消北大改為京師大學校,他的校長名義才取消。

蔡元培不愧被稱為“人世楷模,學界泰斗”,七次主動辭職,竟沒有一次是因為自己個人的利益,而都是為了師生,人民大眾的利益辭職的,他的這種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相信他在北大的這段創業史會被後人傳為一段佳話。

對於學界泰斗蔡元培七辭北大校長職務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和小編互動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