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州這門傳統手藝,老師傅苦練20年,1天也只能做3個

在廣州一遇到喜慶節事, 便能看到舞獅活動, 其中做工精緻、花色繁複的舞獅頭格外搶眼。 廣州白雲區舞獅頭紮作歷史悠久, 傳統作坊裡的老師傅還在堅守代代傳承的紮作技藝, 但由於面臨後繼人才匱乏難題, 這門精巧的技藝日漸沒落了。

白雲區紮作舞獅頭老師傅堅守傳統工藝, 但後繼無人令絕技日漸沒落

為復興這門技藝, 白雲區還有零星工廠正在探索專業化生產路徑,

並在網上開店銷售, 為這門老手藝尋找傳承與新生的可能。

紮獅頭先紮框

舞獅最重獅頭。 舞獅頭大致分為南獅、北獅兩大類, 白雲區紮作的舞獅頭以南獅為主。 在白雲區黃石街江夏村的華夏龍獅紮作工藝廠內, 師傅李漢標一講起舞獅頭紮作,

就滔滔不絕起來。

紮竹篾框架是製作舞獅頭的第一步, 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直接決定了獅頭能否呈現出威武的氣勢。 在李漢標看來, 紮獅頭最難, “竹篾就是獅頭的骨頭, 骨頭沒長好, 後面怎麼彌補都沒用。 ”毛竹片被削成等大的竹篾, 再按獅頭各個部位需求切成不同長度, 竹篾間用砂紙系緊, 紮好的框架隱約可見獅頭的威風, 合格的竹篾框架重約6斤, 太輕太重都會影響舞獅效果。

描色上光裝毛

紮好的框架覆上一層砂紙, 一層蚊帳布, 又一層砂紙, 確保獅頭牢固不易爛。 待粘上砂紙和蚊帳布的膠水風乾後, 貼上五顏六色的鐳射紙。 接下來是描色工人發揮創作才華的時刻, 畫筆蘸上鮮亮的顏料, 在獅頭上描繪出千變萬化的花色。 再經過上光油、裝絨毛等工序, 一隻威武靈動的舞獅頭便展現在眼前。

對於一個入門級的工人來說,紮作一個舞獅頭需要花上三天時間。李漢標18歲入行,款式簡單的舞獅頭,如今他可以一天紮三個。從“三天紮一個”到“一天紮三個”,經歷了20多年的錘煉。

絕技後繼無人

“現在沒有年輕人能看懂我的‘武功秘笈’了。”李漢標無奈地說。

其中最讓李漢標頭疼的,是收徒的問題。李漢標坦言,現在可供年輕人選擇的職業太多,年輕人怎肯安安靜靜坐上一天,只為了紮一個漂亮的竹篾框架?

網上年銷五千隻

在白雲區黃石路華夏龍獅紮作工藝廠內,26名工人分做各道工序。新型工廠嘗試把舞獅頭製作過程分解為8道工序,每一人或兩人只需要負責一道工序,以破解人才匱乏難題,實現每一工序的專業化,以提高生產效率。“26名工人平均每天完成14個舞獅頭成品。”該廠負責人稱。工藝廠近兩年開設淘寶網店,目前全廠舞獅頭年銷售量約5000只,網店銷售份額占其中40%。

監製:陳向軍

視頻:廣報全媒體記者 鄭婕 顧展旭

文字:廣報全媒體記者 肖桂來

對於一個入門級的工人來說,紮作一個舞獅頭需要花上三天時間。李漢標18歲入行,款式簡單的舞獅頭,如今他可以一天紮三個。從“三天紮一個”到“一天紮三個”,經歷了20多年的錘煉。

絕技後繼無人

“現在沒有年輕人能看懂我的‘武功秘笈’了。”李漢標無奈地說。

其中最讓李漢標頭疼的,是收徒的問題。李漢標坦言,現在可供年輕人選擇的職業太多,年輕人怎肯安安靜靜坐上一天,只為了紮一個漂亮的竹篾框架?

網上年銷五千隻

在白雲區黃石路華夏龍獅紮作工藝廠內,26名工人分做各道工序。新型工廠嘗試把舞獅頭製作過程分解為8道工序,每一人或兩人只需要負責一道工序,以破解人才匱乏難題,實現每一工序的專業化,以提高生產效率。“26名工人平均每天完成14個舞獅頭成品。”該廠負責人稱。工藝廠近兩年開設淘寶網店,目前全廠舞獅頭年銷售量約5000只,網店銷售份額占其中40%。

監製:陳向軍

視頻:廣報全媒體記者 鄭婕 顧展旭

文字:廣報全媒體記者 肖桂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