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河東書院藏書樓的前塵舊事

拜金惠在河東書院藏書樓前講述書樓往事。 景斌攝

2014年7月8日, 《黃河晨報》以“河東書院藏書樓:見證河東教育輝煌的運學圖騰”為題,

報導了河東書院的前世今生。

“如果河東書院藏書樓是葬樹樓的推斷成立, 那麼河東書院的建造時間可向前推移兩百多年。 ”時隔三年, 鹽湖區大渠辦大渠村村民拜金惠告訴記者。

多年來, 世居大渠的拜金惠一直醉心研究河東書院藏書樓, 翻閱大量史料, 又結合家族口耳相傳的故事, 對藏書樓有了不同于常人的認知。 近日, 在他的引導下, 記者再次走近藏書樓。

藏書樓是“葬樹樓”?

人間四月, 草長鶯飛。 置身大渠辦政府所在地, 三年前的場景猶在眼前, 數通石碑依舊散落在大楊樹下, 修復一新的藏書樓巍然而立。

拜金惠的祖上可以追溯到有元一代的木華黎。 木華黎何許人也?據元史記載, 他出身奴隸, 十三四歲的時候就跟隨成吉思汗南征北戰,

衝鋒陷陣。 其作戰英勇、智勇雙全, 頗受賞識, 政治地位不斷提升。

據拜金惠推斷, 眼前這個藏書樓或許就是先祖木華黎的陵寢。

1217年, 木華黎隨成吉思汗西征。 抵達河東時, 與佔領此地的金國發生了交戰。 為了免除後顧之憂, 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王, 駐守河東, 管轄中原所有事務, 而他繼續西行。

“當時, 留下兩萬多軍隊, 經過幾年征戰, 慢慢發展壯大成十幾萬人。 ”拜金惠說, “據史載, 1223年, 木華黎病逝于聞喜, 根據隨軍薩滿的建議, 他被葬在了這個地方。 ”

蒙古葬人與漢有異, 他們用圓柱松木做棺槨。 把松木豎鋸兩半, 裡面掏空, 然後把人放進去, 合上樹木, 再根據人的等級選擇用金箍、銀箍還是銅箍固定。

為了證實自己的推斷,

拜金惠專門考證了河北沽源縣的梳妝樓, 那是元代遺留下來的墓葬建築。 因為墓主人的棺是由一截完整的紅松木鑿出, 其槨是由一排排紅松樹樁圍成, 所以當地人將“樹樁”作為其墓上建築物的名稱, 後來諧音為“梳妝”。

“無論是形制還是風格, 兩座建築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拜金惠說, “2014年, 政府對藏書樓進行了修繕, 而修繕之前, 它的模樣與梳妝樓有異曲同工之妙。 ”

既然是“葬樹樓”, 又怎麼變成了藏書樓呢?那它和河東書院又有什麼關係呢?

河東書院建於元代?

“葬樹樓成為藏書樓, 一種原因是諧音, 就和梳妝樓名字的來歷一樣;還有就是因為木華黎的妻子。 ”拜金惠說。

據拜金惠家族相傳, 木華黎死後, 按照當時的風俗,

其妻妾要守靈。 於是, 就圍繞木華黎的陵寢建了一些房子, 供守靈人居住。 蒙古民性彪悍, 卻對漢文化十分崇拜。 其妻妾中有一漢妾, 名史天瑛, 據說是元時漢人宰相史天澤的姐姐, 知書達理, 賢慧有德。

守靈空閒, 史天瑛就在自己的住處辦“隆裕齋”, 主要培養家族的孩子學習漢文化。 漸漸地, 隆裕齋開始收一些漢蒙金的親戚和官員子弟, 規模不斷壯大, 演變為學堂, 並發展成蒙元時期較有影響的私塾。

西元1270年左右, 元朝當局升其為官辦學堂, 這就是河東書院的雛形。 然而, 隨著木華黎家族影響的衰退和元朝滅亡, 書院又淪為民辦私塾。

直到1514年, 巡鹽禦史張士隆在運城聽取了一些官僚士紳的建議後, 向朝廷奏報, 在原有的基礎上,

繼續擴建書院, 並升為官辦學堂。 之後, 河東書院歷經三聖廟、崇聖廟、育才館、河東書院、河東中學堂、省立第二中學等更迭, 一直發展到今天的運城中學。

“綜上所述, 即可推斷, 河東書院的建造時間還能向前推移兩百多年。 ”拜金惠說。

紅色革命發祥地

值得一提的是, 河東書院藏書樓還是河東紅色革命火種的發源地。 據安邑縣誌記載, 1925年冬至1926年春, 中共太原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組織部長王鴻鈞和書記崔鋤人先後到運城開展建黨工作,

在山西省立二中建立了河東第一個支部——中共運城支部。 支部書記祁金蘭, 共有4名黨員, 歸屬太原地委領導。

1926年7月, 崔鋤人和王鴻鈞又主持建立了中共河東支部幹事會, 協調和領導當時運城所有的中共支部, 此時已發展黨員23人。次年,國共合作破裂,中共運城黨組織遭到破壞,活動被迫終止。

據瞭解,中共運城支部及河東支部幹事會建立初期,共產黨員都以個人名義加入了國民黨,以公開身份開展革命活動。黨支部主持建立了共青團運城支部,發展了8名團員,組織學生開展遊行示威。

1927年5月1日,河東支部成功領導鹽池工人舉行第一次罷工鬥爭,點燃了河東大地革命的火種。抗戰時期,河東書院慘遭戰火洗劫,僅剩藏書樓一座、石碑幾通。

大渠原是“大怯薛”?

如今的大渠辦下轄一個王家營村,距藏書樓不遠。拜金惠說,當年木華黎的妻妾、子嗣在此守靈,為了保障她們的安全,便有一支蒙古鐵騎日夜守護在附近。因為木華黎被封為王,這些兵士安營紮寨的地方就被稱為王家營。

那麼大渠又是怎麼來的呢?這就有必要介紹一下“怯薛”。“怯薛”也就是禁衛軍,起源于草原部落貴族,帶有濃厚的父權制色彩,後來發展成為封建制的宮廷軍事官僚集團,是元代官僚階層的核心部分。

木華黎在被封為中原王之前,已經是成吉思汗的心腹,位列元初“四大怯薛”之首。這四個人分別是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術。據悉,“怯薛”有著極高的政治榮譽及地位,其統領子嗣自降生起就享受一品大員的待遇,成年後,經過良好教育,直接就成為股肱之臣。

木華黎安葬之後,人們提起他的葬身之處,就說那是大怯薛的地方,久而久之,漢語諧音,就成了大渠。據拜金惠家族流傳,木華黎之後,有孛魯、霸都魯、安童、兀都台、拜住、納哈出等,他們屬於拜住這一支,到拜金惠已是第29代了,世代生活在大渠。

目前,拜金惠還在細挖大渠、木華黎、河東書院藏書樓等積澱已久的人文歷史,他期待這個曾經人文薈萃的文脈昌盛之地能夠得到相關部門重視,恢復往日的盛況,為河東悠久文化再添厚重一筆。

☛ 流覽更多本地新聞資訊,請登錄”運城新聞“用戶端。

歡迎登錄“運城新聞”用戶端爆料

▍ 本期責編:王運濤

♫歡迎朋友圈!文章版權歸運城日報社所有,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運城網信備案號 A00049

此時已發展黨員23人。次年,國共合作破裂,中共運城黨組織遭到破壞,活動被迫終止。

據瞭解,中共運城支部及河東支部幹事會建立初期,共產黨員都以個人名義加入了國民黨,以公開身份開展革命活動。黨支部主持建立了共青團運城支部,發展了8名團員,組織學生開展遊行示威。

1927年5月1日,河東支部成功領導鹽池工人舉行第一次罷工鬥爭,點燃了河東大地革命的火種。抗戰時期,河東書院慘遭戰火洗劫,僅剩藏書樓一座、石碑幾通。

大渠原是“大怯薛”?

如今的大渠辦下轄一個王家營村,距藏書樓不遠。拜金惠說,當年木華黎的妻妾、子嗣在此守靈,為了保障她們的安全,便有一支蒙古鐵騎日夜守護在附近。因為木華黎被封為王,這些兵士安營紮寨的地方就被稱為王家營。

那麼大渠又是怎麼來的呢?這就有必要介紹一下“怯薛”。“怯薛”也就是禁衛軍,起源于草原部落貴族,帶有濃厚的父權制色彩,後來發展成為封建制的宮廷軍事官僚集團,是元代官僚階層的核心部分。

木華黎在被封為中原王之前,已經是成吉思汗的心腹,位列元初“四大怯薛”之首。這四個人分別是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術。據悉,“怯薛”有著極高的政治榮譽及地位,其統領子嗣自降生起就享受一品大員的待遇,成年後,經過良好教育,直接就成為股肱之臣。

木華黎安葬之後,人們提起他的葬身之處,就說那是大怯薛的地方,久而久之,漢語諧音,就成了大渠。據拜金惠家族流傳,木華黎之後,有孛魯、霸都魯、安童、兀都台、拜住、納哈出等,他們屬於拜住這一支,到拜金惠已是第29代了,世代生活在大渠。

目前,拜金惠還在細挖大渠、木華黎、河東書院藏書樓等積澱已久的人文歷史,他期待這個曾經人文薈萃的文脈昌盛之地能夠得到相關部門重視,恢復往日的盛況,為河東悠久文化再添厚重一筆。

☛ 流覽更多本地新聞資訊,請登錄”運城新聞“用戶端。

歡迎登錄“運城新聞”用戶端爆料

▍ 本期責編:王運濤

♫歡迎朋友圈!文章版權歸運城日報社所有,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運城網信備案號 A0004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