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是東漢開國名將,有堪比韓信的功績

光武帝劉秀評價手下一個大將:昔韓信破曆下以開基, 今將軍攻祝阿以發跡, 此皆齊之西界, 功方相足, 昔韓信襲擊已降, 將軍獨拔勁敵, 其功乃難於信也。 《後漢書》記載他的功績:凡所平郡四十六, 屠城三百, 未嘗挫折。 東漢初期全國也就88個郡, 七百多個城池, 超過一半的郡都是他攻取的, 他的功績堪比西漢時期的韓信, 也被稱為“小韓信”, 他是東漢的開國大將, 也是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他就是耿弇。

耿弇字伯昭, 自幼他喜好兵事, 西漢末年他和他父親投奔劉秀, 被任命為偏將軍, 他跟隨劉秀平定河北。 耿弇給了劉秀很多建議, 劉秀聽了很高興, 任命耿弇為大將軍, 耿弇與吳漢北上幽州, 在上谷, 耿弇他們大敗更始政權的軍隊, 此後耿弇隨劉秀轉戰河北, 擊破數路農民起義軍, 在這期間他屢立戰功。

劉秀稱帝后, 耿弇封建威大將軍, 此後耿弇敗延岑, 平齊魯,

攻隴右, 為東漢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 其中橫掃齊魯是耿弇一生軍事生涯裡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建元元年, 西元25年, 耿弇拜建威大將軍, 與景丹, 陳俊攻破厭新城。 建武三年, 西元27年, 耿弇大破延岑, 耿弇大破延岑後, 和光武帝劉秀商議, 準備實行“定彭寵于漁陽, 取張豐於涿郡, 還收富平, 東取張步, 以平齊地”的策略。

建武五年, 西元29年, 耿弇與吳漢迫降了兩隻農民起義軍, 開始討伐張步。 耿弇率軍大破費邑部, 一舉掃蕩濟南郡, 此後耿弇與張步一番大戰, 張步敗退, 耿弇再次追擊, 張步不得不投降。 此後耿弇引兵至城陽, 收降五校餘部, 平定了齊魯之地。 在東征的一系列戰役中, 耿弇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 在各個戰役中, 他採用了心理戰、攻堅戰、圍城打援、聲東擊西、避強擊弱等一系列戰術, 而且運用巧妙, 每戰必勝。 後來耿弇西拒隗囂, 跟隨光武帝平定隴右。

耿弇一生征戰, 攻城三百, 平郡四十六, 未嘗遭遇失敗。 建武十二年, 他的父親耿況病重, 劉秀親自看望, 任命耿弇兄弟六人全部當官。

建武十三年, 天下基本平定, 耿弇交還了大將軍印綬, 以列侯的身份充當顧問。 劉秀去世後第二年, 耿弇也去世了。

劉秀把耿弇和韓信相提並論, 這是對耿弇立下的戰功的褒獎。 我們無意去比較這兩位名將之間誰更有軍事天賦,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耿弇能夠名留史冊,

光耀雲台, 顯然不僅僅因為他擁有的過人膽識和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

當劉秀還在河北身無立錐之地的時候, 耿弇手上已有上萬精騎, 父親耿況是根基深厚的上谷太守, 麾下猛將如雲, 如與漁陽的彭寵聯手, 稱霸一方是輕而易舉的事。 但耿弇沒有這麼做, 他想的是光復大漢盛世, 救黎民於水火。 當他發現劉秀是難得的明君的時候, 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誓死追隨。 有才之士往往都很孤傲, 但耿弇展現給我們的不僅是沖天氣勢和才華橫溢, 還有對劉秀的忠誠與坦率。 當劉秀為南下還是北上再度猶豫之際, 他挺身而出, 坦陳利弊;當彭寵在漁陽造反, 為避猜忌, 他主動上書, 請求解除兵權, 回到洛陽;當耿弇立下大功之後, 他並沒有居功自傲,即使是從此淡出他所鍾愛的戰場。

而韓信先後從項羽、劉邦處負氣出走,以致蕭何月下苦追,待大功之後居功自恃,深懷不滿,最終謀反被殺。其中當然有劉邦和劉秀待人處事上的差異使然,但兩相對比,耿弇的氣度和政治智慧還是更令人佩服。

耿氏一家顯然深諳為臣做人之道,平定天下之後,耿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醫藥,當代以為榮”。而耿氏家族除耿弇外,他的父親耿況、弟弟耿舒,侄子耿秉、耿夔、耿恭等人皆為當世名將。一家三世用兵,功勳卓著,打破了古人所謂“三代為將必敗”的歷史魔咒。耿弇從功績上不輸韓信,但是結局比韓信要好的多。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歡迎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他並沒有居功自傲,即使是從此淡出他所鍾愛的戰場。

而韓信先後從項羽、劉邦處負氣出走,以致蕭何月下苦追,待大功之後居功自恃,深懷不滿,最終謀反被殺。其中當然有劉邦和劉秀待人處事上的差異使然,但兩相對比,耿弇的氣度和政治智慧還是更令人佩服。

耿氏一家顯然深諳為臣做人之道,平定天下之後,耿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醫藥,當代以為榮”。而耿氏家族除耿弇外,他的父親耿況、弟弟耿舒,侄子耿秉、耿夔、耿恭等人皆為當世名將。一家三世用兵,功勳卓著,打破了古人所謂“三代為將必敗”的歷史魔咒。耿弇從功績上不輸韓信,但是結局比韓信要好的多。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歡迎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