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曾給姚明看過病,這位國醫說:要想壽命長,必須保護好人體中軸路

韋貴康 1938年10月出生。 著名骨傷科專家, 廣西中醫學院(現廣西中醫藥大學)原院長, 廣西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 2017年被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和計畫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在北京舉辦第三屆國醫大師表彰大會,

授予韋貴康等30人“國醫大師”榮譽稱號。

年近80歲的國醫大師韋貴康, 步伐穩健, 眼睛炯炯有神, 從醫、從教50多年, 其“韋氏手法”頗受贊許。

2008年, 韋貴康是體育明星姚明左腳骨折術後中醫康復專家組五名成員之一, 他還精心為演員黃曉明治療過頸椎病和骨傷。 2003年、2004年, 韋教授兩次為著名舉重運動員丘樂治療手腕關節和肘關節肌肉拉傷。

無論教學、臨床還是自我保健, 這位中醫“手法”大師潛心鑽研, 親身實踐, 提倡“養德”為養生前提, 且在姿勢矯正和功法鍛煉方面有著獨到的體會。

保護人體“中軸線”

在中國文化中, “中軸線”有統帥全域的作用。

北京的永定門到鐘鼓樓貫穿了城市中心, 被稱為北京的“中軸線”。

房子若想牢固也要找准中軸線, 重力才能平衡分佈。

人體的中軸線也很重要, 這條線就是人體的脊柱。

韋貴康說, 養生要從人體的中軸線脊柱開始, 才能“地基”牢靠,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醫認為, 脊柱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通路, 外邪或損傷可刺激脊柱並通過經絡的傳遞作用影響臟腑與四肢。

韋貴康說, 如果骨骼發生問題, 尤其是脊柱出現錯位, 出現了生理彎曲改變, 該彎的地方不彎, 該直的地方卻彎了, 就容易使身體陷入亞健康或慢性病狀態。

如今, 心腦血管疾病、肺病、胃病、糖尿病、抑鬱症、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耳鳴、慢性疲勞綜合征、男性陽痿、女性月經紊亂等都與“問題”脊柱相關。

韋貴康建議:

1、家中儘量選購木質的沙發、座椅, 就坐時可不鋪設軟墊子。 坐的時候應該抬頭挺胸,

腰挺直, 切忌久坐。

2、選購硬度適中的床, 儘量少選用含彈簧及海綿過多的床墊。

如果床過於柔軟, 腰椎前凸變直, 肌肉韌帶也會處於緊張狀態, 就會因勞損產生腰腿痛。

3、最好不要總是平躺睡到醒, 應該夜裡翻翻身, 換左側臥或右側臥姿勢睡, 有助於保護脊柱, 但不要趴著睡。

每日五分鐘, 輕鬆養生功

古人曰:“流水不腐, 戶樞不蠹。 ”流水不會腐臭, 常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蝕。

人體也是如此, 要經常鍛煉動一動才能健康, 不受疾病的侵擾。 韋貴康總結了一首保健歌:

經常抓抓頭, 腦筋不發愁。

經常搓搓手, 力氣身上走。

經常敲敲腿, 利膽又利胃。

經常揉揉肚, 消化有幫助。

經常按按腳, 健康不顯老。

韋貴康平時喜歡鍛煉, 自創一套“五分鐘五步輕鬆養生功”,

包括雙手捶胸、舉手下蹲、掐腰踮腳以及頸部的“米字功”“犀牛望月”等動作。

每天無論多忙,他都堅持每天抽出時間來練習“五分鐘五步輕鬆養生功”。

養生大道 惟孝與德

韋貴康的兒子韋堅在廣西中醫藥大學中醫骨傷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又留學德國讀博,攻讀人類生物學專業,回國後跟師韋貴康,致力於中醫整脊事業。

在診所,也有韋貴康的老伴和兒媳為服務患者就診而忙碌的身影,這個為中醫事業奮鬥的“中醫之家”人際和諧、其樂融融。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有勁往一處使,才能每個人和樂心安,心安則身安,故“治家”也是一種更深層的養生。

治家的前提在於修身、立德

韋貴康與母親的感情深厚。韋貴康58歲時,因患重病而住院,期間,韋貴康84歲高齡的母親不顧媳婦的勸說和阻攔,每天堅持起早貪黑,精心煮好韋貴康喜歡的飯菜,讓家人帶到醫院病房。

對此,韋貴康很有感觸。在他眼中,母親是一位勞苦功高的老人。所以,不管平時工作有多忙,時間有多緊,韋貴康都要擠出一點時間陪在母親的身旁,與她促膝長談。

養生先養心,養生先養德

孝敬父母是一種美德,這種美德其實也是養生的一部分。孝順父母的關鍵在於心靈的溝通與交融。

《禮記》曰:“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孟子說:“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韋貴康說,關愛母親,不僅僅只是在物質上滿足她,還應在精神和情感上關心她,這樣才有聊不完的話題,而在母親身邊,母親的大愛又給予自己堅強的意志和奮鬥的力量。

這種意志和力量不僅幫助韋貴康戰勝了病魔,還書寫了人生道路上一個又一個成績。這或許是最樸實無華的道理了,看起來和現在流行的養生妙招毫不沾邊,但卻是最值得推崇的養生之道。■

瞭解更多名醫的健康科普,可關注“大醫論道(dayilundao2017)”公眾號。

包括雙手捶胸、舉手下蹲、掐腰踮腳以及頸部的“米字功”“犀牛望月”等動作。

每天無論多忙,他都堅持每天抽出時間來練習“五分鐘五步輕鬆養生功”。

養生大道 惟孝與德

韋貴康的兒子韋堅在廣西中醫藥大學中醫骨傷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又留學德國讀博,攻讀人類生物學專業,回國後跟師韋貴康,致力於中醫整脊事業。

在診所,也有韋貴康的老伴和兒媳為服務患者就診而忙碌的身影,這個為中醫事業奮鬥的“中醫之家”人際和諧、其樂融融。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有勁往一處使,才能每個人和樂心安,心安則身安,故“治家”也是一種更深層的養生。

治家的前提在於修身、立德

韋貴康與母親的感情深厚。韋貴康58歲時,因患重病而住院,期間,韋貴康84歲高齡的母親不顧媳婦的勸說和阻攔,每天堅持起早貪黑,精心煮好韋貴康喜歡的飯菜,讓家人帶到醫院病房。

對此,韋貴康很有感觸。在他眼中,母親是一位勞苦功高的老人。所以,不管平時工作有多忙,時間有多緊,韋貴康都要擠出一點時間陪在母親的身旁,與她促膝長談。

養生先養心,養生先養德

孝敬父母是一種美德,這種美德其實也是養生的一部分。孝順父母的關鍵在於心靈的溝通與交融。

《禮記》曰:“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孟子說:“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韋貴康說,關愛母親,不僅僅只是在物質上滿足她,還應在精神和情感上關心她,這樣才有聊不完的話題,而在母親身邊,母親的大愛又給予自己堅強的意志和奮鬥的力量。

這種意志和力量不僅幫助韋貴康戰勝了病魔,還書寫了人生道路上一個又一個成績。這或許是最樸實無華的道理了,看起來和現在流行的養生妙招毫不沾邊,但卻是最值得推崇的養生之道。■

瞭解更多名醫的健康科普,可關注“大醫論道(dayilundao2017)”公眾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