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阮玲玉因畏人言而死,鄭莊公因人言可畏養弟成患,人言有多可畏?

1935年3月8日, 民國著名影星阮玲玉吞食大量安眠藥自殺。 她為什麼會自殺?當時人議論紛紛, 一封寫有“人言可畏”的可疑遺書, 卻把當時小報記者的無恥報導推上了風口浪尖。 不管阮玲玉“人言可畏”的遺言是否為真, 魯迅的評價卻客觀地道出了事實:“她的自殺, 和新聞記者有關, 也是真的。 ”

阮玲玉

以人類文明的發展看, 阮玲玉絕對不會是因“人言”而死的最後一人, 更不是感受到“人言可畏”的第一人。 早在2700多年前, 就有人已經發出了“人言可畏”的哀歎了。

這人不是別人, 正是周王室執政卿、春秋小霸鄭莊公。

西元前757年, 武姜與鄭武公生下第一個兒子。 這個兒子出生時有些特別——對武薑來說, 是刻骨銘心的——因為他是難產而生。 武姜夫婦為紀念他的出生, 給這個兒子的名字就取作“寤生”, 意即“難產”。 取這個名字, 可看出武薑對這個曾經給她帶來刻骨銘心痛苦經歷的兒子並不太喜歡。

生下兒子後, 卻整天“難產、難產”的叫, 這讓兒子心理負擔多麼沉重啊!

鄭莊公一家人

西元前754年, 武姜又為鄭武公生下了第二個兒子姬段。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因為姬寤生是難產所生, 從小就被武薑所嫌棄;特別是在寤生弟弟姬段出生之後,

武薑就顯得更加偏心了。 如果武薑只有寤生這麼一個兒子, 她對寤生的關愛肯定不會因難產而減少分毫。 但現在既然又多生出個乖巧的小兒子, 生產寤生時給武薑所造成的痛苦, 對比之下就猛然地被放大了。 從鄭莊公成年以後的性格來看, 自小應該就是話語不多、少年老成的“小大人”類型。 姬寤生這樣悶騷的性格, 就更加難以討好母親了。 因此, 姬寤生從小就在母親歧視與嫌棄的目光下成長起來, 而姬段則是在母親溺愛中長大的。

西元前745年, 寤生父親鄭武公病危。 武姜因為偏愛姬段, 甚至向鄭武公請求廢去姬寤生的太子之位, 改立他的弟弟姬段為太子。 幸好, 病危中的鄭武公十分清醒, 並未同意。 (《史記·鄭世家》)

西元前744年, 在鄭武公去世後, 姬寤生繼位為君, 即後來的鄭莊公。 這年他剛剛十三歲, 弟弟姬段十歲。

鄭武公死後, 武姜頓時覺得鄭國現在應該是自己的天下了。 姬寤生雖然是國君, 但畢竟是兒子, 怎麼也大不過自己去。 所以鄭莊公一登上國君之位, 武薑就迫不及待地端出母親架子, 為小兒子姬段討要封地。 武薑的胃口非常大, 一開口就要的是制(即今天的河南滎陽)。 十三歲的鄭莊公面對母親咄咄逼人的架勢, 顯得有些準備不足, 囁囁嚅嚅地回答:“制, 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鄭莊公這段話, 前後思維跳躍性非常大。 這是他面對咄咄逼人的母親時, 準備不足所表現出來的局促。

鄭莊公與母親

“制, 岩邑也”, 是說制邑是一座位置險要的城邑。 制邑的確切位置, 大約是在今滎陽市區西北12公里、峽窩鎮上街村。 自此以西, 地勢險要, 虎牢關尤扼要沖。 然而制邑的險要與否, 與制邑能否給姬段根本就沒有必然聯繫——因為制邑位置險要就不能給姬段, 這不就是證實鄭莊公已經對母親和弟弟深懷戒心了嗎?所以, 自覺說錯話的鄭莊公趕緊補上一句“虢叔死焉”。這裡鄭莊公所說的虢叔,就是東虢國國君。東虢國國君恃險而不修德,最終被鄭武公所殺。鄭莊公提及虢叔之死,是要掩飾自己不小心所表露出來的戒備之心。他意思是,東虢公當年就死在制邑,對姬段不吉利,母親您就改要其它城邑得了。

迫于傳統道德倫理壓力,鄭莊公還不敢直接地對母親開口說“不”,最終他還是屈服了,說“佗邑唯命。”

武薑沒想到第一次向兒子開口就吃了閉門羹,有些猝不及防。一時間,她也不好再強行逼迫鄭莊公,於是轉而要了鄭國的另一座大城——京邑(今河南滎陽市東南)。鄭莊公也不敢再出口推辭,乖乖地把京封給弟弟姬段了。但是在他的心底裡,對於母親的偏心自然是又多了一分嫉恨。

封到京邑後,姬段被人稱為“京城太叔”。作為還不能完全獨立生活的十歲兒童,姬段最開始肯定是沒什麼非分之想的。然而,姬段在母親明裡暗裡的教唆下,思想逐漸產生了變化,也就開始恃寵做些違禮之事。這樣的事情做多了,被鄭莊公手下大臣們所查覺,就開始紛紛向鄭莊公進諫。

姬段

首先查覺到異常的是鄭國卿士祭仲(即祭足),他急忙來提醒鄭莊公:“城邑的城牆如果超過百雉(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就是國家之害。先王定下規矩,大城城牆不能超過國都規模的三分之一,中等城市不能超過五分之一,小城不能超過九分之一。而現在京的城牆已經超過這一規定,公然違背先王制度,您怎麼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呢?”

面對手下大臣舉報親弟弟的違法,鄭莊公會怎麼應對呢?

如果鄭莊公與兄弟感情深厚,他應該會直接把姬段叫到國都,訓斥一頓,然後再命令他拆除違章建築;又或者稍微謹慎一點,親自到京城巡視一番,確認屬實後再責令姬段拆毀違規城牆。然而,歷史上的鄭莊公,表現卻有些出人意料之外。

鄭莊公剛聽到祭仲的舉報時,也顯得有些懊惱:“薑氏想這樣啊!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禍亂的發生呢?”祭仲聽了,答道:“薑氏也太難滿足了吧?不如早點想辦法安頓好姬段,不要讓事態繼續這麼惡化下去。雜草蔓延開後都難以根除,何況是您養尊處優的兄弟呢?”

鄭莊公稱武姜為“薑氏”,足見他對母親所作所為的憤怒。

作為忠心耿耿的臣子,祭仲此時提醒鄭莊公未免不是一番好意。他是想讓鄭莊公早點採取措施,不要讓事態繼續這麼惡化下去。否則這麼不受控地發展下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形勢將迫使鄭莊公親兄弟之間不得不兵戎相見!

然而,鄭莊公的心思卻遠不是祭仲所能預想得到了。

他並沒有接受祭仲的建議,而是冷冷地甩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多行不義必自斃!你慢慢等著瞧吧!”……

因為鄭莊公的這種表現,後人對鄭莊公多有責難,認為他是處心積慮地要殺死親弟弟姬段。然而,設身處地為鄭莊公想想,他也確實是也有他的不得已之處。

《詩經·國風·鄭風》有篇“將仲子”,《毛詩》為之作序,說:“(鄭莊公)不勝其母,以害其弟”:

將仲子兮,無逾我裡,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將”,即為請;“仲子”,即指祭仲;“將仲子兮”,即“請仲子”。“無逾我裡”是比喻的手法,意思是不要離間我與親人之間的感情;“無折我樹杞”,也是同樣的修辭方法,意思是不要傷害我兄弟(祭仲勸鄭莊公“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豈敢愛之”為省略語,意即姬段如果敢為害,我豈能愛之而不誅?因為有父母、兄弟、眾人之故,所以現階段只能縱容他。“仲可懷也”,說的是祭仲你勸我的話可私下說,但是父母、兄弟、眾人之言,不可不認真應對啊!

人言可畏

“將仲子”第三段的“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就是“人言可畏”的最原始出處。民國影星阮玲玉迫於“人言可畏”而自殺,兩千多年前的鄭莊公迫於“人言可畏”而不得不把姬段封於京邑,養弟成患,彼此都有不得已之處。姬段罪名未昭之時,鄭莊公任何對姬段的懷疑和防備之舉,都要受到來自母親、兄長、甚至國人的非議和阻擾,迫使他不得不更進一步地放縱姬段——人言可畏啊!

更加麻煩的是,隨著姬段慢慢長大,他越來越受到鄭國民眾的歡迎。

在鄭國,姬段成了家喻戶曉的“Super Star”,是萬千鄭國美少女心目中的“白馬王子”。《詩經·國風·鄭風》中有篇“叔于田”,就是歌頌姬段:

叔于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姬段生來就是人見人愛的美男子,如果那時有“超級男生”之類的大賽,姬段肯定就是當之無愧的全國冠軍。鄭國民眾如此喜歡姬段,連姬段出獵都引得萬人空巷,甚至作歌來稱讚他“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可見姬段在鄭國人氣之高了。

田獵

姬段既然這麼深受民眾愛戴,在他的惡名未昭顯時,鄭莊公對他有任何不利的舉動,都會招致眾人的非議和謾駡。甚至姬段“粉絲”們可能還會採取極端手段,來與鄭莊公對抗。此時鄭莊公兩兄弟決鬥,誰輸誰贏就真的難以預料了——鄭國勢必因這場內鬥而陷入一場大混亂。

因此,鄭莊公之所以要養弟成患,確實也是有他不得已之處。“眾口鑠金,積毀銷骨”,萬民之口舌,人言之可畏,實在是令人膽寒!

鄭莊公掘地見母

由此看來,鄭莊公兄弟最終走上互相殘殺的道路,也是因為“人言可畏”。

自覺說錯話的鄭莊公趕緊補上一句“虢叔死焉”。這裡鄭莊公所說的虢叔,就是東虢國國君。東虢國國君恃險而不修德,最終被鄭武公所殺。鄭莊公提及虢叔之死,是要掩飾自己不小心所表露出來的戒備之心。他意思是,東虢公當年就死在制邑,對姬段不吉利,母親您就改要其它城邑得了。

迫于傳統道德倫理壓力,鄭莊公還不敢直接地對母親開口說“不”,最終他還是屈服了,說“佗邑唯命。”

武薑沒想到第一次向兒子開口就吃了閉門羹,有些猝不及防。一時間,她也不好再強行逼迫鄭莊公,於是轉而要了鄭國的另一座大城——京邑(今河南滎陽市東南)。鄭莊公也不敢再出口推辭,乖乖地把京封給弟弟姬段了。但是在他的心底裡,對於母親的偏心自然是又多了一分嫉恨。

封到京邑後,姬段被人稱為“京城太叔”。作為還不能完全獨立生活的十歲兒童,姬段最開始肯定是沒什麼非分之想的。然而,姬段在母親明裡暗裡的教唆下,思想逐漸產生了變化,也就開始恃寵做些違禮之事。這樣的事情做多了,被鄭莊公手下大臣們所查覺,就開始紛紛向鄭莊公進諫。

姬段

首先查覺到異常的是鄭國卿士祭仲(即祭足),他急忙來提醒鄭莊公:“城邑的城牆如果超過百雉(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就是國家之害。先王定下規矩,大城城牆不能超過國都規模的三分之一,中等城市不能超過五分之一,小城不能超過九分之一。而現在京的城牆已經超過這一規定,公然違背先王制度,您怎麼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呢?”

面對手下大臣舉報親弟弟的違法,鄭莊公會怎麼應對呢?

如果鄭莊公與兄弟感情深厚,他應該會直接把姬段叫到國都,訓斥一頓,然後再命令他拆除違章建築;又或者稍微謹慎一點,親自到京城巡視一番,確認屬實後再責令姬段拆毀違規城牆。然而,歷史上的鄭莊公,表現卻有些出人意料之外。

鄭莊公剛聽到祭仲的舉報時,也顯得有些懊惱:“薑氏想這樣啊!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禍亂的發生呢?”祭仲聽了,答道:“薑氏也太難滿足了吧?不如早點想辦法安頓好姬段,不要讓事態繼續這麼惡化下去。雜草蔓延開後都難以根除,何況是您養尊處優的兄弟呢?”

鄭莊公稱武姜為“薑氏”,足見他對母親所作所為的憤怒。

作為忠心耿耿的臣子,祭仲此時提醒鄭莊公未免不是一番好意。他是想讓鄭莊公早點採取措施,不要讓事態繼續這麼惡化下去。否則這麼不受控地發展下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形勢將迫使鄭莊公親兄弟之間不得不兵戎相見!

然而,鄭莊公的心思卻遠不是祭仲所能預想得到了。

他並沒有接受祭仲的建議,而是冷冷地甩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多行不義必自斃!你慢慢等著瞧吧!”……

因為鄭莊公的這種表現,後人對鄭莊公多有責難,認為他是處心積慮地要殺死親弟弟姬段。然而,設身處地為鄭莊公想想,他也確實是也有他的不得已之處。

《詩經·國風·鄭風》有篇“將仲子”,《毛詩》為之作序,說:“(鄭莊公)不勝其母,以害其弟”:

將仲子兮,無逾我裡,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將”,即為請;“仲子”,即指祭仲;“將仲子兮”,即“請仲子”。“無逾我裡”是比喻的手法,意思是不要離間我與親人之間的感情;“無折我樹杞”,也是同樣的修辭方法,意思是不要傷害我兄弟(祭仲勸鄭莊公“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豈敢愛之”為省略語,意即姬段如果敢為害,我豈能愛之而不誅?因為有父母、兄弟、眾人之故,所以現階段只能縱容他。“仲可懷也”,說的是祭仲你勸我的話可私下說,但是父母、兄弟、眾人之言,不可不認真應對啊!

人言可畏

“將仲子”第三段的“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就是“人言可畏”的最原始出處。民國影星阮玲玉迫於“人言可畏”而自殺,兩千多年前的鄭莊公迫於“人言可畏”而不得不把姬段封於京邑,養弟成患,彼此都有不得已之處。姬段罪名未昭之時,鄭莊公任何對姬段的懷疑和防備之舉,都要受到來自母親、兄長、甚至國人的非議和阻擾,迫使他不得不更進一步地放縱姬段——人言可畏啊!

更加麻煩的是,隨著姬段慢慢長大,他越來越受到鄭國民眾的歡迎。

在鄭國,姬段成了家喻戶曉的“Super Star”,是萬千鄭國美少女心目中的“白馬王子”。《詩經·國風·鄭風》中有篇“叔于田”,就是歌頌姬段:

叔于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姬段生來就是人見人愛的美男子,如果那時有“超級男生”之類的大賽,姬段肯定就是當之無愧的全國冠軍。鄭國民眾如此喜歡姬段,連姬段出獵都引得萬人空巷,甚至作歌來稱讚他“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可見姬段在鄭國人氣之高了。

田獵

姬段既然這麼深受民眾愛戴,在他的惡名未昭顯時,鄭莊公對他有任何不利的舉動,都會招致眾人的非議和謾駡。甚至姬段“粉絲”們可能還會採取極端手段,來與鄭莊公對抗。此時鄭莊公兩兄弟決鬥,誰輸誰贏就真的難以預料了——鄭國勢必因這場內鬥而陷入一場大混亂。

因此,鄭莊公之所以要養弟成患,確實也是有他不得已之處。“眾口鑠金,積毀銷骨”,萬民之口舌,人言之可畏,實在是令人膽寒!

鄭莊公掘地見母

由此看來,鄭莊公兄弟最終走上互相殘殺的道路,也是因為“人言可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