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透視|悄悄告訴你,2018全球汽車業有6個風向|中國汽車報

自由貿易 “逆風”難阻前行路

自從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以來, 該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日漸凸顯。 2017年, 美國宣佈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議》(TT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2018年,

美韓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顯得岌岌可危。 去年11月30日, 美國在一份法律檔中對“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15年後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一事表示反對, 後遭到中國外交部的強硬回應。

NAFTA第六輪談判將於1月23日至27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舉行。 三方前幾輪談判不順, NAFTA談判失敗的風險加劇。 美國貿易代表希望更改汽車業原產地規則, 將車企在北美地區生產的零部件比例提升至80%, 其中50%來自美國, 遭到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強烈反對。 如果滿足美國方面的這一要求, 汽車廠商將不得不重組供應鏈, 導致成本攀升, 其他非NAFTA國家的供應商也會受到影響。 一旦NAFTA談判失敗,

北美地區重新引入關稅, 又會進一步加重汽車廠商的負擔。

與此同時, 今年英國將就脫歐之後的貿易關係問題, 繼續與歐盟展開拉鋸式談判。 英國正式脫離歐盟的時間是2019年3月, 2018年對於英國脫歐談判來說是關鍵性的一年。 英國與歐盟在自貿協定、關稅等關鍵問題上也是紛爭不斷。 如果雙方談不攏, 英國脫歐後汽車出口到歐盟將加征10%的關稅。 而且, 在與歐盟達成貿易關係協定之前, 英國可能無法自由選擇其他多邊貿易組織。 因此, 英國面臨的貿易壁壘不小, 在英國的車企紛紛計畫今年審查和調整其在歐盟的供應鏈, 並制定應急計畫。 此外, 英國脫歐談判可能也會導致英鎊匯率在2018年持續波動, 影響車企的海外業務。

需要指出的是, 2018年, 全球貿易自由化的趨勢依然向好, 大多數國家仍堅持自由、公平貿易, 這將進一步推動全球汽車業發展。 例如, 日本與歐盟前不久達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 歐盟將在EPA生效後逐漸取消對日本整車10%的關稅, EPA預計將於今年夏季前後簽署。 歐盟與越南之間的自貿協定也將於今年年初生效。 此外, 歐盟還在與南美地區最大的經濟一體化組織——由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烏拉圭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就自貿協議進行談判。 與此同時, 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成員國正計畫今年敲定其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談判。

2018年, 中國也有多項相關自貿協定加速落地。 1月1日, 中國與格魯吉亞的自貿協定正式開始實施。

這是中國與歐亞地區國家簽署的第一個自貿協定, 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我國啟動並達成的第一個自貿協定, 對於中格雙邊關係發展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都具有重大意義。 就在同一天, 中韓、中澳分別啟動第四輪產品降稅。

截至目前, 中國已經簽署了16個自貿協定, 涉及24個國家和地區。 2018年, 中國政府將推進十大自貿協定的談判, 自貿協定有望“大豐收”, 自貿區“朋友圈”有望進一步擴大。 中國正在繪製一份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路圖, 這將為中國車企“走出去”, 走向國際舞臺創造良好的貿易環境。

中國新勢力 國際舞臺搶頭條

當前,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汽車互聯和移動出行業務在中國市場也是方興未艾, 這導致一大堆新造車勢力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儘管有樂視投資的法拉第未來遭遇滑鐵盧的前車之鑒, 但這抵擋不住越來越多“新玩家”欲在汽車業闖出一片天地。 2018年, 中國新造車勢力將在更廣闊的國際舞臺上彰顯存在感。

這不,即將打響的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CES)上,兩家中國新造車企業——拜騰、小鵬汽車將高調亮相,這是他們首次出征CES,他們的雄心壯志將被全世界看到。10年前,專注於電動汽車研發的特斯拉橫空出世,極大地改變了汽車業的現有格局。《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些新造車勢力紛紛爭做“下一個特斯拉”,他們得到了財力雄厚的投資者“一擲千金”,在全世界範圍內“招兵買馬”。新造車勢力希望能超越傳統汽車製造商,引領汽車業未來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新造車勢力已經不再停留在“PPT造車”階段,他們的量產產品陸續面世。在本屆CES上,拜騰將發佈首款車型,這是一款純電動跨界SUV,將于明年正式上市。小鵬汽車將發佈2.0版量產車型,其1.0版SUV已在去年10月下線。前不久,威馬汽車也發佈了其首款量產車——智能電動SUV EX5。這款車號稱“100%聯網”,通過“AI+硬體+軟體+服務”結合的方式,提供全場景智慧交互服務,在售價上也十分具有競爭力。上個月,蔚來汽車首款量產車型ES8正式上市,在市場上引起極大的反響。

大部分中國新造車勢力已將“生米煮成熟飯”,在2018年,他們的產品將紛紛實現量產,正式接受市場的考驗。當然,新造車勢力面臨的問題也不少,量產能力薄弱是他們共同的軟肋,大部分企業都選擇由傳統車企代工,一些甚至還沒有生產資質。不過,在汽車業急劇變革的當下,他們希望憑藉具有互聯網思維的產品,更加個性化的設計和服務來吸引新時代的消費者,實現“彎道超車”。

自動駕駛 從夢想照進現實

2017年,自動駕駛技術飛速發展,吸引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當前,包括通用、福特、寶馬、日產等大部分車企都公佈了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產時間表,他們大多將在2020年前後推出自動駕駛量產汽車。2018年,我們將從賓士、豐田以及百度、Waymo等其他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公司那裡聽到更多關於自動駕駛的規劃。

1月4日,科技巨頭黑莓宣佈,將與百度在自動駕駛汽車研發領域展開合作,雙方將聯手開發一系列車聯網、自動駕駛汽車專案。黑莓稱,百度將在其自動駕駛汽車“阿波羅”平臺上使用黑莓的QNX作業系統。在去年11月舉行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首次承認百度無人車吃到一張罰單。“無人車的罰單已經來了,無人車量產還會遠嗎?”他說。據悉,百度已將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提前到2018年。

的確,2017年成為自動駕駛汽車法規“破冰”的一年,為車企部署自動駕駛汽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德國成為全球首個將自動駕駛汽車納入道路交通法規的國家;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了一項加快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和部署的立法提案《自動駕駛法案》;英國政府公佈了自動駕駛汽車新保險法規;北京市政府發佈了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和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兩個指導性文件。2018年,預計將會有更多國家和地區在立法上為自動駕駛汽車“開道”,更多相關政策應運而生,推動該產業有序、健康發展。與此同時,車企和科技公司將加快自動駕駛汽車路測,並在更多城市試點。

儘管當前自動駕駛領域顯得商機無限,但一些人也開始思考,自動駕駛技術是否會成為下一股科技泡沫。當前,熱錢快速湧入該行業,其發展可能充斥著一種非理性的繁榮。一些車企在反思之後可能會修改其初期的預測和規劃。前不久,富豪縮減了其Drive Me自動駕駛項目的試點,僅有少數家庭能試用搭載ADAS技術的富豪現款車型。富豪表示,在自動駕駛汽車正式上市之前,要解決一些始料未及的問題。

移動出行 車企競爭新陣地

2018年,移動出行市場方興未艾,出行巨頭Uber、Lyft以及滴滴之間的競爭將更加白熱化。2017年對於Uber來說是負面新聞纏身的一年,尤其是與Waymo的專利官司讓其“頭大”。新的一年,Uber新任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薩西將專注于公司文化的重塑,希望能夠恢復元氣。在Uber不斷遭受負面新聞困擾的同時,主要競爭對手Lyft則進一步擴大其在網約車領域的優勢。與此同時,中國移動出行巨頭滴滴將開啟大規模國際化進程,該公司CEO程維表示,2018年將是滴滴國際化的突破年。

與此同時,跨國車企也加碼在移動出行市場的投資。越來越多車企開始探索以車輛為基礎、以使用者出行需求為目標的轉型。近年來,戴姆勒、福特、寶馬等車企紛紛佈局移動出行服務領域,通用和大眾甚至分別創立新移動出行品牌。在“新四化”的帶動下,幾乎所有車企都在積極實現戰略轉型,致力於成為“移動出行服務商”。在智慧互聯時代,最大的價值點會轉移到移動出行服務上,於是車企紛紛向價值鏈上游尋求突破。

日前,法國汽車製造商PSA集團與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的跨國界、跨行業的“聯姻”引發行業熱議。據悉,PSA集團將基於華為OceanConnect物聯網平臺來構建CVMP平臺,為終端客戶提供創新的出行服務。PSA集團工程總監Gilles Le Borgne表示:“此次與華為建立合作主要是聚焦在車聯網平臺開發上。CVMP平臺可以保證汽車和雲端之間資料交互的安全性,包括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和機密性。”無獨有偶,去年將歐寶/沃克斯豪爾出售給PSA集團的通用,日前也表示,該公司會重返歐洲,主推自動駕駛技術和移動出行服務,而非銷售新車。

可以預見,未來車企之間的競爭將從新車銷售市場逐漸向出行服務領域轉變。隨著互聯網與汽車業結合得越來越緊密,不管是技術勢力雄厚的傳統汽車製造商,還是具有創新性思維的出行新勢力,都在重新定義未來移動出行,搶佔市場份額。未來,移動出行市場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

新能源汽車 細分領域迎突破

眾所周知,2017年是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現巨大突破的一年,2018年有望再上一層樓。從市場層面來講,2017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輛。分析機構預測,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70萬,到2018年年底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將有望超過500萬輛。中國市場佔據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頭”,2017年累計銷量接近80萬輛,2018年銷量更有望突破100萬輛,大大推動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從政策角度來講,今年將有更多國家和地區推出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去年9月,中國政府正式出臺《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雙積分政策”將於今年4月開始實施,該政策要求車企承擔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車生產義務,不達標的車企將面臨處罰。

在環保壓力和政策刺激的雙重作用下,越來越多車企公佈全面的電動化戰略。2017年,富豪、大眾、寶馬、戴姆勒等跨國車企紛紛發佈全面的電動化戰略目標,就連豐田也跟上這一潮流,宣佈到2025年旗下所有車型都將推出混動或電動版本。日前,日本鈴木、斯巴魯以及豐田集團的大發工業和日野汽車4家公司決定加入由豐田汽車公司主導的電動汽車技術研發新公司,“抱團”加快研發。繼長安和北汽之後,預計越來越多中國車企將宣佈全面的電動化戰略。

毋庸置疑,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會繼續走高。隨著電動汽車市場大爆發,動力電池技術和充電樁這兩大細分領域將迎來重大突破。豐田聯合松下、寶馬攜手電池技術公司Solid Power共同研發全新固態電池,相比三元鋰電池,固態電池的容量和安全性均有望實現大幅提升。如果固態電池量產應用到電動汽車當中,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和動力性能將大大提升。除了固態電池,業內也十分看好鋰硫電池和鋰空氣電池的發展。

2018年,全球充電樁數量或將迎來爆發性增長。世界各國政府與企業合作共同搭建充電站,希望加快電動汽車的普及。特斯拉計畫今年在全球範圍內安裝更多超級充電站。在中國市場,特斯拉今年將在中西部地區重點發展,預計2018年底將會使在華充電樁數量翻倍。去年年底,包括寶馬、戴姆勒、福特和大眾等多家車企共同成立IONITY公司,計畫在全歐範圍內部署快速充電站,2018年將建設100座350kW直流快速充電站。

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在2018年將獲得長足發展。當前,各國政府對於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提出了很多扶持政策,尤其是亞洲國家。日本政府一心要打造“氫能社會”;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提出到2020年、2025年、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分別達5000輛、5萬輛和百萬輛,並對燃料電池的補貼保持著較大的傾斜力度。一些車企將在今年推出燃料電池新車,例如現代新一代氫燃料電池汽車計畫在今年上市。

“禁燃”之爭 喧囂之後見理性

“禁售燃油車”成為整個2017年國際汽車業的熱點話題,2018年對於傳統燃油車是更加具有挑戰性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預計會有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更多汽車製造商再度挑起這個話題,不過大家的態度會更趨於理性。

日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法委員Phil Ting正式提出《清潔車輛2040法案》,該法案規定,自2040年1月1日以後,加利福尼亞州所有新乘用車必須為零排放汽車。此外,該法案將禁止機動車輛管理局接受除零排放汽車以外的機動車輛申請機動車原始登記。為了實現《巴黎協定》的減排目標,加利福尼亞州設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計畫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40%

隨著中國“雙積分”政策今年正式開始實施,沒有新能源汽車生產的傳統車企將會面臨巨大風險,甚至會面臨停產的嚴重後果。繼奇瑞、長安、北汽宣佈停售傳統燃油車的目標之後,預計今年會有更多車企“跟風”。

不可否認的是,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內燃機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將共同發展。內燃機不會馬上退出歷史舞臺,傳統燃油發動機在未來10年內依然會是市場主流,仍然具有發展潛力,達到60%有效熱效率仍是國際內燃機界奮鬥的目標。在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同時,車企仍要挖掘內燃機的潛力,提升熱效率。

文:萬瑩 編輯:萬瑩

版權聲明

這不,即將打響的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CES)上,兩家中國新造車企業——拜騰、小鵬汽車將高調亮相,這是他們首次出征CES,他們的雄心壯志將被全世界看到。10年前,專注於電動汽車研發的特斯拉橫空出世,極大地改變了汽車業的現有格局。《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些新造車勢力紛紛爭做“下一個特斯拉”,他們得到了財力雄厚的投資者“一擲千金”,在全世界範圍內“招兵買馬”。新造車勢力希望能超越傳統汽車製造商,引領汽車業未來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新造車勢力已經不再停留在“PPT造車”階段,他們的量產產品陸續面世。在本屆CES上,拜騰將發佈首款車型,這是一款純電動跨界SUV,將于明年正式上市。小鵬汽車將發佈2.0版量產車型,其1.0版SUV已在去年10月下線。前不久,威馬汽車也發佈了其首款量產車——智能電動SUV EX5。這款車號稱“100%聯網”,通過“AI+硬體+軟體+服務”結合的方式,提供全場景智慧交互服務,在售價上也十分具有競爭力。上個月,蔚來汽車首款量產車型ES8正式上市,在市場上引起極大的反響。

大部分中國新造車勢力已將“生米煮成熟飯”,在2018年,他們的產品將紛紛實現量產,正式接受市場的考驗。當然,新造車勢力面臨的問題也不少,量產能力薄弱是他們共同的軟肋,大部分企業都選擇由傳統車企代工,一些甚至還沒有生產資質。不過,在汽車業急劇變革的當下,他們希望憑藉具有互聯網思維的產品,更加個性化的設計和服務來吸引新時代的消費者,實現“彎道超車”。

自動駕駛 從夢想照進現實

2017年,自動駕駛技術飛速發展,吸引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當前,包括通用、福特、寶馬、日產等大部分車企都公佈了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產時間表,他們大多將在2020年前後推出自動駕駛量產汽車。2018年,我們將從賓士、豐田以及百度、Waymo等其他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公司那裡聽到更多關於自動駕駛的規劃。

1月4日,科技巨頭黑莓宣佈,將與百度在自動駕駛汽車研發領域展開合作,雙方將聯手開發一系列車聯網、自動駕駛汽車專案。黑莓稱,百度將在其自動駕駛汽車“阿波羅”平臺上使用黑莓的QNX作業系統。在去年11月舉行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首次承認百度無人車吃到一張罰單。“無人車的罰單已經來了,無人車量產還會遠嗎?”他說。據悉,百度已將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提前到2018年。

的確,2017年成為自動駕駛汽車法規“破冰”的一年,為車企部署自動駕駛汽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德國成為全球首個將自動駕駛汽車納入道路交通法規的國家;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了一項加快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和部署的立法提案《自動駕駛法案》;英國政府公佈了自動駕駛汽車新保險法規;北京市政府發佈了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和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兩個指導性文件。2018年,預計將會有更多國家和地區在立法上為自動駕駛汽車“開道”,更多相關政策應運而生,推動該產業有序、健康發展。與此同時,車企和科技公司將加快自動駕駛汽車路測,並在更多城市試點。

儘管當前自動駕駛領域顯得商機無限,但一些人也開始思考,自動駕駛技術是否會成為下一股科技泡沫。當前,熱錢快速湧入該行業,其發展可能充斥著一種非理性的繁榮。一些車企在反思之後可能會修改其初期的預測和規劃。前不久,富豪縮減了其Drive Me自動駕駛項目的試點,僅有少數家庭能試用搭載ADAS技術的富豪現款車型。富豪表示,在自動駕駛汽車正式上市之前,要解決一些始料未及的問題。

移動出行 車企競爭新陣地

2018年,移動出行市場方興未艾,出行巨頭Uber、Lyft以及滴滴之間的競爭將更加白熱化。2017年對於Uber來說是負面新聞纏身的一年,尤其是與Waymo的專利官司讓其“頭大”。新的一年,Uber新任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薩西將專注于公司文化的重塑,希望能夠恢復元氣。在Uber不斷遭受負面新聞困擾的同時,主要競爭對手Lyft則進一步擴大其在網約車領域的優勢。與此同時,中國移動出行巨頭滴滴將開啟大規模國際化進程,該公司CEO程維表示,2018年將是滴滴國際化的突破年。

與此同時,跨國車企也加碼在移動出行市場的投資。越來越多車企開始探索以車輛為基礎、以使用者出行需求為目標的轉型。近年來,戴姆勒、福特、寶馬等車企紛紛佈局移動出行服務領域,通用和大眾甚至分別創立新移動出行品牌。在“新四化”的帶動下,幾乎所有車企都在積極實現戰略轉型,致力於成為“移動出行服務商”。在智慧互聯時代,最大的價值點會轉移到移動出行服務上,於是車企紛紛向價值鏈上游尋求突破。

日前,法國汽車製造商PSA集團與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的跨國界、跨行業的“聯姻”引發行業熱議。據悉,PSA集團將基於華為OceanConnect物聯網平臺來構建CVMP平臺,為終端客戶提供創新的出行服務。PSA集團工程總監Gilles Le Borgne表示:“此次與華為建立合作主要是聚焦在車聯網平臺開發上。CVMP平臺可以保證汽車和雲端之間資料交互的安全性,包括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和機密性。”無獨有偶,去年將歐寶/沃克斯豪爾出售給PSA集團的通用,日前也表示,該公司會重返歐洲,主推自動駕駛技術和移動出行服務,而非銷售新車。

可以預見,未來車企之間的競爭將從新車銷售市場逐漸向出行服務領域轉變。隨著互聯網與汽車業結合得越來越緊密,不管是技術勢力雄厚的傳統汽車製造商,還是具有創新性思維的出行新勢力,都在重新定義未來移動出行,搶佔市場份額。未來,移動出行市場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

新能源汽車 細分領域迎突破

眾所周知,2017年是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現巨大突破的一年,2018年有望再上一層樓。從市場層面來講,2017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輛。分析機構預測,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70萬,到2018年年底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將有望超過500萬輛。中國市場佔據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頭”,2017年累計銷量接近80萬輛,2018年銷量更有望突破100萬輛,大大推動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從政策角度來講,今年將有更多國家和地區推出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去年9月,中國政府正式出臺《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雙積分政策”將於今年4月開始實施,該政策要求車企承擔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車生產義務,不達標的車企將面臨處罰。

在環保壓力和政策刺激的雙重作用下,越來越多車企公佈全面的電動化戰略。2017年,富豪、大眾、寶馬、戴姆勒等跨國車企紛紛發佈全面的電動化戰略目標,就連豐田也跟上這一潮流,宣佈到2025年旗下所有車型都將推出混動或電動版本。日前,日本鈴木、斯巴魯以及豐田集團的大發工業和日野汽車4家公司決定加入由豐田汽車公司主導的電動汽車技術研發新公司,“抱團”加快研發。繼長安和北汽之後,預計越來越多中國車企將宣佈全面的電動化戰略。

毋庸置疑,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會繼續走高。隨著電動汽車市場大爆發,動力電池技術和充電樁這兩大細分領域將迎來重大突破。豐田聯合松下、寶馬攜手電池技術公司Solid Power共同研發全新固態電池,相比三元鋰電池,固態電池的容量和安全性均有望實現大幅提升。如果固態電池量產應用到電動汽車當中,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和動力性能將大大提升。除了固態電池,業內也十分看好鋰硫電池和鋰空氣電池的發展。

2018年,全球充電樁數量或將迎來爆發性增長。世界各國政府與企業合作共同搭建充電站,希望加快電動汽車的普及。特斯拉計畫今年在全球範圍內安裝更多超級充電站。在中國市場,特斯拉今年將在中西部地區重點發展,預計2018年底將會使在華充電樁數量翻倍。去年年底,包括寶馬、戴姆勒、福特和大眾等多家車企共同成立IONITY公司,計畫在全歐範圍內部署快速充電站,2018年將建設100座350kW直流快速充電站。

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在2018年將獲得長足發展。當前,各國政府對於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提出了很多扶持政策,尤其是亞洲國家。日本政府一心要打造“氫能社會”;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提出到2020年、2025年、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分別達5000輛、5萬輛和百萬輛,並對燃料電池的補貼保持著較大的傾斜力度。一些車企將在今年推出燃料電池新車,例如現代新一代氫燃料電池汽車計畫在今年上市。

“禁燃”之爭 喧囂之後見理性

“禁售燃油車”成為整個2017年國際汽車業的熱點話題,2018年對於傳統燃油車是更加具有挑戰性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預計會有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更多汽車製造商再度挑起這個話題,不過大家的態度會更趨於理性。

日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法委員Phil Ting正式提出《清潔車輛2040法案》,該法案規定,自2040年1月1日以後,加利福尼亞州所有新乘用車必須為零排放汽車。此外,該法案將禁止機動車輛管理局接受除零排放汽車以外的機動車輛申請機動車原始登記。為了實現《巴黎協定》的減排目標,加利福尼亞州設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計畫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40%

隨著中國“雙積分”政策今年正式開始實施,沒有新能源汽車生產的傳統車企將會面臨巨大風險,甚至會面臨停產的嚴重後果。繼奇瑞、長安、北汽宣佈停售傳統燃油車的目標之後,預計今年會有更多車企“跟風”。

不可否認的是,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內燃機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將共同發展。內燃機不會馬上退出歷史舞臺,傳統燃油發動機在未來10年內依然會是市場主流,仍然具有發展潛力,達到60%有效熱效率仍是國際內燃機界奮鬥的目標。在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同時,車企仍要挖掘內燃機的潛力,提升熱效率。

文:萬瑩 編輯:萬瑩

版權聲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