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有一種孝順,是放慢步子等等爹娘!

小時候, 爹娘總是跟在孩子後面, 叫著“慢一點、慢一點”, 生怕孩子跑快了摔跟頭。

等子女長大了, 真的是跑得很快、很遠, 把爹娘甩得老遠老遠。

這時候, 爹娘已不用擔心、不用掛念, 可是看著子女遠去的背影, 他們心中的落寞、孤獨和悵惘又有誰知?

也許, 這時候需要子女真的慢下來, 放下步子等一等爹娘, 攜著爹娘的手慢慢走, 一起看看這個美好的世界。

有一種艱辛叫寸步難行

昨天, 一位58歲的中年大叔在火車站下跪, 看了讓人心疼不已。

事情的來歷是這樣的。

這位大叔今年58歲, 來自安徽宿州, 在上海做綠化工作。 這已經是他第6趟來火車站排隊買票了, 還是無功而返。 工作人員告訴大叔, 2月7日上海到安徽宿州的票都賣完了, 連站票都沒有了。 大爺急得當場跟售票的工作人員下跪。

讓老人網上購票, 無異對饑民說“何不食肉糜?”許多農民工、老人, 還根本不具備用網路購票的條件與能力。

這既與他們的知識背景、思想觀念有關, 也與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物質條件有關, 社會正在拉大的不止是物質上的貧富差距, 更是知識上的時代鴻溝、社交上的媒介鴻溝和不對稱的資訊鴻溝。

有一種尷尬叫不知所措

今天, 高鐵、網購、移動支付、共用單車, 被外國人稱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 而這“新四大發明”帶來的便利快捷, 幾乎都與移動互聯技術緊密相連。 可以說, 我們生活在一個“掃碼”的時代。 然而, 在一部手機就能走遍天下的今天, 許多老人卻因為不會掃碼, 無法打車代步, 不能享受商場優惠, 甚至連放在快遞櫃裡的快遞都取不出來。

在銀行裡看過這樣一幕情景, 一位老阿姨拿著女兒給她辦理的銀行卡去取錢時, 到了自動取款機前望著按鍵就慌了神, 不知該按哪個, 也不知按鍵旁對應的揭示鍵所代表的意思。 好不容易按照取款機螢幕上的提示和女兒寫好的密碼將錢取出後, 光顧著數錢卻忘了取卡, 等她想起取卡時, 因超過規定時間,

卡被取款機吞了。 這位阿姨急提眼淚汪汪地, 說以後寧願在櫃檯機前排隊, 再也不用銀行卡了。

超市收銀台, 一位老大爺用銀行卡結帳的時候.收銀員要求輸入密碼, 可他偏偏記性不好, 再加上緊張。 把密碼給忘了。 輸了好幾遍都不對, 後面的人等得不耐煩.一個勁兒地催她, 這下可好, 越著急就越想不起來, 最後都急出汗了, 可密碼還是沒輸對。 東西買不成不說。 還讓後面排隊的人說了半天, 老大爺尷尬得滿臉通紅。

究竟有多少老人能用支付寶微信付款?有多少老人會用滴滴叫車?有多少老人會用摩拜小黃車代步?

一些老人, 尤其是長年生活在農村裡的老人, 他們對這些新生事物是陌生的、恐懼的, 甚至是抵觸的,

對各種城市裡的資訊化規則是一無所知, 甚至茫然不知所措的。

剛入冬時的一個夜晚, 社區自助淨水機前, 一位老人向我求助, 兒子不在家, 水喝沒了, 拿著卡不會用, 在這等了20多分鐘也沒搞明白。 當我一步步告訴他怎麼操作, 輕輕一刷磁卡, 純淨水嘩啦啦流出來時, 老人緊張的面容頓時輕鬆了許多。

各種地鐵卡、公交卡、銀行卡、水卡、電卡、網卡等等, 無人化、電子化, 每一座城市昂首闊步邁進在資訊公路上, 連韓國總統文在寅都驚歎於我們的手機掃碼支付。 可是, 要不要等一等我們的爹娘?

有一種無奈叫身不由己

大變革、大跨進時代的碰撞下,很多老人不得不從農村來到城市,但城市的生活對許多老人來說就是一種煎熬,他們並沒有從中得到幸福快樂,相反更懷念和留戀的是曾經的小鄉村、小城鎮。

社區裡帶孩子的老人大都是農村鄉鎮裡來的,他們的兒子、女兒是在大都市里紮根的第一代,現在撫育成長的是正兒百經的農三代、城二代。許多老人仍然保持著在老家的生活習慣,閒聊之餘都是對老家的思念和不舍,這個城市對他們來說就只是一個替兒女支撐生活的客棧,把孫輩們帶大還是要回到家鄉,回到那個讓自己心情舒適的小地方。

有位大媽從老家過來照顧8歲的孫子和5歲的孫女,她早上六點就要起床給孩子們做早飯,7點半準時把孩子們送到學校。除了中午和晚上準時接送孩子們上下學,孩子們的作業是令李大媽最頭疼的。老師在網上發的作業收不到,孩子遇到不會的也解答不了。來到城裡後,她的話少了,脾氣變大了,對很多話特敏感,一次孫女說做的飯有點兒鹹了,她還躲到廚房偷偷抹眼淚。

大多數老人從農村來到城裡生活並不適應,但為了幫兒女減輕負擔,他們選擇了堅持,甚至和老伴過起了兩地分居的生活。他們很想回到農村生活,但又怕兒女不高興,還擔心教不好孩子兒女會抱怨,身體累,心更累。為了不給兒女添麻煩,即使力不從心、不開心,老人也會選擇默默承受。

老人捨不得農村,孩子離不開城市。註定了這是一個大分裂大流動的時代,家庭和情感的分裂不可避免。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關注爹娘的真實心理感受?

有一種失落叫茫然恐懼

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2.3億,占總人口的16.7%;65歲以上人口達到1.5億,占10.8%。目前,中國老年人口數量正以每年800萬的速度增長。到2050年左右,中國老齡人口比例會達到峰值,超過4億人,即每3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老人。這裡面就有我們的爹娘,或者說我們也將是其中的一員。

未來幾十年,必然會出現一個老人佔據絕對優勢的社會。可是快速發展的資訊社會,已經把老人們遠遠地甩在了後面。由於時代的原因,他們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不高,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老年人,也因為知識更新不足,對於快速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電腦、互聯網、資訊技術方面的知識掌握不夠,一些在年輕人看來是常識的東西,他們卻缺乏認知。面對年輕人覺得越來越方便、日益智慧化的社會,老年人卻感覺越來越茫然和恐懼,因為他們缺乏智慧化社會下的基本生存能力。

老年人處於資訊的孤島,這就讓他們會有一種挫敗感、失落感,讓老人在家庭、在社會中處於一種不平等的地位。這種不平等、不公平是時代造成的,而不是老人的錯。

有一種孝順,是放下步子等等爹娘!

時代需要放緩一下腳步,在資訊化、無人化的大道上並不是走得越快越好,還要照顧一下那些無力共用資訊技術的老人、農民和偏遠地區的人,畢竟那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根基所在。

社會需要寬容與溫暖的力量,多伸出援手説明一下迷失在資訊化大道上的人們,因為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被更新的技術淘汰掉,也會面臨同樣的尷尬和艱難。

子女需要付出更多細心耐心,不要自己玩著手機不顧父母的感受,從點滴做起,記住他們的身份證號碼,出門時給他們約好滴滴,進出火車站、機場時務必接送。不要過多依賴老人,多承擔一些家庭事務,多關注他們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讓老人有一個好的身體、好的心情,成為家庭的寶。

有一種孝順,是帶父母跟上這個資訊時代;有一種體貼,是幫父母適應這個城市生活。

放緩腳步,回顧初心,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有一種無奈叫身不由己

大變革、大跨進時代的碰撞下,很多老人不得不從農村來到城市,但城市的生活對許多老人來說就是一種煎熬,他們並沒有從中得到幸福快樂,相反更懷念和留戀的是曾經的小鄉村、小城鎮。

社區裡帶孩子的老人大都是農村鄉鎮裡來的,他們的兒子、女兒是在大都市里紮根的第一代,現在撫育成長的是正兒百經的農三代、城二代。許多老人仍然保持著在老家的生活習慣,閒聊之餘都是對老家的思念和不舍,這個城市對他們來說就只是一個替兒女支撐生活的客棧,把孫輩們帶大還是要回到家鄉,回到那個讓自己心情舒適的小地方。

有位大媽從老家過來照顧8歲的孫子和5歲的孫女,她早上六點就要起床給孩子們做早飯,7點半準時把孩子們送到學校。除了中午和晚上準時接送孩子們上下學,孩子們的作業是令李大媽最頭疼的。老師在網上發的作業收不到,孩子遇到不會的也解答不了。來到城裡後,她的話少了,脾氣變大了,對很多話特敏感,一次孫女說做的飯有點兒鹹了,她還躲到廚房偷偷抹眼淚。

大多數老人從農村來到城裡生活並不適應,但為了幫兒女減輕負擔,他們選擇了堅持,甚至和老伴過起了兩地分居的生活。他們很想回到農村生活,但又怕兒女不高興,還擔心教不好孩子兒女會抱怨,身體累,心更累。為了不給兒女添麻煩,即使力不從心、不開心,老人也會選擇默默承受。

老人捨不得農村,孩子離不開城市。註定了這是一個大分裂大流動的時代,家庭和情感的分裂不可避免。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關注爹娘的真實心理感受?

有一種失落叫茫然恐懼

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2.3億,占總人口的16.7%;65歲以上人口達到1.5億,占10.8%。目前,中國老年人口數量正以每年800萬的速度增長。到2050年左右,中國老齡人口比例會達到峰值,超過4億人,即每3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老人。這裡面就有我們的爹娘,或者說我們也將是其中的一員。

未來幾十年,必然會出現一個老人佔據絕對優勢的社會。可是快速發展的資訊社會,已經把老人們遠遠地甩在了後面。由於時代的原因,他們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不高,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老年人,也因為知識更新不足,對於快速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電腦、互聯網、資訊技術方面的知識掌握不夠,一些在年輕人看來是常識的東西,他們卻缺乏認知。面對年輕人覺得越來越方便、日益智慧化的社會,老年人卻感覺越來越茫然和恐懼,因為他們缺乏智慧化社會下的基本生存能力。

老年人處於資訊的孤島,這就讓他們會有一種挫敗感、失落感,讓老人在家庭、在社會中處於一種不平等的地位。這種不平等、不公平是時代造成的,而不是老人的錯。

有一種孝順,是放下步子等等爹娘!

時代需要放緩一下腳步,在資訊化、無人化的大道上並不是走得越快越好,還要照顧一下那些無力共用資訊技術的老人、農民和偏遠地區的人,畢竟那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根基所在。

社會需要寬容與溫暖的力量,多伸出援手説明一下迷失在資訊化大道上的人們,因為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被更新的技術淘汰掉,也會面臨同樣的尷尬和艱難。

子女需要付出更多細心耐心,不要自己玩著手機不顧父母的感受,從點滴做起,記住他們的身份證號碼,出門時給他們約好滴滴,進出火車站、機場時務必接送。不要過多依賴老人,多承擔一些家庭事務,多關注他們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讓老人有一個好的身體、好的心情,成為家庭的寶。

有一種孝順,是帶父母跟上這個資訊時代;有一種體貼,是幫父母適應這個城市生活。

放緩腳步,回顧初心,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