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舊動能轉換 激發澎湃力量

昨日, 天河區創新創業大會暨天英匯年度總決賽在廣州舉行。 作為“雙創”磁場, 天河區的創新環境贏得了來自世界各地創業團隊的交口稱讚。

透過天河這一視窗, 可以管窺廣州創新創業的勃勃生機, 可以從中感受廣州新舊動能轉換帶來的強勁動力。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中共廣州市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 “品質”二字提綱挈領、貫穿始終。 提高經濟發展品質, 對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對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新舊動能轉換

早轉早主動

經濟增長的動能, 是指經濟增長過程中的動力來源和能力等次。 放眼世界, 經濟發展向來都是一個動能不斷反覆運算更新的過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作為先行先試的發展先驅, 廣州率先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 也率先面臨破解發展深層次問題的歷史重任。 近年來, 廣州將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放在了更為突出的位置, 不斷加快發展動能轉換步伐, 使廣州產業佈局更合理, 經濟更具活力和韌性,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新進展。 但與此同時, 廣州經濟運行仍存在不少突出問題。 中共廣州市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指出,

廣州高端高質高新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在形成, 發展新動能尚在集聚;創新能力有待增強, 世界一流的高新技術企業不多……解決這些問題, 需要進一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要進一步增強主動性。 動能轉換越早, 發展越主動。 天河區作為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率先破題的經濟大區之一, 近年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 成功實現從要素投入增長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 根據統計, 天河區工業、商業和房地產業等傳統增長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從2014年的30%下降至7.2%, 金融、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等新增長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30%提升至52.1%——天河區已從經濟大區邁向創新強區。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 今明兩年, 廣州經濟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緊要關口。 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風起雲湧, 廣州只有搶抓戰略機遇, 以新動能增創發展新優勢, 才能搶佔新一輪發展制高點、打造核心競爭力, 在全球城市競爭中佔據主動。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要進一步增強堅定性。 “舟循川則遊速, 人順路則不迷”。 新舊動能轉換不可能一蹴而就, 並且往往伴隨著陣痛調整的過程。 當前, 廣州以IAB、NEM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 打造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新體系, 但有些新動能培育週期較長, 短時間內或許看不出明顯成效, 全市上下應保持戰略耐心、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

堅持全域意識、長遠觀念, 堅定不移地把動能轉換工作推向深入、落到實處。

新舊動能轉換

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舊動能轉換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 要在對市情進行再認識的基礎上, 準確把握廣州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從全域高度統籌規劃, 堅持因地制宜, 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破”與“立”上做文章, 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優化供給結構, 提升供給品質。

破, 意在破除無效供給, 加快淘汰落後產能, 深度擁抱數字經濟。 在天河, 曾紅極一時的太平洋電腦城去年關停, 轉換為高端業態, 其背後是線下數碼大賣場這種業態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亟待轉型升級;在國際金融城、石牌-五山高校區、奧體中心周邊, 一批低效閒置的舊園區、舊廠房、村集體物業等搖身一變,

成為設計新穎、效益良好的眾創空間, 為創新創業提供新載體。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必須能夠忍受陣痛, 在“破”字上著力, 在騰退低端業態、無效供給的基礎上, 為新動能拓展發展空間。

立, 意在培育新動能。 在美國, 知識產業、資訊產業、文化產業、金融產業和其他社會服務業這五大“軟產業”占了經濟總量的約80%。 “軟硬產業八二定律”將成為未來經濟結構發展的必然趨勢。 要推動廣州高品質發展, 必須破除各區的同質化競爭, 明確各區產業定位, 根據產業發展實際各有側重, 因地制宜做好項目鋪排。 比如天河率先根據區域實際, 著力培育總部經濟、文化創意、金融等新動能, 取得了良好成績。

新動能來自於“無中生有”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也來自於“有中出新”的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在廣汽傳祺的番禺生產車間裡,一輛輛新車魚貫而出,數百台機器人“長臂善舞”,整個畫面有《變形金剛》的即視感——廣汽傳祺借助創新研發,使傳統的汽車製造業走上了行業尖端。在天河區天銀大廈,一家名叫“找塑膠網”的企業將傳統的塑膠貿易進行整合,並為傳統製造提供研發、銷售、物流、資金等需求,促進塑膠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2016年實現撮合交易380億元,自營產值80億元。在廣州南沙珠江啤酒基地,一條智慧化柔性罐裝生產線正在推進智慧設備安裝,投產後將用於多品種、小批量特色啤酒的生產,可以讓啤酒生產多樣化……

新舊動能是相對的。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除了加快培育新動能,還要運用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提升傳統產業,為傳統動能帶來深刻變革。如何讓傳統產業牽手新技術?當前一些企業面對動能轉換,存在不想轉、不敢轉、轉不動等問題,對此要持續完善政策配套,採取研發經費投入後補助、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方式,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不斷轉型升級。

新舊動能轉換

發揮好政府推動作用

動能轉換既要求市場主體奮發努力,也需要政府部門主動作為,發揮更強力的推動作用。

發揮好政府推動作用,要在鼓勵創新上下功夫。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培育新動能,根本上要靠創新驅動。近年來,天河區出臺《天河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三年行動計畫綱要》及系列配套措施,以高新技術企業為重點發展創新產業集群,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助推科技成果有效轉化,促進區域創新活力不斷釋放。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要把鼓勵創新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廣州要聚焦IAB、NEM等主導產業,發揮以大項目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帶動功能,借助政策引導、培育孵化,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科技領軍企業頂天立地的局面。廣州研製出全球首艘“會思考的船”,全球第一款可載客的無人駕駛飛機出自廣州,廣州企業研製出全球首款“石墨烯電子顯示幕”……核心技術求不到、買不來,廣州要緊跟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著眼廣州未來5年、10年引領發展及早謀劃,著力提升高精尖領域科技創新能力,安排好時間表、路線圖,做好財政、體制機制等保障工作。

廣州正在打造風險投資之都,接連推出了風投創投中心建設計畫、中小企業科技信貸行動計畫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行動計畫,帶動社會資金投入科技成果產業化及科技企業孵化,推動更多科技企業上市融資。據統計,廣州已集聚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和私募基金機構3000多家,資金規模達6000多億元。科技信貸已幫助67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貸款,其中有79%的企業是高新技術企業。

發揮好政府推動作用,要在深化改革上做文章。改革是新舊動能平穩接力的關鍵。以天河區為例,近年天河區率先開展“放管服”改革,清理完成35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對標國際標準,力推外資企業登記便利化,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等,取得顯著成效。今後廣州還要不斷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出臺營商環境改革政策和行動方案,落實簡政減稅減費政策,不斷降低創新創業創造門檻,發揮政府推動作用,對企業做到無事不擾、服務到位等,以深化改革減少新舊動能轉換阻力,以創新服務為之增添動力。

發揮好政府推動作用,要著力加快建設人才高地。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廣州發展的命脈。廣州正在用真金白銀加配套政策,做到“情暖人才家,老小同關注”,在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方面提升服務水準。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廣州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品質發展要求,攻堅克難,苦幹實幹,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以新舊動能轉換的澎湃力量增強廣州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譜寫新時代廣州發展新篇章!

(廣言)

新動能來自於“無中生有”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也來自於“有中出新”的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在廣汽傳祺的番禺生產車間裡,一輛輛新車魚貫而出,數百台機器人“長臂善舞”,整個畫面有《變形金剛》的即視感——廣汽傳祺借助創新研發,使傳統的汽車製造業走上了行業尖端。在天河區天銀大廈,一家名叫“找塑膠網”的企業將傳統的塑膠貿易進行整合,並為傳統製造提供研發、銷售、物流、資金等需求,促進塑膠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2016年實現撮合交易380億元,自營產值80億元。在廣州南沙珠江啤酒基地,一條智慧化柔性罐裝生產線正在推進智慧設備安裝,投產後將用於多品種、小批量特色啤酒的生產,可以讓啤酒生產多樣化……

新舊動能是相對的。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除了加快培育新動能,還要運用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提升傳統產業,為傳統動能帶來深刻變革。如何讓傳統產業牽手新技術?當前一些企業面對動能轉換,存在不想轉、不敢轉、轉不動等問題,對此要持續完善政策配套,採取研發經費投入後補助、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方式,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不斷轉型升級。

新舊動能轉換

發揮好政府推動作用

動能轉換既要求市場主體奮發努力,也需要政府部門主動作為,發揮更強力的推動作用。

發揮好政府推動作用,要在鼓勵創新上下功夫。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培育新動能,根本上要靠創新驅動。近年來,天河區出臺《天河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三年行動計畫綱要》及系列配套措施,以高新技術企業為重點發展創新產業集群,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助推科技成果有效轉化,促進區域創新活力不斷釋放。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要把鼓勵創新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廣州要聚焦IAB、NEM等主導產業,發揮以大項目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帶動功能,借助政策引導、培育孵化,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科技領軍企業頂天立地的局面。廣州研製出全球首艘“會思考的船”,全球第一款可載客的無人駕駛飛機出自廣州,廣州企業研製出全球首款“石墨烯電子顯示幕”……核心技術求不到、買不來,廣州要緊跟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著眼廣州未來5年、10年引領發展及早謀劃,著力提升高精尖領域科技創新能力,安排好時間表、路線圖,做好財政、體制機制等保障工作。

廣州正在打造風險投資之都,接連推出了風投創投中心建設計畫、中小企業科技信貸行動計畫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行動計畫,帶動社會資金投入科技成果產業化及科技企業孵化,推動更多科技企業上市融資。據統計,廣州已集聚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和私募基金機構3000多家,資金規模達6000多億元。科技信貸已幫助67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貸款,其中有79%的企業是高新技術企業。

發揮好政府推動作用,要在深化改革上做文章。改革是新舊動能平穩接力的關鍵。以天河區為例,近年天河區率先開展“放管服”改革,清理完成35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對標國際標準,力推外資企業登記便利化,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等,取得顯著成效。今後廣州還要不斷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出臺營商環境改革政策和行動方案,落實簡政減稅減費政策,不斷降低創新創業創造門檻,發揮政府推動作用,對企業做到無事不擾、服務到位等,以深化改革減少新舊動能轉換阻力,以創新服務為之增添動力。

發揮好政府推動作用,要著力加快建設人才高地。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廣州發展的命脈。廣州正在用真金白銀加配套政策,做到“情暖人才家,老小同關注”,在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方面提升服務水準。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廣州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品質發展要求,攻堅克難,苦幹實幹,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以新舊動能轉換的澎湃力量增強廣州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譜寫新時代廣州發展新篇章!

(廣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