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金龍“西南飛”

隨著金龍銅管歷經三年多來大重組的塵埃落定, 李長傑如履薄冰的心, 終於重獲安寧。

2017年12月28日上午, 重慶萬州經開區的高峰園工業區, 金龍銅管李長傑與萬州區政府代表鄭重在“有關萬州重組金龍銅管的合作協定”上簽字。 這一紙“婚約”的正式簽訂, 標誌著銅管行業裡的“金鳳凰”——金龍銅管, 正式落戶千里之外的重慶萬州。

在重慶萬州和金龍銅管聯姻的同時, 經雙方談妥的總投資13.8億元、占地100多畝的金龍銅管萬州一期工程, 也正式宣告投產, 標誌著雙方的來往, 正式結出了碩果。

等待這一刻, 雙方用了3年多的時間,

雖然過程漫長, 但終究有了雙贏的結果, 這讓雙方均欣慰不已。

重組成功, 回歸國企, 對李長傑來說, 除了可以讓金龍銅管生存下來, 且金龍銅管王者歸來, 可以期待。 舉目四望, 近兩年市場層面, 曾出現眾多慘不忍睹的重整或重組“大敗局”,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

三年夙興夜寐之後, 李長傑終於可以長長地舒一口氣了!

金龍西南飛

這一次, 對萬州方面來說, 除了以上的收益外, 更讓萬州方面感到值得驕傲的是, 萬州方面用了不多的資金, 撬動了一個銅管業的行業龍頭, 從而收穫了一個先進製造業。

記者從金龍銅管瞭解到, 這個專案包含三條精密銅管生產線, 其中的生產線設備, 來自于芬蘭、義大利、美國、日本等著名國際裝備製造商。

更讓人值得關注的是, 這三條生產線, 在金龍銅管自身專利技術的加持後, 將成為全球行業內最先進的“鑄軋法”銅管生產線。 投產後, 銅管年產能將達到8萬噸, 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 每年能實現入庫稅金約5400萬元。 如果再加上之前已經落戶萬州、投資3億元的金龍銅貿易項目, 除了貢獻稅收外, 還能為當地帶來500多個就業崗位, 並帶動交通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面對三年劫難後的金龍銅管與萬州方面的聯姻, 李長傑極其冷靜, 早已沒有那麼多遮掩和猶豫:“能與重慶萬州區政府合作, 是金龍集團最好的結局!我感謝萬州區政府和人民對金龍集團近年來的支持, 我們將更加努力, 讓金龍成為萬州政府滿意、財稅滿意、百姓滿意的企業。

據公開資料顯示, 目前, 萬州方面已經收購了金龍集團5.53%的股份(此部分股份原由海亮集團持有), 同時還收購了該集團與德國合資生產高端銅板帶的企業凱美龍16%的股份。

記者另從雙方的重組簽約儀式上瞭解到, 目前, 金龍銅管萬州搬遷建設小組已經成立, 集團公司總部的註冊地已於2017年11月12日由河南的新鄉市變更為重慶的萬州市經開區, 財務稅務登記、人資保險等變更手續也將於年底完結。 之前, 金龍銅管總部的所有職能部門, 也已陸續離開新鄉空降到萬州。 另外, 代表全球銅管核心競爭力的銅管技術研發三大核心的“中科院銅管工程研究中心”、“金龍集團應用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金龍集團博士後工作站”等搬遷前的籌備工作,

也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之中。

按照重組協議規定, 萬州方面將對金龍銅管實施整體重組, 但重組並不包括非經營性關聯交易的新能源板塊;重組完成後, 其持有金龍銅管總股份比例將達90%以上。

如今, 李長傑已就股權轉讓的比例、價款, 關聯方佔用資金的歸還方式, 公司總部搬遷後的經營管理團隊組建等事項, 與萬州方談妥。 據粗略估算, 李長傑和他原來的高管團隊待金龍集團重組後, 仍持有10%左右的股權。

從重組初始的談判開始, 到重組協定的最終簽訂, 這個階段一共經歷了一年零九個月。

這一次, 李長傑是徹底將企業交了出去, 唯一能讓李長傑期待的是, 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

如何讓金龍銅管重新站起來, 再一次揚帆。 而萬州方面, 僅用了20多億元的股權投資資金, 就撬動甚至可以說收編一個總資產上百億、年銷售收入逾300億元、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先進技術研發優勢的全球銅管製造業“巨無霸”。

除此之外, 萬州把金龍銅管這樣的龍頭企業引進來了, 在未來能產生的經濟影響, 絕不僅僅是當地GDP在總量上的迅速增加, 還有對萬州乃至整個重慶地區先進製造業整體實力的提升, 同時, 萬州方面也把此次雙方的深度戰略融合, 看作是“創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一個雙贏樣板”。

“定親”萬州

事實上, 厚愛先進製造業的萬州, 對金龍銅管早有愛慕之意, 並早已與金龍銅管進行了深層次合作。

早在2016年5月12日,浙江海亮股份宣佈終止收購金龍銅管100%股權後,金龍銅管就與萬州開始了“熱戀”。

之後,萬州方面更是派出了多個專業工作組,來到金龍銅管進行深入考察後。萬州、金龍銅管你情我願,在考察後的第二個月,就簽定了戰略合作協定。之後,為解金龍銅管之困,萬州方面也迅速採取行動,比如對金龍銅管的資產進行了多次收購,同時在資金上迅速進行“輸血”,並約定在恰當的時機,對後者進行全方位的戰略大重組。到2017年年初,已有20多億元資金,陸續通過新鄉銷售公司,進入金龍銅管的產銷系統,促使其開足馬力生產銅管,確保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產品供應。

企業的發展方向是否走得對,關鍵靠的是企業家的戰略思考和把握。與海亮股份分手後,金龍銅管其實有很多選擇,一些央企巨頭不斷向金龍銅管伸出了“橄欖枝”,且拿出的條件一家比一家優厚。但是,金龍銅管最終還是選擇了彼此都知根知底,有很好的感情基礎,且已經有長期合作基礎的萬州經濟開發有限公司。

早在2006年8月,金龍銅管就已與重慶結緣。當初,為了開拓西南市場,輻射華中市場,金龍銅管曾斥資10多億元,在重慶市江津區建成了龍煜精密銅管公司,實現年產銅管近6萬噸,年銷售收入最高時達40億元。“金龍銅管的有效產能,推動了重慶銅管、銅板帶等新材料發展,補充並完善了當地電子、汽車產業鏈條。”金龍銅管辦公室主任岳振廷告訴記者。

事實也是如此,金龍銅管之所以能入萬州開發區政府的“法眼”,除了雙方的長期合作基礎外,金龍集團的技術、人才、裝備、市場、品牌等一直都存在,其具有的技術優勢、行業優勢、競爭力,也是關鍵因素。

記者從金龍銅管獲悉,萬州經濟開發有限公司不僅成為金龍銅管的股東,而且即將成為金龍銅管與德國KME公司合資成立的香港凱美龍公司的股東。金龍銅管與萬州間開展委託的加工合作早已形成規模化,而雙方未來還將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

事實上,接下來萬州方面迅速組建了一隻產業發展基金,用於與金龍銅管的“三步走”戰略合作。雙方協定的內容顯示:第一步進行加大委託加工合作力度,第二步開展產能合作,第三步推動資本合作,最終實現互利共贏。

當然,作為階段性目標,重慶萬州方面此時的戰略意圖,更多地停留在以下層面上:與金龍銅管開展“委託加工合作,產能轉移合作,資本合作”,促使其市場訂單增加、盈利能力提升、一舉扭轉前三年連續虧損的局面。

如今,在金龍銅管和萬州雙方的誠心誠意的合作中,終於結出了共贏的碩果。然而,作為銅管製造行業的龍頭,到底是什麼因素,最終導致了金龍銅管的“滑鐵盧”呢?

瘋狂擴張

事實上,做任何事情,機遇與風險都是並存的,尤其是風控意識薄弱的瘋狂擴張,更容易給企業帶來不可預測的災難。

金龍銅管之所以深陷資金鏈危機,與其逐漸形成的“重債輕股”的資本結構,是分不開的。早在2008年,金龍銅管就開啟了國際化之路。2009年投資1億美元在墨西哥科韋拉州建成年產6萬噸精密銅管項目。緊接著,2014年金龍銅管又在美國阿拉巴馬州建成年產6萬噸精密銅管的項目。更讓人憂慮的是,2015年,金龍銅管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又兼併了上海日資日光銅管廠。

到了2016年,雖然資金仍舊處在短缺危機中,金龍銅管仍繼續“高舉高打”,與巨頭德國凱美公司簽訂合作協定,進入高精尖的精密銅板帶領域。

快速的國際化,再加上多元化的投資擴張模式,雖然給金龍銅管帶來了跨越式的發展速度和廣度,但逐漸加劇的財務風控風險也一直如影隨形。

為了解決資金的長期短缺問題,李長傑也曾把目光鎖定到資本市場上,走上市突圍之路。早在2008年年初,戰略投資者渣打銀行、高盛和雷曼兄弟等三方,聯手出資9000萬美元持有金龍銅管25%的股權,開始啟動了上市程式。但由於競爭激烈和財務成本較高,銅管的利潤空間持續壓縮,再加上2012年年底開始的全國性IPO停擺,直接導致了金龍銅管IPO的失敗。

上市失敗後,再次把金龍銅管推向危機中。自從2014年6月開始的不到一年時間,被抽貸資金高達20億元,幾個募投項目被迫中止,陷入困局的金龍銅管,只有靠壓縮訂單、減少採購、部分停產以按期還貸付息,形成生產經營的惡性循環。

面對籌資困境,李長傑作出了一個決定: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引進重組資本,把企業“嫁”出去,讓金龍銅管在雄厚的產業資本手中獲得“新生”。李長傑之所以這樣做,只有一個目的,即保住金龍集團的金字招牌。2015年4月,李長傑與海亮股份簽訂重組協議,決定出讓金龍銅管100%的股權。

然而,金龍銅管與海亮股份的閃婚,並沒有讓金龍銅管徹底止跌回升。 2016年5月海亮股份股票斷崖式下跌,沒有能力對金龍銅管進行收購,最後雙方只好分道揚鑣……一再受到打擊的金龍銅管,資金鏈危機進一步加深。

變則通,通則達

事實上,金龍銅管之所以深陷困局,與其企業發展戰略的失誤是分不開的。在3年多的時間裡,由於融資結構不合理等原因,它經歷了第一次,也是最大一次幾乎致命的“災難”。

面對困局的李長傑,不但敢於擔當,還能快速糾錯。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企業創新發展的步子越來越快,不過卻往往容易走入誤區。過去,我們想順利多、想發展多、想擴張多,但想困難少、風險少、災難少,一旦遇上問題,就很容易在大勝利面前倒下。金龍的‘龍’象徵著吉祥,龍倒下了,周圍的水也就慢慢乾涸了,我們什麼都考慮到了,就是沒有對失敗和災難做到未雨綢繆”。

事實也證明,李長傑和他的金龍銅管善於反思,同時能敢於承認錯誤,並能快速糾錯。只不過,當企業體量足夠大的,一旦犯下戰略性錯誤,接下來可能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是致命的。

之前,有萬州方面前期資金的鼎力支持,金龍銅管不負眾望,表現出了超強勁的發展勢頭,其發展的基本面還是十分不錯的。2015年,金龍集團年產銅管30萬噸多一點,處於運行虧損的生產經營低谷,到2016年就提升到了37.3萬噸,較2015年增長10%左右。而2017年更是了不起,金龍銅管突出精密銅管主業,加強與重慶市萬州經開區合作,全年實現產量48萬噸,實現盈利1.6億元。

如今,萬州方面在已經成功重組了金龍銅管的同時,又提出了今後金龍銅管發展的“小目標”:促進金龍銅管進一步擴大有效產能,降低企業負債,增強盈利能力,解除關聯交易,爭取金龍銅管在重組4年後上市。

重組後金龍銅管總經理李劍平,對未來更是信心十足。在他看來,金龍銅管只要再堅持3年,每年增加淨現金流5億多元,3年就可以積累淨現金流15個億,徹底走出困境,一個新的金龍銅管將重新站在世人面前。這,也是重慶萬州方面為金龍銅管列出4年上市計畫的重要依據,直奔3年後的IPO。

雖然之前遭遇了種種困難,經歷了種種發展的陣痛與波折,但是銅管大王的產業夢,依然沒有改變。這一次,李長傑攜手萬州開發,期待金龍銅管的王者歸來,按他的話說,重慶萬州將成為金龍銅管“再創輝煌的新的出發點”。

早在2016年5月12日,浙江海亮股份宣佈終止收購金龍銅管100%股權後,金龍銅管就與萬州開始了“熱戀”。

之後,萬州方面更是派出了多個專業工作組,來到金龍銅管進行深入考察後。萬州、金龍銅管你情我願,在考察後的第二個月,就簽定了戰略合作協定。之後,為解金龍銅管之困,萬州方面也迅速採取行動,比如對金龍銅管的資產進行了多次收購,同時在資金上迅速進行“輸血”,並約定在恰當的時機,對後者進行全方位的戰略大重組。到2017年年初,已有20多億元資金,陸續通過新鄉銷售公司,進入金龍銅管的產銷系統,促使其開足馬力生產銅管,確保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產品供應。

企業的發展方向是否走得對,關鍵靠的是企業家的戰略思考和把握。與海亮股份分手後,金龍銅管其實有很多選擇,一些央企巨頭不斷向金龍銅管伸出了“橄欖枝”,且拿出的條件一家比一家優厚。但是,金龍銅管最終還是選擇了彼此都知根知底,有很好的感情基礎,且已經有長期合作基礎的萬州經濟開發有限公司。

早在2006年8月,金龍銅管就已與重慶結緣。當初,為了開拓西南市場,輻射華中市場,金龍銅管曾斥資10多億元,在重慶市江津區建成了龍煜精密銅管公司,實現年產銅管近6萬噸,年銷售收入最高時達40億元。“金龍銅管的有效產能,推動了重慶銅管、銅板帶等新材料發展,補充並完善了當地電子、汽車產業鏈條。”金龍銅管辦公室主任岳振廷告訴記者。

事實也是如此,金龍銅管之所以能入萬州開發區政府的“法眼”,除了雙方的長期合作基礎外,金龍集團的技術、人才、裝備、市場、品牌等一直都存在,其具有的技術優勢、行業優勢、競爭力,也是關鍵因素。

記者從金龍銅管獲悉,萬州經濟開發有限公司不僅成為金龍銅管的股東,而且即將成為金龍銅管與德國KME公司合資成立的香港凱美龍公司的股東。金龍銅管與萬州間開展委託的加工合作早已形成規模化,而雙方未來還將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

事實上,接下來萬州方面迅速組建了一隻產業發展基金,用於與金龍銅管的“三步走”戰略合作。雙方協定的內容顯示:第一步進行加大委託加工合作力度,第二步開展產能合作,第三步推動資本合作,最終實現互利共贏。

當然,作為階段性目標,重慶萬州方面此時的戰略意圖,更多地停留在以下層面上:與金龍銅管開展“委託加工合作,產能轉移合作,資本合作”,促使其市場訂單增加、盈利能力提升、一舉扭轉前三年連續虧損的局面。

如今,在金龍銅管和萬州雙方的誠心誠意的合作中,終於結出了共贏的碩果。然而,作為銅管製造行業的龍頭,到底是什麼因素,最終導致了金龍銅管的“滑鐵盧”呢?

瘋狂擴張

事實上,做任何事情,機遇與風險都是並存的,尤其是風控意識薄弱的瘋狂擴張,更容易給企業帶來不可預測的災難。

金龍銅管之所以深陷資金鏈危機,與其逐漸形成的“重債輕股”的資本結構,是分不開的。早在2008年,金龍銅管就開啟了國際化之路。2009年投資1億美元在墨西哥科韋拉州建成年產6萬噸精密銅管項目。緊接著,2014年金龍銅管又在美國阿拉巴馬州建成年產6萬噸精密銅管的項目。更讓人憂慮的是,2015年,金龍銅管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又兼併了上海日資日光銅管廠。

到了2016年,雖然資金仍舊處在短缺危機中,金龍銅管仍繼續“高舉高打”,與巨頭德國凱美公司簽訂合作協定,進入高精尖的精密銅板帶領域。

快速的國際化,再加上多元化的投資擴張模式,雖然給金龍銅管帶來了跨越式的發展速度和廣度,但逐漸加劇的財務風控風險也一直如影隨形。

為了解決資金的長期短缺問題,李長傑也曾把目光鎖定到資本市場上,走上市突圍之路。早在2008年年初,戰略投資者渣打銀行、高盛和雷曼兄弟等三方,聯手出資9000萬美元持有金龍銅管25%的股權,開始啟動了上市程式。但由於競爭激烈和財務成本較高,銅管的利潤空間持續壓縮,再加上2012年年底開始的全國性IPO停擺,直接導致了金龍銅管IPO的失敗。

上市失敗後,再次把金龍銅管推向危機中。自從2014年6月開始的不到一年時間,被抽貸資金高達20億元,幾個募投項目被迫中止,陷入困局的金龍銅管,只有靠壓縮訂單、減少採購、部分停產以按期還貸付息,形成生產經營的惡性循環。

面對籌資困境,李長傑作出了一個決定: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引進重組資本,把企業“嫁”出去,讓金龍銅管在雄厚的產業資本手中獲得“新生”。李長傑之所以這樣做,只有一個目的,即保住金龍集團的金字招牌。2015年4月,李長傑與海亮股份簽訂重組協議,決定出讓金龍銅管100%的股權。

然而,金龍銅管與海亮股份的閃婚,並沒有讓金龍銅管徹底止跌回升。 2016年5月海亮股份股票斷崖式下跌,沒有能力對金龍銅管進行收購,最後雙方只好分道揚鑣……一再受到打擊的金龍銅管,資金鏈危機進一步加深。

變則通,通則達

事實上,金龍銅管之所以深陷困局,與其企業發展戰略的失誤是分不開的。在3年多的時間裡,由於融資結構不合理等原因,它經歷了第一次,也是最大一次幾乎致命的“災難”。

面對困局的李長傑,不但敢於擔當,還能快速糾錯。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企業創新發展的步子越來越快,不過卻往往容易走入誤區。過去,我們想順利多、想發展多、想擴張多,但想困難少、風險少、災難少,一旦遇上問題,就很容易在大勝利面前倒下。金龍的‘龍’象徵著吉祥,龍倒下了,周圍的水也就慢慢乾涸了,我們什麼都考慮到了,就是沒有對失敗和災難做到未雨綢繆”。

事實也證明,李長傑和他的金龍銅管善於反思,同時能敢於承認錯誤,並能快速糾錯。只不過,當企業體量足夠大的,一旦犯下戰略性錯誤,接下來可能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是致命的。

之前,有萬州方面前期資金的鼎力支持,金龍銅管不負眾望,表現出了超強勁的發展勢頭,其發展的基本面還是十分不錯的。2015年,金龍集團年產銅管30萬噸多一點,處於運行虧損的生產經營低谷,到2016年就提升到了37.3萬噸,較2015年增長10%左右。而2017年更是了不起,金龍銅管突出精密銅管主業,加強與重慶市萬州經開區合作,全年實現產量48萬噸,實現盈利1.6億元。

如今,萬州方面在已經成功重組了金龍銅管的同時,又提出了今後金龍銅管發展的“小目標”:促進金龍銅管進一步擴大有效產能,降低企業負債,增強盈利能力,解除關聯交易,爭取金龍銅管在重組4年後上市。

重組後金龍銅管總經理李劍平,對未來更是信心十足。在他看來,金龍銅管只要再堅持3年,每年增加淨現金流5億多元,3年就可以積累淨現金流15個億,徹底走出困境,一個新的金龍銅管將重新站在世人面前。這,也是重慶萬州方面為金龍銅管列出4年上市計畫的重要依據,直奔3年後的IPO。

雖然之前遭遇了種種困難,經歷了種種發展的陣痛與波折,但是銅管大王的產業夢,依然沒有改變。這一次,李長傑攜手萬州開發,期待金龍銅管的王者歸來,按他的話說,重慶萬州將成為金龍銅管“再創輝煌的新的出發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