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新知|日產腦電波概念車:動感光波!BiBiBiBiBiBi……|中國汽車報

如今, 世界各大汽車製造商巨頭與科技公司們正在豪擲數十億美元乃至更多, 發力自動駕駛。 日產汽車卻選擇了一個不同的方向, 它致力於通過解碼人類的思考方式, 讓人們在開車過程中享受更多樂趣。

在今年的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 日產汽車展示了它具有“腦電波控制技術”的概念車——IMx電動汽車。 駕駛這輛車時, 駕駛員需要戴上一個能夠測量腦電波活動的頭盔, 汽車會根據它讀取到的資訊自主進行轉向、加速或制動。

另闢蹊徑 挖掘駕駛樂趣

當前, 傳統汽車製造商們面臨著穀歌、蘋果等互聯網公司發展無人駕駛技術以顛覆傳統汽車工業的危機。 美國IHS Markit公司預測, 到2035年, 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到2100萬輛——幾乎相當於目前全球汽車銷量的四分之一。 而傳統汽車製造商並未坐以待斃, 他們正在採取各種方式努力解除外來者的威脅。

與日產態度類似的還有豐田和寶馬, 他們也表示不會將汽車的所有控制權都交給電腦, 他們計畫構建帶有獨特駕駛特性的汽車。

日產汽車高級創新研究員Lucian Gheorghe正在主導“腦電波控制汽車技術”(brain-to-vehicle), 他表示, 這款具備腦電波控制技術的汽車, 會在駕駛員轉動方向盤、踩油門踏板等動作之前,

預測到這些行為並提前0.2-0.5秒自動進行。 不過, 他還提到, 這些略微提前的反應司機幾乎是察覺不到的。

參加展會的觀眾可以體驗這項黑科技, 觀眾可以模擬駕駛幾分鐘, 然後汽車會做出相應的調節。

現年40歲的Gheorghe同時還是一名應用神經技術學科的博士, 他說:“我們認為, 在未來, 人類自己進行駕駛的行為仍然具有一定價值, 人們不會隨意丟掉駕駛的樂趣。 ”

黑科技惹爭議

日產汽車這項黑科技的關鍵部件——駕駛員頭盔, 類似於玩電腦遊戲或接受醫療測試時的帽子,頂部有一根電線。 據瞭解, 這項技術還被全球最大的礦業公司BHP Billiton Ltd.(必和必拓)所採用, 它在頭盔中佈置了六英寸長的電線, 用於監測卡車司機是否處於疲勞駕駛狀態。

毫無疑問, 這些都會引發觀眾的憂慮, 這會不會是在監視我們的思想?不過, Gheorghe堅持認為這項技術並不是在讀取駕駛員的“思想”, 而是在探測並破解大腦對肢體的支配活動。

“這並不是讀取思維, ”他說, “只是汽車在駕駛員將要自主行動之前,

以更迅速的反應協助他而已。 ”

與自動駕駛結合體驗更好

總部位於日本橫濱的日產汽車, 是純電動汽車聆風的製造商, 它計畫在2022年推出全自動駕駛技術, 而這項“腦電波汽車控制技術”也可以應用在其中。

據介紹, 駕駛員頭盔除了可以預測人的行動, 還能在自動駕駛模式下檢測出駕駛員的偏好和不便之處, 促使系統對駕駛配置和駕駛方式做出相應調節。 而當駕駛員將汽車從自動駕駛模式切換到人工駕駛模式時, 日產的“腦電波控制汽車” 技術就要大展身手了。

Gheorghe表示, 此前, 他在每天15分鐘的上下班通勤路上都會試用這個系統, 他說:“使用這個系統之後, 你會感覺自己成了一個更棒的駕駛員, 反應更加迅速, 車開得更加靈動。”

在這些新興科技方面,日產汽車從不吝嗇投入。2016財年,日產汽車在研發領域花費了49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85億元),占到日產收入的4.2%。它在制定自動駕駛汽車時間表方面比豐田和本田更為激進。日產計畫今年實現汽車在公路上自動變更車道,2020年在沒有人為操作的情況下讓汽車在城市中自由穿行。

Gheorghe強調說:“即使在自動駕駛過程中,我們將要打造的也不是一個可以用來睡覺的盒子,而是帶有更多積極體驗的車輛。”

日產汽車表示,這項獨家的“腦電波控制汽車技術”會被應用在全自動駕駛汽車上,大約在5-10年之內開始商業化應用。

文:劉曉燁 編輯:張冬梅

版權聲明

車開得更加靈動。”

在這些新興科技方面,日產汽車從不吝嗇投入。2016財年,日產汽車在研發領域花費了49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85億元),占到日產收入的4.2%。它在制定自動駕駛汽車時間表方面比豐田和本田更為激進。日產計畫今年實現汽車在公路上自動變更車道,2020年在沒有人為操作的情況下讓汽車在城市中自由穿行。

Gheorghe強調說:“即使在自動駕駛過程中,我們將要打造的也不是一個可以用來睡覺的盒子,而是帶有更多積極體驗的車輛。”

日產汽車表示,這項獨家的“腦電波控制汽車技術”會被應用在全自動駕駛汽車上,大約在5-10年之內開始商業化應用。

文:劉曉燁 編輯:張冬梅

版權聲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