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看完《芳華》,人們更加懷念《高山下的花環》?

歷史值得挖掘, 人生需要沉澱。

隨著歲月的銷蝕, 一個時代的風風雨雨、恩愛情仇, 最後被提淬出來的, 往往就是一個印記、一處標誌、一種記憶。 時間越是久遠, 理應更加底蘊悠長, 只有感動了當下之人, 才能讓後人有所期待。

現代社會的輕浮在於, 人們一門心思承受著生活的重擔, 卻沒有心情回顧和反思過往, 哪怕僅僅是剛剛過去30多年, 夭如千年相隔。

所以, 電影《芳華》瞅准這個漏洞, 抓住一個賣點, 進行了一場感情行銷。

不少人看完《芳華》淚流滿面, 也許是向青春的致意, 也許是向年代的致敬, 也許是對人心的憐憫,

還也許是對逝去的追悔。 當賣方賺足淚點與賣點準備收工時, 觀眾似乎又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這部什麼都想講而又什麼都沒講出來的片子, 瞬間感動後居然是長時間的悵惘。

基於這種觀影心理, 大家居然不約而同地想起另外一部老片子《高山下的花環》。

戰爭是殘酷的, 經歷過戰爭的人有著不一樣的心性。

有幸接觸過一些經歷過那場戰爭的人, 他們對生死的態度、對世界的認識, 遠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那個樣子。 大多數人不想談戰場、不想談血泊、不想談犧牲, 只是想過好活著的好日子, 相比較那些死了的、殘了的戰友兄弟, 能夠活著就是最大的幸運。

在這種陰陽相隔的人生考驗中, 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難理解。

這也是《芳華》為何選擇以“文工團”為背景, 而《高山下的花環》卻是我軍的野戰步兵連為主體。

任何時候, 一支軍隊文工團只是花瓶, 真正的骨架和脊樑是那些野戰軍連隊的男人們。

和動輒追求英雄情結, 追求電影特效, 追求劇情跌宕, 甚至於追求演員本人的“戰爭大作”相比,

《高山下的花環》顯得十分的普通, 在它所塑造的主要人物中, “普通”是他們統一的標籤, 愛發“牢騷”的排長靳開來, 總是謙讓指導員的九連連長粱三喜, 還有那個愛好攝影, 因為不想下農村插隊所以才參軍的高幹子弟趙蒙生。

把普通的故事講好, 便是真實與偉大的開始。 無論是李存葆的原著, 還是謝晉導演的功力, 《高山下的花環》選擇了一條忠於生活的路, 一條勇於直面矛盾的尖銳性, 勇於鑿透凍土, 開掘生活的真理的路。

《高山下的花環》洋溢家國情懷坦坦蕩蕩, 批判現實問題不屈是撓。 相比之下, 《芳華》就顯得蒼白的多, 充滿小資情調, 除了鞭撻良善別無所長, 顯得更加保守和畏縮。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

就是缺少真正反映戰爭主體性的底氣, 離開野戰建制連隊講戰爭, 是沒有代表性的。

真正的戰爭是這些人來完成的, 在他們身上怎麼樣揮灑人性的真實都不為過。

藝術作品的擔當, 需要在淚水中發現閃耀的光芒, 需要在黑暗中探尋前進的方向,

需要在悲情中給人以力量。

如果僅僅是剜下一塊傷疤, 這樣的事似乎並不難, 難在能否撫平和治癒創傷。

《芳華》貌似揭露了人性的弱點, 其實這毫無新意。 人性的弱點是什麼?《高山下的花環》對現實生活矛盾衝突的揭示, 對軍隊內部矛盾和歷史傷痛的呈現, 一點都不少。

部隊參戰在即, 指導員卻魂不守舍, 一心搞“曲線調動”;大戰前夜, 高幹夫人打電話到前沿指揮所為兒子開後門;靳開來為國捐軀, 卻沒有軍功章;梁三喜所留的“遺書”是帶血的欠帳單;薜凱華死于生產于文革時期的臭彈等等, 深刻地展現社會“極左”思潮造成的惡果。

然而, 這些問題正成就了中國軍人的堅韌和頑強。 有一天戰爭真的來臨, 任何人內心的那些複雜, 身份的所謂高低貴賤,統統都不算數。炮彈是不長眼睛的,子彈面前人人生命平等,戰爭對人性的考驗遠遠高於一切。

在戰場上的每一個人,都沒有什麼光環加持,也不一定都有什麼特別突出的神勇戰績。所以,戰爭之中的人是最真實的,最簡單的,也是最值得深刻品味的。

相對于《芳華》借戰爭而對人性進行“誅心”,顯得很不厚道。

越是苛求於人性,越是一種虛偽的表現。

回歸到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真真實實的、有血有肉的感動,正是許許多多的不完美成就了這個完美的世界。

真正的人間至愛,是不索取,不求回報,無償給予。

《高山下的花環》敢於批判現實中真實的醜惡一面,凸顯歷史和美學的雙重性格,人們在猥瑣與卑鄙之中得到的不是意志消沉,不是恨世嫉俗,而是更加發現人性的真善美,更加堅定內心的意志和追求。

也許,這正是電影的真正功力作在。

人有說,謝晉代表著一個電影的時代。他用樸素而正直的力量,撐起了一個時代的內心。

而今天的電影,技術成分越高,感情成分越淡,越是刻意追求,越是適得其反,越是打著懷舊的旗幟,越是盯著觀眾的錢袋子。

有大片無經典,誰讓我們處於一個將就著的時代。

經典的力量就在於,無論經歷過多長時間,文字語言穿透度、人物性格共鳴性、文學價值影響力,都會恒久存在,都會給人以淨化靈魂,冶煉人性,提高境界,振奮人心的審美力量、思想力量和道德力量,永遠為人們所推崇喜愛。

感謝《芳華》的映襯,又讓我們更加深刻地去追尋和體會《高山下的花環》。

一個強大的民族背後,必然站立著一支強大的軍隊。一支強大的軍隊背後,必定集合著一群赤膽忠心的軍人。

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高山下的花環》,再次緬懷那些在戰場上經歷炮火洗禮的人們!

電影 高山下的花環

出品公司 上海電影製片廠

拍攝地點 雲南邊防前線,沂蒙山腹地中的野店

拍攝日期 1984年

導 演 謝晉

編 劇 李凖、李存葆

主 演 呂曉禾,唐國強,蓋克

何偉,王玉梅,童超

斯琴高娃,倪大紅

劇情簡介:解放軍某部宣傳處幹事、高幹子弟趙蒙生,一心想調回城市;對越自衛反擊戰前夕,他憑藉母親吳爽的關係,懷著曲線調動的目的,臨時下放到某部九連任副指導員。九連連長梁三喜已獲准回家探親,他的妻子玉秀即將分娩;趙蒙生不安於位,整日為調動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連裡的工作,一再推遲歸期;排長靳開來對此忿忿不平,替連長買好車票,催他起程;可是,九連接到開赴前線的命令,梁三喜失去了探親的機會,趙蒙生卻接到回城的調令,全連戰士譁然,梁三喜嚴厲斥責了趙蒙生臨陣脫逃的可恥行為,輿論的壓力迫使趙蒙生上了前線。

吳爽不顧軍情緊急,動用前線專用電話,要求雷軍長將趙蒙生調離前線,當即遭到雷軍長的強烈譴責甚至責駡。九連擔任穿插任務,在激烈的戰鬥中,一個個戰友為國捐軀,雷軍長唯一的兒子“小北京”因臭彈未發而身亡;靳開來英勇殺敵,為給饑渴的戰友搞“戰鬥力”不慎踩響了地雷壯烈犧牲;戰鬥臨近結束之時,梁三喜為掩護趙蒙生而犧牲……趙蒙生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經受了考驗;戰後,在清理戰友的遺物時,梁三喜留下的一張要家屬歸還620元的欠帳單,使趙蒙生震驚不已。烈士的家屬紛紛來到駐地,梁三喜的母親和玉秀用撫恤金及賣豬換來的錢,還清了三喜因家裡困難向戰友借的債,這一高尚的行動震撼了包括吳爽、雷軍長、趙蒙生以及戰士的心靈;臨別之際,趙蒙生和戰友們含著熱淚,列隊向烈士的家屬,舉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經典臺詞

軍長雷震說: 奶奶娘!我雷某今天要罵娘!我的大炮就要萬炮轟鳴,我的鐵甲就要隆隆開進!我的千軍萬馬正要去殺敵!去拼命!去流血!可就在剛才,我的軍裡發生了一件奇聞怪事。我也打了幾十年的仗了,稱得起是身經百戰了吧,啊?!在百戰中遇上這種事,我還是第一次!所以今天我的老毛病可能又要犯,可能又要摔帽子、罵娘!……有這麼一位神通廣大的貴婦人,了不起啊,很了不起呦!她竟有本事從千里之外把電話要到我的前沿指揮所。我想同志們都會知道的啊,在這種關鍵時刻,我的電話分分秒秒千金難買呀!……她來電話幹什麼呀?讓我關照她的兒子,要我把她的兒子調回後方,把我的指揮所當作交易所了。他奶奶的,走後門竟走到我流血犧牲的戰場上。她的兒子何許人也?此人原是軍機關的一個幹事,眼下就在你們師、某連當指導員。我不管它是天老爺的夫人還是地老爺的太太,誰敢把後門走到我這流血犧牲的戰場上,沒二話,我雷某要讓她的兒子第一個扛上炸藥包,去炸碉堡!去炸碉堡!

梁三喜、趙蒙生、靳開來、雷神爺、小北京、金小柱、梁大娘、韓玉秀……,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向我們走來。他們因為這場戰爭走在了一起,在戰火與硝煙中直面人生的洗禮與靈魂的拷問。

也許我告別 將不再回來你是否理解 你是否明白也許我倒下 將不再起來你是否還要永久的期待如果是這樣 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子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如果是這樣 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也許我的眼睛再不能睜開你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懷也許我長眠再不能醒來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脈如果是這樣 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土壤裡有我們付出的愛如果是這樣 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土壤裡有我們付出的愛如果是這樣 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如果是這樣 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子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血染的風采 身份的所謂高低貴賤,統統都不算數。炮彈是不長眼睛的,子彈面前人人生命平等,戰爭對人性的考驗遠遠高於一切。

在戰場上的每一個人,都沒有什麼光環加持,也不一定都有什麼特別突出的神勇戰績。所以,戰爭之中的人是最真實的,最簡單的,也是最值得深刻品味的。

相對于《芳華》借戰爭而對人性進行“誅心”,顯得很不厚道。

越是苛求於人性,越是一種虛偽的表現。

回歸到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真真實實的、有血有肉的感動,正是許許多多的不完美成就了這個完美的世界。

真正的人間至愛,是不索取,不求回報,無償給予。

《高山下的花環》敢於批判現實中真實的醜惡一面,凸顯歷史和美學的雙重性格,人們在猥瑣與卑鄙之中得到的不是意志消沉,不是恨世嫉俗,而是更加發現人性的真善美,更加堅定內心的意志和追求。

也許,這正是電影的真正功力作在。

人有說,謝晉代表著一個電影的時代。他用樸素而正直的力量,撐起了一個時代的內心。

而今天的電影,技術成分越高,感情成分越淡,越是刻意追求,越是適得其反,越是打著懷舊的旗幟,越是盯著觀眾的錢袋子。

有大片無經典,誰讓我們處於一個將就著的時代。

經典的力量就在於,無論經歷過多長時間,文字語言穿透度、人物性格共鳴性、文學價值影響力,都會恒久存在,都會給人以淨化靈魂,冶煉人性,提高境界,振奮人心的審美力量、思想力量和道德力量,永遠為人們所推崇喜愛。

感謝《芳華》的映襯,又讓我們更加深刻地去追尋和體會《高山下的花環》。

一個強大的民族背後,必然站立著一支強大的軍隊。一支強大的軍隊背後,必定集合著一群赤膽忠心的軍人。

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高山下的花環》,再次緬懷那些在戰場上經歷炮火洗禮的人們!

電影 高山下的花環

出品公司 上海電影製片廠

拍攝地點 雲南邊防前線,沂蒙山腹地中的野店

拍攝日期 1984年

導 演 謝晉

編 劇 李凖、李存葆

主 演 呂曉禾,唐國強,蓋克

何偉,王玉梅,童超

斯琴高娃,倪大紅

劇情簡介:解放軍某部宣傳處幹事、高幹子弟趙蒙生,一心想調回城市;對越自衛反擊戰前夕,他憑藉母親吳爽的關係,懷著曲線調動的目的,臨時下放到某部九連任副指導員。九連連長梁三喜已獲准回家探親,他的妻子玉秀即將分娩;趙蒙生不安於位,整日為調動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連裡的工作,一再推遲歸期;排長靳開來對此忿忿不平,替連長買好車票,催他起程;可是,九連接到開赴前線的命令,梁三喜失去了探親的機會,趙蒙生卻接到回城的調令,全連戰士譁然,梁三喜嚴厲斥責了趙蒙生臨陣脫逃的可恥行為,輿論的壓力迫使趙蒙生上了前線。

吳爽不顧軍情緊急,動用前線專用電話,要求雷軍長將趙蒙生調離前線,當即遭到雷軍長的強烈譴責甚至責駡。九連擔任穿插任務,在激烈的戰鬥中,一個個戰友為國捐軀,雷軍長唯一的兒子“小北京”因臭彈未發而身亡;靳開來英勇殺敵,為給饑渴的戰友搞“戰鬥力”不慎踩響了地雷壯烈犧牲;戰鬥臨近結束之時,梁三喜為掩護趙蒙生而犧牲……趙蒙生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經受了考驗;戰後,在清理戰友的遺物時,梁三喜留下的一張要家屬歸還620元的欠帳單,使趙蒙生震驚不已。烈士的家屬紛紛來到駐地,梁三喜的母親和玉秀用撫恤金及賣豬換來的錢,還清了三喜因家裡困難向戰友借的債,這一高尚的行動震撼了包括吳爽、雷軍長、趙蒙生以及戰士的心靈;臨別之際,趙蒙生和戰友們含著熱淚,列隊向烈士的家屬,舉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經典臺詞

軍長雷震說: 奶奶娘!我雷某今天要罵娘!我的大炮就要萬炮轟鳴,我的鐵甲就要隆隆開進!我的千軍萬馬正要去殺敵!去拼命!去流血!可就在剛才,我的軍裡發生了一件奇聞怪事。我也打了幾十年的仗了,稱得起是身經百戰了吧,啊?!在百戰中遇上這種事,我還是第一次!所以今天我的老毛病可能又要犯,可能又要摔帽子、罵娘!……有這麼一位神通廣大的貴婦人,了不起啊,很了不起呦!她竟有本事從千里之外把電話要到我的前沿指揮所。我想同志們都會知道的啊,在這種關鍵時刻,我的電話分分秒秒千金難買呀!……她來電話幹什麼呀?讓我關照她的兒子,要我把她的兒子調回後方,把我的指揮所當作交易所了。他奶奶的,走後門竟走到我流血犧牲的戰場上。她的兒子何許人也?此人原是軍機關的一個幹事,眼下就在你們師、某連當指導員。我不管它是天老爺的夫人還是地老爺的太太,誰敢把後門走到我這流血犧牲的戰場上,沒二話,我雷某要讓她的兒子第一個扛上炸藥包,去炸碉堡!去炸碉堡!

梁三喜、趙蒙生、靳開來、雷神爺、小北京、金小柱、梁大娘、韓玉秀……,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向我們走來。他們因為這場戰爭走在了一起,在戰火與硝煙中直面人生的洗禮與靈魂的拷問。

也許我告別 將不再回來你是否理解 你是否明白也許我倒下 將不再起來你是否還要永久的期待如果是這樣 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子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如果是這樣 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也許我的眼睛再不能睜開你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懷也許我長眠再不能醒來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脈如果是這樣 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土壤裡有我們付出的愛如果是這樣 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土壤裡有我們付出的愛如果是這樣 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如果是這樣 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子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血染的風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